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印記+百年油畫的軌跡+齊白石書畫作品展

2020-12-11 騰訊網

「時代的印記」

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

--

「百年油畫的軌跡」

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

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

大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大都美育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慧華元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北京大都美術館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

開幕時間

2019年10月20日9:30

展覽地點

濰坊市十笏園文化街區全國書畫名家展示館

時代的印記

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展

這裡展出的靳尚誼油畫和素描,不僅體現了靳尚誼個人的油畫成就,而且標示著新中國油畫發展軌跡的站點。歐洲油畫引入中國後,無可避免地面臨著精微深博的國畫傳統語境。這兩種藝術的差異如日月之顯著,各自不僅受地域、時代、社會和民族生活、思想與精神的影響,反過來它也塑造著這一切,包括畫家所用的藝術語言。

在學生時代,靳尚誼從徐悲鴻的教誨中領悟了繪畫的優劣不以精細或粗獷而論,其藝術性在於精細中顯輕鬆,粗獷中寓典雅;他從董希文的創作中領會到,必須依據不同主題而採納或發明不同的繪畫語言,由此而言,創新是畫家必備的基礎;從1950年代的馬克西莫夫的油畫訓練班中,他懂得了繪畫結構的要義。這三方面的領悟體現在他1950至70年代的素描和油畫之中,而這些質樸而隱秘個性的作品又反映出那個時代中國油畫的普遍特徵。

大都美術館收藏的靳尚誼早期作品,不僅對理解畫家個人的油畫之路,而且對研究20世紀上半葉中國油畫發展均具有史料價值。自改革開放以來,靳尚誼的畫風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其時,中國油畫家開始走出國門去研究歐洲油畫原作,他是其中最早的考察者之一。面臨歐洲油畫傑作,他力圖綜合地解決油畫的空間、色彩、邊線處理和結構問題,而且以可控的人物肖像畫為途徑來提升自己對油畫本質語言的把握。在研究了歐洲油畫各種樣式之後,靳尚誼發現,風格並不是決定作品好壞的準則,風格僅僅說明差異,世上有多少畫家就有多少相異的風格。

而決定作品水平高低的是繪畫語言創造性發揮的品質。無論中西藝術風格如何千變萬化,優秀的作品無不誕生於同一根基:品質之美。歐洲的經典理論認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對稱和確定性,而獲得這種美的原則是「得體」,亦即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處理畫面的題材、形式、色彩、尺寸、布局、秩序、節奏等,使之形成有機的整體,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會顛覆畫面的和諧。

這實際上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的「度」、「宜」或技與道的關係也相契合,誠如靳尚誼自己所說:「好畫……在於表現的高度,這個高度,古典和現代一脈相承。」真正的藝術作品都是卓越的技巧與高貴的品質完美結合的產物。而將這兩者熔為一體的燃料是畫家的情感:對人生和自然的感受力與敏感性。

靳尚誼早期的油畫質樸而頗具時代特徵,到了1980年代更注重形體和體積的塑造感,至1990年代轉向空靈的氛圍,近期又嘗試將平面性或裝飾性與再現性進行有機結合……在他對油畫的不斷實驗探索過程中,卓越的技巧、真切的情感和典雅的品質三者始終並行不悖。

只有嫻熟的技巧,才能使藝術家達到充分表達心靈和眼中之象的境界;只有高貴的審美品質,才能保障藝術家適到好處地處理題材與形式,將之升華為偉大的作品;只有真誠的情感,才能產生敏銳的洞察力,由此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與其說靳尚誼油畫的民族性來自於對國畫的吸收,不如說其畫面的中國情調源於他對身邊人物和自然的真情實感。

繪畫是一種表現思想與情感的視覺語言。從靳尚誼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畫家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時是如何不斷地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新「語言」。由此而論,創新是藝術的基礎。

此展中的靳尚誼作品為我們讀解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生動線索,也是我們窺探中國油畫發展的一個窗口。

