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二里頭文化遺址揭示了夏朝繁榮的面紗

2020-12-21 愛看歷史的小王

群雄競起的邦國時代,華夏大地正發生著急劇動蕩的社會大變革。公元兩千年前左右,數百年異彩紛呈的中原周邊文化都先後走向衰落,導致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以中原文化為依託,覆蓋廣大地域的核心文化,在極短的時間內吸收各地的文明因素迅速崛起。

中原地區

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上世紀50年代末,河南偃師二里頭村民不知道,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看似普通的村莊下竟然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這裡曾是中國第一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在這裡上演過夏的繁榮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的壯闊史詩。

二里頭遺址

如果說良渚、陶寺和石峁都是國家的話,那麼它們跟二里頭這種國家肯定不是一個概念,這些都是絕大多數學者都公認的,如果說周邊那些屬於初始國家,原始國家的話,那麼二里頭就是一種廣域王權國家,是可以掌控光大區域的王權比較興盛的一個國家,所以也可以叫它國上之國。

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七孔玉刀

我們說中華民族從多元到一體的這麼一個過程,如果來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波瀾壯闊的邦國時代是滿天星鬥,那麼由於一個大的政體存在就可以導致滿天星鬥轉化為月明星稀,一輪明月就出來了,使得它周圍的星鬥變得黯淡起來,而這個所謂的明月就是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期一件名為何尊的青銅器上,其銘文將包括偃師在內的洛陽平原稱為中國,意為天下之中,將滿天星鬥到多元一體,中國文明開始從多元無序經過百川歸海走向多元一體化。儘管對邦國時代興衰變遷的探索還遠未完成,但一個中國之前的中國,已經逐漸清晰了起來,浩瀚的宇宙和黃沙中被風吹起一角的遠古遺蹟,共同講訴著我們波瀾壯闊的歷史與未來。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

我是愛看歷史的小王,一名歷史愛好者,希望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讀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哦(-ω-`)

