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歷山大六世之前,教皇擁有情婦並生育私生子女的情況並不少見,但是他的前任們往往恥於自己不道德的性行為,將自己的私生子女稱作侄子女或是外甥子女。而亞歷山大則公開吹噓他有眾多的私生子女,毫不避諱他的私生活,甚至讓畫家把他打扮成聖母瑪利亞模樣的情婦畫在他的臥室門上。
▲ 亞歷山大六世跪在聖母與聖嬰前
這就是表現亞歷山大六世跪在聖母與聖嬰前的畫作, 聖母的形象是以他的情婦茱莉婭·法爾內塞為原型。她的原名茱莉亞·拉·貝拉的姓氏,在義大利語中的意思就是美人。連羅德裡格的兒子,凱撒·波吉亞也形容她的容貌靚麗,為人熱情,充滿了健康的美。
▲ 茱莉亞·法爾內塞
而拉斐爾所作的《獨角獸和貴婦人》,相傳模特就是茱莉亞·法爾內塞。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教皇的情婦,卻懷抱象徵貞潔的獨角獸。電視劇《波吉亞家族》中,就有拉斐爾為茱莉亞·法爾內塞繪製肖像的情節,她懷中抱著充作獨角獸原型的,則是一頭山羊。但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情婦,遠遠不止茱莉亞·法爾內塞一個。他的眾多情婦中,最著名的就是瓦諾莎·卡塔內女伯爵。
▲ 瓦諾莎·卡塔內女伯爵
這位生於1442年,1470年成為羅德裡格·波吉亞情婦的貴婦人,一共為他生下了四個孩子,分別是:喬凡尼·波吉亞(1476?-1497),第二代甘迪亞公爵;
切薩雷·波吉亞(1475-1507),紅衣主教,瓦倫提諾公爵;魯克蕾齊亞·波吉亞(1480-1519),費拉拉公爵夫人;喬佛裡·波吉亞(1482-1518),斯奎拉切親王,娶了那不勒斯的阿方索二世之女阿拉貢的珊莎。
雖然當羅德裡格·波吉亞於1492年當選教皇前,就已經對為他生下四名子女的瓦諾莎逐漸失去了熱情,只是供養她以優越的條件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但是他對和瓦諾莎所生的孩子,無一不用心對待。但是筆者在這覺得,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對他的子女的「用心」,還遠沒不是愛。在電視劇《波吉亞家族》中,編劇將羅德裡格·波吉亞塑造成對他的子女們無比關愛的慈父,一再的對他的子女們強調,「家族第一」。
「家族第一」這句話在筆者看來,並不是羅德裡格·波吉亞提醒子女們團結友愛。因為歷史上,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子女之間,談不上多少親情友愛,而更像是要求子女們,時刻以家族的利益優先,以家族利益為大。因為從歷史上他對待子女的做法來,他確實是如此想的。在他的所有政治活動中,家族子女,更像是他所構建的權力棋盤中的棋子,只有用途的區別,沒有停歇,不停的在棋盤中移動跳躍。這個可以與他給子女安排的婚姻就能看一些端倪來,這位擅長外交和政治手腕的教皇,在安排子女的婚姻時,一樣秉持著不問道德與情感、冷靜到殘酷的實用主義態度。
羅德裡格·波吉亞和瓦諾莎的長子,第二代甘迪亞公爵喬萬尼·波吉亞,他的婚姻被安排在1493年,女方是西班牙共治女王、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女王的侄女瑪麗亞·安立奎茲·德·露娜。她本是喬萬尼的同父異母哥哥,第一代甘迪亞公爵佩德羅·德·波吉亞定過婚約的未婚妻。但還未來得及舉行婚禮,佩德羅就去世了。於是,喬萬尼迎娶的是與西班牙王室關係密切的異母哥哥的未婚妻,他結婚的時間也正是羅德裡格當選為教皇不久,羅德裡格·波吉亞的反對者準備藉助法國國王,把他趕下教皇寶座的時候。因此喬萬尼這時與西班牙女王的侄女完婚,以及之後的教皇子午線的裁定,無不帶有明顯的討好西班牙的色彩。
▲ 喬萬尼·波吉亞