曹意強

2019年10月

《傣族婦女》,布面油畫,50.2cm×72.8cm,1961年

畫家介紹說:「這幅畫是在學校期間找的一個模特,讓她包上頭巾,化裝成傣族婦女的形象後完成的一幅肖像畫。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我正在研究繪畫形式——正在展開對畫面平面化以及對線的運用這兩方面的探索,在後來一次位於北海的展覽中,這幅畫受到了同行和觀眾很好的評價。」從寫生作品中醞釀出古典趣味,這是中國油畫家的一項特殊貢獻,這種方案既擺脫了歐洲古典油畫陳陳相因的模式,又為油畫的中國化及中國式古典趣味建 立了新的語彙。此幅《傣族婦女》就是一個例證。

《穿花裙子的維族女孩》,54cm×40cm,布面油畫,1981年

在中國現代油畫發展史上,西北、西南題材的繪畫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創作類型。在面對邊疆風物、人物時,畫家得到了新的靈感,也留下了諸多非凡的傑作,《穿花裙子的維族女孩》就是一個例證。畫家介紹說:「這張畫是在1981年和詹建俊先生去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採風時所創作的人物寫生。這張畫耗時很短,前後大概用了3 到4小時。整體的畫面感覺生動形象。這次去新疆的採風收集了大量的包括創作塔吉克新娘所用的繪畫素材。」 畫中的維族女孩神態略微拘謹羞澀,這一細節在畫面上得到了生動體現。

《美國青年》,35cm×28cm,布面油畫,1981年

《美國青年》構圖簡潔明了,主題突出,畫中男青年的氣質與背景拔地而起的建築遙相應和,使畫面在形式和主題上得到了高度的統一。畫家本人介紹說:「這張畫是1981年冬在美國所畫的寫生作品,寫生對象是一位親戚女兒的男朋友,一位標準的美國青年。在繪製這幅畫的時候我刻意減弱了明暗關係並加強了畫面的平面性,背景選用的是美國的摩天樓,讓整幅畫的主題更加鮮明。」此作品弱化了光與色彩,強化了線的存在感,予人堅實、挺拔的視覺感受。

《一個朋友的肖像》,100cm×74cm,布面油畫,2003年

室內人物寫生是中國學院派油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創作題材,近距離、長時間的觀察,可以讓畫家和模特之間產生深入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可以更準確地表現對象的內在神採和氣質,而室內題材也多少蘊含了中國油畫的古 典意味。畫家談到「這幅畫是在2003年時創作的一幅人物肖像。模特是美院美術史系的一位畢業生。因為在她 這看到了許多當代年輕人的特點,所以想畫一張肖像畫。在畫這幅畫的時候使用的傳統的寫實手法和印象派的 色彩感覺,讓這幅畫的色彩在柔和的同時又具有豐富的層次」。

《樹影中的窯洞》,布面油畫,16.5×17.2cm,1960年

《帕米爾雪山》,紙板油畫,27.2×39.3cm,1981年

《村口小路》, 紙板油畫,24.6×33.3cm,1997年

《碼頭工人》,紙本素描,74×58cm,1958年

《黃賓虹像》,紙本素描,46×34cm,1996年

《三門峽工地之一》,紙本素描,30.5×49cm,1956年

百年油畫的軌跡

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

這裡展出的作品,選自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大都美術館是我國首家系統收藏中國油畫的研究機構,而為該館決定作品收藏的學術委員會則由我國當今油畫界泰鬥所組成,觀眾通過此展也可以欣賞到他們謳歌黨和祖國,再現人民生活的精品力作。

油畫於400年前從歐洲傳入中國,從20世紀初開始融入中國藝術而穩步發展。新中國建立後,油畫成為我國美術創作的重要畫種,為中國美術史的現代進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都美術館的藏品不僅體現了中國油畫的自身發展,其文化意義也遠遠超越了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新中國的油畫再現了社會變革,為後人留下了鮮活的視覺見證。

