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繪畫作品賞析

2020-12-04 工筆小強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因元代未設畫院,除少數專業畫家直接服務於宮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畫家和在野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

元代人物畫,遠不如山水、花鳥畫興盛,與前代相比,呈式微狀態。由於尖銳、複雜的民族、階級、社會矛盾,使大多數畫家消極避世,漠視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畫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於表現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極少。隨著宗教的風行,在佛道人物畫方面,有一定提高。藝術方面,有些畫家汲取文人畫的筆墨技巧,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元 ,邊魯 ,《孔雀芙蓉圖》,軸,絹本設色, 169.9×102.2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邊魯(生卒年不詳),字至愚,號魯生,約活動於元代中期,自稱魏郡(今河南安陽)人,官至南臺宣使。善畫墨筆花鳥竹石,工書古文奇字,造詣頗深。元人工筆設色花鳥已趨程式化,邊魯的此幅巨幅花鳥,構圖表現還是繼承了宋御畫院高度優雅的繪畫傳統。

元,曹知白,《寒林圖》,中國古畫,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絹本,水墨,縱:27.3釐米,橫:26.2釐米。自題:「僧弟自聞以不得予畫為根, 幾閒有此不了者, 即了與之, 然末為佳。他時有得意者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 雲西兄作。」曹知白至元中為崑山教論,不久辭官歸隱。擅長畫山水,師法李成、郭熙,晚年筆法簡淡疏秀,自成一派。此圖繪坡石寒林,已經荒寒蕭瑟。枯枝蒼勁挺拔,上仰似鹿角,下抑如蟹爪。坡石雜樹穿插錯落。其用筆豐腴圓潤,學李成、郭熙一派又有變化。右上自識「曾弟自聞以不得予畫為恨,幾聞有此不了者,即了與之,然未為佳,他時有得意者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雲西兄作」。鈐「雲叟」、「聽松齋」朱文印二方,左下角又鈐「聊復爾耳」一朱文印。按泰定乙丑為公元1325年,曹氏時年54歲,此圖為其中年佳作。《嶽雪樓書畫記》著錄。

方從義,《溪橋幽興圖軸》。紙本墨筆縱63.3釐米橫35釐米。方從義,字無隅,號方壺,貴溪(今江西貴溪)人。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工詩文書畫,長於山水。一生喜遊歷,至正初遍遊大江南北,嘗遊大,名都鵲起。圖中繪高山雲鎖,溪水自山間流淌,草橋橫架,一人策杖前行,遠山隱現,茅舍隱於林中,構成一幅清謐靜逸畫畫圖。筆墨酣暢,多用染法,以墨之濃淡分遠近。用筆多橫向,樹木點染疏率。構圖上部空曠,下部景物展開,顯出深邃幽遠的竟境。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後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中年當過中臺察院椽吏,後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帶賣卜。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九峰雪霽圖軸 》紙本,墨筆,縱117cm,橫55.5cm。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本幅自識:「至正九年春正月,為彥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雲。」鈐 「大痴」、「黃氏子久」、「一峰道人」。鑑藏印有:「怡親王寶」、「江夏」、「黃樓」、「安儀周書畫之章」、「晴雲書屋珍藏」、「大玉主人珍玩」、「古香書屋」、「黃氏仲明」、「儀周鑒賞」、「棠村審定」、「蕉林」等十餘方。   是圖作於元至正九年(1349年),為黃公望81高齡之作。作者以水墨寫意的手法匯集畫出了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體現了作者對道教全真教的崇拜。該圖系畫贈江浙儒學提舉班惟志,時值正月春雪,有感雪霽寒意,畫意肅穆靜謐。圖中的中、近景以幹筆勾廓疊石,坡邊微染赭黃,遠處九峰留白,以淡墨襯染出雪山,是黃公望簡繁合一的精品作。   著錄於:《法書名畫見聞表》、《清河書畫舫》卷一一、《真跡目錄·初集》、《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八、《大觀錄》卷一。

