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結婚》 民族喜歌劇詼諧幽默(圖)

2020-12-07 搜狐網

  很久沒看到這麼純粹的民族歌劇了,中國民族歌劇經典作品《小二黑結婚》已三十多年沒在舞臺上亮相,4月30日至5月4日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中國音樂學院的師生把它重新搬上歌劇舞臺,讓觀眾重新領略民族歌劇的魅力。由田川編劇、馬可作曲、陳蔚導演的這部民族歌劇經典,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專門為當時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演出創作。該劇的音樂融合了中國北方地方戲曲和民歌元素,因此《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等唱段受到民族歌手喜愛,一直流傳至今。這次重新上演,劇組在導演陳蔚的帶領下,努力體會劇中每個人物的性格,力爭讓演出回歸到民族歌劇的本體。

  看點一:吳碧霞回歸民族唱法

  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被稱為「中國的夜鶯」,她能用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演唱,並在國內外比賽中贏得過大獎,被認為是聲樂界的奇觀。在演出《小二黑結婚》之前,吳碧霞參演的歌劇都是以花腔女高音的唱法演繹角色,靈巧的花腔技術深受觀眾喜愛,這一次扮演《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她將回歸運用民族唱法演繹這位淳樸的農村姑娘。

  看點二:民族喜歌劇詼諧幽默

  《小二黑結婚》根據趙樹理的小說改編,堪稱中國民族喜歌劇的經典,是一出反映抗戰時期農村青年反抗封建包辦婚姻、追求自身幸福的故事,該劇在形式上具有喜歌劇的特質,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詼諧幽默,鞭撻封建包辦婚姻的醜惡,頌揚美好的愛情。劇中的小芹娘三仙姑、二黑爹二孔明和治保主任金旺的表演都吸收了戲曲丑角的表演特色,精彩之處令觀眾捧腹。

  看點三:帶觀眾回到那個時代

  由於是上個世紀50年代創作的農村題材作品,作者們不僅深入生活,同時在臺詞和音樂中吸收了民間民俗的特點。排練中,劇組邀請了曾經演出中國民族歌劇的老演員為年輕人傳授劇中許多生活化的表演技巧,如農村姑娘怎樣洗衣裳,民兵怎樣扛槍,小芹娘怎樣「跳大神」等等,使得演員在表演中舉手投足更貼近那個時代。

