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洛夫的溫州之行

2020-12-04 溫州日報甌網

詩人洛夫的溫州之行

2020/11/29 06:16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998

  • 本文導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概1993年之際,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深入發展之期,黨中央對於臺灣的回歸問題非常重視,兩岸的文化交流有了新的開端。
  • 3

上世紀90年代,作者與洛夫(右)、陳瓊芳夫婦在西湖蘇堤讀詩。 流星雨 攝

洛夫先生寄贈給作者的新格調楹聯:「秋深時伊曾託染霜的落葉寄意;春醒後我將以融雪的速度奔回」。

 

葉坪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概1993年之際,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深入發展之期,黨中央對於臺灣的回歸問題非常重視,兩岸的文化交流有了新的開端。時任中共平陽縣委書記的董希華多次給我來電,強調為了加強兩岸的文化交流,將由平陽縣委和縣政府主辦,在風光秀麗的南麂島舉辦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我參加,還再三囑託我代為邀請兩位臺灣地區的著名詩人前來與會。我略經思索,就及時將我所想的應邀人報告了董書記,並詳細匯報介紹了他們的情況。一位是臺灣地區《創世紀》詩社的創始人、「三駕馬車」洛夫、瘂弦、張默之一的洛夫,他是《創世紀》詩刊的主編、國際著名漢語詩人。該詩社的大陸同仁、社務委員有白樺、任洪淵、李元洛、呂進、舒婷、葉坪、劉登翰、謝冕、歐陽江河、龍彼德等。另一位是臺灣地區《葡萄園》詩社、社刊的主編文曉村,他們的詩刊宗旨是「健康·中國·現代」。董書記聽了我翔實的匯報、介紹之後說:「可以,歡迎並邀請他們參加,還要歡迎他們的夫人一起來平陽!」要我儘快妥辦。

【一】

那時候,兩岸的書信往來很不方便,而且郵路的時日也特別長,起碼要半個月時間才能到達,我只能到郵電局去打長途電話,但遺憾的是落實的只有洛夫和他的夫人陳瓊芳兩位。我愛詩學詩又寫詩,已經有許多年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我為了找好老師求教,主動給洛夫先生去過信。洛夫先生曾經對我說過,我與你很有緣分,你是祖國大陸詩人中第一位跟我通信聯絡的人。

多年來,我和洛夫先生經常通信往來,洛夫先生的來信我幾乎都收藏了起來。我一直尊洛夫為師,他來信必稱我為葉坪兄或直寫姓名,讓我感到十分親近。那年他偕夫人來到溫州,是我們第一次見面,自然十分興奮。

我們三人趕到平陽,首先去拜望了董書記。董書記安排了小車送我們到達鰲江渡輪碼頭,然後去南麂島報到。當時,南麂島的旅遊開發也剛開始不久。那次活動來的客人很多,主辦方將洛夫夫婦安排在主會場的一個賓館裡,溫州文壇應邀與會者有老詩人唐湜、作家戈悟覺、渠川和我,還有北京《光明日報》「十大女散文家」之一的韓小蕙和作家出版社的編輯張懿翎,還有遲來的《報告文學》雜誌女主編等,都被安排到了大海邊建築的一排單層青竹特色的住房裡。三天的活動內容豐富。

在南麂,洛夫先生要我陪同他登高望遠去遠眺大海,我們便去到島上最高處,大海蒼茫,驚濤拍岸。洛夫先生竟脫口朗讀起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作《邊界望鄉》來:「……手掌開始生汗/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亂如風中的散發/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遠山迎面飛來/把我撞成了/嚴重的內傷……一隻白鷺從水田中驚起/飛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來/而這時,鷓鴣以火發音/那冒煙的啼聲/一句句/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清明時節該不遠了/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當雨水把莽莽大地/譯成青色的語言/喏!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洛夫先生居然把長長的37行詩都背了下來。我採摘了一束山花獻給洛夫先生,洛夫先生很開心地嗅了一下說:「喲!這麼多花,真美。這可不是《邊界望鄉》那首詩中『那叢凋殘的杜鵑,只剩下唯一的一朵』呀!」我說:「先生還記得那年早春與師母還有我三個人,由杭州詩人流星雨帶著照相機遊蘇堤看桃花的情景嗎?」師母聞言搶過話頭就說:「當然記得咯,那是早春二月時,桃花還沒開放,儘是花蕾……」洛夫先生立即插話說:「那天你有兩句詩脫口而出,美美地當了一回詩人哩!」我急忙搶著朗讀:「等我們回到臺北的時候,這照片上的桃花就都會盛開啦!」又說:「這確是兩句好詩,我就一直記在心裡。」三人哈哈大笑,開心而歸。