而亞歷山大六世對待他與瓦諾莎的女兒,著名的魯克蕾齊亞·波吉亞(1480年4月18日-1519年6月24日) 的婚姻的安排,則更體現出這位教皇,哪怕對親生子女都可以採取冷靜到殘酷的實用主義態度。至於魯克蕾齊亞這枚棋子,羅德裡格·波吉亞拿她安排了多少次政治交易,我們可以從魯克蕾齊亞長長一串頭銜中,可以看出來:佩薩羅及科迪尼奧拉君主夫人,比謝列公爵夫人,薩萊諾親王妃,費拉拉、摩德納及雷焦公爵夫人。這些頭銜都是這位享年不到40歲的女子,通過不斷結婚而獲得的。還不算亞歷山大六世為她安排好的,又因為政治變故而作廢了的兩段訂婚。如果結合我們前述的史實,可以看到魯克蕾齊亞的每次婚姻變動,幾乎都和羅德裡格·波吉亞的政治活動有密切關係。
比如我們以魯克蕾齊亞的第一段正式婚姻舉例,在1493年2月26日,當選教皇才四個月之後,年僅12歲的魯克蕾齊亞就被亞歷山大六世安排嫁給了,年齡比她大一倍有餘的喬萬尼·斯福爾扎。他是米蘭公爵魯多維科·斯福爾扎和教廷副大法官阿斯卡尼歐·斯福爾扎的堂弟,佩薩羅君主和名義上的科迪尼奧拉伯爵。相比貴為教皇嫡女的魯克蕾齊亞,喬萬尼·斯福爾扎僅僅是斯福爾扎的家族中的一個私生子而已,雖然都是私生子女締結的婚姻,但是魯克蕾齊亞的身份地位無疑比喬萬尼·斯福爾扎高貴的多。
亞歷山大六世願意屈尊,給自己的親生女兒安排與斯福爾扎家族的卑微私生子的結婚,正是因為當時他的政敵維爾吉尼奧·奧西尼準備藉助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一世的幹涉,將他趕下教皇寶座的危機重重的時刻。通過安排這場婚姻,他就能從米蘭和佛羅倫斯的包圍網中跳出來,依靠擁有強大軍隊的米蘭做自己的後盾。與同樣和那不勒斯有著衝突的米蘭結成攻守同盟,還能震懾可能會進犯的那不勒斯和佛羅倫斯。
但是老奸巨猾的羅德裡格·波吉亞在魯克蕾齊亞的婚約中耍了一個手腕。當時義大利的局勢日新月異,變化飛快,費迪南一世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而北方傳來查理八世謀求那不勒斯王位的消息。因此按照婚約規定,6月舉行完婚禮以後,新婚夫婦將在羅馬待一年。儘管這場在梵蒂岡舉行的婚禮又宏大又鋪張奢華,但是婚約規定,婚後在羅馬居住期間喬萬尼不得與魯克蕾齊亞圓房,而魯克蕾齊亞的陪嫁將是31000杜卡特金幣的巨款。
佩薩羅並不是什麼富裕的城邦,這筆巨款以及高攀教皇家族的誘惑,使得喬萬尼不由自主上了亞歷山大六世的鉤。之後費迪南一世果然過世了,新即位的阿方索二世國王面臨法國國王的壓力,急於得到教皇對他合法地位的認可,於是一改父親咄咄逼人的政策,反而向羅德裡格伸出來橄欖枝。而此時阿方索的堂親,西班牙共治君主、阿拉貢的費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也遞來極為誘人的條件,提出將阿方索二世的私生女,阿拉貢的珊莎嫁給亞歷山大六世最小的私生子喬佛理·波吉亞,同時把費迪南二世的侄女,瑪麗亞·安立奎茲·德·露娜嫁給他的兒子,前述的喬萬尼·波吉亞。
就這樣,亞歷山大六世又與佛羅倫斯、那不勒斯結為了同盟,拋棄了喬萬尼·斯福爾扎和斯福爾扎家族。或許是因為老奸巨猾的他,提前看到了米蘭將會像牆頭草一樣倒向法國,而外來的法國,勢必會引起西班牙和帝國的幹涉,查理八世的入侵註定持續不了多久,所以早就背地裡開始串聯西班牙、帝國和威尼斯了,否則《威尼斯合約》和神聖同盟不可能這麼快的時間就締結和建立起來。
▲ 阿拉貢的珊莎
▲ 喬佛理·波吉亞
阿拉貢的珊莎與喬佛理·波吉亞,1494年締結婚約時,前者16歲,後者14歲。從畫像上看,阿拉貢的珊莎相貌極為出眾,氣質高雅,但是珊莎與喬佛理的婚姻卻是一段相當不幸的婚姻。因為法國西班牙矛盾的摻雜,使得珊莎受盡了波吉亞家族,尤其是凱撒·波吉亞的虐待,1500年還被凱撒關入了羅馬的聖天使堡的監獄中,直到1503年亞歷山大六世死後才被釋放。
雖然她與喬佛理·波吉亞婚後無子,但是她與魯克蕾齊亞的感情非常好,將魯克蕾齊亞與自己弟弟阿方索的孩子視作己出撫養。珊莎與1506年在那不勒斯去世,享年僅28歲。這裡筆者甚至覺得,喬治·R·R·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中,命運多舛的珊莎·史塔克的原型,或許正是歷史上阿拉貢的珊莎。
▲ 魯克蕾齊亞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