19世紀、20世紀之交,中國第一、第二代油畫家顏文樑、衛天霖、徐悲鴻等赴日本、歐洲學習古典主義、印象主義等油畫風格,歸國後建立了油畫教育體系,培養出以靳尚誼、詹建俊、全山石等為代表的第三代油畫家。在歐洲油畫史上,歷史畫冠於各題材類型之首,是檢驗油畫家學識、構思、構圖、造型和色彩等綜合才能的試金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第三代油畫家創作出的一大批氣勢恢弘的革命歷史畫,至今仍然是中國油畫的歷史巨作,長期珍藏並經常展陳於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正是這批高峰之作,把外來油畫轉化為中國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創作者也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佼佼者。本次展覽,就是把這些油畫家多年精心創作和沉澱的傑作予以展出,供嘉賓欣賞中國油畫的獨特品格,從而了解中國油畫的百年發展軌跡。展覽中還有第三代油畫家學生輩的作品,這些較年輕的油畫家們功底紮實、視野開闊,拓寬了對油畫藝術各種流派、形式、媒介的探索與實驗,豐富了中國油畫的面貌。通過數代油畫家們的努力,中國油畫形成了自身的美學特質,從而傲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在中外歷史上,藝術始終是「真善美」的形象化身,中國傳統智慧將「真善美」概括為「大美」。大美者,道德人文之典範;大美者,創造力之源泉;大美者,造物品質之標杆。中外歷史證明,任何國家的強盛都離不開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方面有賴於藝術高峰之作的湧現,另一方面有賴於全民美育的推進。

大都美術館自創建以來,即通過對中國百年油畫的收藏和研究,激勵創新,推廣美育,旨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微薄之力。

曹意強

2019年10月

衛天霖,《馬》,25cm×34cm,布面油畫,1922年

衛天霖(1898—1977)曾留學日本,師從藤島武二,學習印象派的繪畫語言。歸國後潛心從事美術教育與藝術創作。《馬》的 構圖均衡平穩,頭部微微一側,令畫面鮮活而有深度。形體塑造堅實穩定,運筆輕鬆而凝練,鬃毛部分時而跳 躍地揮灑則令畫面栩栩如生,整體意蘊更貼近中國畫的優雅。細節部分刻畫得很傳神,色彩飽滿且含蓄,厚處 地堆積肌理畢現,薄處的渲染透明靜穆。作品尺幅不大,卻有「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的氣度,對事物的體認與對人生的感悟最終以質樸、真摯之美和謙遜的力量打動人心。

《羅馬遺址》,顏文樑,17.5cm×25cm,布面油畫,1930年

顏文樑(1893—1988)曾留學法國。1953 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其8歲開始學畫,少年時留學日本。1922年創辦蘇州美專。留學期間受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影響,形成了 純正的油畫品位並掌握了地道的油畫語言,是一位極為出色的油畫藝術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現代美術教育先驅。此作品母題簡單,結構嚴謹、手法寫實,筆觸細膩而鬆動,形體空間的塑造渾然天成,色彩基調樸厚、溫潤, 帶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歷史感。畫面上,傾圮的殘垣高高聳立,略顯孤獨寂寥,但溫暖的色調與濃雲漫捲的天 空又打破了孤寂氣氛,給觀者留下了清而不冷、荒而不寒的心理感受。整幅畫純真至誠,毫不造作,毫不虛飾。懷鄉戀舊的哀愁與寂靜簡樸的景色令人生出無限慨嘆。

戴澤,《生產隊長的辦公室》,26cm×32cm,布面油畫,1955年

戴澤(1922— )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其從諸多名家,最後成為徐悲鴻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作品語言表現力強,尤其以色彩調配與光線運用見長。《生產隊長的辦公室》是一幅速寫式的寫生畫稿,畫家緣物起興,隨性而為,但空間與結構卻有條不紊。形色整體感覺毫不誇張,卻在粗放、迅疾的筆觸中充滿激情,這既是對真實的描繪,又是藝術神採的揮灑。在樸素環境中,簡陋的桌面上,暖水瓶和搪瓷杯的光色與久經歲月磨合的桌面油漆交相輝映,令整幅畫充滿寧靜 的氣息和樸素之美。

