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員工在廢品站溜達,30元買回一件破銅器,如今價值過億

2020-12-21 濱哥侃歷史

1965年9月的一個周末,寶雞市博物館的員工佟太放獨自一人跑到市區廢品站閒逛,無意間發現了一件破銅器,就花了30元買回博物館,然而,讓佟太放萬萬沒想到的是,如今這件破銅器竟然價值過億,這件「破銅器」到底是什麼物件兒呢?

廢品站

當年佟太放將在廢品站淘回的這件破銅器,交給博物館相關專家鑑定,原來這是一件西周時期的稱為「尊」的酒器,而上面的浮雕為「饕餮紋」,於是將其命名為「饕餮紋銅尊」,就這樣這件從廢品站花30元買回的破銅器,一轉眼成為文物被陳列在博物館內。

這件「饕餮紋銅尊」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在博物館內呆了十年,工作人員也是將它當成一件普通的青銅器文物,它的真正價值在10年後才大放異彩。

文物專家

1975年,中日建交三周年之際,中國將向日本展出一批青銅器文物,「饕餮紋銅尊」就被列入其中。

「饕餮紋銅尊」被送到北京後,就到了我國著名的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手中,馬承源一接手這件西周時期青銅酒器,就感覺這件看似普通的青銅器不一般,於是他仔細研究發現,這是終於在「饕餮紋銅尊」的底部發現了銘文「中國」兩字,這是在早期青銅器中,最早發現「中國」的銘文,於是「饕餮紋銅尊」的發現,引起國內外轟動,它的價值才真正展現出來,並且被馬承源稱之為「鎮國之寶」。

「中國」二字銘文

後來發現「饕餮紋銅尊」是西周時期「何姓」貴族家族的酒器,於是又被稱為「何尊」。

在此筆者認為,「何尊」的發現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因為它的銘文「中國」兩字,成為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的重要標誌,並且向世人展示出3000多年,古老的中華文明是何等的燦爛輝煌。

上世紀末,美國邀請中國政府在美國展出一批文物,特意點名「何尊」到美國展出,而且給何尊投保3000萬美元,在那個時代,可以說何尊的價值要已經不是30元人民幣了,已經價值過億了,實在是令人震驚不已。

何尊

2002年,由於何尊價值連城,更是被我國國家文物局列為不準出國展出的64件國寶之一。

下面筆者來大體介紹何尊的銘文,大家就應該知道這件「破銅器」的真正價值了。

據專家介紹:「在何尊的內側底部鑄有12行銘文、共122字(殘損3字,現存119字)。這段銘文記載的是西周初年周成王時的一段歷史,是成王對一位姓何的宗族的訓誡和勉勵。成王追溯了先輩文王、武王的光輝業績,並且繼承其遺志,在成周(今洛陽)營建都城,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來統治民眾。何姓宗族領受了成王的訓誡和賞賜,鑄造了此尊作為紀念。這段銘文與《尚書·召誥》、《逸周書·度邑》等古代文獻中的記載相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更為彌足珍貴的是,在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字樣,這是『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出現,這使何尊具有了無可比擬的重要價值。」

以上就是何尊為何價值連城的原因所在,甚至何尊的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否則國家也不會限制它出國展出。

何尊之銘文

總之,筆者認為如此珍貴的「鎮國之寶」何尊,當年竟然流落廢品站,幸虧被博物館工作人員佟太放無意中發現,沒有被當成廢品處理掉,否則這將是國家與中華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得不說寶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佟太放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國寶檔案——從廢品到國寶》

