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魯濱遜 加拿大女子荒島獨自生活40餘年

2020-12-05 人民網

67歲的佐伊·盧卡斯在遠離加拿大海岸的塞布爾島上獨立生活了40餘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其它居民是400匹馬,30萬隻灰海豹和350種鳥類。盧卡斯在接受《每日郵報》的採訪時表示,她已經適應了島上的生活,並未曾感到孤獨。

塞布爾島是一個狹長的新月形沙洲,長26英裡,寬0.93英裡,儘管位於諾瓦斯科舍大陸190英裡之外,它依然被認為是哈利法克斯地區的一部分。

只有乘船或者包機才能到達的塞布爾島,是數百匹野馬的家園。「我最初就是為了這些馬而來的。」盧卡斯說。她的基本生存工具有:筆記本和雙筒望遠鏡。她可以做筆記和觀察沙灘上的野生動物。

這座小島,全年有125天被濃霧籠罩,也被列入了航海運輸的黑名單。據說,這個地方是300多艘沉船的葬身之處,被稱作「大西洋的墓地」。然而,盧卡斯說,惡劣的環境並沒有阻止她。她在島上某處搭起了帳篷,那曾是廢棄救生站。生活必需品每周會空投到島上。目前,盧卡斯住在一個藏在沙丘裡,布滿樹木的房子裡。這個簡單的住所是在加拿大國家公園動工的時候建造的。

多年來,盧卡斯收集馬骨,科學家能更好地了解它們是如何適應嚴酷環境的。她還幫助一個氣象站收集垃圾,追蹤海洋的汙染水平。盧卡斯認為這片寂寞沙洲簡直是她的天堂,還表示,如果可以她會一直在這島上生活。(編譯:黃曉韻 審稿:王欲然)

(責編:黃曉韻(實習生)、王欲然)

深度閱讀

國際輿論:切爾西俱樂部和甘迺迪的「道歉」缺少真誠效力於英國超級聯賽冠軍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球員甘迺迪在其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含有侮辱中國詞彙的視頻,遭到中國球迷的嚴正抗議。事後,甘迺迪本人和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相繼對此事道歉,並刪除了視頻。在英國媒體的報導中,切爾西俱樂部和甘迺迪的道歉被打上了引號,敷衍了事的道歉一看便知。【詳細】

40餘位中國女駐外大使閃耀外交舞臺7月初,中國駐丹麥大使鄧英履新。自1985年進入外交部任職後,鄧英先後擔任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擔任副總領事、駐克羅埃西亞大使和駐丹麥大使。期間還曾擔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至此,新中國女性駐外大使累計已有四十餘位。【詳細】

