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社會部落,探究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2020-10-20 品論歷史

回顧歷史,探究歷史。

從小我們就耳濡目染,「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神農嘗百草」等種種神話故事。

但你是否知道,這些神話故事的背後,事實上,是原始社會部落集團的體現。

1.黃河流域部落。

相傳在遙遠的年代裡,黃河流域有兩個著名的部落,一個部落是姬姓,它的首領是黃帝;另一個部落是姜姓,它的首領是炎帝

而我們神話傳說中的炎黃二帝正來源於此。

黃帝經過後世的流傳,在傳說中成為了一個既能夠發明創造,又能打仗的神。

房屋,衣冠,舟車,音律,指南車等等,都被記錄在了他的名下,最後,他甚至乘龍升天……

但事實上,這些只是因為他是部落的首領,又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人物之一。所以出於崇拜與神化的色彩,古代先民才將種種他人的發明創造,都歸功到了他的名下 。

(即便其中一部分,並不屬於他的創造)

甚至就連後世所傳的醫書《黃帝內經》,亦是後人假借其名所著,而並非真正由黃帝所創……

而炎帝,亦是出於這個原因。才作為部落首領而被後世人所神化,言其嘗百草,種五穀,制陶器,開集市等。

甚至就連其最初的「神農嘗百草」的典故,也進一步被冠以種種神跡,充滿了神話色彩……

2.東方的一些部落——夷

在傳說當中,居住在東方的一些部落在傳說中稱為夷,而他們的活動地區開始是在山東省的南部,後來向四周發展。

而被後世所傳說為天帝的少昊,戰神蚩尤,便都是這些部落當中比較著名的首領。

其中,如蚩尤,就因為曾與黃帝在涿鹿之野進行大戰,更為著名。

而他與黃帝大戰,也由於兩人各為一方部落首領,影響巨大。

加之古代人民對於上天的敬畏,而被神化,增添了許多的奇幻色彩,如九天玄女,風伯雨師前來助戰……

甚至後世裡流傳的后羿射日,其原初人物羿,亦是這些部落當中的一位傑出首領。

只是因為精於射箭,而被後世所神化,成為了曾射下九個太陽的傳奇人物……

3.長江流域部落。

在長江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一帶,在原始社會時期,有許多苗蠻部落的活動。

而伏羲和女媧便是這些部落當中的著名首領。

傳說當中伏羲用繩索編製成網,作為打獵捕魚的工具,更是曾造出八卦等。

女媧則是被稱為是人類之母,曾捏泥成人,鍊石補天,斬巨鰲四足以支撐天地……

但他們真的有這麼大的能力?又真的做過這些嗎?也許未必。

事實上,歸根結底,後世所流傳下來的傳說神話人物,只是由於這些人是最初的原始氏族部落首領,留有一些功績,為眾人所信服。

而原始社會,又存在有人類最初對於天地的敬畏,對於種種無法解釋事物的神化,這才使得人們常常會將部落首領等傑出人物加以神秘化,演化成神……

又經後世眾人所不斷的加以流傳,信仰,杜撰,這才有了我們今日所見的種種神話傳說故事……

例如大禹治水,曾請應龍開山;商朝覆滅,是因為狐妖妲己惑君;封神演義,商周大戰時的眾神交鋒……

而當我們在今日,用歷史的辯證角度去看待這些事情時,事實上,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背後的故事……

