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現存的古典詩歌中,以南宋詩人陸遊最多,共有9000餘首。然而陸遊的詩歌語言再平易曉暢,在如此浩瀚的數量面前,一般人是難以做到悉數盡知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除了《遊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書憤》等名篇外,陸遊還有很多並不知名,卻值得一讀的傑出作品。
譬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讀書》,就是陸遊一首並不知名,卻值得一讀的傑出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它能發人深思,給人以啟迪性的意義。顧名思義,它與讀書有關。關於讀書,陸遊曾在他的另一首詩《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而《讀書》這首詩的內容,便可以說是陸遊在踐行「少壯工夫老始成」。即通過陸遊在年老時依然堅持苦學的情況,表達一種可貴的讀書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它寫於宋孝宗淳熙四年,也就是公元1177年,當時陸遊已經五十三歲,正漫遊成都。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即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我歸老隱居的志向也依然不變,我讀書的本意在於黎民百姓。也就是說,陸遊之所以讀書,不是為了科舉及第後的那五鬥米,而是為了黎民百姓能夠過上好的生活。顯然,這在封建時代,是一種可貴的讀書精神。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即因為年歲漸長,燈下讀書時的眼神大不如前了,但我還是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所謂「少壯工夫老始成」,陸遊在年老時仍然堅持苦學,便說明了他對古人做學問持之以恆精神的高度贊同。
雖說如今我們讀書的本意很少有人是和陸遊一樣,但是陸遊那種堅持讀書並無他求的可貴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畢竟很多人讀書抱有了太多功利性的目的。我們說陸遊不僅是南宋著名的詩人,還是一位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者。其一生致力於為出師北伐獻策,恢復中原之大計而奮鬥。
所以他在年老之時,眼神不好的情況下,也依然堅持讀書,便是為了早日能夠實現心中的遠大抱負。如此一來,陸遊的這首詩就變得熱情橫溢,恢宏雄放了起來。同時它也有沉鬱悲壯的一面,因為大好年華都耗費在了書齋中,最後只能留下莫大的遺憾「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縱觀陸遊的這首詩,雖說它的語言很通俗,但是卻傳達出了一種真摯而美好的情感,即為黎明百姓讀書而並無他求的可貴精神。事實上,陸遊做官的那些年裡,堅持「重賜蠲放,廣行賑恤」,建議「減輕賦稅、懲貪抑豪」、「繕修兵備、搜拔人才」,深得各地百姓的愛戴。所以總的來說,陸遊的這首詩並不知名,卻發人深思,值得一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