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最美保潔員去世 他的角膜讓兩個人恢復了光明

2020-12-21 央廣網

央廣網寧波11月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在寧波市鄞州區華嚴社區做保潔員的鐘友苗雖然走了,但他把光明留給了別人。10月28日上午,鍾友苗的一對眼角膜被小心翼翼取下。隨後,這對角膜分別移植給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小夥子。

「醫生,友苗走了,你們來取他的眼角膜吧。」10月28日一大早,寧波市紅十字眼庫的龐張英接到了這個電話。當天上午,醫生小心翼翼地取下了鍾友苗的一對眼角膜,並輕柔地扶閉其雙眼。

今年68歲的鐘友苗是浙江上虞人,和妻子何小琴一起在寧波市鄞州區華嚴社區做保潔員已有30年。每天,他的工作就是負責1個社區、18條小巷道路、9個樓道和3000多級臺階的的保潔。

凌晨,天還沒亮,他倆已忙碌在社區的每個角落;早上居民準備上班時,他倆已在樓道內打掃衛生;中午居民準備午休時,他倆在社區裡修補地面或者花壇;傍晚人們匆匆下班時,他倆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確保社區的乾淨整潔。

鍾友苗夫婦的勤勞、敬業,贏得了業主們的尊重。2013年,鍾友苗被評為「最美寧波人」。

但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底,鍾友苗被確診患了鼻咽癌。昂貴的醫藥費再加上化療的痛苦,讓鍾友苗一度準備放棄治療。小區居民知道情況後,為他發起了捐款。短短幾天內,社會各界捐款超過了5萬元。

經過治療出院後,社區居民都勸他回家休息,可鍾友苗依舊出現在小區裡打掃衛生。

今年,鍾友苗的病情惡化,深知時日不多的他,希望捐獻自己的遺體和角膜。「他知道癌症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痛苦。」鍾友苗的妻子何小琴紅著眼眶說,「友苗希望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讓眼睛不好的人能夠重見光明,讓別人的生活過得幸福點。這麼長時間來,我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現在,他走了,別人因他的幫助可以看到光明了,這樣友苗也會很開心的。」

「爸爸在小區生活30多年了,早已經把寧波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家鄉,他也受到過不少愛心人士的幫助。」鍾友苗的兒子鍾勇說,「爸爸在生病的日子裡說要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用這樣的方式回報社會,讓自己的眼角膜幫助別人恢復光明,捐獻遺體用於醫學教學。」

有不少居民自發來到鍾友苗家中悼念。87歲的鄔菊卿說,這麼多年來,小區的清潔離不開鍾友苗的無私奉獻。30年來,他過年沒回過一次上虞老家,總是把社區打掃得乾乾淨淨。社區誰家找他幫忙,他都會去幫,「我老伴療養回來後,腳痛風發作,路也不能走了。鍾友苗得知後,二話沒說就幫我把老伴背上了樓。」

