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嗣德現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李少文、田黎明
藝術創作是對語境的自然關照,寫生是主觀介入藝術表現形式的起始點。現實生活情境的汲取和呈現,是文化水墨人物寫生,重在捕捉對象所提供的情緒狀態,感受形象的特徵與內心活動。形象的特徵來自於對象自身的元素,可以直觀的察覺,主觀取捨,突出塑造;而對象的內心活動的體會與表現則來自於對對象的日常生活環境、所從事的職業、對文化和地域生活的認知細節。
秦嗣德 《流動的鄉土》 248x230cm 紙本設色
要從視覺表象上去挖掘和表現這些東西,並非易事。對形象之塑造,重要的是要依靠對象的自身素質,去表現對象的情緒與狀態,他不是個體的,這種形象和狀態,可能是代表一個群體或是一個地域,甚至是一個民族的情緒狀態與形象特徵,這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素描有異曲同工之處。
楊之光 《委內瑞拉民間舞》
寫生是水墨人物畫教學的重要手段,所謂古法之應物象形、隨類賦彩,亦指藝術表現中主觀表現與客觀對象的依存關係。課堂教學寫生與下鄉生活實踐,是水墨人物畫教學的重要手段。下鄉寫生有別於課堂中的教學寫生,課上寫生訓練是對造型的客觀觀察和主觀造型能力的培養,解決傳統水墨技術語言與當代人物畫表現語境中的矛盾和問題,使之真正掌握造型的規律及水墨人物畫語言的運用。課堂寫生帶有程式化和概念性訓練,掌握造型的常識性規律,重點在於掌握水墨人物畫的技術傳承與品質提升,同時加強對東西方造型審美意趣的理解與交融。
葉淺予 速寫
研究造型規律和語言特徵的解析,並展開以理論為指導的具有開拓意識的研究性實踐,完成對水墨人物畫技術語言的基本嘗試的積累和藝術素養的提高。建立系統性的繪畫常態體系。然,下鄉生活實踐,卻是尋求一種帶有主觀表現意識的個性探索,把課堂建立的繪畫語言體系轉換到生活實踐中,汲取靈感,直面生活直取感受,並體會客觀對象的直覺認知。
劉文西 《新疆老人》 立軸 水墨紙本 1992年作
生活中的不同元素,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視覺接觸,從對象的生活氣息中感受其原始狀態,典雅與樸素,粗獷與細膩,委婉與優美,苦痛與歡樂,再現真實感受。生活永遠是生活,僅僅是一個元素、一個媒介而已,它需要通過造型、語言、情感、意趣、結構,轉換到紙上,生成畫面圖示,寫生便改變了客觀對象的屬性和原有的固態價值,賦於其精神、賦以其趣味。
常書鴻 《敦煌寫生之二》 紙本 素描 色粉 約1943年
走進寫生更直接地反映了繪畫本身的藝術狀態,捕捉一種感受,積累一種經驗。主觀與客觀的認知,成為一種明確的梳理,形成意向表現中自覺審美的語言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