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工人登上國家發明領獎臺 ——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閉幕,甘肅獲得13金34銀47銅
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電 11月21日,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閉幕式及頒獎大會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由甘肅省總工會和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推薦的職工發明成果喜獲13項金獎、34項銀獎、47項銅獎。
本屆展覽會和技能大賽由中國發明協會、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科協主辦,佛山市人民政府承辦,以「發明創新、共惠共贏」為主題,展覽面積4萬平米,設置了科技助力扶貧、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家居、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發明創新等展區,共有2050個發明創新項目參展,吸引了全國各地80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5000多人參加展會活動。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為展會開幕式做視頻講話,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潘雲鶴院士為大會致辭。
全國發明展和國際發明展是國內唯一的以發明創新為主題的大型科技展會,是發明成果展示、創新項目推介、技術貿易交流的重大平臺,集聚了一批國內外高端發明創新成果,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關注參與,同時促成一批項目落地,連結全球創新資源。特別是本屆展覽會,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參展項目、參展人數、參展項目的科技水平均好於往年,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推動科技自強自立的磅礴力量。
為期3天的展覽百花齊放,從高新科技產品到非遺藝術品,從智能家居到高端裝備,展品覆蓋各行各業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經網上評審和展會現場評審,本屆展覽會和技能大賽共評選出410項發明成果金獎、476項發明成果銀獎和525項發明成果銅獎。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在閉幕致辭中表示,許多參展的小項目小成果,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來自社會的關注和企業的支持可以幫助他們跨入科學的殿堂。
甘肅省總工會和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近年來持續開展職工的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靈活多樣、各具特色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積極開展甘肅省「互助保障杯」首屆「工人發明家」「職工發明之星」「優秀創新型團隊」推薦評選命名活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和生產環境,不斷把每一位崗位職工的想像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轉化成為技術成果,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此次推薦參展的146多個項目就代表了職工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其中,由金川集團公司的楊秉松等職工發明的「萃取生產酸鹼度在線測控裝置的研製和應用」等13項成果金獎;由中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的宋滿堂等職工發明的「不鏽鋼管道焊接保護裝置」等34項成果獲得銀獎;由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的包曉昆等職工發明的「鐵路起重機轉向架及鐵路起重機」等47項成果獲得銅獎。
甘肅省總工會、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中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金川集團公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酒鋼集團公司、白銀有色集團公司等單位獲得優秀展團獎。
人人參與創新,展現澎湃活力
本次展會,顯示出甘肅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新亮點:
一批勞模工匠在原來技術創新成果的基礎上,又取得了新的成績。金川公司的潘從明在「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項目獲2019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基礎上,這次又拿出了 「鋨釕高效分離裝置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大賽的銀獎;
一批職工創新「新秀」競相湧現。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的青年職工王仕俊,今年以來取得了100多項國家專利,在本次展會上他的「適於鹽鹼地區電力工程輸變電桿塔UHPC-NC組合樁基礎及施工方法」和「基於無人值守變電站的智能巡檢車研究與應用」兩項成果分別獲得金獎和銅獎,本人也獲得「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設立的專項獎——最佳青少年發明獎;
充分顯示出普通一線職工在落實貫徹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戰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重大項目需求等方面,具有創新創造的澎湃活力,縱觀本次獲獎的94個項目,聚集甘肅經濟發展和企業科技進步的關鍵點、突破點,在「小發明」「小革新」中蘊藏著「大創造」「大進步」,即便是錯失獎項的項目,比如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職工在風電技術上的創新成果、青年職工王仕俊在導電混凝土方面的創新成果等,都具有巨大的創新潛力,在未來都有機會獲得更高大獎。