社區居民王阿菊指著社區修補好的道路說,這些都是鍾友苗用水泥修的,他是保潔員,這些工作原不需要他管,但他卻無怨無悔地幹了,有時候到了吃飯時間,鍾友苗還在忙活著。

「希望老鍾一路走好,我們不會忘了他這麼一個好心人。」81歲的居民錢明倫說。#

相關焦點

  • 49歲工程師捐獻角膜,兩名眼疾患者將重見光明
    「弟弟羅洪強生前非常善良,能在去世後將光明和愛心留在人間,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另外,他的眼睛非常好,當年部隊特招飛行員他差一點就選上了,這次如果能讓眼疾患者重見光明,代替弟弟繼續看世界,我們也就欣慰了......」羅洪高哽咽回憶起弟弟。
  • 寧波愛爾光明眼科科普:眼睛又幹又癢,可能是蟎蟲惹的禍!
    「因為朋友的介紹我得知了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也在網上查詢了相關資料,知道這是一家上市集團。」難受的他,帶著一絲希望,來到了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就診,「就想看看我這眼睛到底是什麼情況,還能不能治好?」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綜合科及乾眼中心負責人章曉林主任接診王先生,並對他進行詳細專業的檢查後表示:王先生是乾眼症、蠕形蟎瞼緣炎繼發瞼板腺功能障礙。經過一個多月的規範治療後,王先生眼睛不適症狀明顯好轉。
  • 安徽衛視主持人王小川在公益慈善之夜為角膜捐獻志願者呼籲
    王小川,1981年出生的他是安徽衛視金牌主持。    《超級新聞場》、《男生女生向前衝》、《周日我最大》等一個個創收視率新高的節目,將他送到全國觀眾的面前,而其犀利幽默,如一泓清泉的主持風格,則將「王小川」這個名字深深烙在很多人的心上。
  • 「10.10乾眼關愛日」活動啟動,寧波愛爾光明眼科積極參與
    寧波愛爾乾眼特色門診有效治療乾眼問題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開設有乾眼門診,臨床率先推出OPT通過光子能量照射,封閉眼瞼周圍異常擴張的毛細血管,消除引發瞼板腺功能障礙的炎症因子及蠕形蟎,降低眼瞼細菌載量;同時可恢復瞼板腺低氧狀態,促進瞼板腺上皮細胞分化,復甦萎縮的臉板腺,恢復瞼板腺功能。專家介紹
  • 大愛醫生捐獻角膜,光明繼續留在人間
    離世時,這位生前救過無數病人的醫生選擇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幫助兩位患者重見光明。  8月8日上午,在沭陽縣殯儀館,陳德權生前的同事、他的病人以及自發趕來的市民200多人參加了告別儀式,帶著對陳醫生離去的無盡哀思為他送行。  說起陳德權捐角膜一事,妻子江雪說:「我們感到很欣慰,他也沒有遺憾了,在人間傳播了大愛。」
  • 同仁醫院惟一的角膜勸捐員於津 傳遞角膜點亮更多人的生活
    這位眼科醫生要給剛剛去世3個小時的逝者做一臺特殊的手術——取角膜手術。逝者是一位老人,他在生前決定捐獻眼角膜。取角膜手術通常會安排在逝者去世3個小時後進行,以免組織出血,導致眼部淤青,影響捐獻者的遺容。助手本應該協助醫生,解答家屬的疑問、安慰家屬的情緒、請家屬協助完成相關的手續,比如籤字。但第一次擔任助手,她覺得自己不合格——因為太緊張了。
  • 兩名患者接受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王輝捐贈角膜 重獲光明
    新京報訊 6月30日凌晨,北京同仁醫院32歲眼科醫生王輝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搶救無效去世。之後,家屬捐獻出王輝的一雙眼角膜,醫院同時開始尋找合適的患者,傳遞王輝最後的善意。7月3日上午,移植手術在同仁醫院亦莊院區啟動。
  • 失明孩子受助重獲光明 爺爺以恩報恩籤角膜捐獻書
    四年前,因為一場疾病,年僅三歲的女孩楠楠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但她留下的眼角膜,卻讓常山男孩寧躍重獲光明。  當大家都以為這個故事就要畫上句號的時候,卻沒有想到,這是另一個愛心故事的開始。寧躍的爺爺寧龍仔接過了愛的接力棒,籤下了眼角膜捐獻書。  前天,老人不幸去世了,按照他的遺願,眼角膜移植給了溫州的一位失明者。
  • 寧波愛爾光明眼科提醒:寒冬眼淚汪汪,切勿大意!可能是這種疾病…
    經他人介紹翁阿姨聽說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的章曉林主任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專家,於是專程趕來求醫。經過精細的檢查診斷,翁阿姨被確診為右眼慢性淚囊炎,章主任立即決定為翁阿姨實施鼻腔淚囊吻合術!擅長各種角膜病及乾眼症的診斷與治療,致力於乾眼疾病研究,並且在浙江地區較早推行乾眼症的精準化診療,為廣大乾眼患者帶來了福音。精通各種角膜疾病、眼瞼疾病、淚道疾病並且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積累大量成功手術治療經驗。多次在省、市及全國性學術會議交流,多篇論文被國內雜誌錄取。
  • 49歲的她把一生奉獻給小兒眼科,今天她捐獻的角膜又讓他人重見光明
    幾天前,年僅49歲的她遺憾離世,卻捐出了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今天(10日),一位患者接受了她的角膜,重見光明。「邢媽媽」雖然離開了,但生前,她用醫術讓患兒們看見這個世界的美好;離世後,她又化身為這個世界的美好——「邢媽媽」 讓愛留存人間邢詠新總是耐心十足地哄著孩子們完成檢查。
