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應該支持文化書院 學術書店的發展(圖)

2020-12-12 搜狐網

  在當前我國文化建設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也面臨著不少新問題,對此民間討論較多,並對其自生自滅的狀況頗為擔憂。其中較為典型的,一是各種文化書院的興起,一是不少學術書店的倒閉。這種興衰起伏,折射出當今中國文化發展的曲折歷程和人們在必須面對這種處境時的思索及尋求。  

一、關於文化書院

  文化書院有著中國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的「學院」(Academy)有著異曲同工的意義。在歷史進程中,西方的學院發展為現代教育意義上的大學,而中國的書院也轉變為公共教育的學校。但在這種現代教育體制出現異化、或遠遠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時,民間性質的學院和書院又在悄然崛起,成為現代社會中文化教育發展中的奇特景觀。

  中國的書院興起始於唐代,開元六年(718年)設麗正修書院,為其肇端;該書院後改稱集賢殿書院,當時頗有影響。貞元中,李渤隱讀廬山白鹿洞,為潛讀、研修乃書院立意奠定了基礎;此地南唐建立學館,號廬山國學,從而使「國學」這一表述與「書院」結緣;該學館於宋時改稱白鹿洞書院,享有盛譽。唐時李寬在湖南衡陽北石鼓山建屋讀書,宋時書屋重建並得真宗賜名石鼓書院。宋代曾有白鹿、石鼓(一說是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陽書院)、睢陽(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嶽麓四大書院,其中嶽麓書院學生曾達千人之多,其「造就人才,傳道濟民」之舉,使之有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聲譽。這些書院或私人、或官府創辦,頗為中國文化增光添彩。此後元、明、清三朝亦盛行書院教育,直到清末廢科舉,傳統書院才逐漸改為學校。在清朝,除了體現中國文化傳統的書院之外,來華基督教傳教士也曾創辦過傳播西學的書院,如英國來華基督教傳教士傅蘭雅等人於1876年創辦的格致書院等就頗為有名。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文化的自我意識得以甦醒,人們開始研習國學,除了少數名牌大學的國學院或國學研究中心之外,弘揚國學最給力的就要數民間興辦的文化書院了。值得思考的是,雖有許多著名教授和一些大學校長提倡,「國學」作為一級學科的申請沒被通過,因而在正統、體制內的教育科目中仍被邊緣化。其學科性質被質疑,所含內容亦被人議論、懷疑。差不多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體制內將馬克思主義研究列為了一級學科。鑑於這種中西比較,我支持將馬克思主義研究作為一級學科來重視,也同樣對把國學作為一級學科投了贊成票。儘管沒有通過,也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投贊成票,我仍認為這涉及到中華文化意識的問題,同時也深感中華文化復興的艱巨和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當國學在教育體制內仍被冷遇時,而民間自發興起的文化書院則主要以弘揚國學為己任;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文興有國學,學興靠書院」。今天文化書院發展的情況,是否也印證了傳統中「禮失求諸野」之說?對今天文化書院的發展概況,我想,山東尼山聖源書院的牟鍾鑑院長、北京四海孔子書院的馮哲院長,肯定會了解得更為詳盡和透徹。

  對於文化書院的興起,我曾在「兩會」期間建議有關部門開展相應的、比較系統和整全的調研,摸清基本情況,進行客觀分析,做出科學決策。我還通過媒體對之有過呼籲。但我感覺社會對之仍然關注不夠,重視不夠。我們今天熱議的文化建設太偏重「文化產業」了,官方及媒體談得較多的還是影視、動漫等具有產業意義的文化。而對需要付出的「文化事業」卻缺少很好的、系統的構設和規劃。實際上,這種文化書院雖然是自然興起,卻反映出了社會的需求,以及對「應試」教育體制所必要的「素質」教育補充。而且,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覺悟的一種積極表現,故而完全可以將之納入文化建設及發展的事業之中。

