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寫的文章,其實和路邊的大樹很相似,只不過文章是人工合成的,而樹是自然生長的。樹和文章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樹有主幹,枝幹枝條和樹葉,文章有主中心,次中心小中心和漢字。樹的發達根系在地裡,四通八達,密密麻麻。
深厚的土地,蓄聚著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這些都通過細小根系,向較大根系集中輸送。然後再次集中向上輸送至主幹上,分送到枝幹枝條,再二次選達最前沿的樹葉。使樹葉吸足養分,青綠亮麗,成片成蔭成風景。反之又由於樹葉的作用,大量吸收天地空氣的精華,捉進新陳代謝,可使細枝長粗長實,枝幹枝條主幹長壯長高,成高大林木成材。如果真把文章看成一棵大樹,那文章的根又在哪裡呢?
聰明的讀者己經猜到,文章的根就是樹的根系,它雖然深扎在地裡,不顧泥土的阻攔,頑強不屈的前伸擴張。根系越密集發達,大樹長得越粗實高大,對人類的貢獻就越大。雖然你表面看不到它,龐大先進的偉大的系統工程,卻實實在在深扎泥土中,溼默默無私的奉獻光和熱。具體到文章而言,根系就是作者的豐厚思想,源源不斷熾烈情感,紛紛揚揚的思緒。
也是豐富多彩層出不窮的想像力,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情緒表現,風雨雷電陰晴圓缺的自然力。更是看到的社會大環境大背景的實物參照物,聽到的各種真假的故事和某些風氣和現象,想像非事的空空實實,無無有有,形形式式的一切。同時也是作者的社會經驗,人生閱歷,知識學問,工作生活事業的方法方式及技術技巧。
也是對以往歷史所發生的一切的再感知,對現實生活的感嘆批評與建議,再認識再突破再發現,對將來和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尋找的美夢和理想信念。對大自然山水海洋,人文景觀,及天象地理等等的喜好與熱愛,生活的讚揚與頌歌。如此的眾多因素都看作是根系和泥土,樹根供養樹幹不斷生長。作者由此也集中構築條,文章的大主題中心,樹幹不停分長著枝幹,枝幹又分長著枝條樹葉。
這完全是沒有規律的自然成長,作者由主中心向寫出一段之後,就得合理按排大分叉。以分叉處為出發點,根據文意再設小分叉,其小主題應在大主題範圍內,切不可跑題偏題太遠。順著前文的大場景大細節,分出多場景多細節的創新,向更深層次橫向交錯發展。這就是每根樹枝的方向角度細粗的個性特色。
一棵樹中你就無法找出兩根,或兩片相同的樹枝和樹葉,大自然的天工之作真令人讚嘆與佩服。作者寫文章也是如此,從大中心分出的每章都應有獨特的情節均景,細節描寫敘述都不盡相同。同章中的段落節點也應不同,如此用若干段節組成完美篇章(枝幹),再由字詞句構築小段小節(相當於枝條),最後由單個的字(樹葉)組成大章(主幹)。
寫文章注意的是主題中心一旦確定,此中心及章段節都該緊緊圍繞大主題,這就是這種大樹不能長出,那種大樹的枝條與樹葉。否則的話就會鬧笑話,總之樹要成材,文要成精,這就是樹與文的相似的。樹是自然,文是人工合成,寫作時二者如完美給合,必定就巨篇經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