方君璧,《下午茶》,38cm×45cm,布面油畫,1955年

方君璧(1898—1986)女,是第一位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中國女性。方君璧擅長以純正的油畫筆法,探索中國畫的空靈氣韻。《下午茶》構圖精巧,設色濃重,格調清麗,物體塑造挺拔, 筆觸乾淨利落,筆法簡潔概括,顯示出畫家駕馭油畫材料高超的技巧。純淨、響亮的白色背景刻畫得輕鬆自如, 厚重而柔和。畫家著意弱化了茶具與花朵所處真實空間的深度,令畫面更加簡淨。畫面右下角中國印章式的籤 名進一步將畫家追求的東方神韻推向極致。

全山石,《趕車老漢》,73cm×91cm,布面油畫,1981年

在中國油畫史上,《趕車老漢》是一幅承載了特殊歷史記憶的重要作品。1980—1981年,新疆美術家協會與新疆藝術學院聯合舉辦「新疆少數民族油畫訓練班」,特邀全山石主持這個班的教學。其間畫家在烏魯木齊先後生活了兩年,和來自八個民族的學員一起深入生活,一起作畫,這件作品就是當時留下的一幅傑作。畫家描繪了在集市中見到的一個趕車老漢,刻意表現了畫中人黑黝黝的膚色和毛茸茸的皮衣,這位坐在毛驢車上的老漢 成就了藝術家的靈感,整幅作品用筆揮灑自如,用色沉鬱酣暢,畫家的激情在畫面上自由馳騁,可謂「興會感神, 神超理得」。這件作品堪稱中國油畫人物寫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詹建俊,《搖籃曲》,80cm×100cm,布面油畫,1983年

詹建俊(1931—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院長。作品描繪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塔吉克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細節,畫面上,年輕的母親盤坐在地上,側身凝望著搖床中的嬰兒,她嘴角含著微笑,雙眼滿是溫柔之情,專注而又充滿幸福的神態躍然而出。在藝術處理上, 畫家取背面逆光,暗示出這是一幕室內場景,但是特意把環境做了極度簡化的處理,除了年輕的母親和小小的 搖床,其他細節都不復存在,整體明暗也處理成具有抽象性的虛幻變化效果,表達和渲染了母愛的溫情,飄蕩 著搖籃曲的意味,光與明暗在此變成了聲音,在觀者的耳邊輕輕迴蕩。

鍾涵,《雨天的畫室來鴿》,150cm×150cm,布面油畫,1995年

鍾涵(1929—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雨天的畫室來鴿》是一幅既屬偶然又苦心經營之作,畫家說:「此畫屬於室內寫生作品,1995年作於中央美 術學院校尉胡同十二層樓頂畫室。那時院內用房十分困難。當年盛夏,一日暴雨後畫室內積水滿地,一隻鴿子飛入樓內,在燈管上避雨。我見此景,興趣生起,當日就此寫生速成大局。來鴿飛走後是憑記憶補的,但構圖右邊矗起的畫架及放置的道具則是煞費經營,久經反覆。從道具組借到藝用人體骨架這樣的材料,是受到了恩索爾(Ensor)的影響。這樣就增加了一重寓意性,與畫中諸種對象疊現交結。顯然,寫實在這裡不是表現的障礙。」

申玲,《流星雨》,180cm×170cm,布面油畫,2004年

申玲(1965— )女,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作品表現了兩位閨中密友共度時光的情形,色彩濃豔,用筆簡潔,構圖巧妙,細節生動。在靜謐、溫暖的環境中, 兩個人或微醺或沉醉,皆是姿態舒適,氣定神閒,令人感覺到無比的親切自在。畫家善於通過捕捉人們生活中的閒適場景,以安靜的方式表現人們所渴望的交流方式無—需傾訴,無須語言,彼此即能融洽地共存, 這也是人與人相處時的最高境界。毫無疑問,觀者也從畫中分享到了這種快慰,就在凝神觀看之際,同樣也不知不覺地沉浸在無聲的默契之中。