  對於這些樣式多種的文化書院,有關部門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應對之加以積極引導,形成其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防止其不必要的異化嬗變。為此,我想繼續呼籲有關部門有目的、有條件地對相關文化書院加以補助、扶持和加強,使之成為當前或今後中國社會「學前教育」、「公民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的重要構成,以充實、彌補當今國民教育體系、尤其是各級院校教育之不足。如果我們準備迎接中華文化繁榮的時代的到來,那麼我們也應該有魄力推出像宋朝四大書院那樣的現代著名書院。文化書院在中國文化歷史中有著悠久的傳統,留下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佳話,而且也是中國知識精英聚集之地,為中國學術發展的重要組成。因此,對於今天中國文化書院的復興及迅速發展,我們的社會應有中肯、積極的評價和客觀、冷靜的分析,並應該通過有關部門的定向支持或專項幫助做出有益的嘗試,使之成為我們今天文化建設的有機構成和積極發展。  

二、關於學術書店

  對於學術書店的大量倒閉,媒體最近報導較多,也對其原因有較中肯、客觀的分析。這些學術書店的倒閉誠然與大眾讀書銳減和電子讀物的衝擊有關,卻也反映了有關部門在關注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時的作為不夠、缺乏積極性等問題。學術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構成,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是否為文化強國或大國的重要標誌之一,而學術書店則是這種學術發展的重要氛圍和氣場之一。因此,對於一些必要的學術書店的保留,有關部分也應該有「守土」意識、「陣地」意識。建議有關部門將保留一定的學術書店作為其文化建設的任務之一,不要再讓所有的學術書店自生自滅。其相應舉措則包括減免學術書店的營業稅,提供較為合適的書店位置,如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所在地有意識地幫助、扶持一批針對性較強的學術書店,對學術書店組織的學術講座等活動亦作為相應課題來加以補貼,並積極鼓勵和支持出版社在學術書店搞新書發布會、讀書會等活動。

  其實,由政府出面支持或扶植學術專業書店,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傳統。早在1885年,傅蘭雅就曾在上海設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家專門的科學技術書店「格致書室」。他所在的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是官辦書局,當時其出版的書籍主要就是通過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向全國郵寄發售,而且不收郵費,售價也為八折。學術書店的目的就是要營造一種專業學習、深入研究的文化氛圍,如傅蘭雅於1887年在《北華捷報》上發表「格致書屋報告」說,「格致書屋的建立是為了推動在中國以中文傳播有用的知識,尤其是關於科技的書籍、地圖及其他出版物的流通」。在當時政府的支持下,格致書屋在1888年就已在天津、杭州、汕頭、北京、福州和漢口等地開辦了分部,其銷售網絡甚至還延伸到了日本、朝鮮等地。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經濟很薄弱的情況下,政府都能出面對學術專業書店給予幫助和支持。在中國國力已經比較雄厚的今天,我們的政府對學術書店等文化事業的重視和支持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學術書店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對今天中華民族的閱讀有一種積極引導。我們常說「營造學術氣氛」,其實就是指對之要有意識的營造。今天中國人仍然保持著喜歡閱讀的好習慣,但在這種廣泛閱讀中學術文化的含量正在急劇下降。而要真正啟發我們民族新一代的智慧,則不能讓「開卷有益」主要成為一種隨意性、低俗性、娛樂性的濫讀。所以說,「讀書有道」,精神修煉靠培植、引導。中國人的積極、高雅、智慧人生要靠讀書來薰陶,而且是讀好書,讀具有學術價值、文化蘊涵的著作。學術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其國家的精神面貌如何。

  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農村、邊緣地區實行了有效的經濟、文化「扶貧」活動;但在城市、尤其是在大都市卻多關注文化產業或文化事業的「錦上添花」活動。在當前學術書店不景氣的情況下,希望有關部門能有積極、有效的舉措,實施對學術書店的文化「扶貧」工程,而且這種對學術書店的重點幫助應該是在大中城市,特別是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較為集中的地區。學術乃天下公器,也是國家文化發展的標誌。我們文明古國帶給世界的精神遺產,理所當然是頗具學術成果的文化。我們要提倡讀學術書,做文化人,就應該讓學術書店火起來,成為新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靈性氣場。我們的民族要認識到,學問並不只是專家學者的專利,對整個民族也具有精神薰陶的意義。中國人的人格修養、文化蘊涵,也是與學術、學問密切相關的。正如培根所言:「學問變化氣質」、「學問鍛鍊天性」。所以,我們要積極呼籲、全力保住學術書店這一學問的提供地,愛護這一展示人類智慧結晶、精神成果的精美櫥窗。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 (來源:百道網)

