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滄口下街輝煌不再 昔日繁華媲美中山路

2020-12-19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12月26日訊  下街,是老滄口人對滄臺路的習慣稱謂,因其臨近海邊且地勢低洼而得名。下街因處於滄口海運碼頭的位置而興盛繁華,當時,那裡有燒鍋、磨房、紙房、機房、客棧、飯館、貨棧、魚行、屠戶等,是滄口的發祥地,所以老滄口地域有句俗語:「先有下街,後有滄口」。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人開始修建膠濟鐵路,大量流落的難民聚居與此,這塊靠海靠鐵路的窪地百年來成了「棚戶區」的專有名詞。1901年,膠濟鐵路通車運營後,滄口火車站隨之便成為過往商客匯聚、水陸貨物在此裝卸轉運的繁盛之地,滄口作為進出青島的必經之地。下街向東擴展,形成一條和滄口火車站鐵路線平行的、更為繁華的滄口大馬路,即今天的四流中路,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20世紀初至30年代,滄口大馬路上相繼成立了華新、寶來、中淵、富士等4處紗廠和四方機廠滄口分廠,使滄口逐漸發展成為以紡織業為主的青島市工業特色區。滄口大馬路上還分布著三盛樓飯店、祥雲壽綢布店、華一茶莊、同義堂藥店、書林堂刻字文具店、滄口鍋貼鋪等商業老字號,因此形成老滄口區繁華的商業中心,其繁榮程度僅次於中山路。那時,許多孩子因到過滄口大馬路而向夥伴們炫耀。

    熙攘的人群和穿梭不息的車流,老下街的模樣早已一去不復返。昔日的工商業重地沒有像人們嚮往般加速騰飛,相反,在青島恢弘而華麗的城市藍圖下,如今的下街發展滯後,破敗不堪。至今,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的老滄口人依然緬懷於曾經的輝煌、失落於如今的衰敗。(記者 張力偉 謝小真)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相關焦點

  • 青島滄口街的變遷
    交通的發達帶來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又催生了商業的繁榮,隨著滄口碼頭的日漸繁榮,滄口街也就應運而生了。最早的滄口街不在四流中路,而是指滄口火車站前面那條僅有100米左右長的小街,那條街就是著名的「下街」,當然那時候不叫下街,一般都是稱之為滄口街。繁華的滄口街東靠著膠濟鐵路,西對著滄口碼頭。
  • 下街就是最初的滄口 四流中路解放前叫上街
    現在在滄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以下街命名的飯店、門市,實際上,這些名號正是為了說明店面的歷史悠久或者懷舊。下街,因其靠近海邊,地勢低洼,相對於地勢偏高的大馬路而言,老百姓稱呼這條街道為下街。而那條大馬路就是現在的四流中路,過去又叫上街。  在過去,下街因處於滄口海運碼頭的位置而興盛繁華。
  • 滄口 下街
        「滄口」之名,由「倉口」演變而來,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大約有四百多年歷史。據專家考證,明朝萬曆年間,即墨縣令許鋌在《地方事宜議》中提出,即墨地瘠民貧,宜開放海口,進行南北海上貿易。
  • 下街和滄口火車站,詮釋著老滄口人對城市生活的理解
    下街,充滿江湖氣息的一個名字。滄口地界有句老話:先有下街,後有滄口。「下街」,因臨近海邊且地勢低洼而得名,因地處滄口海運碼頭而興盛。 有史料記載,最初的滄口僅指「下街」。宋朝時,嶗山太清宮在下街的位置建有糧倉,並用海口碼頭轉運糧食,稱為「糧倉海口」,簡稱「倉口」。
  • 青島這一區域,曾經繁華過,也曾經沒落過,現正迎來復興的新機遇