相關焦點

  • 最早記錄「中國」一詞的青銅器國寶「何尊」來川 曾被30元賣到廢品站
    這段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建築陪都的重要歷史事件,極具史料價值,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是一個方位的描述。何尊是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一件青銅酒器,通高38.5釐米、口徑29釐米、圈足底徑20×20釐米,重14.6千克。尊器身呈橢方形,圓口外侈,通體飾四道透雕的扉稜,造型典雅莊重,方圓相繼,富有變化。
  • 何尊,「中國」二字最早的出處,曾30元當廢品賣,如今價值幾十億
    何尊,「中國」二字最早的出處,曾30元當廢品賣,如今價值幾十億唯王初堙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逑文王,肆文王受茲大命。當時是1963年,村民們對文物並沒有什麼概念,這個叫陳堆的人就把這個「破東西」撿回家。沒有人知道這個東西是國寶,陳堆也沒在意這東西,放在家裡簡單擦拭了一番用來裝些雜物。
  • 賣廢品時發現一銅器,花30元買下捐給國家,現成國寶禁止出國
    中國的歷史有五千多年,在幾千年的歲月裡,朝代更迭不斷,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朝代更換的過程中總會發生戰爭,而一旦發生戰亂許多皇家製品就開始流向民間,寶物流向民間大多都會遭到損壞,因為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寶物的價值,暴殄天物的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有發生。
  • 專家花30塊買回一件廢品,刻有最早的「德」字,彌補周朝歷史空白
    那是1963年,何尊首次被發現是由於自身的獨特魅力,陳堆夫婦在寶雞租了帶院子的房子,院子的後面是個土崖,有一天下了一場大雨,後院的土崖就坍塌了,何尊就在土裡閃閃發光,於是陳堆夫妻兩人就將這個發光的銅器挖了出來。陳堆夫妻老實巴交對這個東西不熟悉,也不懂其價值所在就一直隨意擱置著。這是何尊第一次刷存在感失敗。不久之後,陳堆夫妻要返回老家,走的時候就將銅器交給了陳湖保管。
  • 農民地裡刨出青銅器,親戚當破爛賣了30元,今天成一級文物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碰上了這麼一個糊塗主人,將它按破爛賣給了廢品收購站。1963年6月,家住陝西省寶雞縣賈村鎮的陳堆因為家裡老屋住不下人,便向鄰居陳乖善租了兩間房子住。這個院子背後是一個土崖。於是他便帶著工具去土崖上挖掘,挖了一會兒後他從地底刨出一個銅器。第二年,陳堆夫婦二人從寶雞返回固原,臨走前將銅器交給同村陳湖保管。陳湖對於這東西具體是幹啥的也不了解,平時就用他裝裝糧食,放個東西之類的。1965年,生活拮据的陳湖將家中一些不用的破爛以30元的價格打包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其中就包括這件青銅器。
  • 廢品站30元買回銅疙瘩,身世離奇,銅鏽下的文字震驚考古界
    廢品站尋寶1965年的一天,陝西省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佟太放來到市區的玉泉廢品收購站,多年文博工作經驗告訴他,在這些毫不起眼的廢銅爛鐵裡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佟太放在一堆瓶瓶罐罐中仔細查看著,突然一個特殊器物吸引住了他。這是一件高約40釐米的青銅器。
  • 65年農民賣一廢銅,博物館30元收來湊數,十年後才發現是國寶
    由於罐子上有很多銅鏽,廢品站要鏟掉鏽再稱重,這讓陳湖很不滿意,最後在群眾路的收購站,勉強說服了工作人員,連繡帶罐子一起賣廢銅,足足到手了30元為了保護文物,他平時就愛在廢品站溜達。在當時,確實可以從廢品站找到一些文物。說來也巧,佟太放這天溜達到群眾路收購站時,一眼就看到了長相奇特的銅罐子。他當場認定這東西一定是文物,好說歹說讓收購員一定別送去「化」銅。那時候以佟太放的身份,他覺得說起來肯定不會引起別人重視。他又跑回館裡找了文物組長王永光。王永光是位經驗豐富的文物專家,他斷定這是一件商周時期的青銅文物,有館藏價值。
  • 陝西農民30元賣廢銅,博物館收來「湊數」,10年後才發現竟是國寶
    由於罐子上有很多銅鏽,廢品站要鏟掉繡再稱重,這讓陳湖很不滿意,最後在群眾路的收購站,勉強說服了工作人員,連繡帶罐子一起賣廢銅,足足到手了30元 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佟太放因為當時環境關係,工作受到很多不便,但是他也很喜歡文物工作。為了保護文物,他平時就愛在廢品站溜達。在當時,確實可以從廢品站找到一些文物。
  • 這件文物被農民30元賣給廢品站,現在是無價之寶,禁止出國展出
    可是這個意義非凡的寶物,差點就被毀掉了,還好有個專家發現了它,才將這個國家級寶物從廢品站中救出來。第二年他離開時,把銅器交給了哥哥。當時正在鬧饑荒,糧食嚴重短缺,他哥哥為了換糧食,就把這個青銅器以30元的價格賣給了廢品收購站。
  • 這件無價之寶,當年曾以30元價格被賣到廢品收購站
