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讀書」的認知!

2020-12-14 聊哥職場大爆料

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在過去十多年,我一直把林語堂的這句話,作為個人讀書的一個原則。

直到最近,我看了另一本書——《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

這本書的主旨,讀書何止是「改進心智」,更是「改造大腦」。這完全顛覆了過去我對【讀書】這件事的看法。

全書一共分5個章節:

第一章:

告訴我們讀書的四大好處。讀書能讓我們提升看世界的高度,能讓我們鍛鍊大腦,能讓我們了解未知的事物,能讓我們更具魅力。

第二章:

解釋了一些與讀書有關的因果關係。比如,我們的事業、交際、幸福……所有的一切,都可能被讀書左右。讀書,給人帶來的改變有時是【瞬間】的,有時是【潛移默化】的。

第三章:

分享了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選擇書籍的幾個標準:經典、各領域「冠軍」、增強「社交貨幣」。

第四章:

傳授我們如何將書中信息轉化為自身知識。讀書需要「雜讀」,需要同時讀多本書,需要反覆讀對自己影響較大的「教典」,需要多與各領域「達人」交流,需要兼顧電子書與紙質書的優點,需要辨別優劣,需要掌握「速度」。

第五章:

為我們推薦了十本書,作為「可供一生使用的財富」。

為何同樣是讀書,有人將它看作是「優雅和風味」,而有人認為是「改造大腦」呢?

這是由兩個人所專注的領域所決定的。

林語堂是作家、語言學家,是一名典型的「文科生」。同時,他又是「新道家」代表人物。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優雅和風味」正是這類思想的體現。

而《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的作者——茂木健一郎,是腦科學家以「Qualia」(主觀感覺)為關鍵詞研究大腦與心的關係,「理工男」的氣質表露無遺。

一本書中,匯集了數十本書的智慧精華,真的讓人腦洞大開。

在欣賞作者對各個領域書籍點評的同時,也讓我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一、通過讀書,增強自己的社交貨幣:

在聊天時,「一味地談論他人是非的話題是毫無建設性的,也無益於使自己的心情好轉。那麼這個時候通過讀書增加一些聊天的話題,您覺得如何呢?」

這正是我理解的「社交貨幣」,如果不讀書、少讀書,你只能和鄉親鄰裡八卦一些家長裡短的話題,到了正式的社交場合,你就尷尬了。

多讀書可以使你在與人交流時,擁有更多的談資,也可以使你快速的融入別人的交談。

當你成為某一方面的「萬事通」時,更能夠獲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同時,也能增加他人了解你的欲望。

上個月,我剛加盟了一個新的團隊,便迫不及待的給團隊的小夥伴買了一箱的書。當我把書分配給小夥伴們的同時,向他們介紹,我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對他們的工作有什麼好處,並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時,不斷的和他們交流書中的內容。這樣,我很快樹立了在團隊中的權威性。

讀書,不僅能夠使自己充實,還能夠接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時候,還能夠成為管理的一把利器。

二、和影響自己人生的「教典」,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在自己心目中佔據軸心地位的作品稱為『教典』」。

「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書,去網站搜索是非常方便的。但另一方面,要想通過這種方式發現自己不了解的書,也是難乎其難。」

而一般情況下,人生的「教典」一般都不是「找」來的,而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一場偶遇。

剛參加工作那幾年,由於經濟上並不富足,買書都是到地攤上淘二手書,或是到小書店買盜版書。

有一次在書店看到了《方與圓》,其實吸引我的並不是書名,而是作者的名字——丁遠峙。

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這個名字非常有氣質,於是拿著翻了起來。

那個時候,剛工作三四年,有一點成長和進步,卻深受職場人際關係的困擾。

書中「外圓內方」的處世之道,正好幫助我解答了心中的重重疑惑。

正是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從而成為我的「教典」。

很多人說我「情商高」,要真是那樣,我想大多是拜這本書所賜吧!

所以,如果你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本「教典」,或許就差一場「美麗的邂逅」呢!

三、在「劇透」中選擇一些書:

我們通常會通過朋友或網絡上的書單,去選擇一些自己想要的書籍。

然而,光看那些只有書名和作者的書單,著實難以選擇。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堪稱「書推」的典範。

茂木健一郎給我們推薦了幾十本書,並且,幾乎對每一本書都作了精準的介紹。

這樣,我們便能夠很輕鬆的從中去選擇一些書。

比如:通過讀這本書,我對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一口氣購買了他所著的《逆轉——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異類》、《引爆點》等。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不僅顛覆了我過去對讀書的認知,還使我在讀書中找到了新的樂趣,並建立了新的讀書目標。

這種興奮的心情,是難以用三言兩語來描述的。

如果你希望體會我此時的心情,不如一起來閱讀這本書,一起「改造大腦」吧!

