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曾經說過:「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會跟著改變。」
當我們不斷的去翻閱成功人士的歷史時,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有積極的心態並且馬上付諸行動,即「積極的心態+積極的行動=最後的成功」。也就是不管在任何地方從事、任何事情都必須懷有積極的心態。
在職場中,也是需要積極的心態,這是一種職業道德的崇高體現,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狀態很差,總是懷著消極的心態去工作,就算是再有能力也會影響工作的進展,就像是職場中面對一項重要的複雜的工作,消極心態就會不自覺的產生恐慌、不自信等行為,而積極心態面對工作是一種自信、努力的行為,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工作的進展,自然會影響職業生涯。
懷有積極心態的人就能夠找到發揮的平臺,並且逐步實現自身的價值,成為職場中的贏家。
一、老闆心態
職場中要知道你是在為誰工作,你是在為你自己工作,在公司不要把自己當做員工,我要當做老闆,也就是「老闆心態」。
很多員工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不能一輩子打工,總有一天我也要自己當老闆」。當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就註定把自己定格在了打工的位置上,認為是在為老闆、公司打工。處於打工的位置上,就不會嚴格要求自己,也不可能時刻的保持著責任心,也就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工作中應該把自己擺放在老闆的位置上,摒棄為老闆打工的心理,保持自己的「老闆心態」,必然能夠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最關鍵的是「老闆心態」能夠使你和老闆站在統一戰線。
其一:換位思考,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
「換位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心裡不平衡的問題,就能更加理解老闆的想法。換位思考就必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工作,鍛鍊思維能力,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如何學會「換位思考」呢?就要換位思考下面的問題。
「如果我是老闆,公司遇到危機,我是不是應該幫助老闆度過危機?」
「如果我是老闆,怎麼看待現在的項目,會做什麼樣的決定?」
「如果我是老闆,面對公司的無謂的浪費,會不會加之制止?」
「如果我是老闆,在公司是不是應該保證自己的行為不違背公司的規章制度?」
. . . . . .
這樣就能學會換位思考,對於老闆的某些決定就能夠理解,同事對於你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成果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你認真負責,趙燕全局,以「老闆心態」對整個公司負責,就能夠在公司中脫穎而出。
其二: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
「要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要把公司當成家業關心」這就是職場中想要成功的必經之路。
如果在職場中,你把工作當做一件差事,或者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工作本身,即便你從事的是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依舊不可能保持工作100%的熱情。但是假設你將工作當做是一項事業,那就出現完全不同的情況,畢竟會投入100%的熱情,這樣的例子在職場中數不勝數。
牛根生,蒙牛集團的掌舵人,曾經僅僅是養牛工人,後來成立了蒙牛集團;
唐駿,原微軟中國總裁,在進入微軟總部時僅僅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員;
不管在哪裡工作,做什麼工作,都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然後創造了非凡的成就。
把工作當做是事業,就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工作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工作的不快樂,也就意味著生活將會被苦悶填滿,因此要學會提煉出工作中的快樂點,這樣才能熱愛你的工作。
要知道公司給予工作的機會,沒有工作更不可能沒有事業,一個人只有將工作當做是事業,才能傾注100%的熱情,才會不惜付出,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其三:把你的忠誠交付給公司
忠誠不僅是品德的體現,也是職場中必備的品質,如果對於公司失去了忠誠,那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則,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忠誠公司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將自己融入公司,和公司形成共同體,如果你能夠做到完全的融入公司,那麼對於公司的一切就潛意識的接受了,比如公司的規章制度、人際關係、薪酬制度等等,並且會不自覺地將這些轉化成自己的價值觀念,把忠於公司變成一種信仰,這樣的忠誠是牢不可破的。
忠誠於公司最基本的就是不會背叛公司,不做傷害公司的事情,將公司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可能你會反問:我忠誠於公司,公司能帶給我什麼?
