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也多次在媒體和文章中稱讚此文為「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這篇論文引進了眾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王兵教授比喻說,比如說我們吹一個氣球,氣球不斷膨脹,可以用「裡奇流」來研究它空間的變化,最後得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理想結果。
由於論文篇幅大、審稿周期長,這篇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花了6年時間。發表周期如此之長在數學界並不鮮見,比如今年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發表的論文就審核了8年。
作者簡介
陳秀雄教授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9年由國家保送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和博士後,並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1994年獲博士學位。
他還是是著名幾何學家卡拉比教授的最後一位博士生。
陳秀雄現任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數學系教授,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創始所長,中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主任。
他曾獲得2019年西蒙斯學者獎,是繼陶哲軒和姚鴻澤後第三位獲得西蒙斯學者獎的華人數學家。
△ 陳秀雄獲得2019年西蒙斯獎(圖片來自中科大官網)
西蒙斯獎旨在獎勵數學、物理、天體物理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傑出研究者,每年獎勵三到四名數學家。每位西蒙斯學者可獲得為期5年、總額5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
王兵教授於1998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03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系學習, 於2008年博士畢業。此後歷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師, 石溪大學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職)。
王兵於2018年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工作。
他的研究專長為幾何流,特別是凱勒裡奇流、裡奇流和平均曲率流等。
參考連結:
http://news.ustc.edu.cn/2019/0621/c15884a387499/page.htm
http://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6521
https://projecteuclid.org/euclid.jdg/1599271253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