相關焦點

  • 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將在世人面前展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
  • 從二里頭遺址來看夏朝時代的文字,才知文明發源的艱難!
    二里頭遺址,是中國夏王朝中晚期都邑,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二里頭遺址作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中後期都邑已得到國內眾多專家認可
  • 疑似夏朝遺蹟的除了二里頭遺址還有哪裡?
    華夏三代歷史的研究中夏朝的存在有否、它以何種方式存在、目前已發掘的哪一些考古遺址可以證實是夏朝遺存等問題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不僅國內外史學專家們眾說紛紜、意見極不統一,民間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度也一直很高。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位於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可以確定是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當地政府早已迫不及待地立起了夏都斟鄩的招牌,那麼除了二里頭以外,疑似夏朝遺蹟的重要遺址還有哪些呢?
  • 夏朝有沒有文字,二里頭遺址考古發現「刻符」,或揭開了真相
    作為中國歷史敘事中的第一王朝,夏朝一直是國人魂牽夢繞的朝代,但夏朝又如夢如幻,神秘莫測,至今未能被人揭開面紗,只能透過一些疑似遺址勉強一窺芳容。在夏朝諸多神秘之中,最讓人著迷並希望解開的是:夏朝有沒有文字,到底是什麼文字?二里頭遺址考古發現的「刻符」,或揭開了真相。
  • (新華調查·新中國考古重大發現)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將在世人面前展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
  • 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新砦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三重環壕,中心區建有大型城址,還發現有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築;出土有銅器殘片、獸面紋陶器、玉器等;新砦二期上接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新砦一期),下連二里頭一期,填補了其間的空白。二里頭遺址現存面積300萬平方米,發現有居中的宮城及宮殿建築群、祭祀區、中高級貴族墓葬、網格狀布局道路及帶圍垣的分區、鑄銅作坊遺址和綠松石器手工業作坊遺址及精美的玉器、青銅器和陶器等。
  • 言說歷史|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掘,對認識夏朝歷史有重大意義!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偃師境內洛水南岸的二里頭村南。遺址以二里頭村為中心,其範圍包括洛水以南的四角樓村北許村和餵羊莊之間,東西約有2.5公裡,南北約有1.5公裡 總面積約4平方公裡。遺址依山臨水,東阻成皋(gao),西擋崤(xiao)函,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十分險要。
  • 揭開二里頭遺址的面紗
    二里頭村,隸屬於河南洛陽偃師市,處於伊、洛河之間的一個高地上,幾乎是中原地區最普通的村莊。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文獻的線索尋找「夏墟」,在這裡意外發現了重要遺蹟。之後的60年,中國考古學家一直在這裡用他們的手鏟解讀古老文明留下的無字天書。持續發掘和研究可確認,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形態、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遺址。
  • 劉海旺: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從歷史時間看,二里頭文化介於河南龍山文化與二裡崗文化(早商)之間;從地理空間看,二里頭文化的分布範圍主要在伊、洛、河、濟水之間的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地區。 另外,以文獻記載為線索探索夏文化無疑仍然是夏文化考古探索中的必然選擇。
  • 4000年前,他們為何集體「搬家」去了二里頭?(揭示古老文明·探尋...
    文化(夏)出現在了河洛大地。您知道嗎?在二里頭文化出現(夏朝建立)前的新石器時代,河洛地區已經成為史前文化交流、碰撞的中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洛陽轄區共發現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時期大小遺址328處。
  • 二里頭遺址與三官廟遺址,哪裡更具夏商周斷代的準確性?
    (作者:趙輝)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20世紀60年代學界指出「二里頭類型應該是繼承河南龍山文化基礎上吸收山東龍山文化發展而成」,鄒衡先生具體指出二里頭文化的陶觚、爵、三足盤等典型陶器來自東方,與東夷有關。
  • 二里頭遺址地位的爭論,已經嚴重阻礙了對夏朝歷史的深入研究
    (作者:趙輝)二里頭遺址做為國家、學人探索中國夏朝歷史、夏朝文化、華夏文明的裡程碑式的文化遺址,其歷史文化地位與學術地位毋庸置疑,但在二里頭遺址關於是否是夏朝末期都城的問題上的懸而未決,已經嚴重嚴重阻礙了對夏朝歷史的深入研究,成為我國深入探討華夏文明起源的一個黑洞。
  • 揭秘: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夏朝嗎?夏朝的遺址在河南被發現?
    揭秘: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夏朝嗎?夏朝的遺址在河南被發現?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東至河南、山東和河北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稱夏朝毋寧稱夏國。現在歷史學中的夏商是一種朝代輪替的因果關係。以這種觀點來看,除了一些並不可靠的史籍文獻沒有實物證據表明夏朝的存在。
  • 無需爭議:二里頭遺址是「先輩」,三星堆遺址是「子孫」!
    文/唐朝1959年,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師發現了二里頭遺址。經考度古認定,夏都斟鄩遺址就是二里頭遺址。此後,幾代考古人在此進行了大半個世紀的探索。發現了遺址內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道跡。
  • 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化——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娜 沈若宸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讓「最早的中國」展示在世人面前。10月19日至20日,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洛陽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杜金鵬說,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60年,是中國考古學發展的縮影,它收穫了「二里頭遺址的範圍」「二里頭文化分期」以及「推進了二里頭文化性質的研究」等重大成果,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之最」。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
    本報訊 (記者 孫自豪)昨日上午,洛陽偃師,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隆重奠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對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表示祝賀,並對建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亞共同為奠基石揭幕。
  • 二里頭遺址中,一起三千年前的兇殺案,揭示出夏朝是真實存在的
    中華上下有五千年的歷史,不過對於這個說話,有些人並不認同,尤其是一些外國人,他們不願中國的歷史積澱那麼厚,所以只承認中國有三千年,是從商朝開始算,因為從現代的考古研究來看,只有殷墟能證明商朝是存在的,至於商朝之前的夏朝,好像並沒有找到任何遺蹟。
  • 二里頭遺址是否可以作為夏朝存在的證據?
    二里頭遺址不可以做為夏朝存在的證據的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得先說明二里頭遺址與夏朝的關聯。如果分不清兩者之間的關係,那麼二里頭遺址,自然也就無法成為夏朝存在的證據了。
  • 聚焦夏文化研究傳播 專家學者研討加強二里頭遺址考古
    孫自法 攝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說,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和夏文化研究是中國考古學實證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關鍵環節,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中之重。61年來,通過持續開展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已初步揭示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早期國家分布範圍、資源來源、交通網絡、控制系統和規劃結構,確認二里頭遺址是夏王朝中晚期遺址。
  • 二里頭遺址正式免費開放,「中國」由此起步
    2019年10月19日,位於河南省洛陽偃師市翟鎮鎮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20日起正式對觀眾免費開放。自1959年發現二里頭遺址,中國三代考古人踏上追尋華夏文明之旅。一個甲子的開掘,一代又一代考古人傳承著希望,於今終於撥開「中國第一王朝」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