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輕盈小巧,引風納涼。
刺繡,技法獨特,飛針引線。
團扇和刺繡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瑰寶,我國的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詩詞歌賦,繪畫書法匯聚國色皆在扇面上展現。刺繡技藝又是我國傳統匠藝,一針一線訴說著中國情韻。
刺繡團扇初相見,隋唐小扇圓紙面。
團扇出現時間在羽扇之後,摺扇以前。漢代到北宋是團扇的鼎盛時期,後至清朝復興。
西漢時期,團扇製作有「齊紈楚竹」的說法,也就是用「山東絹、湖南竹」做成扇面的團扇。漸漸地,團扇以圓形明月形狀出現在當時的生活中,也定性為「對稱式」團扇。歷代沿用而長久不衰,成為我國的傳統扇形。
京東文化尚品官方旗艦店有售
隋唐時期,紙麵團扇問世。在這個文化盛世的朝代,唐代的詩人們將詩詞書寫在扇面上。唐末宋初,隨著技藝的發展和造紙技術的出現,刺繡技藝技法巧妙發展較快,團扇的扇面出現了佛像、山河、花鳥、魚蟲等圖案。
詩詞畫藝扇面顯,文化融於方寸間。
團扇隨著歷史的發展,自身的價值也在各朝各代體現。比如唐朝就有寫團扇的詩詞:
《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團扇在古詩詞的意象豐富,唐朝時文人墨客在扇面上揮墨寫詩,抒發自己的內心的情緒。宋朝時,團扇扇面上多呈現的是畫藝,山水畫、人物圖等。
扇面方寸之間,能夠展現我國的傳統文化,展現東方風採。
傳統技法繡圖面,寧繡工藝價值現。
巫溪大寧河刺繡簡稱「寧繡」,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寧繡以其細膩逼真、正反如一、美觀耐用等特點,被廣泛運用到民間的生活用品上,如兒童衣帽、婦女衣裙等,已經許多的裝飾用品,如壁掛、靠墊、罩簾、窗沿等。姑娘婦女們會在手工織出的直紋布料上施線作繡,繡上形形色色的圖案。
京東文化尚品官方旗艦店有售
大寧河刺繡的構思巧妙,技法獨特。要求原地起針,原地收針,圖案完整,思路清晰,其挑針技法以完美的顆粒呈現,獨具工藝特色。
在挑繡過程中,還要遵循&34;原則。寧繡的技法還喻示了人們的為人準則。如挑繡中行針提醒人們要誠實謙虛,堂堂正正;接線、數紗要求人們尊重客觀;鬆緊、方向則是人們追求和諧的要求;寧繡技法勉勵人們和睦鄉裡,勤勞向上,折射出民間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是思想文化的體現。
京東文化尚品官方旗艦店有售
一針一線一幅畫,一圖一色一中國。方寸之間的扇面上能夠入針入線,入彩入畫,團扇集東方文化與一身,具有更多的收藏價值。
文化傳承 尚品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