相關焦點

  • 打造大學文化新空間:「五範兒書店」毅書院落戶燕京理工學院
    10月31日,大學校園綜合性實體書店毅書院在燕京理工學院商業街揭牌,集國際範兒、科技範兒、文化範兒、青春範兒、個性範兒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藝術空間成為新時代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有生力量。毅書院創辦人王延昭是燕京理工學院2011屆畢業生,他介紹,開一家書店是大學以來的最大夢想,研究生畢業後這一願望變得更加強烈,如今在國家「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背景下,在燕京理工學院校友總會和廊坊時光匯智書店的支持下,終於在大學母校實現了這一夙願。
  • 書院人 | 杜華偉:當代書院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建議
    你應該轉移自己目光,不要僅注意一門門的課程,應該先注意一個個的師長。」所以,龔鵬程先生說:「我們要繼承古代書院精神,改造現代學校教育,在國家教育之外真正走出一條學術之路,這才是書院值得我們今天發揚的地方!
  • 最美書店|散花書院鐵像寺水街店——是書店,也是成都人的文化客廳
    書院的對聯「文星亂墜 書屋恆香」則是由成都著名作家馬識途題寫逛一逛書店「散花書院」鐵像寺水街店位於天府一街699號的鐵像寺水街北區2-5-1,在這個「蜀風水韻·現代生活」的特色文化商業街區,寬窄相濟,快慢相融,可謂是商家濟濟,但是,每個路過散花書院的朋友,都會為她停駐,走進書店欣賞一番。
  • 最美書店 | 散花書院鐵像寺水街店 ——是書店,也是成都人的文化客廳
    2-5-1,在這個「蜀風水韻·現代生活」的特色文化商業街區,寬窄相濟,快慢相融,可謂是商家濟濟,但是,每個路過散花書院的朋友,都會為她停駐,走進書店欣賞一番。書店一樓的書架上擺放著最豐富的成都本土文化書籍,與特色物件,以這些東西為載體,宣傳和推廣成都的風景民俗和歷史人文。
  • 李橋鎮建設實體書店助推文化事業發展
    順義區李橋鎮建成8家實體書店,加快推進文化事業發展。1.走訪排查轄區實體書店情況,對各書店佔地面積、運營情況開展調查分析,制定實體書店建設計劃。2.制定支持實體書店發展辦法,給予「一獎勵兩補貼三支持」政策,即對開辦的實體書店給予資金扶持獎勵;對書店房租和內部建設進行補貼;在融合發展、文化特色、開展活動三方面給予支持。3.每周開展回訪,持續關注書店運營情況。目前,該鎮已建成書店8家,佔地面積1131平方米,現有書籍2萬餘冊。
  • 一周文化:官方支持實體書店 清明上河園掛牌新三板
    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 上周,文化領域的利好政策、消息頗受關注。在圖書出版方面,中宣部等11部門聯合出臺文件支持實體書店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批書目確定。文化產業方面,國家博物館與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共同啟動「文創中國」中國大區運營中心等項目;清明上河園在新三板掛牌。
  • 中國文化書院文化發展研究院在京成立
    作者:  2010-09-20 16:30  編輯:任琦琥   9月19日,中國文化書院文化發展研究院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了成立大會  中國文化書院是由著名學者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朱伯昆、湯一介等十餘名國內著名學者在1984年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截止之前,已在國內下設成立了七家分院。中國文化書院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等諸多領域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已成為中國文化傳播領域的一面旗幟。
  • 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活動將通過豐富的形式,來挖掘和展現書院的文化基因、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那麼,書院文化有何內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發揚光大?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鄧洪波。光明網:古代書院對傳統學術建設有何重要意義,有哪些精神資源值得深入發掘?
  •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鄧洪波:書院,源出於唐代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是開展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著書、刻書等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經過1200餘年的發展,書院遍布全國各地,對教育、學術、文化、出版、藏書等事業的發展,以及學風士氣、民俗風情的培植,國民思維習慣、倫常觀念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 聚焦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滕州墨子書院成企業家「文化取經」新聖地
    中國中小企業家協會來墨子書院調研傳統文化創新 金秋結碩果,善國迎嘉賓。9月11日,墨子書院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國中小企業家協會濟南分會會長朱莉帶領省內青年企業家冀飛豔、曹倩、徐琛、呂紅梅、張遠振、路陽慧等一行來到滕州墨子書院,感悟傳統文化,調研創新發展。青年企業家、山東弘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墨子書院創始人王瀟逸陪同了調研活動。
