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業發展進入了營銷時代
自中國近代報紙出現至今,版面設計大致經歷了書版階段、表意階段、美化階段和營銷階段。營銷時代的報紙是在我國報業日益繁榮、報業市場初步發育、報業競爭日趨激烈、受眾從信息匱乏狀態向信息相對豐裕狀態轉變中,買方市場逐漸成型以及讀者對報紙有了更多選擇權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一時期的報紙版面設計,在市場營銷理念的指導下,更加重形式、重包裝、重設計,通過採用文字橫排形式、模塊式設計、圖表化編排以及頭版封面化來體現讀者中心觀念,強調頭版的視覺衝擊力,以此來促進報紙的銷售。
營銷時代報紙版面設計是建立在視覺科學、閱讀規律、市場營銷之上,對信息傳達、視覺承載、閱讀過程、整體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設計。這是一個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過程。
營銷時代我國報紙的版面設計一般都簡潔、易讀、醒目。採用分欄的版面形式,並且圖文並茂,大照片,大標題,粗線框、大膽留白、厚題薄文、模塊式版面編排等。營銷時代我國報紙在內容選取上是以讀者和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標準,以版面為依託,來促進報紙在營銷時代的競爭。
二、營銷時代報紙頭版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量的瞬間驟變和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受眾讀報時間縮短,對某些信息的接收措手不及。所以,人們只能選擇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讓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厚報時代一份報紙涵蓋著大量的新聞信息,而頭版又是一份報紙最早接觸受眾的門面,許多人往往會通過對某份報紙頭版的第一感覺來決定是否購買它,因而頭版上新聞信息的安排和版面的設計直接關係著讀者是否購買。頭版在報紙各版面組成中具有「首位效應」的作用,其版面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報紙的銷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廣。
而且,辦報人總是把自身所屬的利益集團的主要價值傾向強化在頭版上,頭版是報紙的旗幟,是含金量最高的版面,它通過對新聞的取捨、編排及風格的確立等方式來統率整份報紙,發揮輿論導向、體現本報特色,同時讓受眾了解本報的辦報風格和宗旨。
三、頭版的版面構成與設計
營銷時代報紙頭版主要由報頭、報眉、報眼、頭條、倒頭條、導讀等組成。
報頭:營銷時代報紙一般把報頭置於頭版上端偏左、偏右或居中的位置。通過報名字體,顏色、大小和底紋的變化來突出各家報紙的不同風格。例如:《溫州都市報》報頭就突出報名中的「都市」兩字,字體顏色被設置成紅色,很自然的與其它三個黑色的宋體字加以區分,既給人一目了然的視覺感受,又顯示了此報的特色是服務於都市裡的人們。《溫州晚報》報頭則把其報名的四個字都設計成紅色字體,被置於版面上端的左側位置,鮮紅的顏色更加突出了其報名。《溫州商報》報名則被設計成了黃色字體紅色底紋。所以,報頭紛紛被各家報紙設計成富有本報特色的一種形式。
報眉:報眉一般被置於報頭的下面、頭條的上方,用來刊登報紙創刊日期、總的印行期數、當日報紙的版面數、出版日期、登記號碼(代號),有的還註明主辦者的名稱。如《北京青年報》報眉刊登的就是本期版數、日期、統一刊號、發行代號等;《北京晚報》報眉則側重刊登發行日期和報業集團的名稱。
報眼:報眼一般被安排在報頭的兩側或右側,通常被用來刊登比較重要的文字、圖片、簡短而又相對獨立的稿件;也有的刊登當日的內容提要、天氣預報、日曆與廣告等等。如《北京晚報》有時就在報眼刊登一些廣告。
頭條:頭條是報紙各版的頭條消息,通常刊登在報紙的左上角或上半版。頭版頭條是每期報紙最重要的內容,有時為了顯示新聞的重要程度,還採用標題字體加大或加底紋顏色等方式進行處理。
倒頭條:倒頭條一般被安排在頭版的最下面或右下角,這是營銷時代報紙為突出重大新聞但又不是時政類新聞的又一形式。
導讀:導讀是營銷時代報紙版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幾乎成為每張報紙的必備欄目。導讀有的被安排在頭版的右側或左側一欄到底;有的在報眼刊登一兩則導讀;有的在頭版中間安排導讀;有的甚至除頭條外,都安排導讀。如:《北京青年報》有時除了報頭附近的導讀欄以外,頭版上的文章並不是採取全文刊登的方法,而是採用大標題+導語與照片的形式,並且註明詳見哪一版的編排形式,使內頁有更多具有可讀性和必讀性的報導在頭版上「嶄露頭角」。又如《溫州都市報》、《溫州晚報》都將比較重要的一兩則導讀放在頭版的右側位置,或是刊登稿件部分內容,然後用詳見第幾版的形式加以引導。《錢江晚報》有時則將導讀置於報頭下面,用四個圖文框,採用照片加導讀的形式告訴讀者本期最有價值的新聞是什麼。所以,導讀在頭版上的作用除了索引的功能外,還增加了頭版有限版面空間的信息含量。