  • 襄陽5歲女童去世父母捐器官 腎和角膜將移植給3人
    襄陽5歲女童去世父母捐器官 腎和角膜將移植給3人 得知腎源是一名5歲女孩捐獻的,他既感動又難受,「都是做父母的,將心比心,都知道失去孩子是多麼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能做出這麼大義的決定,實在是太偉大了!」  蔣繼貧介紹,另一名接受腎移植的患者是名20多歲的女孩,也已等待腎源一年左右。
  • 寧波愛爾光明眼科:5歲弱視孩子戴鏡視力僅0.3,成功逆襲到1.0
    2019年11月,5歲的小寧(化名)第一次在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進行4D數位化弱視訓練。訓練前,他有屈光不正、弱視、無融像功能和立體視等問題。2020年11月,經過5個月的鞏固訓練,小寧正式從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的兒童視覺功能訓練班「結業啦」。在這近一年的一對一個性化視覺訓練之後,他的矯正視力提高了,有融像功能和立體視功能,也變得自信、活潑了。
  • ...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正式啟動 首批貧困角膜盲症患者已重見光明
    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幫助貧困角膜盲症患者,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與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了「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行動,面向全國徵集貧困角膜盲症患者,可最高為貧困角膜盲症患者提供全額手術費救助。近日,該公益項目系列活動「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啟動儀式在北京市河南大廈隆重舉辦。
  • 32歲同仁眼科醫生突然離世 家人決定將他的角膜捐出
    32歲同仁眼科醫生突然離世 家人決定將他的角膜捐出「謝謝你留給我們美好」王輝為人熱情、豁達,「幽默風趣、口才出眾」是同事對他的評價。盧海 攝6月30日凌晨,北京同仁醫院32歲的眼科醫生王輝因病去世。他去世後,家人決定將他的角膜捐出,這是一名眼科醫生對他鍾愛的事業和患者所能表達的最後的善意。年輕醫生突發心臟驟停昨天,王輝突然去世的消息震驚了同仁醫院的朋友圈。
  • 最珍貴的「鏡頭」:蘇州紀錄片攝影師捐獻角膜 高校學子將重獲光明
    邵蘇峰的妻子沈萌:「他一直說的就是當攝影師你不能太懶,所以他是屬於可以下水可以上天,然後想各種辦法去解決現場的各種問題。他有時候拍一條片子可能要十幾遍,有些可能差不多就可以,但是他從來沒有。但是它的效果是最好的。」
  • 許昌4歲弱視力女孩接受角膜移植,愛心眼科醫院助力照亮光明之路
    6月28日上午,「大愛傳承·光明一生」許昌女孩郭新新角膜援助儀式在河南大學眼科中心普瑞眼科醫院舉行。據全國知名角膜病專家孫秉基教授介紹,郭新新和她的媽媽罹患同一先天性眼疾——先天性角膜營養不良,此病極為罕見,發病年齡小,自出生後就反覆發生嚴重的角膜糜爛,睜不開眼。
  • 春風十裡不如有你——維族角膜盲青年濟南復明記
    12月18日凌晨四點,山東省眼科醫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為什麼說他特殊呢?原來他是一個雙眼失明近30年的一句漢語也不會講的維吾爾族青年小夥子。在眾人的攙扶下表情緊張地來到了山東省眼科醫院。經過詳細地檢查、嚴謹的專家討論會。
  • 移植角膜3次後,他發明聲控機器人戴拔隱形眼鏡
    2000年,Craig Hershoff診斷出患有後部多形性角膜營養不良,也稱大眾氏角膜內皮失養症,是典型的角膜後部營養不良,導致Craig Hershoff幾乎失明。他在10年內接受3次角膜移植,經歷多年視力低下、眼睛疲勞、視力喪失等問題。
  • 耄耋老人角膜移植,十幾年來第一次看清女兒
    △ 耄耋老人角膜移植 通訊員供圖今年8月,劉老先生在子女的陪伴下來到常州三院眼科。「角膜移植的確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做,風險諸多,畢竟年齡這麼大了,而且要等待角膜供體;不做,就無法恢復視力,只能維持現狀。」接診的孫倬醫生說。為了能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改善一些,家屬最終還是決定讓老人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這些年,我們把房子也換到了一樓,家裡儘量不添置新物件,就怕父親磕著碰著摔著,如果有機會還是想試一試。」劉老先生的女兒說。
  • 角膜盲患者的福音來了!你的憂慮,我來解決,助力圓你一個光明夢
    隨著兒女長大成人,家裡負擔稍輕,老陳很想治療左眼,尋找重見光明的希望。 經過多方打聽,老陳輾轉到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專科。給他接診的正是眼表及角膜病的學科帶頭人吳護平教授。吳教授給老陳做了詳細檢查,確認老陳的左眼確實需要做角膜移植,幸運的是醫院眼庫正好有適合老陳的角膜供體,可以儘快為老陳安排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