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盛宴!同濟人專屬的新年儀式感,安排!

2020-12-10 澎湃新聞

愛的盛宴!同濟人專屬的新年儀式感,安排!

2020-12-09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還記得去年那場

專屬同濟人的新年音樂會嗎

溫暖美妙的樂聲中

同濟人歡聚一堂

滿滿的新年儀式感

幸福

沒錯

這場愛的盛宴

又將拉開大幕

2021年1月2日晚

「同策慈善之夜

2021同濟新年音樂會」

將在上音歌劇院隆重奏響

誠邀您親臨現場、

共享這一喜悅的時刻

同策慈善之夜

2021同濟新年音樂會

時 間

2021年1月2日19:30

地 點

上音歌劇院

(上海市徐匯區汾陽路6號)

演 出

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

主 辦

同濟大學校友會

上海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冠名贊助

頂級演出陣容

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演奏風格嚴謹、音樂表現細膩,兼具嫻熟的演奏技巧和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半個世紀前,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從這裡蜚聲國際。多年來,樂團演奏過眾多中外經典作品,涵蓋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及近現代音樂,並出色的完成了多部作品的世界首演,均獲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朝氣、極具潛力和發展前途的交響樂團。

著名指揮家 張國勇

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1997年被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授予音樂博士學位。先後師從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黃曉同教授和享譽世界的指揮大師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現任現任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上海歌劇院首席指揮、青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貴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他的指揮風格簡明自然富有靈性,如火的激情與深刻的理性渾然天成,極具藝術張力和現場感染力。

聯合指揮 卡得利婭

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樂隊指揮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先生。曾與美國巴爾蒂摩室內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現任上海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表演系老師,同濟大學管弦樂團指揮。

歌唱家 李秀英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聲歌系副系主任,國內多家歌劇院聲樂藝術指導及多間高校兼職、客座教授。2002年起,籤約於歐美和亞洲眾多歌劇院擔任歌劇主演。2008年,她主演的歌劇《蝴蝶夫人》獲得第66屆艾美獎 ( Emmy Award)。此外還曾獲得:2007年,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斯坦利·託森傑出演員獎 (The Stanley Tausend Award) ,2008年,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最佳女主角獎(Diva Award)。

小提琴家 王之炅

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教授,管弦系副主任,歷年來曾與多家國內外一流樂團合作演出,並屢次成為國內外大賽桂冠的贏得者,這其中包括:1998年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同年中國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並陸續在芬蘭西貝柳斯小提琴比賽、義大利裡匹策國際小提琴比賽、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等重大比賽中獲獎。

歌唱家 徐奇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歌劇院男低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際聲樂比賽多次獲獎者。曾師從上海音樂學院張仁清教授,是首位登上韓國歌劇舞臺的中國歌唱家。演出歌劇達三十多部,是目前我國歌劇舞臺上出演歌劇角色最多的男低音,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華格納男低音。

男中音 胡斯豪

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歌劇團成員、德國基爾歌劇院籤約歌唱演員。師從著名的美籍男低中音歌唱家周正教授。曾獲得「第六屆全國高等藝術歌曲比賽」本科組二等獎、「第三屆德國Gut Immling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青年組第二名、「第十四屆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大學組第一名、2019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同年10月獲得中國音樂(美聲)金鐘獎。在國內外出演歌劇四十餘場。特別是主演上音原創歌劇《湯顯祖》,在歐洲澳洲巡演,獲得高度讚譽。

(往年音樂會精彩花絮)

本次演出以慈善為本心

通過音樂會入場券募集款項

所有捐購收入

都將繼續注入「同濟大學雲龍發展基金」

這筆善款將用於

支持雲南當地的建設

傳遞慈善的愛與溫暖

捐購愛心門票正式開啟

「同策慈善之夜 —— 2021同濟新年音樂會」愛心門票分為200元、520元、1239元、10000元四類,分別對應音樂廳不同區域的座位,您可以通過捐購換得門票。