那麼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歡迎大家評論下方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原始社會每個部落都有專屬的圖騰,這體現當時的原始禮制生活
    在原始社會,山川草木以及鳥獸蟲魚,都有著一種神聖的色彩。可以說它們是一種崇拜對象。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禮儀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就收藏有出土於一九五三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半坡村遺址的一個人面魚紋彩陶盆。這個泥質紅陶製成的半坡文化代表物件,它的內壁黑彩繪製的對稱排列的兩幅人面紋和單魚紋,有著很獨特的含義。
  • 從古代遺址探析,三皇五帝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原始部落代言人?
    中國自上古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歷史,由於社會演變的時間過長過於久遠。因此在「三皇五帝」的史學分析過程中,只能從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的大歷史觀角度進行探討,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結論。那麼「三皇五帝」究竟是一個人、一個稱號還是一個族群?
  •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譜系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如何演化的?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譜系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如何演化的?讀過《西遊記》的人都應該聽說過「王母娘娘」,這個神話人物不是杜撰出來的,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人物譜系中,確實存在「王母」這個神話人物,而且這個神的產生在歷史上還有跡可循,小編在參考一些資料後發現,如今我們知道的「西王母」這個神話人物有她發展演化的過程,那麼這個神話形象是如何演化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細緻講解一下。
  • 話說開州原始社會歷史文化
    開州,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就有原始部落聚居,自古為巴郡朐䏰縣之鄉裡。本文擬從史前文化視闊下探究開州原始社會末期的歷史文明。二、原始社會末期的中國要探究開州原始社會末期的文明,就要了解中國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人類活動情況。史前,中國社會情況是靠神話流傳下來的。
  • 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有祖先崇拜,祖先神的發展特點是什麼?
    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有祖先崇拜,祖先神的發展特點是什麼?在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按照時間脈絡去探究,會發現有一個古代神祇信仰發生轉化的時間段,就是由圖騰崇拜轉向了祖先崇拜,人們開始從崇拜動物圖騰轉向崇拜祖先神,那麼祖先崇拜產生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 希臘羅馬神話、埃及神話、北歐神話、中國古代神話各類人物關係一覽圖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埃及神話與希臘或羅馬神話最大的區別是埃及神話中大部分的神明都是人身動物頭。古埃及人相信他們死後會到死後世界去。
  • 中國古代神話考四-中國神話世系譜
    是否要寫《中國神話世系譜》,小編猶豫了很久,中國神話可寫的內容很多,但最難撰寫的部分就是神話世系譜。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神話資料龐雜、不成體系,尤其是上古神話部分,一人多角(多名)、多人一角(同名)、譜系混亂、前後矛盾的記載很多,造成梳理編寫中國神話世系譜成為一件艱難繁瑣的工作,而普通讀者又對這部分內容不感興趣。
  • 神話,傳奇,中國歷史的深化演變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有許許多多的文學樣式都與社會環境以及歷史的演變有關,而神話作為其中的一種,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發揮著特定的作用。神話一般產生於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代,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著人們的思考以及生活,甚至體現著古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的力量。
  • 中國古代黃帝神話中的儀式和圖騰研究
    神話-原型批評學派的代表性人物簡·艾倫·哈裡森在詳細考證了古代希臘宗教和神話中眾多神的來源後指出, 這些神的出現與古代儀式密切相關, 大都是由儀式中扮演「神」的祭司演化而來:至於神, 並非如以前的學者所相信的那樣是古人出於無知和恐懼的憑空想像, 而是由儀式中的祭司演變而來, 儀式的精神內涵憑藉儀式主持者或表演者的肉身得以擬人化和具象化
  • 蒙昧與文明:聊一聊中國古代的神話!
    蒙昧與文明:聊一聊中國古代的神話!神話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中國古代神話是華夏先民在原始思維的支配下,在社會生產力極度落後、科學技術極度不發達的情況下對自然的風雲變幻,宇宙的鬥轉星移以及自身生老病死等無法解釋的生活現象作出的較為合理的解釋。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古代神話故事,尤其是中國上古那種不成體系的散亂的零星的神話傳說,是華夏先民十分幼稚、落後甚至是愚昧的表現。
  • 在古代原始社會,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其形式多種多樣
    圖騰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是印第安語「oem」的音譯。最初,「圖騰」一詞源自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在原始人的信仰中,認為本族人都是源自某種特定的物種,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係,是本氏族的始祖和親人,於是他們就會將這種生物尊奉為本族的標誌、象徵和保護神。
  • 亞馬遜希臘神話中的「女兒國」,起源於母系氏族的原始部落
    86版《西遊記》女兒國的國王事實上不只是在中國的《西遊記》中有女兒國的傳說,在希臘神話中也記載過一個神秘的女兒國:亞馬遜。這是一個隱藏在小亞細亞北方,蓬託斯的峽谷和森林中的國家,在這個國家中,所有的公民都是女性,由一位女王執政,守衛國土的是一群女戰士,民風十分彪悍。
  • 收藏文化淺談(二)——中國原始社會的收藏文化
    在原始社會,祭器一般由部落中的族長或祭司收藏,用來祭祀神明和祖先,代代傳承。此時的祭器主要是石器,有少部分由貝殼、動物骨骼或羽毛、皮毛製成的。古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夔曰,予擊石拊石,百獸帥舞」。這段記載中兩次提到的「石」指的就是用石頭打磨製造的樂器。而在眾多的石頭中,有一些特殊的石頭——玉石。
  • 讀《中國古代神話》
    我的野心是塑造一個三皇五帝之前的原始社會歷史圖景,這一歷史連《史記》都沒有記載,但並非無跡可尋。上古神話應該就是這段歷史的誇張性記錄。因此,必須對中國神話作深入的研究。於是我買了袁珂老師的幾本著作,認真研讀,汲取寫作素材。本文可算是袁珂老師所著《中國古代神話》的讀書筆記了。
  • 中國古代故事:神話的淵源,廣義神話
    進而認定「神話並非古代或上古所獨有,而是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隨時都有新神話產生」。廣義神話觀的提出,極大地拓寬了中國神話研究的時空領域。只有從廣義神話的觀點來認識、理解中國神話,才能認識把握中國神話的全貌。關於中國神話的「源」,求諸古籍記載,當推巫書性質的《山海經》。《山海經》古稱夏禹、伯益作,自然不可相信。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民族精神三題
    編者按:20世紀中國民間文學的個案或專題研究,成就最突出者首推神話,或曰,這與神話作為民族古老的記憶的特殊性有關。  中國神話傳說與民族記憶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 中國原始社會,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你們對原始農耕的形成了解多少
    中國是世界上不多的擁有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國,在中國浩浩蕩蕩的歷史中,原始農耕佔據了原始社會的一大部分,是原始社會中不可磨滅的文化。並且,原始農耕文化的形成和原始人類息息相關,水稻、粟、原始的房屋建築等,先民們的創造,讓我們受惠至今。
  • 在原始社會,神話和原始宗教同時產生,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儘管神話在文學上具有一種神秘意味,但神話與宗教迷信不同。在原始社會,在強大的自然面前,先民徵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有時讚嘆,有時懷疑。這種矛盾一方面使先民們具有戰勝各種自然災害、徵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充沛信心;另一方面,又使他們感到自身的渺小和自然的可怕,繼而藉助於某種神道。
  • 歷史隨筆2:神話時代和部落時代
    有一個觀念我們需要了解,就是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學科分類的,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都是五四以後的舶來品,比如歷史這門學科,古代的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記錄了許多歷史資料,比如以史記為首的《二十四史》,都歸為「史」,而歷史這是五四之後借鑑西方而進行的學科分類。
  • 《山海經》中的神話破解,袁珂:它們反映了古代的一個社會現象
    談到神話,可能不少人都會對其嗤之以鼻,因為在現代人的觀念中,神話故事是相當虛無縹緲的,並不具備任何的真實性。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在現代人看來並不靠譜的神話,其實在專家的眼中,卻是反映古代社會狀態的活教材。至於神話究竟會反映哪些古代社會狀況?我們還是要聽聽專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