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王維:雜詩(其二)

2021-02-07 三山語文

【唐詩鑑賞】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三山語文將不定期推送相關詩人的詩歌,供大家學習、欣賞。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蘇軾評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雜詩(其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鬱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劉學鍇)

唐詩鑑賞‖王維:夷門歌

唐詩鑑賞‖王維:隴頭吟

唐詩鑑賞‖王維:老將行

唐詩鑑賞‖王維:桃源行

唐詩鑑賞‖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詩鑑賞‖王維:酬張少府

唐詩鑑賞‖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唐詩鑑賞‖王維:過香積寺

唐詩鑑賞‖王維:山居秋暝

唐詩鑑賞‖王維:終南別業

唐詩鑑賞‖王維:歸嵩山作

唐詩鑑賞‖王維:終南山

唐詩鑑賞‖王維:觀獵

唐詩鑑賞‖王維:漢江臨泛

唐詩鑑賞‖王維:使至塞上

唐詩鑑賞‖王維:秋夜獨坐

唐詩鑑賞‖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唐詩鑑賞‖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唐詩鑑賞‖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唐詩鑑賞‖王維:酬郭給事

唐詩鑑賞‖王維:出塞作

唐詩鑑賞‖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

唐詩鑑賞‖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唐詩鑑賞‖王維:息夫人

唐詩鑑賞‖王維:孟城坳

唐詩鑑賞‖王維:鹿柴

唐詩鑑賞‖王維:欒家瀨

唐詩鑑賞‖王維:白石灘

一起「味摩詰之詩」

先點後「在看」↓↓↓

相關焦點

  • 唐詩學習:王維的《雜詩(其二)》解讀
    唐詩學習:王維的《雜詩(其二)》解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其二)》是盛唐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是其組詩《雜詩三首》中的第二首。王維這首詩,字句平淡無奇,但他構思巧妙,意景優美,感情真摯。寫作手法,是以第一人稱詢問的形式開始,顯得格外親切。一二兩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是概寫。三四兩句才是細描,「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故鄉的父老親友,皆不在詩人的問答之中,唯獨關心和問起的是綺窗前的寒梅,有沒有開放。這是暗點時令嗎?不是。
  • 唐詩鑑賞 :王維 · 雜詩三首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王維:雜詩三首(君自故鄉來~涵子、雨葦、韓梅)雜詩三首·其一王維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邊,門前正對孟津的渡口。✦孟津河:指河南洛陽北部的黃河南岸一帶,為古代交通要道。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 唐詩經典之《王維·雜詩》賞析
    雜詩三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王維原文: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 唐詩鑑賞 :王維 · 雜詩三首 · 其一
    雜詩三首·其一王維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王維:雜詩三首(君自故鄉來~涵子、雨葦、韓梅)01賞析雜詩三首·其一王維家住孟津河02解讀《雜詩三首》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組詩作品。這首是其一。作於詩人隱居孟津時。安史之亂之後,詩人便在孟津隱居多年,留下了許多輝煌的詩作,其中詠孟津的詩就達九首。這組詩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一般的選者,只選第二首,也只對第二首評賞換言之,即選家對其一、其三往往不選,也更不加評賞。
  • 唐詩·雜詩·王維
    這是一個以詩命名的年代,三百年詩唐留下無數詩行,山水田園、邊塞懷古、感悟憂思、閨怨悼離……若以花相擬,唐詩的絢爛如牡丹之富貴雍容可以當之。雜詩/王維【原文】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zhuó)花未?【注釋】1.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2.自:從。
  • 王維《雜詩》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鑑賞】  這首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雜詩三首》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作的一組抒寫男女別後相思之情的五言絕句。
  • 唐代王維《雜詩三首·其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王維 《雜詩三首》 賞析
    其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三「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詩名《雜詩三首》,「雜詩」:【隨感而作的「無題詩」。一般即興而作,隨心而述。】「雜詩」是隨感而作的「無題詩」,那麼「雜題」應該就是隨感而作的「有題詩」了。我們前面讀過的《鳥鳴澗》就屬於王維隨感而作的「有題詩」。「李商隱」的無題詩很出名,也出了很多名句。不過對於王維,感覺他是個做事講究周全的人,好像很少有無題詩,這樣的無題雜詩,他會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形下寫的呢?
  • 唐詩鑑賞‖王維:過香積寺
    【唐詩鑑賞】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 唐詩鑑賞‖王維:酬張少府
    【唐詩鑑賞】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 王維 雜詩
    王維 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鑑賞:該詩是原三首雜詩中的第二首,用白描式的手法簡練地表達了遊子思念家鄉的感情。
  • 《雜詩》王維
    《雜詩》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唐詩三百首》)
  • 唐詩鑑賞‖王維:送別
    【唐詩鑑賞】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 唐詩鑑賞‖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詩鑑賞】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 王維的「君自故鄉來」四句都不押韻,所以只能稱《雜詩》?
    王維的《雜詩》押韻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相信大多數人在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都有這個疑問,然後被老師或者大人用各種理由糊弄過去,大多數人就忘了。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維:雜詩-中新網
    王維:雜詩   (唐) 王維   [注釋]  1、雜詩:寫一些零星感想的詩。  2、君:您。  3、應:一定。  4、來日:臨來的時候。  5、綺窗:刻有花紋的窗子。  6、寒梅:梅花,因為在冬天開放,所以稱寒梅。  [譯文]  一位身在異鄉的人見到來自故鄉的舊友,於是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 閱讀與欣賞 王維三首五言絕句《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山中》欣賞
    雜詩(其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賞析相思鑑賞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以微物傳出思家之切,王維此詩做到了極致
    在唐詩三百首輯錄的五絕詩詞當中,王維入選的作品是最多的,一共有5首詩入選。要知道,在整個唐詩三百首的五絕作品當中,一共只有29首詩篇。李白有2首入選,杜甫和白居易都只有1首。王維的五絕詩作之所以有這麼多入選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維對於五絕詩作的把握非常好。他的詩作節奏感很好,娓娓道來卻能言簡意賅的表達出詩作的真正內涵。比如他的一首五絕,以微物懸念傳出思家之切,這首詩做到了極致,非常精彩。且看: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 聆聽《經典詠流傳》——雜詩三首
    雜詩三首·其二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 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