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苗家山寨中,有一群世代相傳的手工藝人,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豐富的創造力,為秀美的苗家姑娘們打造了一件件華美的銀飾。而在這些苗族銀匠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吳水根了,他既是貴州省勞動模範,也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七八歲的時候,吳水根就開始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加工銀飾,從小的耳濡目染加上長大後的潛心鑽研,吳水根掌握了苗族銀飾鍛造和加工的全套技藝。
由於技藝出眾,吳水根在國內外都非常有名。早在2005年的時候他就被邀請到香港參加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會,表演了苗族銀飾加工,之後他又輾轉俄羅斯、韓國、香港、澳門、北京、上海等國家和地區傳播和推廣銀飾工藝。在2012年更是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銀飾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不過對於吳水根來說,個人的名氣並不重要,如何傳承苗族的銀飾工藝才是他最上心的。按照習俗,苗族銀飾工藝是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但吳水根就大膽打破傳統,在自己家鄉的施洞鎮招收了16名弟子傳授技藝。
通過「師帶徒」的形式,如今施洞鎮從事銀飾加工的村民已經擴大到了300人,而吳水根的女兒也跟隨著自己父親的腳步,成為了村裡第一名女銀匠。
苗銀的手藝有了傳承,如何傳播和推廣銀飾產品就成為了新議題。以吳水根為首的苗族銀匠們在接觸到網際網路後就想到了藉助電商平臺的想法。
10月27日,在拼多多上線的「黔東南消費扶貧館」中,苗銀就和百香果、山茶油、天麻等其他苗侗特產一起在超過200萬人次的消費者面前亮相,苗族姑娘整齊佩戴著全套的苗族銀飾出現在鏡頭前,異常得奪人眼球。
傳統苗族銀飾的鍛制技藝十分多樣,一名銀匠往往需要通過30多道工藝才能打造出一件銀飾,而現在,他們正在試圖為苗銀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在苗族和侗族聚居的黔東南州,像苗族銀匠一樣正在努力尋求發展機會的人還有很多。
培育壯大電商人才隊伍,狠抓發展民間傳統手工藝的電商產品,開發適銷對路的文創產品,打造網絡生產基地,提高優質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這或許將成為黔東南州特色的電商扶貧利益連接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