《天池石壁圖》就是元四家之冠的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於七十三歲時精心之作。圖繪蘇州以西三十裡的天池山勝景。現在該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是屬於絹本,設色,長度長139.4釐米,寬度長57.3釐米。黃公望(公元1269—354年),本姓陸,名堅,江蘇常熟人。出繼永嘉(今屬浙江)黃氏為義子,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工畫山水,宗法董源、巨然,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山水以淺絳為主。與吳鎮、王蒙、倪瓚並稱「元四家」。著有《寫山水訣》傳世。

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元倪瓚紫芝山房圖軸》是元末明初畫家倪瓚所創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水墨畫河岸、疏樹、竹林和小亭,對岸山巒起伏,構圖簡潔,具清逸蕭疏之趣。側筆寫山石輪廓,蒼勁沉著,畫竹之筆尤為遒勁有力,是雲林精品。

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入元不仕。工詩,善書畫。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

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入元不仕。工詩,善書畫。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

【 元 沈孟堅 《牡丹蝴蝶圖》】絹本設色,26.9×27cm,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此圖收錄在《筆耕園》之中,《筆耕園》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室町時代以後舶來的中國畫匯集而成的手鑑。

元 盛懋 秋江垂釣圖 25.9x27.4cm 盛懋(生卒年未詳),字子昭。父洪,臨安(今杭州)人,寓魏塘,業畫。懋承家學,善畫人物、山水、花鳥。早年並得畫家陳琳指點,畫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筆法精整,設色明麗。主要代表作有《秋林高士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滄江橫笛圖》軸(南京博物院藏)、《溪山清夏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和《松石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元 盛懋 秋江垂釣圖 25.9x27.4cm 盛懋(生卒年未詳),字子昭。父洪,臨安(今杭州)人,寓魏塘,業畫。懋承家學,善畫人物、山水、花鳥。早年並得畫家陳琳指點,畫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筆法精整,設色明麗。主要代表作有《秋林高士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滄江橫笛圖》軸(南京博物院藏)、《溪山清夏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和《松石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王蒙(1308-1385),元代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孟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畫受趙孟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乾濕互用,寄秀潤清新於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並擅行楷。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夏永,字明遠,一作名明遠。《滕王閣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精界畫,特別擅長宮殿樓閣界畫,師法王振鵬。所作《滕王閣圖》《黃鶴樓圖》《嶽陽樓圖》用細若髮絲線描為之,刻畫細膩,氣勢宏偉,把巍峨樓閣融於浩渺曠遠之自然景觀中。

元,趙雍《孤隺橫江圖》,此畫絹本設色,26x27cm,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趙雍(1289年-1369年),元代書畫家。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父趙孟,故元翰林學士承旨,贈榮祿大夫,江浙等處中書省平章政事,贈魏國公,詣文敏。母管氏,贈魏國夫人。趙雍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趙孟嘗為幻住庵寫金剛經未半,雍足成之,其聯續處人莫能辨。配劉氏,封歸安縣君,三子,鳳,麟,燕;一女淑瑞,適錢塘崔復。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馬,亦作界畫。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精鑑賞。傳世作品有《蘭竹圖》、《溪山漁隱》等。

