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作業「神器」走紅,業內人士稱只是機械臂「雛形」
「寫字機器人」熱銷背後的深圳機械臂產業
越疆機械臂可以進行3D製作。南方日報記者 李榮華 攝
寒假快結束前,一則初三女生購買「寫字機器人」抄作業的新聞,引起關注。
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一名在淘寶平臺售賣寫字機器人的店主。他介紹,新聞報導讓他們店的訂單「蹭蹭漲」,但也因大量退貨而虧本。
業內專家介紹,「寫字機器人」其實還不算機器人,只是一款小型服務型機械臂,沒有智能屬性,使用者需要由專業人士指導練習。目前,一些機械臂已具備視覺識別等智能屬性,深圳機械臂企業開始聚集,部分產品也開始打開國外市場。
●南方日報記者 李榮華
「寫字機器人」成寒假作業利器
近日有新聞報導,哈爾濱張女士發現,正在讀初三的女兒用壓歲錢訂購了一臺價值800多元的「寫字機器人」,它不僅可以模仿孩子的筆跡抄課文、抄生字,還能畫手抄報。
報導稱,張女士女兒僅用兩天,就完成了寒假語文抄寫作業,而且字跡工整,沒有出現錯字、改字的現象。使用說明書上看到「可以模仿各種筆跡抄寫文字」。張女士一怒之下摔碎了「機器人」,還怒罵了女兒一頓。
在一些淘寶店裡,記者看到有銷售相關產品,價格從800元到1200元不等。
一家店的客服介紹,「寫字機器人」其實是一組組裝的電子金屬套件,下載軟體後,讓機器識別使用者的筆跡,導入需要書寫的文字內容,再在前端安置一支筆,它就能在紙上模仿使用者筆跡書寫指定內容,書寫速度比較快,每分鐘40字左右。
有店家稱因大量退貨而虧本
記者日前聯繫上一家售賣「寫字機器人」的深圳淘寶店。公開數據顯示,這家店的「寫字機器人」銷量達443臺,已有386人付款。
據店家阿宇(化名)介紹,新聞報導兩天抄完大量作業的情況很難實現。因為「寫字機器人」在開始「寫字」前,需要一系列電腦控制操作,包括文檔編輯等,「排版時間都能把作業寫完」。
阿宇介紹,這款產品結合國外開源技術,可以開發繪圖、寫字、雷射雕刻等功能,比較簡單,並不能算智能產品。這種機器以前一年也就能賣幾百臺,主要用於學校教研(研究機械臂運動控制算法)、感謝信及便箋製作等,算是小眾產品。
阿宇的店是小本經營,年前只備貨50臺,以往春節假期只賣出5到10臺。最近新聞報導之後,網店銷量開始「蹭蹭漲」,有很多代理商尋求合作。
這種寫字機器人是純手工製作,技術不夠成熟,小批量製作,庫存不夠,生產周期需要一個多月。備貨量不足導致店家難以正常發貨。
「很多買家買完就退貨,退貨率接近3成。」阿宇稱,以前買家少,會觀望半年後覺得真正需要才下單,買家會找客服慢慢請教。現在買家追熱點買了後,發現體驗不好,沒多做溝通就馬上退貨。
「我們不發貨會被投訴,發了得差評,錢沒賺到,還虧本了。」阿宇稱,從2月17日到現在退了近30臺,還有100多臺不想發貨了,算起來,一單產品僅算物流包裝等費用就要虧損近50元。
寫字機器人是機械臂「雛形」
記者了解到,「寫字機器人」是簡單版本的桌面型機械臂。
據越疆科技研發總監劉主福介紹,寫作業機器人其實並不算智慧機器人,只是一個「單純的印刷機」,執行單向輸出,技術相對簡單,屬於桌面型雙軸機械臂,可以做一些基礎的重複性工作,不具備答題能力。
劉主福分析,假如這種機械臂能做題的話,需要搭建專業攝像頭,識別作業題,計算機後臺計算答題,然後把答案轉化成文字。
一般而言,寫字機器人從字庫下載手寫體字體,寫出來的字,是通過這些預存字庫轉化而成的,並不是寫字機器人模仿使用者筆跡。
目前,越疆開發出的一款先進機械臂具有圖形化編程、手動化編程與代碼式編程等方式,相比寫字機器人要智能得多。比如手動式編程,記者在現場看到,使用者按動機械臂按鈕之後,手持機器做幾個動作,機械臂就可自動準確地重複這些動作。該功能已應用到多個現代化生產車間裡。
■延伸
深圳正崛起機械臂產業群
「很多人剛開始認識我們的機械臂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抄作業。」越疆科技一名市場負責人介紹,機械臂主要偏向於工業級消費,普通人對機械臂還不夠了解。
專業人士介紹,機械臂/手是機械人技術領域中實際應用最廣泛的自動化機械裝置,形態多樣,都能接受指令,可以精確定位到三維(或二維)空間上的某一點進行作業。
記者了解到,深圳出現一批機械臂創業公司,比如越疆科技、慧靈科技等。目前,某些領先的機械臂企業可以在視覺、控制、驅動、本體技術等主要環節實現全自研。
在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逐漸取代人類從事單調、重複性高、危險性強的工作時,協作機器人作為人機協作的重要元素,正慢慢滲入工業、生活、醫療等領域。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2月25日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出口月度資料庫》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量2.98萬臺,同比增長5.2%,出口主體以外資廠商為主。國產廠商國際市場布局尚處早期階段,以協作機器人廠商為主要代表,出口量與外資尚存在較大差距。
深圳對機器人產業高度重視。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深圳市政府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同設立機器人基礎研究中心項目,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匯聚全國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共同解決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該項目擬通過「重點支持項目」予以支持,資助期限為4年,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290萬元/項。其中機器人基礎零部件、基礎軟體研究內容,就包括「機械臂/手系統及其自主靈巧操作關鍵技術」。
慧靈科技CEO田軍2月26日向記者介紹,機械臂行業經歷了三波發展潮,最早一波以新松等知名企業為主,屬於有資金有技術的老一代科技企業;第二波相比更注重成本控制和拼裝,甚至部分核心控制都會採購;第三波是最近三四年出現的初創企業,創業團隊年輕,有活力,學歷高,具備一些自主創新技術,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及周邊。
慧靈科技主要做四軸機械臂,創業已有三年。田軍發現,目前,深圳機械臂產業企業出現集聚效應,一些外地機械臂企業也搬到了深圳。「深圳的機器人供應鏈比較方便,市場比較活躍,供應鏈和市場好了,產品才好賣,企業才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