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藝家李震的作品《太平有象》。 張瑤 攝
中國陶藝家李震的作品《太平有象》。 張瑤 攝
中新網長春8月19日電 (李丹 張瑤)一位勇敢的戰士返回家鄉,脫掉身上鎧甲,把嬰兒放置在如同「鳥巢」的搖籃之中,雙手抱腹,溫柔地哄著嬰兒入睡……這個溫馨感人的畫面來自於秘魯陶藝家卡琳·盧伊·肯的作品《戰士的和平》,作品包含了眾多的中國元素,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追求和平、嚮往美好未來的情感和願望。
秘魯陶藝家卡琳·盧伊·肯的作品《戰士的和平》。 張瑤 攝
8月19日,由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管委會、長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長春市貿促會、吉林藝術學院、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館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長春國際陶藝作品邀請展暨蓮花山陶藝作品巡展(下稱陶藝展)在蓮花山度假區天定山滑雪場開幕。一件件精美的陶藝作品,一個個生動的創作故事令在場參觀者無不拍手稱讚。
市民參觀陶藝展。 張瑤 攝
據悉,天定山站巡展從即日起,將向市民免費開放至9月15日。共設三個展區,分別為「當屆陶藝精品展區」「歷屆陶藝精品展區」和「中國傳統陶藝精品展區」,共展出陶藝作品約170件,展區既有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義大利保拉·格裡基、俄羅斯艾琳·阿勒克謝耶夫娜、烏克蘭陶藝家馬爾科·儷林可等陶藝大師的作品,又有中國現代陶藝泰鬥周國禎的《趾高氣羊》、元老級大師劉遠長的《牡丹情》等陶藝精品。
「鈞瓷之美,美在窯變。鈞瓷的窯變現象主要指鈞釉的各種變化。鈞瓷施釉入窯燒成以後,產品上出現不同的色彩、紋路、圖畫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變化……」開幕式結束後,藝術展正式開啟,期待已久的藝術愛好者湧進展廳,開始了藝術欣賞之旅。
市民參觀陶藝展。 張瑤 攝
講解員圍繞中國知名陶藝家李磊穎的鈞瓷作品《小園清趣》向參觀遊客娓娓道來:它採用粉彩傳統技法,表現了一個活潑好奇的男孩,探求各種趣事。作品體現了粉彩繪畫淡、細、勻、柔、俏的特點,是中國當代粉彩作品的最好詮釋。
「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幾個字把青瓷描繪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用它來形容中國陶藝家李震的作品《太平有象》十分貼切。「這盤子裡的小象太傳神了。」一位遊客驚訝於李震的作品。作品中,一個青翠的盤中一隻母象引領幾隻小象過河:河水清澈如鏡,不時掀起漣漪;小象活潑可愛,一副太平盛世景象。這是「龍泉青瓷」技藝在造型創作與名貴釉科結合燒製成功的一個突破。
市民參觀陶藝展。 張瑤 攝
「這隻羊看起來趾高氣揚呀!」原本在人們印象中性格溫順柔弱的羊兒,此時變得體態壯碩、邁步挺胸,蹄踏巖石,傲視一切。「這個作品可是中國當代陶藝泰鬥周國楨先生創作的。」陶藝館的負責人介紹,這幅作品叫《趾高氣「羊」》。
一系列創作,展現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這些作品構思精巧、技法嫻熟,充分代表了當代陶瓷藝術的創作與發展水平,也展示出東西方由於國別、民族、地域、傳統、文化、習俗不同而展現的不同藝術品格與個性。同時,在陶藝體驗區,陶藝拉坯、盤條、紫砂壺手工製作等活動也在精彩上演。
市民參觀陶藝展。 張瑤 攝
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邵大明表示,長春已成功舉辦9屆國際陶瓷作品邀請展。期間,有來自五大洲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0位陶藝家參加,並創作了1000餘件構思巧妙、個性突出、風格迥異、技術精湛的陶藝作品。這些作品已經永久收藏在坐落於蓮花山度假區的長春國際陶瓷藝術館。通過這場陶藝盛會,將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陶藝文化交流,豐富長春市民群眾文化生活,提升蓮花山的知名度,推動度假區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中國傳統陶藝文化進入吉林省中小學課堂以及長春建設「東北亞文化名城」提供強大助力。
長春蓮花山文體旅遊科技局局長張民介紹,未來,長春蓮花山將建立長春國際陶瓷藝術館,目前正在建築規劃研究階段,預計2022年建成。整個場館規模預計3萬平方米左右,主要設置包括陶藝作品展示區、創作區以及各國陶藝家的創作室和研學基地。「伴隨著陶瓷藝術館的正式建成,將為國內陶藝愛好者提供一個更大更好的創作研學展示交流基地。也能使長春百姓在家鄉就能欣賞到異國他鄉、獨具特色的陶藝作品,讓陶藝成為長春與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據悉,本屆陶藝展以巡展的方式,於2020年8月-2021年1月,分別在蓮花山天定山滑雪場、長春國際陶瓷藝術館和長春水文化生態園舉辦三站陶藝作品巡展,並免費對廣大市民開放。(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