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豬龍和中國第一龍

2020-11-30 洛陽網

 龍,對於洛陽人來說,並不陌生。在洛陽人熟悉的二里頭遺址內,曾出土了距今3700年左右的鑲嵌綠松石龍形器。這件被譽為「中國第一龍」的國寶級文物,目前保存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其複製品在洛陽博物館「河洛文明展」的展廳內展出。

  碧玉豬龍

  白玉豬龍

  「中國第一龍」

  中國是龍的國度,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但有多少人能說得清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龍?神秘的龍文化到底是從何處起源的?

  龍,對於洛陽人來說,並不陌生。在洛陽人熟悉的二里頭遺址內,曾出土了距今3700年左右的鑲嵌綠松石龍形器。這件被譽為「中國第一龍」的國寶級文物,目前保存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其複製品在洛陽博物館「河洛文明展」的展廳內展出。

  我在看央視欄目《國家寶藏》的時候,很驚訝地看到遼寧省博物館(以下簡稱「遼博」)館長介紹自家博物館裡首推的文物,也是一件和龍有關的藏品,名曰玉豬龍,據說還是遼博的鎮館之寶。

  1 紅山文化分布區內有不少玉豬龍

  玉豬龍為何物?它比「中國第一龍」更早?還是更精美?或者是和龍的淵源更深?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特意去瞧了瞧。沒想到,遼博的玉豬龍樣子相當可愛。有人說它像豬,有人說它像熊,當然,更多人說它長得像龍。

  遼博的展廳內有兩件玉豬龍,一件是碧玉豬龍,出自新石器時代,是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凌源牛梁河遺址出土的;另一件是白玉豬龍,同樣出自新石器時代,是遼博從建平縣徵集而來的。

  除材質不同外,兩件玉豬龍造型十分相似。講解員介紹,在紅山文化分布區內,發現的玉豬龍還不少,且這些玉豬龍還很標準、規範:玉質都很好,做工也很精細;背部大多都有一兩個穿孔,好像是用來作為飾物繫繩佩掛的。這些玉豬龍多出於墓葬之中,且是成對佩戴在墓主人胸前的,應該是社會地位、等級、權力的象徵,也是按照一定規格製成的原始「禮器」。截至目前,已發現紅山文化時期的玉豬龍大大小小已有20多件。

  遼博的兩件玉豬龍中,白玉豬龍高15釐米,寬10.2釐米,厚3.8釐米,是已知紅山文化玉豬龍中形體較大、形制最規整的一件。它通體用白玉雕琢而成,蜷曲如環,肥首大耳,圓睛,吻部前突,口微張,獠牙外露,背部有一穿孔。

  在普通人的觀念中,龍或許和蛇、鱷魚等聯繫會更多一些,龍和豬,不論是造型還是秉性,看起來都沒有太多的關聯,但怎麼就在數千年前合為一體,變成了豬首龍身的造型了呢?

  經查閱資料、請教文物工作者,終於有了一點線索。原來,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當時的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同時還有牧、漁、獵並存。而在這一時期,豬和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關係都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著財富,又象徵勇猛,還有可能是最早馴化成功的家畜。考古工作者在一些紅山文化遺址中,曾發現大量的豬骨遺骸,說明紅山人除把豬作為一種食物外,還常把它視為一種「通天神獸」。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先民創造出了這種豬首龍身的形象。

  2 玉豬龍和「中國第一龍」

  在《國家寶藏》中,遼博館長馬寶傑介紹,多年的考古發掘探索證實,遼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玉豬龍,是五千多年前紅山先民尊崇的氏族圖騰。

  看了遼博的玉豬龍,不由得想起了咱們洛陽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中國第一龍」。

  二里頭的「中國第一龍」發現於2002年春天,出土位置是二里頭3號基址內的一座貴族墓。考古專家稱其為「大型綠松石龍形器」。

  它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大小不一,最大的長度還不到1釐米,厚度也僅有0.1釐米左右。最讓人驚嘆的是它的造型,巨頭蜷尾,形體曲伏有致,頭部為扁圓形,吻部略突出,以三節實心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它的中脊和鼻梁,鼻端也是綠松石。仔細看,會發現玉柱和鼻端根部均雕有平行凸弦紋和淺槽裝飾,兩側弧切出對稱的眼眶輪廓,眼眶內同樣嵌有綠松石片。據測量,它的頭部至尾部全長70.2釐米。

  同樣是龍,為何洛陽的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介紹,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用工之巨、體量之大、製作之精之巧、用綠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見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同時,這件龍形器的出土,還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二里頭被稱為最早的中國,在最早的中國發現的龍,必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龍」。