    陳堆發現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钁頭刨,結果刨出了個銅器。這件銅器正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何尊。但是當時完全不知道何尊價值的陳堆,在一年後離開寶雞前將之交給他人保管。次年,何尊被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價格是30元。幸運的是,同一年,寶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佟太放在某廢品收購站看到它,直覺告訴他,這應該是一件珍貴文物。隨後,館方出面又將它按照原價買回博物館。
  • 一件千年國寶,專家3次否定,他花50元買下,現在價值過億
    他花50塊買下了這件仿品,現在這東西價值已經過億了,到底是什麼呢?窮苦家庭的唯一期望這位青年名字叫楊東峰,是西安人。他來沈家橋村,曾經作為一名勞動力出工幹活。一個下午,他們在村外挖土,剷除了一個小土坡後,在爛泥地上發現了一個破陶器。
  • 文物界4大「撿漏」神話,其中一件國寶,被專家用30元買到手
    今天便給大家介紹一下文物界的4大「撿漏」神話,其中一件珍貴的國寶,專家用30元就買到了手。第一,何尊。何尊是一件西周早期的祭祀器具,1963年,陝西一農民在自家院子裡發現了這件銅器,隨後便以30元的「高價」賣給了當地的廢品收購站。後來,當地博物館的一名專家發現了這件銅器,雖然他當時無法鑑定這件文物,但還是陰差陽錯的花了30元將其買回。
  • 國寶被當廢品賣30元,十幾年無人問津,後被禁止出國展覽
    1975年,國家文物局組織了一次活動,調集全國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國展出,本來這次展出活動應該是很平常的一次活動,但是卻發生了一件十分出人意料的事情,就是當時負責籌備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偶然間在陝西寶雞出土的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面發現了記載有「中國」兩字的銘文,這個消息一出,舉世震驚,要知道這是有史以來最早出現「中國」兩字的金屬器物,我們也因此揭開了這件鎮國之寶的面紗
  • 專家火口救下西周酒器,後花30元買走,如今價值翻了100萬倍
    在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中,就收藏了一件非常珍貴的西周青銅器,其實它是一件酒器,可是因為過於的珍貴,如今可是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哦!1年之後,陳堆的哥哥果然拿著這個青銅器去了廢品站,而且還賺了30塊錢呢,其實那會兒的30元並不是小錢。
  • 千年前的國寶被賣到廢品站,考古人員買下,發現底部刻有中國二字
    我們都知道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應該得到重點保護。因此國家的文物專家每次得知文物的消息後,都會迅速前往該地核實消息。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三千年前的國寶,被人丟進廢品站,考古人員無意中買下,最後發現底部刻有中國二字。
  • 從廢品收購站裡搶救出來的國寶重器最早出現「中國」二字(張瑞)
    年,由於寶雞縣賈村鎮沒有熔爐能夠熔煉廢銅廢鐵,這件青銅器跟隨一幫廢銅爛鐵的被廢品回收車運送到了寶雞市玉泉廢品收購站,等待著最終的時刻來臨……也許命運就是那麼的波瀾壯闊,它遇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寶雞市博物館幹部佟太放!
  • 3千年前的國寶被丟廢品站,考古工作者買下,見底部有中國二字
    即使是一件看上去很普通的東西,也有可能是遺失多年的國寶。若是不注意的話,很有可能跟寶物擦肩而過。幾十年前,有一個3千年前的國寶,因為農民的不識貨被丟廢品站,考古工作者買下後,見底部居然有「中國」二字。這個國寶名叫何尊,首次出土於1963年的6月份,有一位陳姓村民,因為覺得自家屋子太小,就租用隔壁的兩家屋子。
  • 農民挖到一「鎮國之寶」,當廢品賣了30元,如今被禁止出國展覽
    農民挖到一「鎮國之寶」,當廢品賣了30元,如今被禁止出國展覽寶雞曾出現過不少有價值的文物,這裡有位村民,早年與妻子賣藥,後來遇上饑荒,兩人合計回了老家,作回種地的農民,在初秋的一天夜晚他起夜上廁所,無意間看到一張怪臉第二天白天,這個農民又跑去查看,發現牆邊好像有一個金屬物件。
  • 專家鑑定3次都是假的,他花50元買下,如今價值過億
    如今出土發現的許多文物都是在地裡挖出來的,有的在田間,有的在山上,而很大一部分的文物還被埋藏在土地底下,等待著哪天重現江湖。不過,許多文物被挖掘出來後卻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在以前的年代,農民們對文物保護的意識非常淺,當他們在田野間幹活挖出東西後,他們也不知道挖出來的就是稀世珍寶,所以也只是拿回家當普通物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