謝東明,《鄉村生活—黃土高原》,200cm×190cm,布面油畫,2006年

謝東明(1956—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鄉村生活—黃土高原》是一幅紀實性的寫生作品,畫家說:「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和那裡的自然景色給我的印象是高亢嘹亮,憨厚樸實,豪邁粗獷。」畫面構圖帶有極大的隨意性,畫中的形象仿佛隨時都會衝出畫面, 直接落在觀者的身邊。在灰藍的天空下,荷鋤的農夫騎著瘦驢晃晃悠悠地前行,腳下是乾涸貧瘠的土地,這種 景象是黃土高原上最為真實的一幕,畫家毫不掩飾地對此進行了再現。此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用筆的方式, 凌厲、尖銳的筆觸在前景形象中糾纏跳躍,為這平淡的一幕平添了高亢、粗獷的趣味。

尚揚,《碑》,360cm×290cm,布面綜合材料,2008年

尚揚(1942—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大地震,十萬平方公裡內天崩地裂,山河易位,七萬人殉難,幾百萬人失去家園。巨大的災難將全體中國人、將整個國際社會聯結在一起,展現了面對災難的不屈意志及人類大愛的光輝。5月下旬,作者懷著對逝者的哀悼和對人性的感動,創作了這幅作品,命名為《碑》。作品中的圖片為蜀中之山, 畫中的山體肅穆凝重,稜角分明,蒼涼的白光從天空灑落,簡單的黑、白二色將氣氛烘託得極為悲壯,作者正 是以這種方式寄託了自己的哀悼之情,並對人性中堅強、傲岸的意志進行了讚頌。

尹齊,《衛生紙》,80cm×80cm,布面油畫,2009年

尹齊(1962—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依據照片或電子影像進行創作,將其轉化為油畫語言,是中國現代油畫家的一項創造性貢獻,他們從圖像中開發出了豐富的象徵性隱喻和極富現代意味的油畫語言。尹齊擅長駕馭「鏡頭」,在2009—2010年間,畫家畫 了許多關於點、天空的作品,在他看來,點是抽象的,同時又是世上萬物。他說:「隨著鏡頭的快速移動,空間呈現出一種連續性的湧動……」畫家對中國人所理解的「天」一直懷有強烈興趣,而他所理解的「天」就存在於每個微小的事物裡。一個瓶子、一個沙發、一卷衛生紙……畫家把空間本身當作身體來進行描繪,沙發、樹、 物品或是每個局部都變成有機的、不可分割的一體。《衛生紙》就是這樣一幅充滿視覺隱喻的作品。

段正渠,《黃河傳說之五》,180cm×150.5cm,布面油畫,2009年

段正渠(1958— )現為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段正渠有一類作品比較特殊,散發著個人所獨有的荒蠻、詭異的氣息,如《黃河故事》《黃河傳說》等。觀看此類作品,恰如閱讀一本本古代筆記體小說或是回憶一段段真假難辨的夢境。這類作品與慣常的生活場景拉開了距離,前者是寫實基礎上的表現,後者則是源於傳說和想像的象徵性演繹。誠如水天中先生所言,段正渠作品中「那些色彩豔麗的鯉魚,儼然北方大地歷史記憶的化身,它是如此沉重,如此碩大,曾經具有無可比擬的生命活力,而終於被人捕獲。當我注視畫面上背負巨大鯉魚軀體的人們行走在河邊,確實難以分辨那是一種成功還是一種失敗,是歡樂的結尾還是沉痛的開端——也許畫家所感知的正是這種亦喜亦悲的歷史進程」。

孫遜,《水管 · 牆》,200cm×300cm,布面油畫,2011年

孫遜(1970—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畫家說:「《水管 · 牆》取自貴州一個小縣城中的一景。我的創作意圖是通過描繪自己生活中所經驗的事物,試圖抽象出某種這一時代特有的美感。」在中國古代畫論中對董源的評價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這種平淡天真的趣味也成了後世文人畫家的共同追求。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藉助這一類理論來理解當代繪畫,理解孫遜的作品。畫家只要有一個樸素平淡的心靈世界,即便是一株小草、一個土塊、一截管道,也會在他的筆下釋放出生命的尊嚴與輝光。