掃碼完成捐購,獲取音樂會門票

1月2日晚19:30

我們在上音歌劇院等你

誠摯邀請同濟人們一起

賀新年、做公益、濟天下

度過一個難忘的新年之夜

來源:校友會

原標題:《愛的盛宴!同濟人專屬的新年儀式感,安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網友:細節很有儀式感!
    日本人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網友:細節很有儀式感!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滿屏都被2021年的新年祝福霸佔了。揮別2020年,嶄新的2021年正在眼前,在此也祝福每位讀者朋友們元旦快樂,擁有新的開始。眾所周知,不同於我們的新年,日本的新年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也是我們的1月1日元旦節。那麼,日本人都是如何迎接新年的呢?在傳統的日式新年中,比較注重細節處的儀式感,也因此越是講究,越有年味。
  • 2020同濟新年音樂會再次奏響愛心樂章
    1月1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內響起一曲曲經典旋律,邁威生物慈善之夜——2020同濟新年音樂會在此精彩呈演。方守恩、陳杰、伍江、吳志強、徐建平、呂培明、吳廣明、顧祥林、方平、馮身洪、雷星暉、陳義漢等校領導,我校定點扶貧的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縣委書記段冬梅,學校老領導、校友及師生代表近1200人歡聚一堂,在優美音樂中共慶新年。
  • 怎麼把新年第一課上出儀式感?
    老師們,給學生帶來一節充滿儀式感的新年第一課吧! 辭舊迎新,總是需要一些儀式感,才不至於發出「就是很平常的一天」的感嘆! 帶著孩子們與2020好好地告別,來迎接一整個元氣滿滿的2021! 儀式感對孩子有多重要?
  • 新年的儀式感,從聽一場新年合唱音樂會開始
    「生活需要有儀式感」這種說法, 即將邁入嶄新的2020年, 在辭舊迎新之際聽場新年音樂會, 應該是迎接新年最有儀式感的事兒了吧。 12月28日15:00,節日歡歌——2020新年合唱音樂會將在北京市海澱北部文化中心B座劇場開唱。
  • 結婚紀念日的正確打開方式,從尊重儀式感做起
    甚至於,作為婚姻與愛情的專屬節日——結婚紀念日,也被很多人忽視或敷衍。這樣的惡性循環,往往只會讓夫妻之間的情感失去交融升華的最好時期,而在一次次冷漠中變得越發苦澀。事實上,結婚紀念日不僅是婚姻和愛情的甜味劑,也是構建家庭和諧氛圍的重要催化劑。而結婚紀念日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應當從尊重儀式感做起。
  • 新年的儀式感,藏在每家的新年願望裡,許願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年願望,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親子互動,很多家庭應該都和孩子進行過這樣的儀式感互動,但是具體如何操作,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方式,有的家庭會引導孩子說出新年願望,讓後記錄並呈現在孩子的床前;有的家庭,則會把新年願望藏在瓶子裡,等到第二年再打開。
  • 穿新衣踩新鞋玩具零食老一套,新年禮物太局限,孩子更需要儀式感
    這也是一種對於傳統節日裡儀式感的缺失,而孩子們恰恰最需要這份儀式感,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節日濃厚的氛圍,和收到真正有意義的新年禮物。孩子往往更需要儀式感一年當中,總要有些時光和平常的日子不太一樣,才會給我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留戀和回憶。而節日便是一年當中的特殊時光,我們可以和家人孩子一起慶祝節日、慶祝新年,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也是有儀式感的存在。
  • 生活要儀式感,人的成長也需要儀式感,那究竟什麼才是儀式感呢?
    魯迅寫過一篇文章《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那為什麼有些「紀念」會被忘卻呢,我想,大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被淡化了當初的儀式感。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需要儀式感,在五四青年節這個日子裡,是不是也需要一些儀式感呢?我想,是需要的。
  • 婚禮為什麼需要儀式感,這也許是最好的答案
    當然,那個愛你的人,一定願意給你最好的。愛你的人,肯定會讓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盡情享受,而不是尷尬與焦慮。在電影《小王子》裡狐狸說:"儀式它就是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婚禮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充滿了儀式感,在所有人的見證下,牽手走入未來。你穿紅裙,他著盛裝,交換戒指,相互宣誓。
  • 爆竹聲中一歲除|即將過年,先從古詩中體會除夕與春節的儀式感
