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戀郭襄一輩子的張三丰,為何終身都沒去找她?

2020-12-11 愛讀書的沙沙

「一見楊過誤終身」,在《神鵰俠侶》中,帶著主角光環的楊過吸引了許多女孩子獻上芳心,其中就包括了郭襄。

而「一見郭襄誤百年」說的是《倚天屠龍記》中作為配角的張三丰。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回說道,張三丰拿出貼身收藏的鐵羅漢,交給俞岱巖,讓他轉交少林派,細說之下,這竟是百年前郭襄贈予。

這就是「一見郭襄誤百年」的典故來源。

究竟女俠郭襄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張三丰暗戀了一百年?

一、痴戀楊過

郭襄是大俠郭靖和黃蓉的二女兒,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東邪」黃藥師。

與姐姐郭芙的刁蠻任性不同,郭襄善良活潑,行事不顧世俗規矩,江湖人稱「小東邪」。

郭襄在《神鵰俠侶》中出場的時候,已經距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之約不遠。

她一直在江湖上聽說楊過行俠仗義的傳說,心裡已經對這位大俠有著仰慕與好奇。

在大頭鬼的帶領下,她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西狂」楊過。

漫天煙花、三根金針、他和姑姑的故事都讓郭襄逐漸愛上這個重情重義的男人。

在如花一般的年紀,就交出了一生的愛戀。

在目送楊過與小龍女翩然離去之後,她就下了決心在江湖遊歷,尋找她心中的大哥哥。

二、邂逅何足道

遊歷之際,聽說崑崙三聖要上少林寺一顯本事,郭襄好奇地上了少林。

在少林寺,她見到了一位滿身書呆子氣的男子,獨自撫琴,吸引了百鳥來觀。

不僅如此,他還以劍在地上刻上棋盤,自己和自己對弈。

面對如此奇特的男子,郭襄不懂琴音,竟然懂了他的曲高和寡的琴意。

便以一首《考槃》相贈。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獨寐寤言,永矢勿諼。

此琴曲來自《詩經》,描述一位隱士在山川之間獨來獨往,雖寂寞,但志向高潔,從不改變。

不僅贈曲,郭襄還與他討論棋奕。

而這位男子其實就是她一直想見的崑崙三聖何足道。

何足道之前在西域便獨來獨往,苦惱於無人能懂他,才來中原尋覓知音。

面對郭襄這一位落落大方、又深懂他的女子,他心裡自是感動和欣然,將她引為知音。

在郭襄走後,他作了一首《考槃-蒹葭》。

在找到郭襄後,面對別人來勢洶洶的挑戰,他竟只顧在郭襄面前奏上新曲,令人哭笑不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他對郭襄一見鍾情,郭襄也自然懂了他琴音中的愛慕之情,臉為之一紅,心裡那根弦被輕輕撥動。

只是沒想到,武功高強的他竟然敗給了少年張君寶,他也只能應了之前發的誓言:

倘若戰敗,永不踏足中原。

他與郭襄朦朧的愛慕之情就此夭折。

三、少年張君寶的暗戀

張君寶初見郭襄時,頭上受了創傷,幸得這位美麗可親的小姐姐用手帕幫他包紮。

但包紮過程中,小姐姐心裡忽然記掛起那不知何處的大哥哥,眼睛通紅。

張君寶看著悲傷的郭襄,原本道謝的話訥訥說不出口了。

再次相見時正是在少室山下,郭襄正要離去,張君寶遠遠地跟在後面,被郭襄發現。

看著少女臉上的淺笑,少年臉上一紅。

兩人別離之時,郭襄憐君寶被人誣陷偷學武功逐出師門,便拿出自己的金絲手鐲給他。

囑咐他帶著手鐲去襄陽投靠自己的父母,在郭靖夫婦面前,追捕他的少林中人必不會放肆。

還叮囑他說:「僅僅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交代完畢,郭襄便轉身而去。

只不曾想,這一見竟是訣別。

少年君寶收到啟發,決定不再投靠他人,而是選擇自立門戶。

他一手創立了武當派,帶來了道教的百年興盛。

而郭襄,走遍全國,也未能找到楊過,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落髮為尼,在在峨嵋山上創立了峨嵋一派,號風陵師太。

巧的是,武當派與峨嵋派就在隔壁。

然而,心裡鍾情郭襄的張三丰始終未去找她。

找到又能怎樣呢?她心裡那位大哥哥,可是誰都不能輕易替代的人。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你喜歡我,我喜歡他的俗套故事,也在這些大人物中上演著。

只是那對貼身收藏了百年的鐵羅漢,透露著當年那位憨厚少年的別樣心思。

郭襄這位年少成名的女俠,大半生時間都花在追逐心中的那位大哥哥上,卻也不知也有人把她妥貼地收藏在心間百年。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相關焦點