喻紅,《互相角力4》,250cm×300cm,布面油畫,2011年

喻紅(1966— )女,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第三工作室主任。畫家曾表示不管她的題材怎麼變,但她的基本主題一直未變,都是生活本身最真實的樣子,都是關於人生的短暫、 不確定性和脆弱性。不過這一切感受都是畫家通過高超、嫻熟的繪畫寫實語言實現的。同樣的感觸可能有無數種表達方式,而駕輕就熟的寫實技巧就是其中最簡單、最樸實的一種。觀者對《互相角力4》的理解可以是多 種多樣的,但是畫家在自己的創作中排除了幾乎所有可能的暗示或「背景音樂」,只是單純地通過形體語言來說話,每一個動作都單純逼真,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不附加情緒,也不刻意誇張,這恰恰使人獲得了一種純粹的、思考的力量。

趙培智,《西海情歌》,150cm×150cm,布面油畫,2012年

趙培智(1971— )現為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創研部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理事。《西海情歌》是一幅帶有強烈的象徵主義色彩的畫作。畫家本人介紹說:「我的繪畫沒有具體的故事和情節,我並無意再現生活本身,我始終都在追求某種恆定的東西,表達人們質樸的情感。無關於什麼觀念和流派,或者當代與否。在這個物質唯一,信仰普遍全無,理想缺失的當下,人們正在逐漸丟失人性中美好的東西…… 西海是傳說中的神境,也是我心中樂土的象徵。我試圖用微不足道的繪畫去喚醒人們對精神家園的追憶!」作品構圖穩定,形象排布帶有宗教聖像特徵,色彩限定在黑、白、灰的簡單關係之中,極好地傳達了崇高而又純粹的精神之美。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齊白石百幅書畫作品展

主辦單位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北京市文物公司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

國文大都藝術品鑑定評估中心

大都美育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慧華元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濰坊市博物館

大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

開幕時間

2019年10月20日9:30

展覽地點

濰坊市博物館

齊白石百幅書畫作品展

齊白石是近代中國畫壇知名度最高的畫家。為紀念齊白石誕辰155周年,我們聯合舉辦了本次展覽,北京市文物公司首次從珍藏的齊白石作品中遴選出百幅作品,既有其獨創的「紅花墨葉」濃色花卉和黑白墨筆的「魚蝦蟹蛙」「鷹鵲鴉雞」等傑作,也有不少從未展出的作品,全面呈現了這位人民藝術家不同創作階段的藝術特點。觀眾不僅可以感受到齊白石在繪畫、篆刻、書法、詩文等方面的精深造詣,更能體悟到這位畫壇巨匠從平凡生活中發現質樸的美,用智慧才華與深厚功力升華成典雅的美,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寫意國畫風格的魅力。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白石山人、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主人、三百石印富翁等。曾任北平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和平獎金,1963年被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其詩、書、畫、印均造詣極高,是一位享譽中外的畫家、篆刻家、書法家、文學家。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齊白石生於湖南湘潭杏子塢星鬥塘的一戶農家,少年時務農,青年時做雕花木匠,後師從文人胡沁園、陳少藩學習詩畫、篆刻、文學,漸以藝術為生。中年遍覽名山大川「五出五歸」,五十五歲後定居京華進行「衰年變法」,走上大寫意花卉翎毛一派,用十年時間獨創出「紅花墨葉」的濃色花卉和黑白墨筆的「魚蝦蟹蛙」「鷹鵲鴉雞」等傑作。七十歲後「掃除凡格」創作逐漸精進,是成熟高產的時期,作品包羅萬象,造化在手自成一家。耄耋之年仍筆墨恣肆的孜孜不倦,結合社會文化發展繪出《和平》《和平頌》《祖國萬歲》《蛙聲十裡出山泉》《蒼鷹圖》《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松鶴旭日圖》等歌頌新社會的大氣磅礴之作,成為近代畫壇的不朽經典。

