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清晨,雨雪紛飛,大興區蘆花路臨26號、愛蓮舞蹈學校院內,一片肅穆哀傷。這所舞蹈學校的創始人、我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於當日0時59分在這裡去世,享年81歲。她少年因《春江花月夜》一舞成名,彌留之際,家人為她換上表演《春江花月夜》時的霓裳,天堂再舞「花月夜」。
2019年7月6日,陳愛蓮率領學校師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劇場內上演舞劇《紅樓夢》。這一天,距離她80歲生日還有4個來月。本報記者 方非攝
拒絕探望希望保留最後的尊嚴
聽聞噩耗,眾多同仁、晚輩、觀眾都在回憶與她相見、相處的最後時光。而這些回憶讓人們意識到,在陳愛蓮81年的人生中,為舞蹈事業的付出幾乎持續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嘉德藝術中心總經理寇勤的手機裡存放著55天前拍攝的一段視頻。視頻中的陳愛蓮,頭戴慄色假髮,身著飄逸長裙,在通州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現場,展示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和身段,推廣普及中國舞蹈的魅力。彼時的陳愛蓮看起來精神矍鑠、身體康健,沒想到在那之後兩個星期,她便查出胃癌骨轉移。
「極少數老朋友知道這個消息,但是媽媽堅持不讓他們來探望。」21日中午,陳愛蓮的小女兒陳妤哽咽著回憶。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就多次被她拒絕探望。「因為不想讓人看到病中的自己。」馮雙白對此很理解,「留下最好的形象給世人,不求人、不麻煩別人,更不要別人的同情可憐。這是尊嚴!」北京現代舞蹈團前藝術總監張長城說,陳愛蓮臨終時換上最心愛的演出服,便是以天地當作了舞臺。
實現舞臺願望一直演到80歲
陳愛蓮1939年生於上海,10歲時就因父母雙亡成了孤兒。1952年,在新中國舞蹈事業發展之初,她和妹妹一同選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兩年後進入剛剛組建的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後,她先是留校任教,後又前往中國歌劇舞劇院擔任舞劇演員,被稱為「共和國的紅舞鞋」。
「她是新中國舞蹈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投身舞蹈事業尤其是留在舞臺上長達68年,可謂前無古人。」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羅斌還記得,2013年,「文華獎」赴青海西寧演出,「我在臺下看到陳愛蓮老師克服高原反應,表演了完整的《春江花月夜》。她因歲月和文化底蘊積累出的舞姿風韻是年輕人難以攀登的高峰。」
陳愛蓮曾多次說過,自己要在舞臺上一直演到80歲。如今,這個願望已經超額完成。自1959年因《春江花月夜》成名,她一生積累下《魚美人》、《白毛女》、《紅樓夢》、《文成公主》、《繁漪》等眾多舞蹈作品和舞劇作品,皆為中國舞蹈史上的經典之作。其中,舞劇《紅樓夢》的傳承由她通過愛蓮舞蹈學校一力承擔下來。在這所學校學習過的學員,幾乎每一位都曾參演過舞劇《紅樓夢》。就在2019年,她80歲高齡的時候還率愛蓮舞蹈學校師生在京上演過該劇全本。「音樂中,身著白衣的陳老師翩然而至。她的面孔早已不年輕,可她的舞姿帶著獨特的韻味,讓人難以忘懷。」一位當時拍攝她演出過程的攝影師說。
敢為人先成為晚輩的「燈塔」
陳愛蓮一生敢為人先。
1987年,她成為全國第一個創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藝術家;1989年,她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藝術家個人名字命名的藝術團——陳愛蓮藝術團;1993年,她成為第一個在改革開放前哨深圳進歌舞廳駐場表演的主流藝術家;1995年,她創辦了北京第一所民辦藝術學校——愛蓮舞蹈學校……
陳愛蓮曲折的人生經歷和勇於探索的勇氣感染了許許多多晚輩。北京現代舞團創立者之一、著名舞蹈藝術家和編舞家滕愛民把陳愛蓮比作自己「事業的燈塔」。對於晚輩的崇敬,陳愛蓮看得很淡,她更願意把對晚輩的關心體現在行動中。2019年秋,極具創新意味的首鋼園環境舞蹈展演在百年老廠首鋼園區內舉辦。陳愛蓮對這種新奇的舞蹈創作模式非常感興趣。80歲高齡的她低調地跟隨全體觀眾一起,走完了幾公裡的表演路線,看了絕大多數表演,這讓現場許多年輕舞者備受鼓舞。
為了支持綜藝節目傳播舞蹈藝術,她曾親自擔任《舞蹈風暴》嘉賓指導老師,為孩子們排練的每一個細節把關。她惦念著、惦念著,希望每一個與舞蹈有緣的人都可以走得更遠。
11月27日上午,陳愛蓮遺體告別儀式將在八寶山東禮堂舉行。曾被她的人生和藝術感動過、陶醉過、鼓舞過的人們將為她做最後的送別。
(原標題:身著霓裳謝幕藝術人生 陳愛蓮天堂再舞「花月夜」)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洋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