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

2020-12-15 搜狐網

  ——寫在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之際

  本報記者述評香港回歸祖國10年的歷程,對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答案是:世人見證了對一個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從縱向看,前無古人;從橫向比,沒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照搬。

中國以自己的方式與道路,譜寫了「一國兩制」的新篇章。

  在香港回歸之初,對「一國兩制」這一開創性構想,懷疑者有之,迷惘者有之,擔心者有之,美國《財富》雜誌更是早早斷言:「香港將死」。

  10年後,香港以她的繁榮和穩定向世界回答:事實勝於雄辯。

  實踐的勇氣

  香港回歸後,究竟實行什麼樣的制度,如何通過有效治理以保證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課題」,它考量著中華民族的膽略和智慧。

  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睿智眼光和雄才大略,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問題、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進程,開闢了切實可行的道路,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爭端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往開來,實現了香港的順利交接,進行了開創性的實踐,使「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

  2002年11月,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產生後,求真務實,把按照「一國兩制」方針管理好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確定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

  香港的成功實踐,還在於歷經挫折,不氣餒、不動搖。回歸後不久,香港就遇上了一場空前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香港GDP出現負增長(-5.1%),這對回歸不久的香港來說,無疑是嚴峻考驗。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香港人民的努力,充分調動香港自身的潛能,充分利用內地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上下一致,戮力同心,香港很快恢復了生機。

  一個不到700萬人口的城市,2006年的GDP達到1895億美元,人均27466美元,分別居世界第36位和27位(國際貨幣基金統計);而按購買力計算,香港人均GDP居世界第15位。香港2006年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7位,進出口貿易額居世界第9位,在過去10年中的大部分年份貨櫃運量居世界首位。

  同樣,面對2003年非典疫情的驟然侵襲,面對生態和心態的雙重壓力,香港人顯露的勇氣和果敢,香港人的大氣和坦然為世人所共睹。勇氣在於信念,香港人對自己、對未來抱定信心,所以才能一往無前。

  實踐的價值

  香港回歸10年,實踐的價值為人們所看重。再好、再宏偉的構想,如果沒有實踐的檢驗,只能是「空中樓閣」。

  一國兩制,人們在這塊「試驗田」中最關注的是:「港人治港」的民主體制是否可行,香港經濟的活力是否依舊。

  回歸10年來,在「一國」的前提下,香港按照基本法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不僅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保持了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而且香港同胞全面行使基本法授予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積極參與特別行政區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回歸10年來,香港居民普遍享有基本法賦予的各種民主和自由權利。香港是言論、新聞、出版最自由的地方,始終享有世界重要資訊中心的美譽。香港人享有依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他們的生活方式一切照舊,「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一切政黨和政治團體,照常依法活動;各種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以自己的方式從事宗教活動,和睦相安。

  香港實踐的價值,同樣在於它真實地驗證了「一國兩制」不僅沒有約束香港的活力,而且使這個國際化的都市激情四射。

  實踐的意義

  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意義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2003年溫家寶總理在香港說的一句話非常深刻:「『一國兩制』真正的意義是在『一國』的共同利益下如何發揮『兩制』不同的優勢,為國家服務。」

  保持香港的穩定、強大和發展,這是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最為重要的意義。

  香港的實踐,海外權威機構亮出了「高分」:

  ——今年3月,英國政府組織「倫敦金融城」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調查,香港在亞洲區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報告說,香港由於擁有穩健監管系統和優秀金融服務人才,成為最有可能躋身全球金融中心的亞洲城市。

  ——5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2007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香港排名世界第三。

  ——6月,日本經濟委員會會同多個研究機構發表「香港回歸10年競爭力報告」,香港整體競爭力在50個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並認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和應變能力是很多經濟體難以達到的」。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日前公布的200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香港連續第1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

  香港實踐的意義還在於它與內地經濟融合的加速,兩者互為依託,水乳交融。

  香港特區政府原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感慨地說:「回歸10年來,香港最大的得益是打通了通往內地市場尤其是泛珠三角9省區的經脈,使香港快速融入內地這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這是香港重要的生存之道。」

  10年,香港眾志成城;10年,香港風雨兼程。

  「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必將永垂青史!

  本報特派記者強熒陳惟朱偉戴焱淼

  (本報香港6月29日專電)

