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資源網:小田埂加速消失折射我國農業發展大步伐

2021-01-08 土地資源網

中國土地資源網:小田埂加速消失折射我國農業發展大步伐。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是很多人難忘或憧憬的鄉間生活體驗。如今,在江西的吉泰盆地、贛撫平原、鄱湖之濱,昔日縱橫交錯的小田埂正在大田裡加速消失。

  中國土地資源網:小田埂加速消失折射我國農業發展大步伐。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是很多人難忘或憧憬的鄉間生活體驗。如今,在江西(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的吉泰盆地、贛撫平原、鄱湖之濱,昔日縱橫交錯的小田埂正在大田裡加速消失。

  在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上高縣,匯農種植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功紹告訴記者,這裡農民種田基本上不用自己動手,而是由合作社統一提供購種、浸種、育秧、機插、機耕、機防、收割等服務,實行專業化、機械化生產。

  匯農種植業合作社是上高縣規模較大的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入社社員2719戶,帶動農戶4500多戶。指著一條淹沒在田間的凸形小土埂,劉功紹說,小田埂原有功能是界定一家一戶的農田經營權屬、提供田間交通便利的。這些年,為便於機械化連片耕作,越來越多的小田埂被推平,但以農戶為單位的生產經營基礎並沒有改變。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各地分田到戶時在大田中圍起了一條條小田埂。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說,小田埂劃清了農戶對田地的責權,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為開啟從農村到城市的體制改革大幕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國土地資源網了解到,3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深入,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定居;市場經濟發展對農產品質與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機械化、專業化等為特徵的現代農業成為各地不斷探索的方向。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各地農村不斷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探索農業現代化道路。

  在青壯勞力大批外出、農業勞動力減少的江西,一些糧食主產區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合作模式、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生產經營,農業專業化運營、機械化耕作、社會化服務的進程加速,農業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的步伐加快。

  江西省農業部門向中國土地資源網介紹,自2007年以來,這個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無到有,迅速壯大。到去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4900家,有社員15萬戶,帶動全省六分之一以上農戶;百畝以上種糧大戶從2009年的6969戶發展到9319戶,成為糧食生產的重要主體。

  在農業機械化方面,江西大力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至今共發放補貼19億多元,補貼各類機具120萬臺套,受益農戶92萬戶,全省機耕、機插、機收水平分別達到83%、13%、66%,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56.9%。

