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希望大家能早點準備就早點準備吧,像我那樣9月份從零開始,事實證明也是可以考上的,只是會比較痛苦而已。
為什麼這麼痛苦呢?一方面是嚇得要死,心理壓力非常大,覺得自己複習晚了,應該是抓緊時間每天十幾個小時去看書,爭取迎頭趕上;另一方面,自己靜不下心來看書,一天也看不了十幾個小時,看書看不進去,越看不進去書就越內疚。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真是無比痛苦。
習慣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我一直以為自己9月份就能坐下來踏踏實實地看書,但確實是需要時間調整,需要時間從身體上,心理上來適應新的變化,所以建議大家給自己預留多點時間。因人而異,到真正進入狀態前最好是安排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調整期。
考試技巧:
考試技巧一定要重視,很重要,我就是重視不足,吃了虧。
好幾年沒考試(2011考得不好,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我的印象中,以前考試都是會先發機讀卡,答題卡,填好名字,塗好卡再打開試題,這次考試卻是先發給一個信封,打鈴了再拆,再填卡塗卡,聯考本來時間就不夠,還在這上面廢了我6分鐘,我完全沒有想到。以後大家在模考的時候,一定不要僅按3小時來算時間,應該按2小時50分算。
聯考一定要合理分配數學,邏輯,作文的時間,要留夠時間寫作文,我在邏輯上花的時間多了些,導致大作文沒寫完,還好數學、邏輯和小作文都做得不錯,不然就徹底完蛋了,大作文沒寫完讓我至少沒了十多分吧。
英語的完形填空性價比最低,留到最後做,到最後我時間不夠了,後面幾題全選的C。
複試複習:
雖然初試只考兩門,但複試是要考政治和專業課的,建議大家有時間就從十月份開始看專業課,複試筆試的書就一本指定的,面試的書我看的是學術型碩士指定的那五本中的三本,因為我覺得是「圖書情報」專業碩士,所以在看的時候可以去掉了《檔案學概論》和《檔案管理學》這兩本書。
政治我是在2011年看過大綱解析,複試的時候就再重點複習了下時事政治和近兩年真題中的問答題和肖秀榮最後四套題中的問答題,不過複試的時候抽的問題都是跟目前社會問題比較相關的,所以感覺之前那些複習好像也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最多就是讓你在面試的時候可以有多點相關內容展開發揮而已。
我初試下來作文沒寫完很鬱悶,加上回老家過春節,自己準備複試時間是成績出來以後才開始的,只有1個月(沒吸取教訓哪!),時間很緊張,這1個月可謂是度日如年,壓力比初試的時候還要大,因為老想著連初試都過了,複試千萬不能被刷,白天就狂看專業課和政治,晚上就躺在床上很難入睡,所以大家還是不要步我後塵,早點準備早安心。複試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是我自己覺得準備不充分太緊張了。
2012考研時間進度表:
1月7日初試:上午8:30-11:30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下午2:00-5:00 英語二;
2月28日 出初試成績及排名;
3月13日 出複試分數線;
3月21日 複試辦法出臺;
3月22日 在中大網上可查到自己的複試通知;
3月31日 複試:上午9:30-11:30筆試專業課,11:30-12:00筆試英語,下午13:30-18:30面試(每人10分鐘);
4月1日出擬錄取名單;
4月10日前體檢;
5月10日前寄現實表現覆審表和檔案至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心理調整:
考研期間的心理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我的自制力其實並不是非常好,所以我自己特別注重這方面的調整,我是在圖書館複習的,每當自己看不下去書的時候,我就去找勵志的書來翻,我基本上翻完了考研真相啊,考研勝道啊之類的所有與「考研」兩個字沾邊的勵志書,還翻俞敏洪傳奇,從普通女孩到銀行家,我的美利堅本科歲月,等等,到最後一個月也就是去年12月的時候我還看了力克.胡哲的視頻,我記得那天晚自習感動得邊看邊哭,一直哭了2個小時直到圖書館閉館,不過沒想到第二天看書的時候眼睛有點痛... 有空也上網翻考研經驗貼,存在手機記事本裡,堅持不下去了就看一下,我在圖書館孤單地看著書,沒有研友,但正是這些勵志的故事,給了我力量,讓我一直向前。
寫在最後:
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耐心,堅持就是勝利!我是跨專業,跨學校,工作後又辭職再考,複習時間晚,複習時間短,一樣能考上。只是不管是初試還是複試,越早複習越安心,心理壓力沒有這麼大,心情也會比較平和,還是希望大家早作準備,祝大家都如願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358830p1 轉載請註明本帖地址。
※ 來源:考研論壇 bbs.kaoyan.com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