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湧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女性:古代有寫下《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的蔡文姬,有叱吒風雲的上官婉兒;近代更是有林徽因,張愛玲,蕭紅等眾才女。但在古今一眾才女之中,只有一人被尊為「千古第一才女」,她就是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世家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師從蘇軾,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則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
不僅在家庭環境上能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李清照自身也是聰慧穎悟:「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年幼的李清照已然顯露出了極高的文學天賦。
少年時期的李清照隨父親生活於汴京。京都的繁華街景和崇尚文學的氛圍,啟發了李清照的創作靈感,年少的她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鋒芒,寫下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
令人羨慕的不僅僅是李清照的才情,她浪漫的愛情故事更是一段佳話。時年18歲的李清照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二人在汴京成婚,結為伉儷。
當時李清照之父任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任吏部侍郎,李清照夫婦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貴家子弟」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場門當戶對的政治聯姻卻有著不同的結局。
據《金石錄後序》記載:「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相對展玩,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書中原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趙、李兩家本是寒族出身,向來清貧儉樸。每月初一、十五,明誠都會請假外出,將衣服典押在當鋪裡,換取五百銅錢,走進大相國寺,購買碑文和果實。兩人互相欣賞著,反覆玩味,覺得就像古時候葛天氏的臣民那樣自由和快樂。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宰相蔡京復職,趙氏隨即被捲入黨爭的漩渦之中,偌大的汴京已難容趙家。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回在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裡的生活。次年25歲的李清照,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夫婦雖被迫離開繁華的汴京,但卻在鄉野間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他們研文治學創作,搜求金石古籍,琴瑟和鳴,度過了一段生平少有的靜好歲月。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有云:「後屏居鄉裡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俘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突如其來的災禍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時年44歲的李清照就這樣開始了顛沛坎坷的下半生。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回憶道:「過闕上殿。遂駐家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想不到此後再見,竟已是生離死別。
趙明誠於途中染疾,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
紹興二年(1132年),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她帶來了無盡的折磨,孤苦無依的李清照選擇再嫁張汝舟。卻不想李清照所嫁匪人,張汝舟只是覬覦她的文物收藏,當婚後發現家中並無多少珍貴物件時,便謾罵不止,甚至拳腳相向。
在發現張汝舟營私舞弊等罪行後,李清照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所幸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李清照在關押9天後得以獲釋。
經歷了一系列變故後的李清照並未被生活的重壓打擊消沉,反而再次燃起了她的創作熱情。她在詩詞中讚揚了精忠報國的宋朝將領,抨擊朝廷無能,諷刺奸臣當道,期待有朝一日能收復故土,光復河山。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逝去親人的追思和對故土的懷念,在失望苦恨中悄然辭世,享年73歲。
李清照的詩詞風格與其生活經歷是緊密相關的。
李清照出生書香門第,婚後又與趙明誠琴瑟和鳴,因此她前期的詩詞中多反映閨中生活和離別相思。其中流傳後世的有《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南渡逃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她的字裡行間充滿了悲戚之感,作品多以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為主。《蝶戀花·上巳召親族》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而成。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對於宋詞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作用。李清照一生創作無數,其中為後世傳誦的就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等。相比於卓文君的《白頭吟》和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清照的宋詞在質量上毫不遜色,但在數量和後世知名度上要遠高於前者:據不完全統計,被中小學課本所收錄的詩詞,李清照至少獨佔5首。
同時相對於近代的女作家多以生活情感感悟為主體,李清照的作品從閨怨到愛國,從悽婉到壯闊,橫跨了多種題材多種風格,且都留下了傳世經典之作。
李清照的一生從富貴到貧寒,從伉儷情深到所嫁匪人,她用一生去體會世間冷暖。
她在國破家亡時寫下的詩篇盪氣迴腸,激勵了無數國人保家衛國的滿腔熱情。
從才情到熱血,李清照雖一生坎坷卻掩蓋不住她的光芒。她的文字她的生活,在歷經千年的風霜後仍然指引啟發著我們。李清照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才女」。
往期文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