相關焦點

  • 鄧小平與「一國兩制」的構想和實踐
    2019年2月19日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國兩制」構想提出者鄧小平同志逝世22周年紀念日。同時,今年又恰逢澳門回歸20周年。「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為生動現實,所取得的成功實踐正是對這位老人最好的祭奠。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和成功實踐
    (一)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革命條件特殊而複雜。
  • 鄧小平與「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1981年國慶前夕葉劍英委員長發表的談話中提出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構想是我們根據中國自己的情況提出來的,而現在已經成為國際上注意的問題了。」1984年5月,在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政策。這表明,中國領導人的設想,已成為一種基本國策而具有法律效力。
  • 傾情書寫偉大時代——評《細節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
    李穎所著《細節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講述的就是從1949年10月1日這天起,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以獨特視角深刻剖析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歷盡千難萬險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成功密碼。 首先,《細節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一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反映新中國70年,特別是新時代的偉大成就。70年滄桑巨變,新中國發生了一系列的重要歷史事件。
  • 王光亞: 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偉大實踐
    正確認識香港回歸以來的實踐,準確把握中央對港方針政策,搶抓機遇謀發展,對於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實踐,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正確認識「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已走過了18個年頭。總體來看,這18年的實踐是成功的。
  • 朗蘭茲綱領:關於數學大一統的偉大構想
    麥克斯韋方程組而數學界也有許多的數學家想要實現數學各大分支之間的統一,其中最偉大的構想就是——朗蘭茲綱領。從朗蘭茲綱領提出的那一刻,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開始接受並擴展了他的構想。隨著數學家對朗蘭茲綱領的不斷深入,它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多,許多人相信,只要完成了朗蘭茲綱領中的工作,就可以實現數學的大一統,即實現算術、幾何和數學分析三大核心學科的統一。就數學史而言,這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 毛澤東關於新中國構想的歷史演變
    毛澤東關於新中國的構想和設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經驗總結,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關鍵詞 ]毛澤東;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頂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 ] A84 [文獻標識碼 ] A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 堪輿構想篇
    架構,每省收徒一名,形理法俱到,從堪輿理論推演,到巒頭驗證,再到實踐,擇日等,並成立堪輿文化某某省分公司,經營本省業務,允許指導合作。活動,除傳統文化交流外,定期舉行現場觀摩活動,包括堪輿,預測等。並設立堪輿文化基金,資助幫扶貧困家庭。服務宗旨,有償服務,價值物化,對於家庭困難者免費。目前只是構想,歡迎各位朋友提建議!
  • 「四個偉大」重要概括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原標題:「四個偉大」重要概括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概括: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應該看到,從「三個偉大」到「四個偉大」,不僅把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歷史新階段正在做的事情和將要做的事情,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出來了,而且也有利於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更好地認識和揭示「四個偉大」緊密的內在邏輯關係。
  • 在偉大飛躍、偉大跨越與偉大轉變中實現民族復興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望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追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持續探索,總結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遙想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可以清楚的看到近代中國變遷的三條歷史脈絡: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追趕時代、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從走向世界、走近世界到影響世界的偉大轉變。
  • 新馬克思主義的城市空間構想
    新馬克思主義的城市空間構想 2015年10月20日 15: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方環非 周子鈺 字號 內容摘要:新馬克思主義的城市空間構想?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願景到現實的偉大實踐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願景到現實的偉大實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黨成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察世界、處理問題的偉大實踐。從理念的提出到實踐方案的制定,再到打造典範進行試點試驗,都遵循了實踐與認識辯證運動的規律。
  • 五篇文章,帶你讀懂抗疫鬥爭偉大實踐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思考之二生命重於泰山,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全力奮戰、英勇奮戰、團結奮戰,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拓展,中國抗疫書寫了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鬥爭的偉大篇章。中國抗疫鬥爭偉大實踐,有力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民之所向,我之所往。越是關鍵時刻,越能檢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交匯,我國發展的環境錯綜複雜,發展的任務艱巨繁重,機遇挑戰前所未有。
  • 回歸20年,南海明珠綻放璀璨光芒——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新華社澳門12月14日電 題:回歸20年,南海明珠綻放璀璨光芒——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暢 王攀 郭鑫 章利新  用「一國兩制」方式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鄧小平創造性提出的科學構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 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偉大實踐
    原標題: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偉大實踐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新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
  • 《和平美神》巨型雕塑創作的藝術構想
    和平美神則跨越宗教的局限,選取中國獨有的優美的神話故事《山海經》中的「女媧造人」為本源,女媧為人類之母,又是人類的保護神,呈現了偉大的母愛和大愛無疆。《和平美神》巨型雕塑就是要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重情思求神韻優美感人的形象,浪漫的與真實的巧妙融合,凸顯中國元素,避開晦澀難懂的抽象形勢,冷酷無情的幾何造型,杜絕造型的雷同化、程式化,突出新意和獨創性,做到莊嚴肅穆的儀式感和親切感人的生動感並舉。
  • 列寧關於革命辯證法的偉大創見及實踐運用
    列寧不僅以其對革命辯證法的偉大創見贏得了這場爭論,而且以其領導的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獲得了有力的實踐支撐。社會主義革命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的激化,是在一定前提條件下發生的。考茨基等人依據自己對馬克思主義革命原理的理解,責難十月革命搞早了。
  •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楊曉陽的繪畫實踐與美學構想
    創作中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楊曉陽的繪畫實踐與美學構想文/張曉凌(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黃河的歌 271×200cm 1983年明確一點講,這一圖景既是「大寫意」繪畫實踐的語言資源,又是「大寫意」理論的精神淵藪。絲綢之路 200×1000m 2013年質言之,曉陽的「大寫意」繪畫觀,既是一種唯古是尚,以古開新的美學構想,又是一種囊括萬殊、裁成一相的文化融通。
  • 諸葛亮借用一成語,為劉備展示宏偉藍圖,但構想本身卻有重大缺陷
    真像這樣,那麼稱霸的大業必將成功,漢室就可以復興了。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諸葛亮口中的「簞食壺漿」,意為用筐、瓶裝著食物酒水。簞,指的是盛飯用的圓形竹器。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孟子》中的「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戰略構想,後來這也成了劉備集團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