  • 張三丰愛了郭襄一輩子,為何不敢去找她?答案被人一語說出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按金庸的武俠小說《 倚天屠龍記 》, 張三丰為少林覺遠大師的徒弟、師徒因違犯少林不準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變通,且自創內家拳,開山立派,武當由此立足於江湖。武當為 內家 之宗,在 武林 中與「 少林派 」齊名,同被喻為「 武林 中的 泰山北鬥 」。然而,人都是由感情的,張三丰的感情,就是郭襄,他是如何喜歡上郭襄的?
  • 張三丰愛慕郭襄,為何沒去找她?只因他做了件錯事無顏面對郭襄
    但金庸故事的出彩之處就在於他不僅僅只注重主角的塑造,書中那些配角的故事也同樣精彩,就比如郭襄和張三丰的故事。(張三丰劇照)讀過《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人都知道張三丰對郭襄有愛慕之情,但很奇怪,他們自少林寺一別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
  • 一見郭襄誤終身?張三丰果真痴戀郭襄一生嗎?
    各版本的電視劇裡都呈現了張三丰對郭襄的尊重,那麼除了尊重之外,張三丰對郭襄到底有沒有男女之情呢?   首先,張三丰從身世上看,父母是誰原著未提起到,有據可查的身世是少林俗家弟子,自幼跟覺遠在少林寺藏經閣學佛法。後來出走少林,在武當山練覺遠傳授的部分九陽真經時又通讀了道家典藏。最後領悟以柔克剛的至理。
  • 郭襄終身未嫁,張三丰說郭襄心中有楊過,那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呢
    金庸筆下作品當中的郭襄終身未嫁,探討郭襄為何終身未嫁原因的時候,張三丰曾對弟子說過,「郭襄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楊過大俠」。或許郭襄一生未嫁就是因為心中放不下那位「神鵰大哥哥」,但是在郭襄的心目當中,她把同時代的張三丰又放在哪裡?
  • 神鵰中張三丰遇上了郭襄,為何幾十年都不去找她?秘密終於被說出
    神鵰俠侶結束之後,華山之巔上,張三丰出現,在華山的半山腰上,張三丰遇到了他最愛的女人,郭襄。初次遇見郭襄,張三丰還是一個少年。
  • 張三丰跟郭襄分別後,為何沒有再去找她?原來竟是這個原因
    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是以郭襄為開端的,我們知道郭襄在《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中都曾出現過,在《神鵰俠侶》中曾有一句話叫做「一見楊過誤終身」,而郭襄就是其中一個被楊過耽誤的女子,她的前半生都在苦苦追尋楊過,一生被感情牽絆。
  • 一代武學宗師的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他又到底情系何人?
    那麼活了那麼久的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呢?要是說道士不能娶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徒弟們有的娶妻生子了,還有的已經在訂婚了。,這些都能說明在武當戀愛自由,武當弟子也是可以娶親的,而作為師父的張真人又為何終身不娶呢?
  •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他7個弟子的名字之中,暗藏答案
    而在金庸小說中的張三丰,則是天下第一高手。性格跳脫有趣,還有典型的"護短"脾氣,也很令人喜歡。但無論是小說中還是翻拍的影視劇中,我們看到張三丰的身邊都沒有陪伴他的妻子,難道張三丰單身了一輩子?他又為何會終身不娶呢?
  • 張三丰為何終身未娶?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讀,為張三丰心傷
    張三丰自幼父母雙亡,自己一個人到處流浪,走到哪裡算哪裡,居無定所倒也瀟灑,但實際上連溫飽都是問題,受傷更是正常的事情,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三丰第一次遇到了郭襄,此時的郭襄剛剛與楊過分別,遇到了受傷的張君寶。
  • 武當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為什麼張三丰終其一生沒去找郭襄?
    張三丰若去找郭襄,確實天涯咫尺,他沒去找,一因為自卑、二因為有愧、三因為沒有關係,四因為太珍惜,珍惜到只能藏在心裡,縱然天涯也在心裡,咫尺卻成了天涯。張三丰與郭襄只見過三次,每次都刻骨銘心,永遠難忘。楊過教張君寶四招,張君寶放倒尹克西,郭襄為他鼓掌,但沒搜出經書。另一個賊子瀟湘子偷襲覺遠反被震倒,張君寶在他身上也沒搜出經書。郭襄從懷中取出手帕,給張君寶包紮額頭上傷口,眼中淚光瑩瑩,張君寶心中感激又奇怪,不知她為什麼傷心?
  • 晚年還在思念郭襄的張三丰,為何不去峨眉山找她?
    風陵渡口一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的暗戀,世人皆知,然而武當山的張三丰的情誼卻無人知道。少年張三丰在跟隨師父去追少林遺失的經書的時候,第一次遇見了郭襄,那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子,就那麼一照面,少年張三丰就將郭襄記在了心裡。
  • 為何張三丰心甘情願打一輩子光棍?把他七個弟子名字連起來,就懂