通過本次展會,也使職工技術協會充分認識到,必須以企業的車間班組為陣地,厚植創新創造的沃土,激勵廣大一線職工自主創新、自強自立、永攀高峰。同時,探索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拓展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職工技術創新網絡,搭建職工創新創造、成果轉化的交流平臺,實現創新資源互補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通過不斷整合資源、發揮優勢,搭建更多平臺,助力更多一線職工通過創新創造登上國家「領獎臺」。
為甘肅工人的發明創新成果點讚
展會期間,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潘雲鶴院士、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餘華榮和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龍莊偉等領導兩次來到甘肅展區,與來自甘肅的「工人發明家」熱情交流,為甘肅工會開展的職工創新活動點讚,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在報導中頻頻閃現甘肅展團的鏡頭畫面。
「發明創造完全是出於我的興趣,再加上處在一線,在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就得想辦法解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發明一些工器具的習慣。」11月19日上午,十九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楊義興向蒞臨甘肅展區的潘雲鶴、餘華榮等領導匯報說。
在普通人看來,發明創造遙不可及,自己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要想發明一個專利,那真是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就是這不敢想的事情,卻被像楊義興這樣的普通人做到了。
1996年,楊義興技校畢業之後分配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第十採油廠,在油田上一幹就是24年,在這24年裡,他先後創造出了31項國家專利,7項國家級成果,從一名一線修井工人成長為享譽油田的「修井尖兵」。
楊義興說:「我們公司在發明創造這一塊也是越來越重視,會給發明人一定的榮譽獎勵,鼓勵發明人發明創造,目前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是得到了公司的重視,不斷的有新鮮的血液,新的同事加入進來。」
揭開發明創造的神秘面紗
「這個《一種機械防人身觸電技術裝置》是公司組織大家開會的時候我參與的發明項目,之前我也參與過一些公司的發明創造,參加這些項目真正的驅動力都是愛好,每當做出一個成果,而且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我很開心。」據悉,《一種機械防人身觸電技術裝置》在本屆發明展上喜獲金獎,作為項目參與者的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蘭州供電公司的方海贇說起這個項目非常自豪。
方海贇今年33歲,參加工作十年的時間裡,陸陸續續參與過公司的一些發明創造項目,今年前來參賽的這個項目,是他們團隊精挑細選出來的,也經過了公司的層層選拔。他對於他們團隊的發明創造,信心滿滿。
方海贇告訴記者「平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同事們就會頭腦風暴,想一些點子去解決,剛開始大家也只是一些簡單的想法和方案,利用工作之餘,大家再不斷地完善和調整,團隊隔段時間召集大家開會,繼續討論,加以改善。我們這個項目也是經過了四年的不斷打磨,才被應用,目前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我們在檢修和運維過程中的有可能遇到的人身觸電問題。」
據他介紹,目前所有提供開關的廠家所設計的這種開關裝置,都涉及到人身觸電的安全隱患,他們團隊所設計的這種機械防人身觸電技術裝置大大的降低了這種不必要的風險,給同行帶來了方便。同時,他們已經將這種發明的製作共享給了他們開關的供應商,在後期開關供應商所提供的開關中也加入了這種防隱患裝置。
方海贇說,「今天我來參展還帶著一個小小的目的而來,我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我們有一種檢測裝置的卡子卡到被檢測裝置上的時候經常卡不緊,我來這兩天也在展會上尋找這種卡子,看看有沒有符合我們要求的卡子,但是目前我還沒有找到,如果找不到的話,下一步我們可能會自己想辦法發明這種可適用的卡子。」
從機車到風電,創新創造不止步
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包曉昆團隊自90年代開始發明創造出「鐵路起重機轉向架及鐵路起重機」,歷經30年,在投入市場和自己應用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不斷調整,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客戶特殊需求不斷滿足,製作出根據實際應用情況更改起重機參數的定製起重機,據包曉昆介紹他們發明的這種起重機解決了實際鐵路搶修及其他基建作業中的很多難題。
「我們發明的這個項目,剛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我們鐵路部門搶修機車用的,一般機車有問題了在不影響其他車輛運行的情況下,都是先將機車吊走,然後開始維修,但是機車是非常重的設備,吊裝很不方便,之前我們所用的吊車是豎向的,而且沒有盛放問題機車的泊車裝置,而現在我們發明製作的這個項目已經解決了這兩大問題。」包曉昆對於自己團隊的參展項目成竹在胸。
近些年,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跨界進入風電製造領域,目前已成長為國內一流的陸上風電塔架製造基地,早期安裝風機塔筒的支撐架是固定不變的,尺寸非常大,運輸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在一個地方用一次,下一次就不能使用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費,馬志文團隊發明的可拆卸式米子支撐架,在技術上解決了風電行業風機安裝塔筒時對安裝支架造成的極大浪費。這種支撐架採取可拆卸的米子型結構,在安裝完塔筒後可將內部支架拆卸下來,便於運輸,節省成本。雖然,參加本次發明展,他們的風電項目沒有拿到獎牌,但他們表示,本次展會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獲得了互相交流切磋的機會,為今後問鼎國家發明領獎臺積累了經驗。
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計劃在近期籌辦職工技術創新座談會和職工創新沙龍,為職工創新創造再添活力。
(甘肅省職工技術協會辦公室 崔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