  3 龍的形象還有很多

  中國是龍的國度,關於龍的傳說數不勝數。除了遼博的玉豬龍和咱們洛陽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全國各地還發現有哪些和龍有關的文物?查閱資料發現,還真不少。

  據現有資料,最早的具有傳統龍特徵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1994年發掘的一條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這條龍用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礫巖擺塑,全長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

  但也有專家學者提出,目前發現最早的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出龍的形象的,當數距今6000年以前,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用蚌殼擺成的一條龍,即大家常說的蚌殼龍。

  除此,山西陶寺遺址也有龍的形象出現。我到陶寺遺址參觀的時候,曾了解到,這條龍出現在一件陶盤中,且為彩繪,龍圖案描繪在陶盤的內壁,呈盤蜷狀,尾在中間,頭在外,張嘴露齒。據考古專家鑑定,其年代約為陶寺文化早期,距今4300年至4400年,這一時期也就是古史說的堯舜禹到夏階段。龍盤有多件,均出自禮儀規格較高的大型墓葬中。同時,這一時期龍的形象,開始脫離鱷魚的動物形象而圖案化,其蘊含的意義因為社會的複雜化發展,而變得複雜了。

  2009年良渚梅家裡遺址曾發現罕見的玉龍首璜。這件玉龍首璜出土於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安溪村梅家裡遺址10號墓,長約8.5釐米,其上盤伏4個龍首,每個長約1釐米,凸吻、大眼、聳耳。專家推測,這是良渚文化早中期器物,距今4700年至4800年。考古專家認為,良渚龍首紋形態對於後世中國龍的形成可能有一定影響,玉龍首璜也為進一步研究中國龍首紋樣母題的發展過程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李燕鋒 文/圖)

