——寫在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之際
本報記者述評香港回歸祖國10年的歷程,對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答案是:世人見證了對一個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從縱向看,前無古人;從橫向比,沒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照搬。
中國以自己的方式與道路,譜寫了「一國兩制」的新篇章。
在香港回歸之初,對「一國兩制」這一開創性構想,懷疑者有之,迷惘者有之,擔心者有之,美國《財富》雜誌更是早早斷言:「香港將死」。
10年後,香港以她的繁榮和穩定向世界回答:事實勝於雄辯。
實踐的勇氣
香港回歸後,究竟實行什麼樣的制度,如何通過有效治理以保證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課題」,它考量著中華民族的膽略和智慧。
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睿智眼光和雄才大略,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問題、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進程,開闢了切實可行的道路,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爭端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往開來,實現了香港的順利交接,進行了開創性的實踐,使「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
2002年11月,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產生後,求真務實,把按照「一國兩制」方針管理好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確定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
香港的成功實踐,還在於歷經挫折,不氣餒、不動搖。回歸後不久,香港就遇上了一場空前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香港GDP出現負增長(-5.1%),這對回歸不久的香港來說,無疑是嚴峻考驗。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香港人民的努力,充分調動香港自身的潛能,充分利用內地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上下一致,戮力同心,香港很快恢復了生機。
一個不到700萬人口的城市,2006年的GDP達到1895億美元,人均27466美元,分別居世界第36位和27位(國際貨幣基金統計);而按購買力計算,香港人均GDP居世界第15位。香港2006年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7位,進出口貿易額居世界第9位,在過去10年中的大部分年份貨櫃運量居世界首位。
同樣,面對2003年非典疫情的驟然侵襲,面對生態和心態的雙重壓力,香港人顯露的勇氣和果敢,香港人的大氣和坦然為世人所共睹。勇氣在於信念,香港人對自己、對未來抱定信心,所以才能一往無前。
實踐的價值
香港回歸10年,實踐的價值為人們所看重。再好、再宏偉的構想,如果沒有實踐的檢驗,只能是「空中樓閣」。
一國兩制,人們在這塊「試驗田」中最關注的是:「港人治港」的民主體制是否可行,香港經濟的活力是否依舊。
回歸10年來,在「一國」的前提下,香港按照基本法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不僅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保持了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而且香港同胞全面行使基本法授予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積極參與特別行政區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回歸10年來,香港居民普遍享有基本法賦予的各種民主和自由權利。香港是言論、新聞、出版最自由的地方,始終享有世界重要資訊中心的美譽。香港人享有依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他們的生活方式一切照舊,「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一切政黨和政治團體,照常依法活動;各種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以自己的方式從事宗教活動,和睦相安。
香港實踐的價值,同樣在於它真實地驗證了「一國兩制」不僅沒有約束香港的活力,而且使這個國際化的都市激情四射。
實踐的意義
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意義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2003年溫家寶總理在香港說的一句話非常深刻:「『一國兩制』真正的意義是在『一國』的共同利益下如何發揮『兩制』不同的優勢,為國家服務。」
保持香港的穩定、強大和發展,這是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最為重要的意義。
香港的實踐,海外權威機構亮出了「高分」:
——今年3月,英國政府組織「倫敦金融城」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調查,香港在亞洲區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報告說,香港由於擁有穩健監管系統和優秀金融服務人才,成為最有可能躋身全球金融中心的亞洲城市。
——5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2007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香港排名世界第三。
——6月,日本經濟委員會會同多個研究機構發表「香港回歸10年競爭力報告」,香港整體競爭力在50個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並認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和應變能力是很多經濟體難以達到的」。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日前公布的200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香港連續第1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
香港實踐的意義還在於它與內地經濟融合的加速,兩者互為依託,水乳交融。
香港特區政府原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感慨地說:「回歸10年來,香港最大的得益是打通了通往內地市場尤其是泛珠三角9省區的經脈,使香港快速融入內地這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這是香港重要的生存之道。」
10年,香港眾志成城;10年,香港風雨兼程。
「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必將永垂青史!
本報特派記者強熒陳惟朱偉戴焱淼
(本報香港6月29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