本次展覽免費

歡迎來看呀

相關焦點

  • 時代的印記 「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大都油畫藏品展...
    時代的印記 「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大都油畫藏品展」「齊白石百幅作品展」齊聚濰坊日前,記者了解到,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時代的印記——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和「百年油畫的軌跡——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將於10月20日在十笏園文化街區3號美術館和全國書畫名家展示館開幕。
  • 「時代的印記——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在濰坊開展
    10月20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時代的印記——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和「百年油畫的軌跡——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在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3號美術館和全國書畫名家展示館開幕。展出靳尚誼油畫及素描作品41件和大都美術館館藏作品133件。
  • 「靳尚誼油畫與素描展」「大都油畫藏品展」「齊白石百幅作品展...
    2019年10月20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大都美術館、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濰坊市投資集團、濰城區委宣傳部承辦的「時代的印記——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和「百年油畫的軌跡——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在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3號美術館和全國書畫名家展示館開幕。
  • 「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帶你走進百年油畫的發展軌跡
    中宏網山東10月20電20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大都美術館、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濰坊市投資集團、濰城區委宣傳部承辦的「時代的印記——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和「百年油畫的軌跡
  • 「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公益雙展將...
    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時代的印記——靳尚誼油畫與素描作品展」「百年油畫的軌跡——大都美術館油畫藏品展」將於5月11日至26日在青島美術館舉辦。主辦單位表示,此次舉辦雙展是貫徹落實青島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一次有益嘗試。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大都美術館館長曹意強教授介紹,大都美術館收藏的靳尚誼早期作品,不僅對理解畫家個人的油畫之路,而且對研究20世紀上半葉中國油畫發展均具有史料價值。
  • 肇源博物館舉辦《孫生先生書畫作品展》
    《孫生先生書畫作品展》共展出書畫作品41幅,作品均為老先生各個時期創作的書畫精品。其創作的國畫作品大豆、蓮花、花鳥、人物等個性突出,具有濃鬱的鄉土風格。近年來,孫老先生還創作了一批具有時代特點、反映肇源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特產相結合的國畫作品,貼近生活,紮根生活,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作品展出當日,我縣文化系統、老幹部局老年大學書畫學員、縣內書畫愛好者、孫生老先生家人及朋友受邀前來參觀。
  • 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即將開幕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即將開幕「百年西泠·金石傳薪」庚子秋季雅集系列作品展開幕式將於2020年11月12日上午10:00在浙江展覽館開幕。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是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之一,將在浙江展覽館1號廳展出印社先輩創作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篆刻精品58方,體現「筆墨當隨時代」,藝術為時代服務的主旨。西泠印社自創立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七年的歷史,歷經了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的多個重要階段和節點。
  • 《藝展中國》2018新春賀歲篇——龔小雅油畫作品展
    2017平遙古城國際攝影大展書畫藝術作品聯展,平遙古城吉祥寺,平遙。寫意平遙——中國當代油畫名家寫生創作作品展,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美術館,平遙。2016年:紐約灣國際畫展,紐約第一銀行美術館,美國,紐約。紐約之夏——寫意當代美術聯盟與紐約灣藝術家協會2016國際交流展,藝術國際網。
  • 安徽碭山縣舉辦齊白石書畫精品展