  • 中國書院的文化價值
    宋代以來,中國古代學術的發展經歷了多次發展,包括宋代的程朱新儒學、明代的王湛心學、清代的乾嘉漢學。這些學術學派的形成與發展都與書院息息相關,或者是以書院為研究基地,或者以書院為傳播基地,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書院的學術創新精神是以書院寬鬆的辦學環境為基礎,學術大師雲集書院講學為推動力,師生相互答疑問難、相互激蕩獲得新的觀點、思想而形成的。
  • 實體書店回來了,專家:大型文化綜合體式的書店是發展方向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視覺中國 圖「及時雨」普降政府扶持給力在熬過了歷時五六年關門閉店的低潮期後,實體書店正在迎來一輪新的復甦。在北京、上海、瀋陽、南京、合肥等國內大城市,國有大型書城與民營特色書店紛紛開設新店。
  • 創建泰伯書院 傳承優秀文化 「泰伯書院建設」第一次研討會預告
    鳳凰網湖南訊立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實現傳統家族書院的現代化探索。以創建泰伯書院,傳承優秀文化為主題的「泰伯書院建設」第一次研討會將於2020年7月25日在湖南大學集賢賓館隆重舉行,研討「泰伯書院」的辦院宗旨、理念以及運行機制。本次「泰伯書院建設」第一次研討會特邀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廈門市篔簹書院院長王維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世界吳氏宗親總會主席吳國榮出席。
  • 秉承應天書院精神 弘揚應天書院文化
    為更好地研究、宣傳、推介商丘地方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學院建設的「應天國學堂」2019年7月投入使用。4打造《應天書院》原創民族歌劇2019年6月5日,商丘師範學院音樂學院的師生,三年磨一劍,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原創民族歌劇《應天書院》在商丘市宋城影劇院成功首演,歌劇再現應天書院的輝煌,為商丘人民獻上了一部跨越千年的民族音樂史詩。
  • 讓傳統文化走進讀者心中 「北京書店之夜」大地書院會場活動舉辦
    為了響應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書店之夜」主題活動,大地書院圍繞「書香飄京城 悅讀頌小康」這一主題。積極響應,全力開展「北京書店之夜」、「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活動。據悉,為了能夠讓更多人多渠道、多方式、多體驗地感受到該活動,本次活動特別開啟了網絡直播,形成線上線下雙聯動的模式。
  • 牧野大事記 | 新鄉市傳統文化協會牧野書院隆重成立
    孟慶華(魅力河南網)9月26日,為了更好的講好新鄉故事,展示、挖掘、傳承,悠久厚重的新鄉地域文化,服務新鄉文化事業和經濟事業的蓬勃發展,新鄉市傳統文化協會牧野書院成立儀式在新鄉市東方文化步行街隆重舉行。
  • 國內學術名咖匯聚綺雲書室 探討書院傳統與現代化社區建設
    西鄉街道舉辦「書院傳統與現代社區建設」研討會。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記者 曾舒琪 通訊員 田苗)10月24日下午,由西鄉街道主辦的「書院傳統與現代社區建設」研討會在西鄉社區綺雲書室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陳壁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等學術名家匯聚西鄉一堂,探討書院傳統與現代社區建設。
  • 朱子文化講壇建陽開講 雲集四方書院「大咖」
    ,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打響朱子文化品牌,8月25日上午,由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南平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平市社科聯聯合主辦的朱子文化講壇在考亭書院開講。嶽麓書院、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考亭書院、篔簹書院、懷玉書院……此次朱子文化講壇,雲集了國內知名書院的大咖們。這些專家學者圍繞「書院文化內涵與當代意義」的主題,開展學術交流研討。
  • 文創50條|上海實體書店發展穩中求進,將規劃大學書店建設
    12月14日,上海市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大會舉行,發布《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文創五十條)。「文創五十條」重點聚焦了影視、演藝、動漫遊戲、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文化裝備等領域。
  • 書院: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識符
    大學書院是文化交流與文化對話的結晶  我國大學教育改革一直致力於拓寬學生的知識基礎,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複合型人才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借鑑西方博雅教育、美國的通識教育和牛津劍橋大學的住宿學院制等,我國書院教育的發展極大彌補了傳統專業分科教育的不足。在此意義上,建設大學書院也成為了學習西方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