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頭。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
我們不缺乏用一個立場的心來辨別事物的本質。
我們缺乏用一個客觀的眼睛來剝離事實真相之外的真相。
如若意志體現因果,那麼所做的一切都該是符合因果律。
可是偏偏意志並沒有體現因果。
所謂的,因果不虛是以果來解釋因。看到的終究是以場的客觀的客觀。
1
不說你本該成為哪種人是規律,
而是說本該成為哪種人是條件的可能
起初看這句話是一掠而過,但從《天慕紅塵》的深刻道理反思後,反看這句話,便有了其它的體會。
只要符合條件的可能,那便符合因果律。
只有因果律,是真實的,不空的。
文化屬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是它符合因果律的。
當初韓楚風因為競選總裁的事情詢問丁元英的意見。
丁元英用沉默給了他一個答案,丁元英的答案便是「不爭」。
事後我們可以從果的角度去有各種各樣的論證,甚至可以提出更加完善完備有效的處理方式方法。
可是在面臨事實真相的時候,基本都是束手無策的。是看不到事情真相本來是什麼,所以不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是錯的。
韓楚風曾問,他們要是不內耗呢?
丁元英回答說,這是文化屬性,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
眾生是沒有真理真相的,只有好惡的,利益的。
無論他站在多麼高的高度上,始終不能違背他以人性的眼睛和知識,經驗,教條,來看待事物發展的規律。
只要他剝離不了,它便是有漏的。便是不客觀的,不以真相為依據的。
他只能看見能看見的,只能想到,能想到的,他看不到的便不能看到,他想不到的便不能想到。
2
因果是規,是律,不可思議
葉子農曾對老九說了這樣一段話。
「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場顧客,只看你自己條件的因果。」
這話才是真正的因果律。
我們為什麼窮困潦倒,是因為我們住在窮困潦倒裡面。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只適合住在當下的環境之中,卻沒有辦法讓我們剝離出去。
所做的一切都只符合弱勢文化的特質。
都忘卻了,應該以自身條件的因果為條件,以此為出發點,去看到該看到的,規避該規避的。
讓井底的人患上精神絕症,那是莫大的心病。可是這個病不是別人讓你得的,因為這是心病,心病只能自己得。
住在自己的場,住在自己的利益裡面,住在自己的因果條件裡面,這個病你非得不可。
丁元英在臨走前送給了劉冰一個檔案袋。
從因果律的角度來看,這個檔案袋與劉冰的前途毫無關係。#天道#
丁元英已經囑託了肖亞文,給劉冰一個實實在在的前途。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因果,又何必再用一個檔案袋。
所以,這個檔案袋的用意是覺悟和警醒。讓劉冰有一個心有所住的地方。
丁元英目的一是讓劉冰自動離開格律詩,否則以他的能力在肖亞文這種女人的手下,不會有出頭的一天。
可劉冰沒以自身條件的可能去思考,竟然把檔案袋當成要挾別人的籌碼。
因果是究竟的,無漏的。
他走了這樣的因果路。必然承受這樣的因果。
3
什麼條件產生什麼結果,這是規律
如若我們以更加客觀,無個人立場的角度來看,葉馮劉三人退股。
什麼條件產生什麼結果!
葉馮劉三人的能力不足以去布下這麼大的局,更沒有能力去請動丁元英這種高人。
這就是眾生的問題的癥結所在。
天上掉餡餅的神話永遠存在著。因為餡餅是免費的,有便宜可佔的,便不必去追究這個餡餅為什麼是從天上掉下來?
這個就是人性。
他們沒有問過自己,丁元英為什麼要選擇幫助他們。
丁元英那種階層的人還需要用扶貧這檔子事兒來證明自己是高人嗎?
他們有很多機會去推翻自己,可惜他們都沒有這麼做過。
他們太貪了。
他們住在那種不是屬於他們條件的可能裡面。
最終,他們犯戒了。
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判斷格律詩公司的前途。他們三個人的資金早已經不允許支撐他們走到格律詩與樂聖公司發生訴訟的這一步。
他們只看到了果,沒有看到因,更沒有去問一個所以然。
出局只是一個因果律的展現。當他們站在那樣的條件可能下去思考判斷,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葉馮劉三人為什麼不甘心?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怨氣?
他們以為只要心誠就能有志者事竟成。
可是這是不符合因果律的,不符合條件的可能的。
想,只管想的用。
每個條件只管他這個條件的用。
從開始丁元英就非常明確地告訴他們,世上沒有救世主。能救他們的只有自己。
那在這樣的局勢下,應該怎麼救?
用歐陽雪的話說。
「商業投資就要承擔商業投資的風險,請高人決策就要承擔請高人決策的風險,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能承擔的風險就不要湊熱鬧,怎麼就可以……可以……這樣?」
他們自救的點在什麼地方,自救的點就在這裡。
很多道理並沒有那麼複雜,很多道理很微妙,但出離了他那個條件的可能對你而言便無用。
有用的前提是你也屬於他的那個條件的可能。
人還是終究是立場的,道理是道理,立場是立場,該怎麼做還是會怎麼做。
每個人的價值觀點不同,每個人的因果命運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