你是否也讀過《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

你對這本書又是持怎樣的看法呢?

歡迎通過轉發、評論、點讚的方式,

一起來交流!

我是【聊哥】,

資深人力資源經理,

職業經理人。

關注【聊哥聊職場】

更多職場乾貨等你來拿!

【我保證】

每一篇文章,每一份問答,

都是誠心之作。

相關焦點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我們上學一天,老師就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美國著名的公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在網站上給學生的建議:「學好某事的關鍵在於重複。複習的次數越多,永久記住它的概率就越大。」然後,有人說,這只是白費力氣,一遍遍重複通常記不住什麼東西。這真是讓我們大吃一驚。《認知天性》的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坊間流傳的學習方法大多是錯誤的。
  • 《貓和老鼠》暴露的真相,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
    >不關注她,你可能永遠不知道那些年你追過的劇,藏著的隱藏情節&1:《貓和老鼠》暴露的真相,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對80後90後而言,這是一部無可替代的「神作」。果郡王,你犯了這三宗罪,你可知錯?「不好意思我有男朋友了。」她頭也不抬。「是不是應該用換元法?」我接著問。「目前還沒有分手的打算。」她的手繼續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我覺得好像有兩種解法。」我撓了撓頭。「但是我是一條美人魚。」
  • 一場演唱會顛覆了我對戲曲的認知
    一場演唱會顛覆了我對戲曲的認知7月10下午,林州市黨校小廣場上人頭攢動,掌聲如潮。來自安陽市、林州市兩地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和戲曲藝術愛好者們在這裡舉行的一場別開生面的豫劇演唱會,徹底顛覆了我對戲曲的認知。
  • 徹底顛覆了認知,揭開了物質的本質
    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雙縫幹涉實驗,而雙縫幹涉實驗主要是一個量子世界的實驗,而且雙峰幹涉實驗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恐怖之處就在於徹底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 這家店,徹底顛覆了我對日料的認知
    日式早餐小編之前對日料的看法也是如此,直到去了這家店以後,徹底顛覆了對日料的認知。加上小編本來就很愛吃芝士,所以還是很滿意這道菜的。肥牛秋葵串燒我是小迪,一個喜歡吃和旅行的老師,如果你想跟我一起吃遍天下的話,記得關注我哦,我們下次再見!
  • 【書香法苑】《認知天性》讀書心得
    【書香法苑】《認知天性》讀書心得 2020-11-27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直以為早教機是噱頭,牛聽聽讀書牛徹底改變我的認知,一機搞定...
    後來還是我嫂子給孩子送了一款牛聽聽讀書牛,一段時間使用下來,確實改變了我的認知,多功能早教機,完全解決孩子的早教問題。我家孩子從一歲的時候我就喜歡給她買一些繪本,平時我都有意識地引導他看書,但是效果總是不理想。而牛聽聽讀書牛則是另闢蹊徑,採用多元互動閱讀,通過繪本,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圖片入手,做到交流性閱讀。繪本可以講解封面和圖片,可以提出問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跟讀、指讀、翻讀。這種讀書模式,讓孩子參與其中,其樂無窮,還能引導孩子在讀書過程中進行主動思考。
  • 我為什麼喜歡讀書,這就是原因
    我為什麼喜歡讀書,這就是我喜歡讀書的原因。我喜歡讀書的原因:我喜歡讀書是因為,我覺得書裡有我想尋找的一些技巧和知識,可以了解到我不曾接觸過的事!我喜歡讀書是因為,我總會因為自己發現了一本自己喜歡的好書而非常高興,有安全感,於是想吃美食一樣去品讀,我喜歡的書中很多東西會影響我,構建修正我的價值觀。我喜歡讀書是因為,我覺得讀很多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與人談起某本書的時候,別人不知道,我卻知道!我喜歡讀書是因為,讀書增加我的智慧,增加我碎片時間知識的積累。我喜歡讀書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思考和自我認同。
  • 這8本書,顛覆你的世界觀
    精讀君曾經在知乎上就看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有沒有一本顛覆你以前的認知、想法,讓你當時覺得非常震驚的書?」很多網友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列出了自認為足以顛覆世界觀的書,其中,被提及的次數最多的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今天,精讀君就根據網友的答案,摘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出來。這裡的8本書,跨越了小說、金融、哲學、心理等範疇。
  • 走進薛兆豐,才知道什麼叫顛覆認知