    港口的興旺,促使滄口開始向市鎮蛻變,位於滄口碼頭旁的營子村內的下街(今滄臺路)就這樣誕生了。下街,因靠近海邊地勢低洼而得名,商旅的往來、貨物的轉運,使這條在碼頭旁的土路,慢慢聚集了人氣,商鋪越來越多,成為滄口最早的商業街,滄口也因此具備了市鎮的雛形了。
  • 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中山路
    新中國建國後,中山路又成為寶雞市政府最早的駐地,是寶雞最早的主城區,也是寶雞主城區內最早開發、最初的城市繁華地帶。 中山路始建於唐代,時稱「大馬路」,是寶雞縣城內僅有的一條大街。清初,寶雞縣城內修車馬道路5條。其中主要一條為東西街道(即原大馬路),橫貫全城。以今南門口為界,分稱東街、西街。
  • 「聽李滄」先有「下街」,後有滄口
    先有「下街」,後有滄口——這是滄口地界的俗語。「下街」,因臨海邊且地勢低而得名,因地處滄口海運碼頭而興盛。當時,下街的店鋪林立,商業繁盛,成為滄口的發祥地。最初的滄口僅指「下街」。宋朝時,嶗山太清宮在「下街」的位置建有糧倉,並用海口碼頭轉運糧食,稱為「糧倉海口」,簡稱「倉口」。海口碼頭的興起,也帶動了「下街」其他行業的蓬勃發展,海邊帆檣林立、貿易昌盛。從滄口的歷史沿革來看,自宋朝開始,從「糧倉海口」的碼頭上下船的人就往返於這條低洼的道路,久而久之,人們便稱之為「下街」。
  • 老滄口記憶:曾是青島收入最高地區 眾人仰慕
    國棉九廠宿舍    重振輝煌,老滄囗蓄勢待發    ●80年前的滄口,是青島除市南外的第一大區;    ●70年前的滄口,是青島最大的工業區,有太陽橡膠、華新紗廠、三盛樓飯店、滄口鍋貼等諸多聞名島城的「老字號」;    ●60年前的滄口,是進出青島的主要通道,滄口火車站是膠濟鐵路最繁忙的車站;    ●50年前的滄口,四流中路,是青島僅次於中山路的繁華街道;    ●40年前的滄口,青島僅有的兩個廣場之一坐落在滄口,另一個是匯泉廣場;    ●30年前的滄口,是青島人所仰慕的地方
  • 老滄口也有天后宮 三盛樓曾是青島三大樓之一
      對於居住在滄口的「老青島」人來說,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工業區那麼簡單,這裡有他們的童年,有他們的生活,有他們的歡聲笑語。從下街形成,到繁華無比;從工廠密布,到日漸衰敗,滄口在這一歷史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老建築,這些老建築功用各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都有過輝煌的歷史,也都給後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 老家滄口——童年的記憶
    大院北臨振華路,與滄口廣場南門相對。東臨柳林路,西臨中興路。從我家出門沿振華路往西走,過了中興路和松柏路路口,就到了滄口大馬路了,也就是現在的四流中路(過去叫「上街」,其名是相對「下街」而來),是當時青島僅次於市裡中山路的繁華街道。大馬路和振華路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就是著名的三盛樓飯店,是與當時的春和樓、聚福樓齊名的老青島飲食業三大樓之一。
  • 南市街繁華不再 虔城古建築的活標本 贛州房掌柜街巷日誌十
    南市街呢,宋代已經形成,是宋代城區斜街的南段。斜街早已經不再,往南走過南市街,便是昔日之長街(今厚德路)宋朝的主要街道。南市街在宋朝之前,算是城區內的荒山土崗,後不斷有士兵墾荒安居及客家人遷徙定居,便把世臣坊與買菜坡的熱鬧延伸過來了,遂漸漸形成了街市。 明清時期,這段街因漸成街市,又居於城區東南而得名南市街。民國時期,南市街的人民建築普遍翻修出民國風建築,340米的南市街逶迤出了一片江南徽式風格建築,更使其魅力大增。
  • 高清:盤點南寧的老街老巷 中山路南段曾是貧民窟
