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的一個周末,寶雞市博物館的員工佟太放獨自一人跑到市區廢品站閒逛,無意間發現了一件破銅器,就花了30元買回博物館,然而,讓佟太放萬萬沒想到的是,如今這件破銅器竟然價值過億,這件「破銅器」到底是什麼物件兒呢?
當年佟太放將在廢品站淘回的這件破銅器,交給博物館相關專家鑑定,原來這是一件西周時期的稱為「尊」的酒器,而上面的浮雕為「饕餮紋」,於是將其命名為「饕餮紋銅尊」,就這樣這件從廢品站花30元買回的破銅器,一轉眼成為文物被陳列在博物館內。
這件「饕餮紋銅尊」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在博物館內呆了十年,工作人員也是將它當成一件普通的青銅器文物,它的真正價值在10年後才大放異彩。
1975年,中日建交三周年之際,中國將向日本展出一批青銅器文物,「饕餮紋銅尊」就被列入其中。
「饕餮紋銅尊」被送到北京後,就到了我國著名的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手中,馬承源一接手這件西周時期青銅酒器,就感覺這件看似普通的青銅器不一般,於是他仔細研究發現,這是終於在「饕餮紋銅尊」的底部發現了銘文「中國」兩字,這是在早期青銅器中,最早發現「中國」的銘文,於是「饕餮紋銅尊」的發現,引起國內外轟動,它的價值才真正展現出來,並且被馬承源稱之為「鎮國之寶」。
後來發現「饕餮紋銅尊」是西周時期「何姓」貴族家族的酒器,於是又被稱為「何尊」。
在此筆者認為,「何尊」的發現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因為它的銘文「中國」兩字,成為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的重要標誌,並且向世人展示出3000多年,古老的中華文明是何等的燦爛輝煌。
上世紀末,美國邀請中國政府在美國展出一批文物,特意點名「何尊」到美國展出,而且給何尊投保3000萬美元,在那個時代,可以說何尊的價值要已經不是30元人民幣了,已經價值過億了,實在是令人震驚不已。
2002年,由於何尊價值連城,更是被我國國家文物局列為不準出國展出的64件國寶之一。
下面筆者來大體介紹何尊的銘文,大家就應該知道這件「破銅器」的真正價值了。
據專家介紹:「在何尊的內側底部鑄有12行銘文、共122字(殘損3字,現存119字)。這段銘文記載的是西周初年周成王時的一段歷史,是成王對一位姓何的宗族的訓誡和勉勵。成王追溯了先輩文王、武王的光輝業績,並且繼承其遺志,在成周(今洛陽)營建都城,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來統治民眾。何姓宗族領受了成王的訓誡和賞賜,鑄造了此尊作為紀念。這段銘文與《尚書·召誥》、《逸周書·度邑》等古代文獻中的記載相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更為彌足珍貴的是,在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字樣,這是『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出現,這使何尊具有了無可比擬的重要價值。」
以上就是何尊為何價值連城的原因所在,甚至何尊的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否則國家也不會限制它出國展出。
總之,筆者認為如此珍貴的「鎮國之寶」何尊,當年竟然流落廢品站,幸虧被博物館工作人員佟太放無意中發現,沒有被當成廢品處理掉,否則這將是國家與中華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得不說寶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佟太放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國寶檔案——從廢品到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