營銷時代我國報紙頭版一般都以大標題、大圖片、粗線條等來形成視覺衝擊,吸引讀者。
稿件處理:營銷時代我國報紙頭版通常是作為要聞版,所以,在要聞版的稿件處理上,通常有三種方式:第一、要聞版開頭,接轉其它版。第二、題在要聞版,文在其它版。第三、要聞版刊登摘要,其它版刊登全文;頭版通常還是綜合、開放的版面,一般把各種最重要的新聞稿件放在頭版。
版面強勢:營銷時代我國報紙頭版在版面強勢對比上:一般左半區版面的稿件比右半區版面的稿件重要;上左區的稿件比上右區的稿件重要;下左區稿件比下右區稿件重要。有時,編排人員也會把版面各區域的重要程度改變,如:將優勢區域採取縮小標題等弱化處理方式,降低了通常優勢區域在讀者心中的重要程度;有時也將弱勢區域採取加大標題等強化處理方式,增強弱勢區域新聞在讀者心中的地位,來創造一種「小頭條」與「假頭條」的版面編排方式。這種情況,通常是將一些涉及重要人物,重要機構的新聞或價值夠不上頭條,卻又值得引起注意的新聞,採取這種小頭條的形式來處理。
分欄體制:營銷時代我國報紙在分欄體制上:對開報紙基本欄大多採用八欄制,四開報紙基本欄多採用七欄制。分欄是為了儘量減少由於文字長度過長而造成讀者閱讀時的不便,同時也是為了增加版面變化,使版面活潑生動。另外,欄與欄之間形成的空白,打破了版面的單調,使版面清爽明朗。在版面文字排列上,多以基本欄為單位,有時大量地運用變欄,如將基本欄成倍合併後的長欄和將基本欄非成倍合併成的破欄。變欄不但可以起到強化版面、吸引讀者注意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增加版面編排布局上的生動性,美化版面。
標題設計:營銷時代我國報紙頭版在標題設計上,一般頭條會採取主題+輔題或引題+主題這兩種形式,並且字體設計比其它稿件字體要大,要濃。有時還利用引題、主題和輔題間字體字號、底紋顏色的變化來顯示差異,體現頭條的莊重感。如《溫州都市報》有時將頭版重要稿件的引題和主題的底紋以不同的顏色加以設置,通常還會將這兩行標題設置成不同大小的字體或是不同顏色的字體形式。
圖片安排:頭版上的圖片是營銷時代我國報紙版面設計的一大亮點。一般報紙的頭版都會安排至少一幅圖片來增加版面的生動感。圖片的穿插編排不僅可以給一個版面著色,也可以使新聞信息借圖片的直觀效果來表達。當多幅新聞圖片大小相間,橫豎相配時,有採用對角線形式,也有採用黃金分割形式或重疊式。如《晶報》頭版都有一幅大圖片,既簡潔又可以舒展過多的文字造成的閱讀疲勞。頭版在新聞照片的選登上有時會採取放大刊登的形式,使照片中的形象得以充分的展示,增強照片的可讀性,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頭版有時還以新聞照片作頭條,適應讀圖時代報業競爭的需要。所以,新聞照片是頭版的亮點,具有新聞性、真實性、知識性、價值性、愉悅性的特點。
重要稿件:頭版上的重要稿件一般都採用加框的形式,如《溫州都市報》2004年3月24日頭版上為顯示某一會議的重要性,採用整篇稿件加紅線框的形式,把印刷部分的版心與非印刷部分的邊白隔開,而且標題字體也被設計成紅色加以突出,使讀者一目了然。
色彩:色彩是營銷時代我國報紙頭版以及其它各版版面語言的又一形式。頭版在色彩上的布局一般是通過字體顏色的變化、空白的運用、彩色圖片的穿插以及版塊底紋的變化來表現。字體顏色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報名和各條新聞稿件標題字體顏色的變化;空白的運用是適當地在圖片四周、標題四周留白,從而使圖片、標題分外突出。國內財經類報紙中,如《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導》的版面都大幅運用了留白技巧,將標題與文章之間、文章與文章之間都留有適當的位置,文章與文章之間不加框,不用花邊,這正是報紙在營銷市場上吸引讀者購買,提升銷售量的又一版面設計方式。
版面設計:營銷時代的報紙頭版多採用模塊式版面設計,即用較濃重的線條把稿件比較整齊地分割成若干條,儘量減少穿插交錯、破欄的方法,形成一塊塊獨立的版塊,既可以幫助讀者梳理信息,又提高了閱讀速度。模塊式版面設計便於集合稿件,打破傳統的破題、斷題現象,也便於替某塊稿件底紋上色,同時也釋放了新聞照片的衝擊力。
因此可以說,頭版是一份報紙形象的第一視覺要素,也是營銷時代我國報紙突顯本報特色的載體之一。設計一個簡潔、明快、醒目、信息量豐富的頭版版面,關係著一家報紙在營銷時代的競爭優勢。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