回答:忠誠不是單純的付出,會收到豐厚的回報,就算是你通過忠誠所創造的價值不一定都屬於你個人,但是你通過忠誠所樹立的名譽是屬於你個人所有,這樣在市場中會產生競爭力,而你也就會成為「忠誠」的代表人,也會讓你變得更有含金量。
小結:職場中的員工要學會培養「老闆心態」,這樣不僅能夠讓自己輕鬆工作,還可以拓展職場的上升空間,不想一輩子站在一個崗位上,只有站的更高才能夠看的更遠更清楚。
二、共贏心態
李嘉誠曾經說過「假如一筆生意盈利10%是合理的,也許還可以賺取11%的利潤,我往往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最後只取得9%的利潤就可以了。」就是因為這種共贏心態,才有不斷的上升機會。
以共贏心態對待工作是能夠和團隊共同成長的基礎,才會把團隊的工作當做自己的工作,才會去考慮團隊的成長而不僅僅是自己的成長,主動考慮該做什麼工作能夠,怎麼做工作。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應該具備「共贏心態」,養成團隊協作的習慣,將自己融入團隊中,才能發揮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其一:藉助團隊力量才能更強大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根絲、一棵樹不可能被重視,也不會發揮大作用,但是當「單絲成現、獨木成林」時,最能發揮最大的效益,產生個人最大的價值。
知道海豚是如何捕食的嗎?當海豚看到魚群時,海豚即便是再飢餓也不會馬上衝向魚群,因為這樣做會將魚群衝散。海豚會尾隨魚群慢慢遊動,同時發出「吱吱...」的信號,慢慢的就會有一隻、兩隻、三隻......越來越多的海豚遊過去。當海豚的隊伍足夠強大時,就會產生奇蹟:海豚們會將魚群團團環繞,形成球狀體,把魚群圍在中央,然後他們分成小組並有秩序的衝進球形中央,慌亂的魚群就會無處可逃,成為海豚的美味佳餚,當中間的海豚享受完之後,就會遊到外圍替換同伴,讓它們進去享受美餐。就這樣不斷的循環往復,魚群徹底消滅,每個海豚都會飽餐一頓。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海豚發現魚群就衝上去,只能抓住幾條小魚,當享受小魚時,其他的魚群早已逃之夭夭,怎麼可能飽餐一頓。
這就是海豚的力量,一個海豚不能消滅魚群,但是一群海豚明顯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有一首歌都聽過「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聲呀聲震天」。這首歌就是對於團隊力量最好的詮釋。
在職場中,人也一樣,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但是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應該自覺地找到在團隊中的位置,服從團隊運作的需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去發揮個人的價值,與其他團隊的成員一起去創造業績,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變大變強。
其二、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在給予他人幫助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不要吝嗇伸出你的雙手去幫助他人。
①幫助他人,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其他人也會反過來幫助你;②幫助他人會讓你產生一種強者的自豪感,這種感覺會激勵你不斷的努力奮鬥;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當你愛別人時,別人也會愛你;當你尊敬別人時,別人也會尊重你。其實這是一個相互幫助的過程。
在工作中要主動的去幫助他人,千萬不要只關注自己眼前的工作,工作中與「自己」無關的工作不一定對你沒有影響。工作都是相輔相成的,同事一個環節的出錯可能就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而你的工作也是項目的一部分,可能你的舉手之勞就能夠幫助同事避免錯誤,也是在幫助你自己。
其三:分享易成功,獨佔起紛爭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就是一方有所饋贈,另一方必然會有所報答,在職場中要學會分享,分享榮譽,這樣才能消滅同事的嫉妒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幫助。相反,如果只顧獨吞榮譽、「竭澤而漁」的做法,必然會受到同事的孤立,毀掉自己的前程。
麥可·喬丹在結束自己的籃球生涯時說:「在別人看來,我站在籃球世界的頂端,每當聽到這樣的讚美,我都感到惶恐。我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是和隊友以及教練一起努力的結果,還有贊助商和支持、鼓勵我們的球迷們,榮譽屬於你們每一個人,我只是幸運地作為代表,一次次地領取獎盃。」
就是因為麥可·喬丹分享的精神,才讓皮蓬等一大批NBA巨星甘心充當配角,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為公牛隊贏得一場又一場的冠軍。
其實在職場中也是一樣,優秀的員工在受到嘉獎的時候,都很謙虛,當面對榮譽時,也不會據為己有,絕對不會忘了那些幫助他以及和他一起努力的同事,會讓所有參與的人一起分享榮譽和喜悅。
分享才能避免內部之間出現紛爭,分享才能達到共贏,在職場中,任何的成功都是單打獨鬥的結果,都是合作的成就,時刻記得「分享」。
小結:在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存在合作關係,同時也是競爭關係,就算是有競爭關係,但是也要知道同事之間不管如何的競爭都不能影響工作,要達到一種良性的競爭,唯有這樣才能讓雙方都在職場中生存下去,實現「共贏的局面」。
總結:
在職場中要時刻保持「老闆心態」和「共贏心態」,也就是職場中關於工作和人際關係的管理。
「老闆心態」是讓你面對工作有積極的態度,不要以打工者的心態入住職場,打工的目的是什麼?單純的為了掙錢,那麼老闆是什麼?是將工作當做事業來做,自己的事業必然會投入千分萬分的熱情和精力,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工作都不在話下。
「共贏心態」主要就是人際關係,想要在職場中順利的發展,就不能僅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學會擴大視野,看到他人的工作,幫助他人,一起成功,不管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和同事之間不僅僅是競爭,還有一個就是「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是驅使你們不斷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