  小小田埂,在30多年前農村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我國農業向更高層次跨越的一個臺階。和它當年的大量出現一樣,如今它的加速消失,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農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脈絡。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餘欣榮: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形勢和任務
    2012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現代農業建設的思路、目標和任務。 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明確和發展了現代農業建設的目標與任務。
  • 「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70年:回顧與展望
    展望未來,減貧與發展、農地制度安排、資源與環境經濟、食品營養、消費與安全、農業科技推廣、農村金融供給等問題研究,將是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前沿的重點方向。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新中國成立70年標題注釋: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項目「中國農村綠色發展問題研究」。
  • 福清龍田鎮盤活荒地發展現代農業 百姓富生態美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原來村裡年輕人都出去外面打工或經商,土地荒廢了,個別村民搞養殖,汙水橫流,臭氣燻天。現在好了,鎮政府開展土地平整,將原先不規整荒廢的田埂,平整為成片的田地,修通了田間道路,河道清淤河水變清澈,環境和空氣都變好了。  習近平總書記對耕地保護工作曾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必須把關係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
  • 北滘-土地資源網
    ...地,土地資源網的置地顧問小袁指出
  • 來成就展,見證中國農業七十年發展奇蹟
    今年56歲的徐寧來自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因為小的時候吃不飽,對農村感情特別深,看到這些場景覺得很親切,展覽很全面,我很震撼。」他說。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過《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強調把注意力更多轉向興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自此,農業生產合作社快速發展,進一步釋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 阿克蘇-土地資源網
    關於阿克蘇的文章列表,最新阿克蘇信息,阿克蘇的最近新聞資訊,阿克蘇是什麼,阿克蘇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
  • 貴州省-土地資源網
    關於貴州省的文章列表,最新貴州省信息,貴州省的最近新聞資訊,貴州省是什麼,貴州省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
  • 宜黃-土地資源網
    關於宜黃的文章列表,最新宜黃信息,宜黃的最近新聞資訊,宜黃是什麼,宜黃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
  • 重磅|我國邁入農業託管時代(附6大模式、4類玩家)
    目前中國農村的農業生產,許多過程已被分解外包,其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越來越高。農民如果有地無法種,但又不願意土地流轉的,也可以委託其他人種地,實行農業生產託管。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農業生產託管是實踐中提出的迫切要求。
  •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探索與思考
    從我國農業大省和經濟強省的發展過程來看,就必須走這條道路。例如,山東省農產品(特別是蔬菜、水果、水產等)出口近年來一直是全國領先,佔全國農產品出口的1/4。糧食生產大省河南省目前正在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吉林玉米生產大省目前正在發展玉米深加工,製造生物質能源酒精等和生物醫藥製品等。這樣才能將不值錢的農產品變成值錢的商品,換取更多的外匯,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 土地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養豬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對於養豬業來說,環保的壓力已經夠其所受了,但是土地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大問題
  • 中國信通院李敏:農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
    近期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支持先進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與融合,促進產業改造升級,建立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在農業的應用與發展,有助於重構產業鏈、升級價值鏈,深化農業產業融合,探索創新農業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農業向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對我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意義[1]。
  • 精準扶貧7周年,農博會折射哪些「新發展」信息?
    10月31日,省長許達哲在參觀第22屆農博會展館時強調,要以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脫貧奔小康。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這段話,觀潮君體會出「精準施政」的湖南擔當。
  • 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本報記者 黃少軍報導在12月15日召開的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雲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都不斷地完善
  • 農業即將巨變!中國正加速開發西部,努力擺脫二元經濟結構
    可中國的農業發展卻不盡人意,儘管黑龍江平原的國營農場上農機呼嘯,已經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生產,但在更多地方,特別是南方的一些山區,農業還較為傳統、落後。最明顯的就是小農種植問題,張三隻鋤自家地裡的草,李四施肥也只管自己的土地,生產效率並不高。在這種模式下,農民生產還容易和市場脫節,今年看到張大爺種萵筍掙錢,明年全村人一窩蜂種萵筍,供過於求後菜賤傷農。
  •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兩萬字長文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準確把握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形勢要求。進入新時代,我國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客觀上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國際化市場化加快推進,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迫切要求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今天的中國農業,已經深度融入世界農業產業體系當中。
  • 慄戰書:推進「八大經濟區」建設加速轉型發展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在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上邁出重大步伐;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慄戰書強調,確立我省「十二五」規劃突破性目標,必須首先對「十二五」時期我國和我省宏觀經濟發展的新特徵有一個清醒的把握和預判。「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的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將會表現出諸多與「十一五」時期不同的特徵。
  • 中國農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2020-2026年)
    面對嚴峻形勢,我國必須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另外,中國儘管成功地避開了金融危機,但是中國過去**年經濟持續增長嚴重依賴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發展中積累的一些問題開始凸顯:產業低端化、環境壓力大、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拉大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不僅勢在必行,而且是恰逢其時。
  • 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
    這些制度安排的前提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特徵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行了土地改革,使中國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後來,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我國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了廣大農戶,並不斷延長土地承包年限,直至承包關係永久不變。
  • 螺旋式上升,我國5G商用發展步伐不減!
    5G被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建設和推動5G商用具有巨大前瞻性與戰略性意義。去年6月份以來,伴隨著5G牌照的相繼發放,以及5G套餐的陸續上線,我國比預期中更早的邁入到了5G商用時代。這不僅讓我國在5G發展上佔據一定先發優勢,同時也讓我們對2020年的發展充滿了信心。然而,今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卻打破了人們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