【二】

回到溫州的當天,我把他倆安排在龜湖飯店下榻,當天晚上就設便宴為洛夫夫婦接風洗塵,應邀參加者有老詩人馬驊(莫洛)先生、時任溫州電視臺臺長沈惠國、新華社記者謝雲挺、我的友人張志宏和翁銀林等,還一起合影留念。第二天,我就邀請了溫州電視臺記者攜攝像機陪同洛夫夫婦參觀遊覽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洛夫先生事後頗為感慨地對我說:「祖國大陸搞改革開放真好,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容易、不簡單呀!」我當時微微一笑,想聽到的就是這種效應。讓我們的骨肉同胞,親自感受一下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進步,這是我應該去做的。

洛夫夫婦這次從臺北直飛溫州的民航機票是來回預訂的,在溫州還得有三、四天時間。我該怎麼辦?便安排他們夫婦倆去遊覽風景名勝,先去楠溪江,後遊雁蕩山。到楠溪江的獅子巖便下榻於我友人翁銀林當老總的獅子巖賓館,受到了熱情款待。洛夫先生愛好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也喜歡在瀏覽山水中寫字題句。當我得知洛夫先生此次來竟沒有隨身帶著印章,我便按照他當年借兩岸的「雙通」政策開放之後,首次組織、動員臺灣地區《創世紀》同仁以探親為名,在杭州跟浙江詩壇舉行了兩岸詩人的第一次交流活動之後,寄贈給我的新格調楹聯「秋深時伊曾託染霜的落葉寄意;春醒後我將以融雪的速度奔回」上落款的印章,仿刻了一枚青田石章「洛夫」,他很開心,正好在獅子巖賓館揮毫題句中派上了用場。

去雁蕩山遊覽前,我事先已經跟好友、時任樂清縣文聯主席、作家許宗斌打過招呼,即下榻於縣委招待所。那日晚餐後,縣文聯召集本地的詩人們和洛夫先生開了一次詩歌創作的交流會,洛夫先生興致勃勃地在會上暢談了自己對詩的創作實踐和當今詩壇的一家之見,賓主之間進行了友好、坦蕩的交流。記得著名作家吳玄當年正在縣廣播電臺當編輯兼記者,對現場及第二天的遊覽均以跟蹤攝像。

