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不同姓的兄弟姐妹,人們大都會認為是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但現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3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五成的人能接受孩子隨母姓。重慶晚報記者在市內調查時也發現,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孩子的姓氏在一些家庭中正發生著改變,一孩的姓氏大都隨父姓,而在生育二孩的時候,一些家庭選擇了隨母姓。
數據
超五成國人 接受孩子隨母姓
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的這一項調查中顯示,47.5%的受訪者認為孩子應該隨父親的姓,54.7%的受訪者能接受孩子隨母親姓,23.2%的受訪者則表示對此不能接受。受訪者中,男性佔48.5%,女性佔51.5%。78.0%的受訪者有孩子,22.0%沒有。
調查中,55.4%的受訪者認為孩子隨誰姓是個很重要的問題,16.5%的受訪者認為不重要,28.1%的受訪者認為一般。交叉分析顯示,65.2%的男性受訪者認為孩子姓什麼很重要,顯著高於女性受訪者46.2%的比例。
記者查詢到,《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由此可見,孩子隨父姓和隨母姓都是合理合法的。那麼,孩子究竟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呢?答案應該是:夫妻之間協商決定。
個例
二孩隨母姓 表示很公平
4歲半的但文博(化名)和2歲的陽子鑫(化名)是兄弟倆。但在外人看來,不同的姓氏可能意味著這會是一對同母異父或雙親離異的兄弟。事實上,他們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幸福的親兄弟。
兩兄弟的媽媽驕驕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當初給二娃取名字時,我認為老公的『但』姓不好聽,就隨口說了一句二娃跟著我姓陽,結果我老公就說了要得。」驕驕介紹,老公是重慶主城區人,是獨生子,而她是永川區人,還有個妹妹。
驕驕生完孩子後就一直住在永川,雙方父母也沒有和他們住在一起,至於二娃的姓氏,也是夫妻倆取好名字後,才給公公婆婆講的,「我們一家人都覺得孩子跟誰姓不重要,但如果大娃跟著我姓,或者一孩是女娃,二孩是男娃,估計公公婆婆就會有些意見了。」
驕驕的老公但先生也說,孩子跟著誰姓不重要,姓只是一個代號而已,不管跟著誰姓,都還是親兄弟,「再說,第一個孩子跟著我姓,第二個跟著老婆姓,這樣也算比較公平嘛。」
親兄弟姓不同,如果遇到一些不熟悉的人問起孩子姓名時,會不會有些尷尬?對於這個疑問,驕驕說,兩個孩子雖然相差兩歲,如果不看身高,只看臉,簡直就像是雙胞胎,一看就是親兄弟,「目前我們還沒有遇到過有人認為他們不是親兄弟的。」
調查
80、90後新生代父母 拉高孩子隨母姓認知度
說到中國傳統,特別是父輩那一代人,還是認為孩子應該隨父姓。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二孩時代的開啟,加上如今初為人父母的群體以80、90後居多,這部分人獨生子女也比較多,拉高了孩子隨母姓的社會認知度,他們在生二孩時,一些人選擇了一個孩子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家住渝中區的蔣女士就說,她的妹妹如今生活在昆明,妹妹的兩個孩子,一孩跟著父親姓,二孩就跟著媽媽姓,「女性懷胎十月確實很辛苦,要求孩子隨自己姓也是合理的。」
32歲的王女士是家中獨女,如今她的兩個孩子就不同姓,「大的是個兒子,今年5歲,跟著老公姓李;小的是個女兒,今年2歲,跟著我姓王。」
記者在網絡上發起關於「二孩隨母姓」為主題的帖子時,不少人跟帖說:「現在很多親姊妹是不同姓的呀!」在龍頭寺上班的趙女士說:「我就認識四個這樣的家庭,以後我要是生二孩,孩子也要跟著我姓。」
討論
父母相同姓不同 孩子會否有心理壓力
雖然在一部分年輕人看來,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挺好。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親生孩子姓氏不同,會顯得生疏和親情淡薄,以後上學時也可能會被同學取笑。甚至還擔心孩子們長大後,拿姓氏來質問父母,是否有差別對待?
「名字就是一個符號,孩子姓什麼不會影響血緣關係。」今年30歲的楊蒙覺得,孩子跟誰姓都行。他說,他曾聽朋友講過一對因孩子姓氏而鬧離婚的夫妻,「我猜男方可能受到了父母或其他人的壓力,害怕別人說他『倒插門』,所以堅持孩子要隨自己姓,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女性懷胎十月確實很辛苦,要求孩子隨自己姓也是合理的。孩子的姓氏還是兩個人好好商量最好。」
來自四川的王斌如今有一個3歲的兒子,他則強調了孩子姓氏的重要性,「傳統來講,認為孩子應該隨父姓。」王斌說,孩子隨父姓,不單單只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當二孩長大時,也可避免孩子不是親生之類的閒話,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後我要是生二胎,會讓孩子都有一樣的姓。」
專家
中國根文化不可丟 「複姓」也是一種選擇
二孩時代孩子隨媽媽姓的現象越來越多,重慶社科院社會學專家孫元明表示,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話語權也增強,加上二孩的放開,孩子隨母姓的要求也開始增多。但這並不代表主流,中國的傳統還是孩子隨父姓,雖然法律並沒有規定孩子必須隨哪個姓,但中國的傳統根文化不能丟。
孫元明說,生兒育女本身就是傳宗接代的過程,一個家族的傳承需要有人傳宗接代,保證家族血統,以及保證籍貫的準確。因此,在給孩子選擇姓氏時要慎重。如果家裡有兩個兒子,可考慮其中一個隨母姓。如果家庭發生分歧,選擇複姓也是一種方式,就是將父母的姓氏融入到孩子的姓名當中,這樣不但能體現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也減少了同名的概率。
重慶晚報記者 張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