需要高清圖的可以聯繫我。O(∩_∩)O哈哈~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中國國畫歷代精品高清展:元代繪畫作品賞析
    敬請關注:吳國亭美術館 在中國美術的發展歷史上,作為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元代繪畫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標誌著藝術已經不再僅僅是模仿自然,而更加注重對人的主體精神的自我表現和對自然本質的領悟,從而在歷史的進程中將水墨文人畫大大的向前推進了一步,使文人畫成為以後中國畫畫壇上的一支主流,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美術現象
  • 元代工筆扇面經典作品賞析(10例)
    元代「放逸」派畫家。上清宮道士。工詩文,擅古隸、章草,工山水。《崇岡獨眺圖》和梁楷的《澤畔行吟圖》畫境頗仿佛。石壁下,在水流邊的小小山岡上,士人獨向遠眺。畫面右邊一片空曠,有雲霧彌散,意境清遠。夏山過雨圖 高克恭高克恭,字彥敬,號房山,元代畫家。工山水、墨竹。《夏山過雨圖》中,夏日的山間,風雨大作,草木隨風搖曳,風勢雨勢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此刻,水面上有一小舟,船夫搖櫓正欲靠岸。
  • 元代畫家朱德潤作品專輯賞析
    但他的繪畫作品流傳很少,長期以來被堙沒在中國繪畫史的長河之中,不為人們所熟知。朱德潤(1294—1365),字澤民,平江(今江蘇蘇州)人。世居睢陽(今河南商丘),其九世祖朱貫,宋朝議大夫兵部郎中,與杜祁公等為睢陽五老會,有詩傳於世。姑蘇朱家世傳有《睢陽五 老圖》,朱貫在五老中排序第四,作圖時年已八十有八。其後代因仕於江南,便落藉於吳。
  • 杜一帆繪畫作品賞析
    杜一帆繪畫作品賞析 2020-12-1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元代畫家倪瓚山水樹林繪畫作品賞析
    清 徐璋繪《倪瓚像》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閒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裡,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
  • 元代倪瓚繪畫竹石、枯木作品欣賞
    留存在畫史中的元代畫家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幾乎都是學富五車的讀書人。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文人們在作畫的時候,都會把「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述諸筆端。這樣的作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文人畫」。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倪瓚。
  • 「中華美網·精選」深度賞析元代繪畫,宮廷畫派的驕傲
    從新啟用漢人加入內閣,才使得中國繪畫得以繼續發展,元代由於政策和民族原因使得畫作也分了很多派系,各有特色,下面小美就給大家詳細介紹元代畫作如何發展的,以及元代四大畫家的風格形成過程。許多皇室贊助人,包括忽必烈,皇帝布顏圖和元順帝,都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早期作品,並贊助了強調建築和馬匹等主題的畫作。儘管如此,他們的活動並不是宋代皇室贊助的對象,正是在這個時期,學者班的業餘藝術家首次成為中國繪畫標準的主導者。
  • 希特勒繪畫作品賞析
  • 元代繪畫史
    畫院制度取消,連科舉都廢除,文人淡泊自守,丹青明志,繪畫的隊伍中文人畫家佔據了大多數。他們不與政治合作,而以自由的心態創作,繁極簡出,造化入心,以抒寫胸中「逸氣」為旨歸。在對「放逸」與「達觀」的求索中,建立在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基礎上的文人畫取得了極高成就。由於創作變成抒懷明志的方式,所以,從心靈出發,以情結境,講求筆墨,去除刻畫之習便成為元代繪畫的創作傾向。
  • 蘇百鈞 | 元代花鳥畫賞析:由寫形向寫意過渡
    中國書畫郵 今天||蘇百鈞 | 元代花鳥畫賞析:由寫形向寫意過渡元代繪畫的審美觀是由現實觀照走向了內心感悟通過自然事物而寄託心志,表現出元代文人的學識修養與內心思想。通過繪畫而尋求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調節,對人生進行超現實的思考,作品中留下了更多抒情言志的心靈痕跡。同時,通過強化創作主體的自我意識和主觀情感意志,追求逸趣、講求筆墨氤氳、去除照抄物象之習成為了重要的創作理念。因而元代的繪畫富有其時代特徵。
  • 大卡loft擰巴空間之當代藝術繪畫作品賞析沙龍