  晨報記者 李澄

相關焦點

  • 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
    演出時間:2010年4月30日至5月4日  演出地點:小劇場    演出票價: 360 280 200 元   鄉土特色的「山藥蛋派」歌劇  根據趙樹理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是中國歌劇中的經典作品,其中劇中人物小芹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早已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唱段。
  • 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最高政府獎 致敬《小二黑結婚》
    齊魯網青島6月5日訊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山東選送的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我國專業舞臺表演藝術的最高政府獎——文華大獎
  • 《小二黑結婚》復排 讓清粼粼的生活之水滋養民族歌劇
    在剛剛閉幕的2016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上,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復排的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成功首演,這不僅是對民族經典歌劇的致敬,也是在發展民族新歌劇道路上的一次探索。  向前輩與經典作品致敬  1943年,作家趙樹理以發生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的真實事件為原型創作了小說《小二黑結婚》。
  • 復排歌劇《小二黑結婚》再現歷史記憶
    小芹我洗衣裳來到了河邊」,60多年前,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在北京首演後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新歌劇劇目,詠嘆調《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旋律優美、明快婉轉,更是成為了幾代人的記憶。《小二黑結婚》是1943年作家趙樹理以發生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真實事件為原型創作的小說。
  • 《小二黑結婚》:唱出民族歌劇「清水藍天」
    這是上世紀50年代的歌劇《小二黑結婚》中的經典唱段。  悲劇變喜劇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後,1943年,文藝工作者紛紛深入基層,為廣大的工農兵服務。  向戲曲取經  「趙樹理關心我們用什麼曲調來表現這個歌劇,來提意見時還跟楊蘭春飆戲,唱了好一陣,很是高興。他的第二條建議就是要將民間戲曲融入歌劇《小二黑結婚》中。」田川說。  趙樹理的想法與馬可不謀而合。馬海星告訴記者,馬可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新歌劇的創作方法應是,一面繼承戲曲的優良傳統,一面吸取世界先進的音樂文化。
  • 王娜擔綱主演《小二黑結婚》,做中國民族歌劇的傳承者
    王娜在歌劇《小二黑結婚》中飾演「小芹」  2017年7月9日,中國歌劇舞劇院復排的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當晚,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座無虛席。  中國歌劇舞劇院此次復排的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是繼2015年復排歌劇《白毛女》並拍攝了3D舞臺藝術片後,又一大型重點力作。本劇由第一代「小芹」飾演者喬佩娟任顧問,著名表演藝術家郭蘭英任藝術指導,著名作曲家關峽任音樂總監,總政歌劇團原團長黃定山任總導演。
  • 老劇「小二黑」吸引年輕觀眾 民族歌劇好聽更好看
    原標題:老劇「小二黑」吸引年輕觀眾   圖為《小二黑結婚》劇照。趙子淳攝   說到中國經典民族歌劇,那必須提到「一白一黑」,「白」是《白毛女》,「黑」就是《小二黑結婚》。前兩晚,中國歌劇舞劇院重排版《小二黑結婚》在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中連續兩天上演。想不到,一部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老劇,演出前所有價位的票均已售罄,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觀看。
  • 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將再度獻演歌劇節
    4月25日,飾演歌劇《小二黑結婚》中男女主角的王宏偉(左)與吳碧霞演唱劇中歌曲《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    當日,《小二黑結婚》在國家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據介紹,傳唱了半個世紀的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將在5月12日至15日二度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 吳碧霞主演歌劇《小二黑結婚》亮相國家大劇院
    在中國民族歌劇經典作品中,由田川編劇、馬可作曲的《小二黑結婚》在戲劇、音樂和表演上是民族歌唱家的一個難點,而劇中的女主人公小芹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則是所有民族唱法女歌手學習時的必唱作品,也是考驗一個歌手是否成熟的試金石。而由於該劇在民族歌劇中的表演難度較高,幾十年來較少地被搬上歌劇的舞臺。
  • 歌劇《小二黑結婚》 王宏偉「新配」吳碧霞
    王宏偉「新配」吳碧霞  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將二度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與去年不同的是,這一次從小劇場的半清唱式表演,「升級」到了戲劇場的真正歌劇舞臺演唱  五十多年前,著名作曲家馬可把一部「山藥蛋氣息」濃鬱的歌劇作品《小二黑結婚》搬上舞臺,無論音樂還是劇情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在音樂上,由於借鑑了中國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女主角小芹的名段《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成為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最膾炙人口的旋律之一併流傳至今。該劇以故事生動幽默的喜劇效果,質樸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成為一部難得的中國歌劇經典之作。
  • 民族喜歌劇《劉小清的小事》在漢中市紅星劇院首演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唐偉)8月20日晚,由漢中市委宣傳部、漢中市文化和旅遊局、漢中市文旅體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漢中市歌舞劇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陳薪伊藝術中心共同傾力打造、排演的民族喜歌劇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脫貧攻堅題材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歌劇於11月25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據了解,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已經是第四次來京演出,不同以往的是,這部民族歌劇打破傳統形式,而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喜歌劇的形式,來展現「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這部劇遲遲未開始排演,因為在等待黃定山導演的檔期。
  • 原創民族喜歌劇《劉小清的小事》昨晚在漢中首演
    遷豬圈,這件不起眼的「小事情」,竟將駐村幹部劉子清折騰得鑽了豬圈,挨了打,還因為把女兒叫來演戲挨了媳婦罵,他這到底是圖什麼?8月20日晚,漢中市歌舞劇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陳薪伊藝術中心共同打造的民族喜歌劇
  • 經典歌劇《小二黑結婚》復排 87歲郭蘭英給年輕演員說戲
    今天的文化部新聞發布廳,溫馨感人,87歲高齡的老藝術家郭蘭英早早來到現場,為新一代《小二黑結婚》的年輕演員們現場說戲,從唱腔到身段,手把手地傳授秘笈。 繼去年復排歌劇《白毛女》後,中國歌劇舞劇院今年再度集結精英力量,在文化部指導下復排歌劇《小二黑結婚》。目前,該劇已經完成創排工作,將於9月23至25日,在北京保利劇院與觀眾正式見面。
  • 歌劇《小二黑結婚》最新公演劇照欣賞
    歌劇《小二黑結婚》是1952年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根據「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小說集體改編,由中國音樂學院第一任副院長、人民音樂家馬可等創作而成。歌劇完成後,於1953年1 月在北京實驗劇場首演。郭蘭英演唱「小芹」的《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成為膾炙人口經典唱段,在此後半個多世紀久唱不衰,成為了中國民族歌劇史上不朽的裡程碑。2008年,中國音樂學院將歌劇《小二黑結婚》進行復排,後陸續在國內外公演,獲得較高的讚譽。
  • 喜歌劇
    喜歌劇又稱「諧歌劇」,和正歌劇相對立的歌劇種類。盛行於十八世紀。題材取自日常生活,音樂風格輕快幽默。它包括這樣一些常見的特點:表現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具有喜劇因素,結尾往往是團圓或勝利,音樂輕快,用本民族語言等。喜歌劇主要流行在法國、義大利、德國等歐洲的主要國家。
  • 宣傳婚姻自由改編《小二黑結婚》:為人民服務
    歌劇《小二黑結婚》的改編者之一田川今晚至5月15日,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將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關於當年創作歌劇《小二黑結婚》,這位一生低調的老人心裡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改編初衷是宣傳婚姻自由歌劇《小二黑結婚》創作於1952年,田川26歲。那一年,田川在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我們這個班上很多人都是抗戰時期不同根據地的文藝骨幹,作曲家馬可是我們的系主任。
  • 觀眾喜歡什麼樣的民族歌劇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劇照 崔元攝該劇的風格被導演黃定山定位為一部「具有時代特徵、地域特色的鄉村喜歌劇」作品。這部劇的上演,同時也為「觀眾喜歡的民族歌劇是什麼樣態」打開了思路:從劇作上來看,首先,以小視角反映大主題。
  • 威爾第喜歌劇《法斯塔夫》亮相國家大劇院
    《法斯塔夫》亮相國家大劇院 劇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高凱)3日晚,由國家大劇院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聯合製作歌劇《法斯塔夫》在國家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 中國民族歌劇如何再出發?業界專家:立足經典 守本創新
    業界專家:立足經典 守本創新中新社記者 應妮作為中國歌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歌劇在誕生之初,借鑑西方歌劇,創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結婚》《江姐》《黨的女兒》等一批經典作品。在這樣「歌劇熱」的背景下,如何重溫經典、引領民族歌劇的創作,特別是現實題材民族歌劇創作,如何學習經典、傳承創新,推動民族歌劇的繁榮發展?這些都成了擺在歌劇從業者面前的待解之題。日前,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主辦「新時代如何推動民族歌劇繁榮發展」的研討會力圖為業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