相關焦點

  • 陽原玉豬龍回家
    他介紹,當時陽原還沒有博物館,也沒有存放文物的庫房,不具備保存文物的條件,玉豬龍出土後,一直存放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直到闊別24年後,玉豬龍又回到了陽原。 「回家之旅」2011年9月,陽原泥河灣博物館試開館,當地有了博物館。「在試開館期間,玉豬龍曾被帶回陽原,在泥河灣博物館內展出了半個多月,之後又送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侯文玉介紹。
  • 玉豬龍是什麼?值多少錢?
    玉豬龍是什麼關於龍的形象,中國文化史上其實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大部分都是默認的,因而到如今,雖然自稱龍的傳人,但真正要讓我們去描述龍的樣子,爭議很大。玉豬龍也被稱為是玉獸玦,是對紅山等地發現的玉器的稱呼。而之所以有這個名稱,主要是因為這種玉器的樣式非常獨特,看起來像龍,又像豬,還有人說像熊,因而最終給它命名為玉豬龍。
  • 紅山文化:玉豬龍
    但是,關於龍的形象來源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在遼寧省博物館的「遼河文明」展中,便陳列著一件與龍的起源相關的紅山玉器——玉豬龍。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活動於燕山以北,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灣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團所創造的古文化。它的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因遺址最早在內蒙古赤峰紅山後被發現,1954年命名為紅山文化。
  • 紅山文化代表作——國寶級玉豬龍
    這件玉豬龍,製作精美,是紅山文化時期的一件國寶級玉器,其身上鑽孔處和玦口切割處的痕跡,保留了幾千年前玉器的加工信息。 今天闡史君為大家介紹的這件玉豬龍高約13.5釐米,是至今為止出土的玉豬龍裡面體量較大的一件,玉質瑩潤有光澤
  • 中國第一龍為什麼陳列在國外?
    中國的恐龍發現地遍布大江南北,在內蒙、雲南、四川、山東、新疆等地都相繼發現了恐龍化石。但是,中國最早被科學家命名的恐龍化石卻正是發現在黑龍江的一個叫「漁亮子」的小漁村,被稱為「中國第一龍」。令人遺憾的是,這具最早被發現命名的「中國龍」現在卻被俄羅斯收藏,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列寧格勒地質博物館陳列還被掛上了一個中國標籤:「滿洲龍」。「漁亮子」的個小漁村,位於黑龍江省嘉蔭市黑龍江畔,那裡的人們世代以捕魚為生。1902年一場大雨過後,魚亮子村的漁民和往常一樣去黑龍江捕魚。
  • 玉豬龍,一件古董,一個神秘的傳說
    看見古董,聽見故事今天要講的是紅山文化以及紅山文化的代表物件,玉豬龍。紅山文化玉豬龍,被公認為是中華第一龍。紅山是一個地名,在內蒙古中南部的樣子,在1921年被農作的農民發現遺址,它是和仰韶文化同時期同齊名的文化遺蹟。
  • 在月兒灣發現的玉豬龍是原始部落的龍崇拜
    在息縣月兒灣淮河附近發現玉豬龍。玉豬龍高4釐米,寬5釐米。蛇紋石高4釐米,寬5.5釐米。底座呈圓形,高4釐米,半徑3.5釐米。之前,在中國中,發現了淮河下遊凌家灘遺址,並出土了玉豬龍(文化時代為公元前4000-)。
  • 紅山文化玉豬龍與興隆窪、趙寶溝文化一脈相承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7月20日電(記者丁銘)據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紅山文化玉豬龍和遼西古文化區原有的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    據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傑介紹,早在8000年前興隆窪(查海遺址)文化遺址中,就已出現了擺塑龍的造型。
  • 玉豬龍——可可愛愛的龍形之首
    龍在中華文明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神秘的生物代表著尊貴和吉祥,在封建王朝更是成為了帝王的象徵。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件文物,它是龍的最早雛形,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龍形之首。玉豬龍,這是紅山文化出土的一種玉器的稱呼,其實對這種形象到底是豬還是龍考古學界一直存在很多爭議,其實我們看圖片,實在很難和張牙舞爪的龍形聯繫起來,這個形狀看不到一絲的威武霸氣,反而覺得可可愛愛的。
  • 稀見的紅山文化《連體玉豬龍》珍賞
    而在紅山玉器中,玉豬龍儘管名稱和用途是什麼學術界還有一些不同看法,然這並不影響其收藏價值,我們仍然以普遍而約定俗成的稱呼稱其玉豬龍。就玉豬龍造型而言,主要是單頭環尾之玦形。而由兩個單頭玦連體之造型則十分罕見。因此,愚帳中所藏這塊連體頭像相反的玉豬龍,就顯得較為特別而稀罕了。故今日賞玉,特將其帳中點出,拍照亮相,發於博客公展賞析。
  • 城市文化之赤峰——在中華第一龍出土的地方還有一座金字塔
    中華第一龍和中華第一鳳那是1978的秋天,位於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博物館的股東徵集賑災進行,這天,來了一位鄉民說他和鄰居曾經在紅山溝裡撿到一個半圓環的玉器,被鄰居藏於家中,他之匆匆說完就走了從考古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8千餘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原始農耕、漁獵和畜牧的定居生活。「中華第一龍」證明赤峰地區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區一樣,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 河北陽原玉豬龍闊別24年「回家」將成為泥河灣博物館核心展品
    考古人員發現,陽原玉豬龍的玉質、造型與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豬龍相同,反映出泥河灣地區與遼西紅山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因當時陽原不具備保護文物的條件,玉豬龍一直在省文研所保存。在陽原泥河灣博物館工作人員努力下,2019年12月15日,玉豬龍終於回到闊別24年的「老家」陽原,成為「鎮館之寶」。
  • 溫州非遺|「東方第一龍」——平陽鰲江劃大龍
    ——「鰲江開埠先驅」王理孚這是一首描繪「東方第一龍」——鰲江劃大龍的詩。鰲江劃大龍是平陽傳統海洋漁文化的代表,是平陽人津津樂道、引以為豪的民俗文化活動。今天,與小編一起深入了解這個名聲在外、影響巨大的活動。
  • 紅山文化玉豬龍首尾並無直接關聯
    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主流說法,但對玉豬龍是豬和龍的結合不太認可。古人在刻畫某種動物造型的時候,這種動物在自然界一定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在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中,能夠看到很多刻畫非常抽象的動物造型,比如說在紅山文化中出土數量比較多的玉蠶、玉鳥等,刻畫的就非常抽象。
  • 紅山文化玉豬龍究竟是豬是龍,有人研究後,竟說它是蚊子的幼蟲
    在它的奇怪形狀背後,又會承載著人類怎樣的思想和夙願?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關與玉豬龍的猜想,考古學界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專家認為玉豬龍的蜷曲狀態也許就是一頭是真正的龍,還有專家認為玉豬龍既然是豬頭的形象,就說明它的本來形象就是一頭豬,只是玉豬龍表現出來的狀態是豬的胚胎形態。甚至還有專家認為,玉豬龍也許只是採用了象形的雕刻技法,它的形象可能是一條鱷魚,畢竟當時的人們都是靠水而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