    大眾網東營7月22日訊(記者 陳忠強 通訊員 陳興紅)2018年7月21日晚,在大卡loft擰巴空間,由本土藝術家自發組織了一場當代藝術繪畫作品賞析沙龍會當晚活動以義大利著名畫家莫迪裡阿尼、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作品為主題,共同展開探討與交流,各自表達對藝術的認知和理解。本土藝術家董超認為,好的繪畫作品是否會一眼打動你並產生共鳴,決定於藝術家在描繪對象時是否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藝術作為情感的表現,不論從主體的精神心理看,還是從藝術作品的內容來看,情感在藝術作品中都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 元代畫家趙雍作品賞析
    趙雍(1289—約1360),元代書畫家。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趙孟次子。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趙孟嘗為幻住庵寫金剛經未半,雍足成之,其聯續處人莫能辨。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馬,亦作界畫。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精鑑賞。
  • 美術招聘筆試-作品賞析題答題詳解
    在美術招聘筆試中,作品賞析題作為其中一類題型,考察的是我們對中外美術史中的經典作品了解。其考察對象可以是繪畫作品、也可以是雕塑、建築、書法以及工藝美術作品。這一類題型所佔分值比重較大,作品範圍廣,信息內容多,因此同學們成為同學們複習過程中非常沉重的負擔。本文將介紹賞析題的出題形式、作品類型,並從繪畫作品、雕塑作品、建築作品、書法作品以及工藝美術作品幾個類型,分類講解不同藝術門類的鑑賞思路。清晰的鑑賞思路將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備考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元代山水畫,中國文人繪畫的最高成就
    因此,元代繪畫的主流是文人畫。元代山水畫山水畫分兩個時期,元初時期的繪畫強調古意,當時的畫家們繼承了唐宋山水畫,並有創新和發展,他們學習古代董源、蘇軾、米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託古改制,復古求新,繪畫多表現主觀思想意趣,形成鮮明的時代風貌,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畫家有錢選、趙孟頫、高克恭等。
  • 中國繪畫歷史,元代時期發展如何
    元代短暫的90多年,出現了很多著名畫家,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吳鎮等。元代山水畫最為突出,以畫家錢選、趙孟頫為代表,他們對傳統畫研究探索,獨闢新路。錢選擅畫青綠山水,師古。趙孟頫強調書畫同源,將書法運用到繪畫當中。花鳥畫、人物畫、壁畫等,繼承和突破宋代院體的風格,又有他們自己的特色。
  • 魔獸世界國服11周年:繪畫大賽作品賞析
    原標題:魔獸世界國服11周年:繪畫大賽作品賞析   在以《魔獸世界:軍團再臨》為主題的國服十一周年繪畫大賽中,惡魔獵手伊利丹可謂是畫師們爭相表現的精髓所在。除了上期受訪的本屆冠軍GothicQ啟超的《獵魔之戰》外,大賽中各路畫師筆下浴血奮戰的伊利丹也是層出不窮。
  • 【國畫大觀】元代名畫賞析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
  • 元代繪畫宗師,楷書四大家趙孟藝術特點成就和代表作品
    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著有《松雪齋文集》等。趙孟 -藝術特點綜觀趙孟的畫跡,並結合其相關論述,可以知道,趙氏通過批評「近世」、倡導「古意」,從而確立了元代繪畫藝術思維的審美標準。這個標準不僅體現在繪畫上,而且也廣泛地滲透於詩文、書法、篆刻等領域中。
  • 蘇百鈞 | 元代花鳥畫賞析:由寫形向寫意過渡
    通過自然事物而寄託心志,表現出元代文人的學識修養與內心思想。通過繪畫而尋求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調節,對人生進行超現實的思考,作品中留下了更多抒情言志的心靈痕跡。同時,通過強化創作主體的自我意識和主觀情感意志,追求逸趣、講求筆墨氤氳、去除照抄物象之習成為了重要的創作理念。因而元代的繪畫富有其時代特徵。
  • 元代繪畫發展的歷史背景
    元代畫家地理分布圖元朝的大一統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這一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我國今天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元代畫家的地理分布即將在這種空間範圍內展開,而元代歷史地理環境的新態勢也將是當時全國繪畫地理格局形成的基本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