洛夫先生曾說過:「回歸傳統,擁抱現代。做一個見證歷史的中國的詩人。」他把自己的寫詩和做人都說得明明白白,使愛國家又愛寫詩的我們很受教益和啟迪;他對祖國大陸的漢語新詩,更是有很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上月19日,洛夫在臺北逝世。一代詩人就此隨風而去,臺灣文學界、洛夫故鄉衡陽鄉親和眾多兩岸民眾為之嘆惋。11日,臺北「至真」禮廳,燭光中,按照洛夫遺願,通過播放生前錄音的形式,他本人第一個在追思儀式上「發言」。  前來送別的很多是洛夫老友,也有許多年輕人。聽到洛夫說這首詩寫於1981年,是寫給妻子的時候,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 詩人洛夫簡介
    洛夫洛夫個人簡介洛夫(1928年5月11日至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衡陽人,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現聘任北京師範大學、南華大學、華僑大學、衡陽廻雁詩社名譽社長。
  • 詩人洛夫:詩的「言外之意」
    詩人洛夫:詩的「言外之意」2016兩岸詩會桂冠詩人頒獎典禮在臺灣佛光山舉行,右二為詩人洛夫。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詩人洛夫(資料圖片)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劉妞近日,兩岸詩人齊聚於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辦的2016兩岸詩會。
  • 紀念|洛夫是「臺灣十大詩人之首」的說法怎麼來的
    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並任總編輯多年,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臺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歷四十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兩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
  • 海南日報數字報-詩人洛夫,躺在了時間裡
    洛夫與余光中在臺灣被稱為「文壇雙星,是臺灣詩壇「三巨柱」(羅門、余光中、洛夫)之一,一生獲獎無數,有「詩魔」之稱,2016年獲兩岸詩會「桂冠詩人」榮譽稱號。他先後出版40餘部詩集,出版過散文集、評論集等,其作品先後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多國語言。  詩友海口相聚憶洛夫  2018年3月19日,在海峽對岸的臺北,詩人洛夫辭世,享年90歲高齡。
  • 著名詩人洛夫在臺北病逝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19日凌晨在臺北「榮總」醫院去世,享年90歲。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洛夫家屬目前僅授權證實,洛夫於19日因肺部疾病過世,家屬希望低調並感謝各界關心。  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出生於湖南衡陽,1949年赴臺,畢業於臺灣淡江大學英文系,曾在東吳大學執教多年。
  • 詩人溫古與洛夫的特別情緣:冥冥之中的有意安排
    圖為詩人溫古。溫古 供圖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25日電 題:詩人溫古與洛夫的特別情緣:冥冥之中的有意安排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臺灣詩人洛夫對於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24日晚,知名詩人溫古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和洛夫的相遇「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有意安排」。臺灣詩人洛夫,世界華語詩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2018年3月19日洛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91歲。溫古,內蒙古和林人。
  • 詩人洛夫病逝:享年91歲 與余光中並稱詩壇「雙子星」 洛夫資料
    據中國詩歌網消息,中國現代詩人、有「詩魔」之稱的洛夫今日凌晨三點二十一分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洛夫出生於1928年5月1日,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衡陽人,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
  • 超現實主義詩人的古典詩學背景——洛夫詩藝談片
    所以,論者更多關注洛夫與西方現代詩學的橫向聯繫,更多就他的《石室之死亡》一類早期詩作立論,而忽視他大量與中國古典詩學關係密切的詩歌文本,忽視他關於現代詩人如何縱向借鑑古典詩歌傳統的理論表述以及他在創作實踐上苦心孤詣、嘗試打通中國古典詩學與西方現代詩學的努力。
  • 海南文藝界舉行詩歌雅集 追憶詩人洛夫的詩意人生
    3月19日,臺灣著名詩人洛夫離世,享年91歲。 驚聞洛夫仙逝,兩岸詩會組委會和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音樂廣播特別舉行了本次追憶活動。百餘名海南文藝界人士、詩人、朗誦者和詩歌愛好者,紛紛自發來到現場,以詩為歌,緬懷並追憶了洛夫非凡傳奇的詩歌人生。
  • 臺灣詩人洛夫:今天是需要詩意的時代
