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君娜 戚穎璞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向公眾開放。這是90歲上海音樂廳在平移14年之後的首次修繕。
昨天下午,上海音樂廳開放媒體探班,首度揭開面紗。修繕後究竟有哪些變化?
視覺
文保區「修舊如舊」
16根羅馬柱同一工匠彩繪
上海音樂廳由「文保區域」和「非文保區域」兩部分組成。其中,1930年建成的「文保區域」面積2000多平方米,包括北廳、東廳走廊、大觀眾廳、舞臺,室外北立面、東北立面等,被列為重點保護部位。
「文保區修繕原則為『修舊如舊』,在修繕過程中嚴格按照專家評審意見,不斷在文物保護與現行消防規範、舞臺功能提升等多個方面找到平衡。」章明設計師事務所主任設計師、文保區總設計左承岦說。
以音樂廳北廳為例。這是一個古典主義風格的空間。16根氣度非凡的羅馬式裝飾柱在修繕前出現仿大理石紋起殼的情況,基層嚴重發黃、質地鬆軟。建築彩繪工匠呂繼軍從事建築壁畫行業三十餘年,2004年參與上海音樂廳平移修繕工程時,曾彩繪16根羅馬柱。為保持風格和建築的一致性,這次再邀他為羅馬柱彩繪。
大廳的海上藍雕花穹頂,在2004年平移期間沒有受到任何破壞,得以完全保留。穹頂貼了800多塊金箔,更加富麗堂皇。這次修繕進行了純手工的原樣修復和加固。大廳座椅定製於2004年平移修繕時,具有濃烈的歐洲古典主義風格,與復古典雅的觀眾廳渾然一體。經過多年頻繁使用,這些座椅出現一些問題,修繕工程團隊將大廳座椅拆卸運到日本專業座椅廠家進行原樣修繕。座椅修復項目總負責人菅常善部長表示,座椅翻新的宗旨是「修舊如舊」,「保持座椅的原貌,對破舊的地方進行修復,並使座椅性能跟上時代要求。」椅子座號使用螢光號碼牌,這種號碼牌通過燈光自動蓄光,連續30分鐘發光,發光亮度逐漸減弱,不會對觀眾觀演產生影響,卻能通過微弱的光亮讓遲到觀眾找到座位。
聲學
提升音質重點降噪
大廳反聲罩換溫格爾音罩
對一座音樂廳來說,聲音環境無比重要。
記者在現場看到,觀眾廳出入口的門更換為更厚的隔聲門。文保區聲學顧問、上海章奎生聲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擁民介紹:「此次修繕在維持音樂廳原有優秀聲學效果的基礎上,針對降噪做了重點改進。聲閘的隔聲量由以前的30分貝提升到50分貝,單扇門的隔聲量也提高10多分貝。」
音樂廳座椅全部安裝「緩起立」,保證座椅翻動無聲、勻速。翻新之後,通過調整布料改進吸聲效果,使聲學效果比之前更好。
為保證古典樂的聲音效果,大廳舞臺音樂反聲罩更換為知名的溫格爾音罩。宋擁民說,之前的音罩因為使用年限已久,底部有些磨損,還存在移動及拆裝不便等弊端。如今整個音罩頂部頂板進行吊裝,讓音罩拆裝更方便,拆裝時間從原來的一天縮短至約3小時。另外,新材料製作的音罩也提升了整體音質效果。
音樂廳外立面木窗在維持原有風貌同時,根據聲學要求增加雙層中空玻璃的隔音窗,既達到建築隔聲,又有修舊如舊的效果。
舞臺
引入最先進吊杆機
擴聲部分裝世界頂級音箱
大廳舞臺位於「文保區域」,修繕工作圍繞舞臺機械、燈光、擴聲、監督等全面改造。
「舞臺部分的改造摒棄『求多求全』,為舞臺技術設備和舞臺藝術有機結合提供範例。」上海中演舞臺科技研究院院長、修繕工程舞臺設計施工負責人蔡健勇介紹,「為滿足上海音樂廳老建築的特性,我們引入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ASM吊杆機』,是國內首家使用該吊杆機的劇場。」
臺下機械部分進行樂池修復,改造樂池升降機械,有效降低運行噪音,提高安全性和耐用性。舞檯燈光部分採用節能LED光源和傳統光源相結合,控制設備更換,兼顧各類演出團體和燈光師的使用習慣。舞臺擴聲部分在音響方面更換為世界頂級音箱,聲壓級、音色等方面效果都有很大提升。舞臺監控部分按照現代劇場的標準要求,配備高清攝像機,提高劇場視頻質量。
上海音樂廳小廳位於B2層,修繕前由於隔音工程未做到位,造成與一層大劇場上下串音,兩廳無法同時演出。近年來,上海音樂廳積極承擔公益普及和藝術教育的社會責任,推出一系列自主品牌項目,小廳利用率逐漸增加,「家庭音樂會」「玲瓏國樂」等品牌項目也在此演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非文保區總設計徐風說:「小廳改造本著兩個原則,一是功能提升,二是功能展示。改造後的小廳既支持多功能電聲,又能滿足自然聲。」通過本次修繕徹底解決大小廳之間的隔聲問題,未來可以增加100多場演出,在功能上小廳可滿足小型室內樂、電聲等多種演出形式,在風格上與大廳的古典主義相呼應。
空間
命名7又2分之1樓梯
打造當下年輕人新記憶點
「經過這次修繕,我們打開了更多的微空間,把上海音樂廳的空間還給市民。」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介紹,以前出租的區域收回來辦成藝術展區;以前沒開放過的區域,如二樓面向草坪的陽臺也開放給市民,讓他們有更多休閒空間。
地下一層有一個廳全新開放,在這個廳旁邊,有一個以前就存在的樓梯,介於7號樓梯和8號樓梯之間,這次有了新的名字——7又2分之1樓梯。希望通過新空間的開放和貼近當下年輕人的標籤,打造新的記憶點。
作為公共文化空間,上海音樂廳此次在洗手間的細節改動值得肯定。根據之前的實際使用情況,增加了女士洗手間比例。以前演出間隙,一樓洗手間排長隊,現在把一樓的洗手間全部改成女士專用,還增加了10幾個小間,男士洗手間則全部在二樓。不僅如此,還為母嬰設置了專用的親子洗手間。
上海音樂廳不僅是一幢建築,也是體現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個重要機構。經過這次修繕,不僅讓上海音樂廳繼續煥發建築美,還讓這幢老建築更有溫度,並融合音樂之美、藝術之美,實現真正「文化客廳」的作用。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