    他把他畢生所學所悟的關於經濟學的知識進行整理總結,結合各種生動有趣的案例,收錄在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裡。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讓你不以經濟學為職業,也能擁有經濟學的智慧。本書通過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關於經濟的各種事例切入,告知我們如何開啟經濟思維,如何在生活中運用經濟思維。看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才知道什麼叫顛覆認知。
  • 岱岱:這三本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岱岱讀過很多書,但只有這三本書,對我影響極大。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的命運。遇到第一本書時,岱岱還很小。嗯,在上小學,四年級。原諒岱岱形容不出來,畢竟,他那時才小學四年級……那種感覺怪怪的,之前讀書都是一鼓作氣的岱岱,把《三國演義》這本書緩緩放下。
  • 顛覆你認知的五本書,使你覺得歷史書並不枯燥
    在你的認知中,是否覺得歷史書都很枯燥無聊,讓我為你們推薦幾本,這些書可以帶給你有趣的歷史。,頗多感慨,這或許就是歷史的魅力吧。曾經我對散文並不怎麼喜歡,但《文化苦旅》卻吸引著我一直讀下去。3、《汴京之圍》郭建龍著以前讀完這本厚厚的書大概用了七八天。
  • 如何閱讀一本書?今天推薦看看這6本書,不要錯過
    一直以為,閱讀書籍根本不用學,因為讀書誰不會,從上學開始就一直在讀書,一直到現在。直到後來我看了一些閱讀類的書籍我才發現,原來我以前的讀書方法這麼原始,原來我真的不會讀書。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讀書,但是卻沒有人跟我們說該怎麼閱讀書籍,用什麼樣的閱讀方法才能高效。
  • 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你需要讀這三本書
    此時此刻讀《正面管教》或許跟許多家長理解不太一樣,在齙牙兔待了也有一段時間了,你會發現這本書裡面談到的內容,我們的情商訓練師做的遠遠比書裡更好,不是自誇,而是作為見證者對於她們的肯定,其實剛接觸「溫柔而堅定」這個詞時,我自己都覺得比較縹緲,堅定還要溫柔怎麼可能融到一塊!!!
  • 顛覆你的世界觀!這本書教你做個獨立的思考者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著作《烏合之眾》是一本足以顛覆人們認知的書!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至少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那麼你一定要抽空讀一讀這本書,沒時間讀書也可以,僅僅是略讀一二,也足以顛覆你的認知。龐勒通過眾多社會實驗和社會現象總結出了社會心理學的規律,並將這個規律示之於眾。
  • 為女兒成長做榜樣,從牴觸讀書到坦然接受,我4月份讀完7本書
    ——別林斯基你是否不喜歡讀書?我,就是不喜歡讀書的那個人。儘管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讀書優勢論」,其中也不乏名人軼事,但我還是認定了自己的「認知」。然而自己想當然的「認知」,難免出現「偏差」。至此,「不喜歡讀書」的認知一直延續到今年3月初。在超長假期中,偶入自媒體大門開啟了我全新的認知。繼而糾正了對讀書的「認知偏差」,4月份讀了7本書,雖不及「成就」一詞,但對自己而言則是邁出了一大步。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 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習慣閱讀的人,這6本書看完,拓展你的認知
    樊登說:「讀書是必需品,是件要命的事兒。」所以樊登創辦了樊登讀書,以文字解讀和視音頻講解的形式,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書的精華內容。在《榜樣閱讀》裡樊登還曾說過:「一個人如果長期地不讀書,就不會知道為什麼和別人造成了差距,就可能很難走出生活的困境。」
  • 如何在1小時內讀完一本書,《快速閱讀術》顛覆你的閱讀認知
    你一年能讀多少本書?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學寫作之前,一年可能讀10本書,或者更少。打開一本書容易,看完一本書卻很難。很多書買來都堆在書架上,有時想起來翻一翻,如果十天半個月沒有讀完,就沒有興趣了。
  • 躍遷:讀書是為了提高認知
    你好哇,歡迎來到吉超讀書。《躍遷》是我讀的第19本書。你可以看我的書評提前感受這本書的價值,然後再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持續的學習、閱讀中,突然有一天一個概念擊中你,你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過去困擾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頓悟,這叫作認知躍遷。於是你按照新領悟的方法持續地積累、練習、見人、蓄勢,卻長久沒有什麼變化。
  • 讀書是提升氣質最快的方式:世界讀書日,我強烈推薦你讀這5本書
    看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原來每天的穿著都會影響自己的狀態。在這本書中,作者不僅僅只講述了穿搭,還講述職場、生活、情緒、物品等多方面內容。全書包括衣帽間的秘密、心愛的物品、買買買這件小事以及時尚博主的日常四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