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有兩個意思。一是跟春分一樣,這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長几乎相同;二是秋季有九十天,秋分正處於秋季的中間,將秋天一分為二。秋分過後白天逐漸變短,晝夜溫差加大,南北各地降水減少,氣溫下降,進入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
古時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雷聲停止,小蟲藏在封住洞口的穴中,河流、湖泊等水量減少,開始乾涸。
秋分是傳統的「祭月節」。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最初「祭月節」是在秋分這天,但由於秋分在農曆八月並不固定,不一定都有圓月,於是就調至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滿月之時,也就有了現在的中秋節。
其他的特色民俗還有「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與魚片一起煮成「秋湯」,喝了祈求家宅平安、身強力壯;「粘雀子嘴」,煮湯圓吃,再留二三十個不包心的插在細竹籤上放置在室外,寓意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送秋牛,在二開紅紙或黃紙上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和農夫耕田圖樣,由能言善唱的送圖者挨家挨戶送出秋牛圖。
秋分運動應避免劇烈,可以每天慢跑三四十分鐘微微出汗停止就好,或者選擇登山活動,看看秋季美好風光。在飲食上多吃清潤食物,可消除秋燥,如銀耳、菠菜等。辛辣食物就儘量少吃。
這期我們來介紹一首與秋分相關的詩歌,來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望月懷遠[ 唐 ]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分時節臨近中秋,是一家團聚的日子。詩人寫道在茫茫大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我和親人相隔天涯共相望。這個夜晚長得讓我怨恨,整夜不眠思念親人。熄滅蠟燭憐愛這滿房的月光,披上衣服直到沾滿露珠。不能把這美麗的月色贈予親人,只望能在夢中想見。
今天對秋分節氣的介紹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對我們欄目感興趣,歡迎關注「東莞圖書館」官方微信,獲取更多內容。結束前,讓我們再來重溫一次今天介紹的與秋分相關的詩歌吧。
閱讀推薦
《唐詩雜論》聞一多
免費下載安裝東莞圖書館App,憑東莞圖書館讀者證號或在線註冊免費數字帳號、密碼,登錄即可閱讀圖書全文,並可閱讀更多圖書。
搜索——唐詩雜論——電子書——在線閱讀
圖文已獲東莞圖書館授權
歡迎關注「東莞圖書館」官方微信
獲取更多內容
東莞圖書館學習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