    原標題:高清:盤點南寧的老街老巷 中山路南段曾是貧民窟   生活在喧鬧的城市,無意間行走到舊街老巷的某一方天地,看到某一處片瓦,總會覺得很親切,那破舊的房子中仍然飄著兒時的味道。然而,它們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為人們所淡忘、漸行漸遠。
  • 市委書記「定調」,百年中山路復興已啟程,未來讓人充滿想像
    人們的信心還來自於近期中山路區域的一些列大動作:青島國際郵輪母港開工儀式、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中山路過街天橋拆除、濟南路拓寬……01青島的「絕版」自1992年青島啟動東遷以來,這座城市用了28年時間完成了從匯泉灣到膠州灣的擴張。
  • 青島的滄口大廟(歷史)
    就算問一個滄口人,估計都會一時說不清楚。如果你問他「滄口大廟」,我想不知道的人可能甚少。滄口大廟現在是為數不多的免費廟宇,在高樓林立之下有一個如此清幽之地,也實屬難得。滄口大廟是明真觀的俗稱,對上些年紀的青島人尤其是滄口人來說,這個名字應該是記憶猶新。
  • 受疫情影響 義大利米蘭商業區昔日繁華不再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義大利米蘭復產復工3周以來,商家們並沒有迎來期待中的顧客回流潮,各商業區昔日繁華不再。
  • 衡山路酒吧一條街昔日風光不再:交通制約和業態低端
    原標題:衡山路酒吧一條街:「乾杯,再見」昔日風光不再,酒吧、餐廳紛紛撤離交通制約和業態低端是兩大原因不過晨報記者走訪發現,酒吧一條街昔日的繁華已一去不返,唯有衡山路東西兩端依託各自特色開始發展起來,呈現了「中間冷兩頭熱」的新格局,衡山路到底怎麼了?  曾經,「買電腦到徐家匯」、「泡吧到衡山路」是上海市民的兩大消費習慣,數碼和酒吧也成為徐匯區兩大標誌性業態。而今,經歷20年輝煌之後,太平洋數碼城率先拆除,衡山路酒吧街也迎來了它的生命周期。
  • 中山路商圈難尋昔日盛景 老字號去向盤點(圖)
    一條百年商業街,曾經繁華,一度迷茫。作為青島商業文化進化的見證者,這裡不應該是一個段落,而是一篇一直在書寫的樂章。只是現在有些「稍遜風騷」。進入1990年代,百年繁華的中山路放慢了前進的腳步,但正如春和樓總經理沈健基所說,市場經濟下,商業遵循的規則不僅僅是「不進則退」,而是「不進則亡」。相關數據顯示,1995年,中山路的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而到了2006年,中山路日均客流量只有3萬左右,年銷售額不到20億元。
  • 無錫中山路繁華不再 商圈內商場現狀又是如何?
    搜鋪網消息:曾經,它是無錫市民口中的市中心,也是城市商業長盛不衰的象徵,更是幾代人難忘的生活記憶,沒錯,它就是中山路。而如今,整條路上卻人影稀少,地位已大不如前。
  • 中山路騎樓街和佔鰲巷入列廣西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施工人員為佔鰲巷鋪設新路面 記者趙冠雄攝 ▲別具風情的中山路騎樓街 記者趙冠雄攝 為更好地挖掘和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近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將欽州市中山路騎樓街歷史文化街區和佔鰲巷歷史文化街區列入自治區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 方圓一公裡內餐飲店上千家 中山路變身「吃貨一條街」
    就在中山路最繁華地段,剛開業不到半年的老虎城狀元美食街如今已經悄然醞釀轉型。  「線上馬雲,線下餐飲」的時代,中山商圈餐飲成主力業態之一,餐飲品牌為何集體瞄準老商圈,繁榮背後是否有隱憂?記者昨日走進中山商圈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