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俗語「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秋包袱和伏包袱有啥區別?
現在正是三伏天的中伏,天熱炎熱程度是一年之中最高的,不過好在立秋在即,立秋以後氣溫會慢慢降下來,秋高氣爽很舒服。今年立秋時間為8月8日凌晨3點多。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並不意味秋天就來了,氣溫也不會突然降到二十多度。氣象學對秋天有著明確的界定標準,即立秋以後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低於22℃。因此,立秋之後還有一段稍微高溫天氣,然後才過渡到秋天。
當然,民間總結了很多關於立秋後的天氣、糧食收成等情況的俗語老話,比如「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立秋不立秋,還有一月好熱頭」、「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換上棉」等等。下面,我們說說立秋與三伏天相關的老話「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你知道啥意思嗎?
今年三伏天共計40天,要等到8月20日才出伏。同時,今年立秋節氣時間為8月8日-22日,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
在農村,人們將三伏天在立秋節氣內結束稱為「秋包袱」;三伏天在立秋外(處暑內)結束稱為「伏包袱」。
這樣看來,今年立秋裡有個「秋包袱」。
一般來說,立秋後處暑前的這段時間,天氣會不會異常炎熱,主要取決於是否有雨。
老輩人認為,如果立秋當天有雨,則秋後(尤其立秋後處暑前這段時間內)涼得比較快;反之,這段時間氣溫下降比較慢,還會熱上一陣子。
將該經驗與「秋包袱」「伏包袱」聯繫到一起,就很容易理解農村俗語「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是啥意思了。
秋包袱處在立秋內(8月8日-22日),如果這期間雨水天氣較少,那麼天氣就會比較熱;要是期間雨水多,秋包袱會因氣溫降得快而不是那麼熱。到了處暑節,天氣真是秋高氣爽,而伏包袱在處暑節氣內,故「伏包袱涼悠悠」。
總的來說,前半句「秋包袱熱得哭」是要分情況的,若立秋期間秋雨多那就不一定熱,但若無雨則確實秋包袱要熱一陣子;後半句「伏包袱涼悠悠」有一定道理,因為伏包袱在處暑節氣內,到了處暑天氣就很涼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