    一些人忙著購買年貨,一些人忙著收拾行裝搶訂車票,一些人忙著列放假計劃,一些人糾結著面對家人的各種盤問如何應答。上班的人,無心工作,盤算著何時放假。路上的人,行色匆匆,心早已飛回了家。在家的人,忙忙碌碌,準備迎接過年的熱鬧與繁華。其實,這場辭舊迎新的盛宴早已開始。一進入臘月,人們便循著日曆,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儀式,來為過年這個年終盛宴進行熱身和預演。
  • 春節禮儀:雍和宮的新年充滿儀式感
    很多人春節期間都要去雍和宮,春節期間的雍和宮不僅年味兒足,彰顯多民族的禮儀文化,更有著感恩、和合、祈福、教育的文化內涵。除塵垢 書吉語 貼春聯進入臘月二十三,雍和宮僧眾要進行一次殿堂內外以及僧舍、齋堂的除塵、清掃活動。大家手持撣子、掃帚、抹布擦拭清掃。
  • 在遠離塵囂的古村裡開啟新年...
    02  1年1次の跨年盛宴  儀式感必不可少!  Gapper給大家安排上了極具儀式感的跨年盛宴,讓大家的跨年夜更加難忘、有意義。  我們希望你在蘭溪,通過2天1夜的輕旅行能讓你重拾對平凡生活的一點心動,認識到一群同樣有趣的靈魂。
  • 一場有儀式感的盛宴——年俗之樂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題:一場有儀式感的盛宴——年俗之樂  新華社記者  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年俗中有百姓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也有人們割捨不掉的情懷。色彩、聲音、情感在這場盛宴中完美交融,祭奠祖先、除舊迎新、慶喜納福等民俗又將「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在時間的交往更替中得到繼承和弘揚,一場有儀式感的盛宴正在進行。  火樹銀花滿是景  槳聲、燈影、歡聲笑語已將金陵煙雨中的秦淮河裝飾一新,荷花燈、豬年生肖燈、龍形燈……讓人目不暇接。
  • 院子裡 宴駱越 | 據說這是南寧最有儀式感的私宴
    以食為媒,以境為界顛覆性的儀式感和美意食精意美,致敬綠都貴胄膳--節氣四時養生復興千年駱越食療文化,復禮國學生活雅樂以藥膳古方、上等食材、名廚掌勺、匠心烹飪,定製專屬圈層盛宴,照應生活的【寫真】 宴--融於社交的生活儀式感
  • 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鉑爵旅拍:一場婚禮的儀式感是從婚紗照...
    對於很多準新人來說,從相識相知到攜手白頭,儀式感是貫穿始終的。除了領取結婚證,還有很多甜蜜瞬間也因具有儀式感而被銘記。而用鏡頭見證、記載、呈現愛與幸福的鉑爵旅拍,向來擅長為新人們打造儀式感。多年以來,鉑爵旅拍致力於將瞬間化作永恆,記錄準新人們愛的點滴,為每一場婚禮的儀式感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畢竟一場婚禮的儀式感便是從婚紗照開始的。
  • 寫作的儀式感
    是儀式感讓每一天,每一時刻都與眾不同。生活需要儀式感,寫作也需要儀式感。很多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固定寫作儀式和習慣。愛倫·坡總要把自己心愛的貓放在肩頭,才開始創作。史蒂芬·金和村上春樹每天雷打不動都寫十頁紙。寫作的儀式感,啟動了自己的心流狀態。它告訴自己,此刻準備開始踏入專注寫作的旅程。讓自己專注於這個氛圍,旁若無人,陷入自己的紙上世界。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可頌麵包和熱咖啡,仿佛變成盛宴。儀式感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它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注重儀式感的女生,凡事都要有一個儀式。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我聽過一個答案: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小王子》中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大多數人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日子仿佛複製粘貼。
  • 千年敦煌壁畫中的新年「儀式感」:踏歌納吉,聚會宴飲
    敦煌壁畫。此時家中親人終得團聚、故鄉老友一呼百應,每個人都想要以最熱鬧、最喜悅的儀式來迎接它。敦煌莫高窟晚唐時期的《張議潮出行圖之樂舞》顯示,單人或多人合著歌曲節拍,漸漸踏起步子,載歌載舞。據敦煌文獻記載,追溯踏歌起源,遠古時期就已有萌芽,只是早期踏歌更多是出現在祭神祈福儀式上。到南北朝時,踏歌才開始被賦予娛樂屬性。唐代踏歌活動盛極,可謂是全民狂歡節目之一。
  • 夜上海·買手|新年新衣穿出儀式感
    圖說:過新年穿新衣,既是生活的儀式感,也是文化的傳承 楊建正 攝意無涯過年穿新衣,據說南北朝時就有記載,正月初一「長幼悉正衣冠」。不管是富戶還是貧家,過年時都要換上一身新衣服,既是對自己辛苦一年的犒勞,也是體現新年新氣象的一種方式。
  • 從《小王子》到《物種日曆》:儀式感究竟是什麼?
    對獵人而言,這儀式感是每周四固定去村裡和女孩跳舞;對狐狸而言,這儀式感是每周四趁獵人去跳舞的間隙,在葡萄園大搖大擺地散步;對小王子而言,這儀式感是每天給他的玫瑰擋風、除蟲、澆水、聽她抱怨和吹噓......那麼生活中,又有哪些儀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