    「詩意地活著是詩人的理想。外界人際關係越複雜,心靈空間越小,我寧願寂寞地活著。」臺灣詩人洛夫昨天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講座。
  • 臺灣"詩魔"洛夫將埋骨故鄉湖南 被評十大詩人之首
    臺灣當代詩人莫洛夫 視覺中國 資料圖臺灣當代詩人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2018年3月19日凌晨3點病逝,享壽90歲。今年6月24日(農曆五月十一)也是這位詩壇泰鬥誕辰90周年的日子,洛夫的故鄉湖南衡陽日前舉辦詩歌朗誦會,紀念這位著名的詩人。公開資料顯示,1928年,原名莫洛夫的洛夫生於湖南衡陽,15歲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作品,後畢業於臺灣淡江大學英文系,並在東吳大學外文系執教多年。1954年,他與張默、瘂弦在臺灣共同創辦了《創世紀》,並任總編輯20餘年。
  • 洛夫:詩人追求的不是流行而是永恆
    洛夫,本姓莫,湖南衡陽人,1928年生,1973年曾任教於臺灣東吳大學外文系。1954年與張默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並任總編輯多年,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等文。2006年10月16日上午,詩人洛夫在省文學館舉辦「洛夫詩書雙藝展」,共展出書畫作品60幅。
  • 大陸詩歌界悼念臺灣知名詩人洛夫
    圖為2015年10月30日,洛夫遊瘦西湖。 趙軍 攝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知名臺灣詩人洛夫19日在臺灣溘然長逝,享年91歲。消息傳來,大陸詩歌界表達痛悼之情。  中國詩歌網「今日頭條」欄目報導「臺灣詩人洛夫去世」的消息,刊登多篇紀念文章和洛夫代表作等。該網站由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是大陸唯一一家官方主辦的詩歌網站。  《詩刊》主編葉延濱以舊作《灕江秋月夜》紀念洛夫。他回憶,1988年中秋,洛夫一行首次回大陸,「我攜妻楊泥,從四川趕到桂林,與湖南李元洛教授同陪洛夫一行灕江上中秋賞月」。
  • 臺灣當代詩人洛夫病逝 讓我們在詩歌中緬懷
    臺灣當代詩人洛夫病逝 讓我們在詩歌中緬懷時間:2018-03-19 18:03   來源: 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當代詩人洛夫病逝 讓我們在詩歌中緬懷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等島內媒體報導,臺灣當代詩人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2018年3月19日凌晨3點病逝,享壽91歲。
  • 詩人洛夫病逝享年91歲 被詩壇稱為「詩魔」
    詩人洛夫病逝享年91歲 被詩壇稱為「詩魔」時間:2018-03-19 15:10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人洛夫病逝享年91歲 被詩壇稱為詩魔 今日凌晨3時21分,臺灣詩壇三巨柱的最後一位、被詩壇稱為詩魔的洛夫先生去世,享年91歲。
  • 臺灣詩人洛夫「雁回衡陽」出席故鄉詩歌節
    臺灣詩人洛夫「雁回衡陽」出席故鄉詩歌節 2009年10月26日 15:29: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長沙10月24日電 (李丹 廖婕)「為何雁回衡陽,因為風的緣故」,在外旅居多年的臺灣著名現代詩人洛夫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詩情大發,欣然提筆寫下自己激動的心情。
  • 「詩魔」洛夫的詩宇宙
    余光中主張新詩回到中國古典傳統,這大概與流沙河觀點近似,所以他對洛夫的評價不太高,稱洛夫的詩歌「厭世而且陰冷」、「取樂而已」,並說「臺灣的評論家有稱洛夫為『詩魔』的,頗貼切,但應該帶上貶義」。流沙河唯一看重的似乎是詩人「裸袒的勇氣」。在介紹臺灣詩歌的初期,因詩人的軍旅身份,對之帶有意識形態的偏見,並不為怪,卻失之簡單,失之偏頗。洛夫的詩宇宙,顯然要比流沙河想像的龐大豐富得多。
  • 臺灣當代詩人洛夫病逝,享年91歲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等島內媒體報導,臺灣當代詩人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2018年3月19日凌晨3點病逝,享壽91歲。洛夫擁有多部經典著作,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37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7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5部,譯著《雨果傳》等8部,其中《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2001年,洛夫推出3000行長詩《漂木》,同年被評選為臺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名列首位。洛夫是臺灣現代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 詩人洛夫去世,大師結伴而去的時代來臨了?
    2017年年底,臺灣詩人余光中,辭世。進入2018年3月,繼時尚圈的紀梵希,科學界的霍金,文學界的李敖三位大師「謝幕」後,再傳噩耗。3月19日凌晨3點,著名詩人洛夫病逝,享年91歲。熟悉現代詩的讀者,都不會對洛夫陌生。與余光中一起被稱為臺灣詩壇雙子星的洛夫,才氣很大,從50年代起,成為繁榮臺灣現代詩壇的領軍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