    在這裡八卦一下,據說他是不講究衛生的——或許是平日太忙,沒來得及捯飭,所以他又有了個外號「張邋遢」。張邋遢,張君寶,張三丰都是他的名字。最開始,他叫做張君寶,但後來為人矚目的是「張三丰」這個名字,為何?據說,他早年在遊歷天下時,來到了陝西寶雞,那兒有三座巨大的山峰,他在那兒修行了一段時間,咦惹,居然悟道了!
  • 張三丰活了一百多歲為何終身未娶?答案都在這裡
    說起張三丰,凡是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對他都十分了解,他是金庸小說中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不但有著高超的武功,集各派絕學於一身,還培養出非常厲害的弟子,而且還自創了武當以及太極,在武功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 郭襄那麼聰明,為什麼看不上張三丰?
    有人說,郭襄在十六歲的時候有一個最絢麗的生日,從此也失去了她的愛情,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才是最大受害者,但問題是,郭襄是沒有資格去追求嗎,一個崑崙三聖何足道,一個未來的武當開山鼻祖張三丰,哪一個都不弱於楊過。
  • 金庸小說:郭襄到死都不知道,張三丰百年未娶,只因暗戀她!
    金庸小說:郭襄到死都不知道,張三丰百年未娶,只因暗戀她!金庸武俠小說中很多都是相連起來的,比如《射鵰英雄傳》後面連著的就是《神鵰俠侶》,而《神鵰俠侶》之後便是《倚天屠龍記》了,在《神鵰俠侶》的結尾,張三丰和師傅覺遠大師來追回被尹克西和瀟湘子從少林寺藏經閣偷出的《九陽真經》,在華山上遇到了正好要離開的楊過小龍女等人,而且楊過還曾指點過張君寶,當時郭襄比張君寶大幾歲,在和尹克西瀟湘子爭鬥的過程中,張君寶受了傷,而郭襄還親自為張君寶包紮
  • 張三丰出身少林寺,為何後來創立武當派,成了道士,是因為郭襄嗎
    武當張真人張三丰出身於少林寺,但是其本人卻最終創立了武當派,這是為何呢?是因為郭襄嗎?其實,這其中存在一個誤解,就是張三丰張君寶本來是和尚,後來成為了道士。而實際上是張三丰本來就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不是和尚。
  • 一見郭襄誤終身!張三丰百年之時,為何依然不敢去找她?
    13歲的張君寶,就愛上了郭襄,可是,當他拿著郭襄給他的信物讓他去找郭靖,他的內心是不甘於寄人籬下的。所以寧願竭盡一生氣力,硬生生撕開自己的武學大道,也絕不會去伏低做小。同樣你也可以看看郭靖當年,成吉思汗不謂不強,東邪黃藥師也不是不厲害,但面對郭靖這個少年,卻不能動他半分主意,只要他認定的事,就是九頭不回……《神鵰俠侶》裡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女人中,郭襄就是其中一個。她在未見到楊過之前,只是聽聞神鵰大俠的種種事跡就已經對他心生愛慕,見了之後更是一見傾心。
  •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沒結婚?7個弟子的名字連在一起讀,說明了問題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沒結婚?7個弟子的名字連在一起讀,說明了問題張三丰是我國武當派始祖,也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從南宋末年一直活到了明朝中期,足足活了217歲。由於張三丰的傳奇經歷,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在《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中都有所體現,是一個被神話的人物。張三丰正氣凜然,威望極高,不管是江湖豪傑,還是黑白兩道,無不對其仰慕有加。然而,張三丰一生也有一個遺憾,就是一輩子沒有結婚。張三丰一輩子不結婚,不代表他一輩子沒談過戀愛。張三丰早年很是喜歡郭靖之女郭襄,對其一見傾心。張三丰曾在少林寺藏經閣覺遠和尚門下學藝,學了一身本事。
  • 張三丰是否喜歡郭襄?為何後來不去找她?一文解惑,了解前因後果
    金庸先生小說《神鵰俠侶》中,郭襄對於楊過的感情,一直被讀者津津樂道,而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對於郭襄的感情,也同樣被讀者津津樂道。那一年,張君寶十三歲,這是他第一次見郭襄,當時他與尹克西交手,不小心磕破了腦袋,流了不少血。而替她包紮傷口之人,便是漂亮、善良的小郭襄。正值青春期的張君寶,此前從未走出過少林寺,第一次走出去,就遇到了郭襄,心中不免對她有了好感,也可說是一見鍾情。
  • 為何張三丰長命百歲,郭襄卻短命早死?你看看郭襄中了什麼「毒」
    與此同時,昔年與她一同離開少林寺的郭襄卻在人間絕跡,自郭襄到風陵師太再到滅絕師太,峨眉換了三代掌門,可見郭襄壽命並不長,為何張三丰能夠長命百歲,而郭襄卻短命早死?」為何如此?因「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志,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髒,多愁則心懾,多樂則則意溢,多喜則忘錯道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憔悴無歡。」所以金庸先生在原文中提到:若她真能遵師父之教而清心修煉,不但百年之壽可期,而且到了百歲,體力容顏與五十歲之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