    人民網碭山9月19日電(汪瑞華 李希蒙 陳曦 陳若天)9月19日,齊白石書畫精品展開幕式在安徽省碭山縣齊白石美術館舉行。據介紹,活動共展出了齊白石的30幅作品,整個展期持續至10月7日。齊白石書畫精品展現場。
  • 第三屆「時代新峰」中國書畫名家藝術作品展即將啟幕
    弘揚時代精神,共創藝術新峰。藝術合為時而作,文化當推陳出新。第三屆「時代新峰」中國書畫名家藝術作品展將於8月8日舉行,旨在展示新時代中國書畫藝術創作實踐,彰顯當代藝術家的藝術理想,用筆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推動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發展,不斷開創中國藝術新高峰。讓藝術之花綻放,讓人文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 王雷 油畫作品展
    2017年由山東省文化廳主辦山東省美術館承辦「藝彩新鋒」王雷油畫作品展在山東省美術館成功舉辦。2011年《夢境玄思系列》參加首屆全國青年美術家提名展。成都2013年《斷橋對面寶石塔》入選中國油畫學會"繪畫的品格"--2013中國油畫展,同年作品被大都美術館收藏。北京2014年《午後》參加江山如畫-2014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
  • 碭山縣舉辦齊白石書畫精品展
    9月19日,作為2020中國碭山採梨節一項重要活動,齊白石美術館開館3周年暨齊白石書畫精品展在碭山縣美術館隆重開展。碭山縣是齊白石先生的祖籍,本次齊白石藝術精品來到祖籍碭山縣,可以說是齊白石老人一次特殊的「回鄉」之旅,全面展示了齊白石先生的藝術成就,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文化服務基層、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
  • 「湖南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巡展在齊白石紀念館/美術館開展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魏源·海國圖志》 版畫 文牧江 左維 黃琴 胡超《孫黃結盟》 油畫 陳樹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油畫 曲湘建「湖南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在齊白石紀念館、齊白石美術館舉行。
  • 《藝展中國》林清油畫作品展
    林清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油畫高級研修班北京東城美協油畫藝委會成員北京書畫藝術院油畫委員會委員藝評網合作藝術家參展經歷:《龍隱紫禁》入選2018北京市東城美術精品展《遠方的來信》入選2017第二屆時代風採中國夢全國油畫展《重慶森林》入選2017年E京華雅昌藝術聯展《夢的列車》入選2016北京畫院油畫作品展《
  • 紀念齊白石先生書畫邀請展開幕 姜洪書法作品亮相千年古宣美術館
    作品清新質樸,筆墨傳神,剛柔兼濟,工書俱佳,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相統一,將世情與世理高度提煉於水墨畫中,那高雅又生趣的畫作傳達著生命的智慧與生活的哲理,深受人民的喜愛與國際的重視。齊白石是一位從傳統走向革新,順應時代潮流的偉大藝術家,他將傳統中國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的藝術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寶貴的時代意義。
  • 去國家博物館看「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8日訊 9月16日,「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亮相國家博物館。展現了齊白石、魯迅、蔣兆和、張大千、梅蘭芳等43位20世紀中國文學藝術巨匠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歷程。
  • 《藝展中國》梁宗孟:《印記的編碼》締造新世界
    」美術大展(北京,東京);1994年油畫作品《淨地》入選第八屆全國畫展(蘭州);1996年第一回《步行者》六人繪畫作品展(南京);1998年第二回《步行者》六人繪畫展(上海);1999年插圖作品《金羊毛》入選第九屆全國畫展(福州);1999年油畫作品四幅邀請參加china46人中國當代藝術大展(上海,墨爾本,臺北);
  • 扎賚特旗舉辦「扎賚特印記」油畫寫生作品展
    10月30日,「扎賚特印記」油畫寫生作品展在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開幕。60餘幅油畫作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油畫作品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參加畫展的部分油畫作品
  • 齊白石張大千等作品展出 徐裡古意油畫獲贊
    原標題:齊白石張大千等作品展出 徐裡古意油畫獲贊    黃永玉作品《故鄉之意》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 (王鶴瑾)日前,「國經基金——中貿CVC藝術機構藝術品鑑賞雅集」在京舉辦。
  • 參展「老城南印記」藝術作品展
    樊文勝《正午》油畫獲優秀獎。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0月9日訊(通訊員 王靜)9月30日上午,《老城南印記》藝術作品展在嶽陽市美術館正式開展。這次活動由嶽陽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作品徵集區域為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內,以反映嶽陽市老城區的歷史變遷為主題。2019年4月開始徵稿,歷時一年的時間,共有150多件作品入選。嶽陽樓區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有4人的作品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