相關焦點

  • 「魯濱遜」塞爾柯克:獨自一人在荒島上生活4年,被救時卻猶豫了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創作的一本長篇小說,主人公魯濱遜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除此之外他還練習編籃筐,製作麵包和陶器,靠放山羊解決日常的食物,過著寧靜而衣食無憂的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實中有著跟魯濱遜同等遭遇的人,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就是按照他的原型而塑造出來了魯濱遜。魯濱遜的原型為了跟船長賭氣,選擇一個人在荒島上居住,在荒島上生活了整整四年,為了能過活著回到自己的家鄉,他每天與貓為伴,與羊同行。
  • 記住,你不是獨自漂流在荒島上的魯濱遜
    當然,更重要的,需要在人群裡好好生活。——丹尼爾·笛福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裡留給我們的這句話,樸實無華,道理卻很深刻。因為,人們聚在一起生活,不是誰強迫的,是天性。儘管人人都渴望自由,儘管我們的生活環境充滿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是,沒有幾個人願意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生活,哪怕那裡衣食無憂、繁花似錦。我們需要在人群裡好好生活,需要與身邊的人一起好好生活,這才是人的生活。有人說過,「如果你想要美好的明天,一定是和別人共同擁有的。」
  • 魯濱遜原型:一氣之下留在荒島獨自生活四年,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根據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真實經歷而寫下的一部長篇小說,不過在小說中,魯濱遜乘坐的船在航海時遇上了風暴觸礁,結果船上的同伴們全部遇難,只有魯濱遜活了下來,然後就漂流到了無人生存的荒島上,而他在這座島上一過便是28年。
  • 荒島求生的《魯濱遜漂流記》原來還暗藏哲學思考
    課堂上的《魯濱遜漂流記》一般都是講主人公魯濱遜乘船出海,結果在海上遭遇了風暴,漂流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他在荒島建造住所,製作器皿、馴服野獸、耕種土地、尋找食物、收留野人星期五…改變了荒島環境和自身生活環境,最後在28年2個月零19天後重返文明社會的故事。
  • 國外名著導讀,荒島求生作品推薦《魯濱遜漂流記》
    據說作者是受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航行途中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的一個荒島上,在荒島上他藉助《聖經》排遣寂寞,用工具建造房子,還和自己馴養的羊群跳舞。在獨自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後來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終於創作出了《魯濱遜漂流記》這一世界名著。
  • 光著身子的埃德憑什麼能獨自在荒島生存兩個月?
    名字很是吸引人現代魯濱遜的荒島生活。我們都知道魯濱遜是一部300年前的一篇小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水手,在一次海遊中遇到了風暴。被流亡到一座太平洋孤島上,在那裡個島上的人生活了28年的故事和魯濱遜不同的這次紀錄片主角是一名前駐阿富汗的英國軍人,名叫埃德斯塔福特!這期間節目組工作人員只給他一個相機一部衛星電話。
  • 真正的魯濱遜,跟船長賭氣跑到荒島居住,靠擼貓吃羊獨自過了四年
    引言 長篇小說《魯濱遜漂遊記》首次出版於1719年,這是一本以荒島生存為主題的經典小說,在《魯濱遜漂流記》的前言中這樣說主角:「他利用自己的聰明和勤勞,在從事種植業的同時又開始了畜牧業」,魯濱遜藉助這些手段使自己吃上了肉,最終在荒島成功生存下來。
  • 真實的魯濱遜:一氣之下在荒島獨自生活4年,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
    於是魯濱遜在無人的荒島之上,開始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並且演繹出了小說中的傳奇。,魯濱遜的故事比海明威的真實經過更加刺激。而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也由此結束。魯濱遜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而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他躲過了孤獨,並且還在荒島上生存了4年。
  • 《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生活的夢幻島嶼,在現實世界有沒有?
    《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生活的夢幻島嶼,在現實世界有沒有?荒島很多讀過《魯濱遜漂流記》的小夥伴們,肯定都對魯濱遜的荒島生活充滿了憧憬,對那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充滿嚮往,小編也曾苦苦追尋那個我們夢想中的地方,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世界雖然有很多島嶼,有的島嶼與魯濱遜的荒島幾乎一模一樣,但是上面並沒有魯濱遜的故事,或許這些荒島,也曾在歲月的滌蕩中,等待它們的魯濱遜吧。
  • 荒島求生的鼻祖,一部充滿了傳奇的冒險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內容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魯濱遜三次離家航海,並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的故事;第二部分敘述的是他流落荒島,並在那兒獨自生活了28年的經歷;第三部分則敘述了他從荒島回英國途中的經過。其中最精彩的就是第二部分。魯濱遜船沉大海,被飄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開始了長達28年的孤島生活。
  • 魯濱遜的原型:與船長不和一氣之下留在荒島,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根據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真實經歷而寫下的一部長篇小說,不過在小說中,魯濱遜乘坐的船在航海時遇上了風暴觸礁,結果船上的同伴們全部遇難,只有魯濱遜活了下來,然後就漂流到了無人生存的荒島上,而他在這座島上一過便是28年。
  • 魯濱遜被困的荒島原來真實存在,曾是海盜聚集地,現成為熱門景點
    就是所有語文老師推薦的優秀讀物列表裡都必定存在的《魯濱遜漂流記》!是不是突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沒錯!小編今天要講的小島就是小說中魯濱遜被困的荒島原型――魯濱遜島。魯濱遜島,全名為魯濱遜·克魯索島,又叫魯濱遜漂流島。
  • 讀《魯濱遜漂流記》,這些知識點你還沒get
    當人在物資缺乏和個人生命都受到危險的時候,一個人必須要有目的性和規劃性的生活,魯濱遜在荒島獨自生存時,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有目的性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比如魯濱遜剛到荒島,到尚未沉沒的船上尋找物資時,他先是拿木板鋪在筏上,思考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很清晰的規劃出對生活有用和沒用兩部分。
  • 一個人也要努力生活——《魯濱遜漂流記》
    不幸在第三次航行時碰到了海盜,淪為了奴隸,直到兩年後才找到機會逃離,最後在一名船長的幫助下,來到巴西度經營種植園過上了近四年平穩的生活。可是魯濱遜的骨子裡仍然存在著冒險因子,在幾個種植園主的提議下去了非洲販賣黑奴。然而在這次旅途中,船隻遭遇了無法抗衡的大風暴,最後只有魯濱遜一個人逃出生天,流落荒島。
  •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創作背景和內容簡介「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聽聞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在大西洋的無人荒島上獨自生活但船在航行的過程中遭遇了颶風,最終只有魯濱遜漂流到了荒島之上,成為了整艘船裡唯一的倖存者。第二個部分,講述了魯濱遜作為倖存者,在島上獨自生存了24年後,遇見了自己的小夥伴星期五,兩人又一起生活了4年的種種經歷。第三個部分介紹了魯濱遜和「星期五」一起幫助落難的船長,奪回船隻後,離開荒島,回到英國的事情。此時,距離魯濱遜離家出走,已經過去了35年之久。
  • 《魯濱遜漂流記》中,荒島求生的經歷,何嘗不是一次孤獨的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中,荒島求生的經歷,何嘗不是一次孤獨的漂流記看完之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魯濱遜他在荒島上,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的那一部分。小編覺得他荒島求生的經歷,何嘗不是一次孤獨的漂流記。我們可以看到當魯濱遜淪落到荒島上的時候,其實在他的內心一直有著一種矛盾的掙扎。那就是他究竟是應該服從命運的安排,就這樣在島上聽天由命,還是做出改變,以換取自己未來的希望。其答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他選擇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創作背景和內容簡介「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聽聞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在大西洋的無人荒島上獨自生活4年4個月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的事跡時,大受啟發,並以此為藍本創作出了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魯濱遜漂流記》。
  • 《魯濱遜漂流記》:一個理想化的資產者,一個真正意義上孤獨的人
    為了生存,他在島上被迫開始尋找各種可以生存下來的辦法,直到1709年2月,在無人島上獨自生活了四年多之後他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這段經歷而變得富有。1718年,他結識了丹尼爾·笛福,一年後,笛福用他提供的素材寫成了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小說經過笛福的加工後,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小說中的魯濱遜不是一個海員,在陸地時,他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一次去非洲進行奴隸貿易時遇到海難,導致他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
  • 周末閱讀——《魯濱遜漂流記》
    笛福受這件事的啟發,構思了魯濱遜的故事。但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笛福從自己對時代的觀感和感受出發,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魯濱遜這一形象。作品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
  • 在荒島上,魯濱遜救了一個食人族的野人,為什麼叫他「星期五」?
    魯濱遜隨朋友從巴西駕船到非洲準備購買黑人奴隸的航程中,航船在大海中遭遇風暴後擱淺了,一行十幾人在乘小艇自救中遇難,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命大,被海浪衝到了一個荒島上,從此,他一個人就在荒島上頑強地生活著。他在島上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到第25年,終於有一天,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抓住了常來島上吃人的食人部落中的一個逃跑的野人(食人部落的戰俘)。在這之前的幾年裡,他在巡島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在島的另一邊,經常有食人部落的人駕獨木舟來到這個小島上,殺死他們在戰爭中抓到的俘虜,在狂歡中慶祝勝利,然後將俘虜們一個個開胸剖腹,再用柴火像烤羊肉一樣烤熟了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