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四十二部冬季檔日劇和三十四部春季檔日劇,2019上半年留在觀眾印象中的日劇能佔這個總數的多少呢?
文 | 戴桃疆
秋風起,秋意濃,轉眼間日劇的夏季檔已經逐漸步入尾聲。但細細品品,今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電視劇大多是上半年推出的,一方面是夏季檔期本就是日劇表現相對較弱的期間——儘管日本社會文化逐漸被「宅」力所支配,但夏季仍然被認為是度假期間,公共電視臺和有線電視臺一般不會將年度重頭戲壓在這一時期。儘管來得稍微有些遲,在秋意漸濃的這個時節裡回顧上半年日劇情況也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一月到三月的「冬季檔」和四月到六月的「春季檔」構成了日本電視劇的上半年,其中冬季檔日劇有四十二部,另有七部特別篇;春季檔日劇共三十四部,另有一部特別篇。
特別篇作品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同一季度內沒有更新計劃的長壽日劇,比如冬季檔期的《三個歐吉桑》《釣魚迷日記》《科搜研之女》,第二類是熱門日劇的番外,具體例子有冬季檔熱血勵志的《下町火箭》,春季檔則是古澤良太作品《行騙天下JP》的衍生,第三類則是純粹的特別篇,如果不是改編自世界名著,或是劍走偏鋒滿足大眾獵奇心理,這類特別篇很難競爭激烈的影視劇市場中刷到什麼存在感。
特別篇成功的實例並非沒有,例如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一度引發熱議的《大叔的愛》,起初就是公共電視臺新春特別篇中的一個單元,因為大獲成功進而衍生出了電視劇,又因電視劇大獲成功進而推出了電影版本。但類似這樣的例子實在是鳳毛麟角,因而下文在盤點上半年日劇時,不再針對特別篇做特別討論。
四十二部冬季檔日劇和三十四部春季檔日劇,2019上半年留在觀眾印象中的日劇能佔這個總數的多少呢?
彩虹旗還在飄
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性少數群體走進日本電視劇的視野,並從身負社會刻板印象的配角逐漸轉變成劇集的主角,對人物的表現也趨於日常化、生活化,不再強調或是突出某種社會刻板印象,而是通過劇情對人物的塑造和特質展示幫助觀眾理解角色特質,從而彌合社會分歧,幫助少數人群走進大眾視野。從2016年起,彩虹旗似乎已經成為日本電視劇中的一大特色,原本只作為特別短劇或是只能在網絡平臺上播出,因為作品體現的新意和誠意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感知,逐漸走進主流視野,今年春季檔期的《昨日的美食》中,雙男主飾演者西島秀俊和內野聖陽都是日本影視界的主流演員,這種演員配置從一個側面說明日本社會觀念的改變。
另一部同樣飄揚彩虹色的春季檔日劇《老子的裙子去哪兒了?》相比日常溫情的《昨日的美食》,獵奇感更加強烈,表演和故事劇情設定的漫畫感也更加強烈,穿裙子的歐吉桑老師身上的彩虹色彩反而不如《昨日的美食》濃重,「彩虹色」的設定在這部劇中反而更像是一種表明主人公身份複雜多樣,提升人物的兼容性,以應對學校中的紛繁複雜糾紛。
無論是日常的溫馨還是兼容性極強的反差設定,最後都助推這兩部春季檔彩虹色電視劇成為觀眾關注度焦點。儘管一些觀眾對於此類題材有異議,或是不敏感,但一個可預測的趨勢是存在「彩虹色」電視劇在今後日劇中所佔的權重大概會越來越大。
殺戮與懲罰
和英國一樣,日本也盛產懸疑推理類創作者,懸疑推理元素在日劇中佔據的比例很大,就連日本最容易發現狗血存在的「不倫題材」劇集中,都能發現懸疑推理的元素。或者說,只要存在一個受害者,一群與受害者存在恩恩怨怨的人,那麼一個懸疑推理題材的雛形便出現了。
懸疑推理類電視劇通常會佔到英國全年電視劇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左右,日本的比例則更高。英國每年會將一部分播出配比分配給經典名著改編,日本也有經典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播出,但並不屬於常規項,因而留給推理懸疑的發揮空間更大。類型化的日本推理懸疑電視劇甚至能夠呈現與都市言情題材彼此抗衡的局面。但類型化的局域內,推理懸疑作品之間則是群雄逐鹿的態勢,若要想從一眾形形色色的同類型電視劇中脫穎而出,創意已經成為在這場戰爭中勝出的唯一利器。
相比常規的以警察、律師等本身屬於涉法領域從業者作為主角的身份設置,非涉法類職業從業者設定的推理懸疑類電視劇似乎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今年上半年,菅田將暉主演的《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以及田中圭主演的《輪到你了》都靠不走尋常路的設定在網際網路上掀起陣陣討論熱潮。尤其是《輪到你了》,這部沒有當紅小生小花加持的電視劇起初並不顯山露水,但隨著情節的展開,層層謎團彼此交疊的設置、藏在經典推理漫畫《名偵探柯南》中的線索都成為引發觀眾熱議的話題,觀眾對於電視劇的情節走向產生諸多推測,討論話題熱度助推電視劇成為新的關注焦點——即便它在秋天爛尾了。
酷似電影《大逃殺》的《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與前述《老子的裙子哪兒去了?》一樣,將鏡頭對準了校園裡的師生和青少年世界,二者從不同側面體現了日本文化表現青少年世界的兩大經典手法,一種是漫畫式的人設先行,將一種社會現象匹配某種典型人物特徵,以此來塑造人物;二是對「哀」與「寂」的推崇,兩部劇的主人公都身患絕症,都是走向終點的人,所作所為的底色都是悲壯。相比劇情,《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相關討論最多的還是菅田將暉的表演,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日本懸疑推理類電視劇在情節設置之外仍有無限可能。
言情的衰落
韓國率先被曝出生育率為零的新聞,結婚率也大大降低,韓國明星夫婦情感危機導致的離婚大戰更是像纏纏綿綿的日日劇一樣沒完沒了地出現在中國網際網路世界裡,但這些都並不妨礙韓國電視劇製作者繼續討論情感生活的種種形態,無論是甜蜜寵愛還是文藝地討論愛情如何消逝,言情自始至終都是韓劇中最重要的東西。將鏡頭轉向日本,對比之下不難發現今年上半年言情類題材的日本電視劇少之又少,整個一季度幾乎沒有角色在正經八百地談戀愛,令人印象深刻的銀幕情侶數量幾乎為零。冬季檔尚有深田恭子與橫濱流星的姐弟戀組合,春季檔除了《昨日的美食》裡的兩個男人,全日本無人戀愛,不是在推理,就是在搞事業,言情從主菜變成了配料。
這種局面的出現一部分原因在於近幾年日本電視劇市場上言情題材電視劇表現較差,無論是選擇當紅小生小花擔任主演,還是強推按頭戀愛,清甜的愛情故事市場反響都不盡如人意,有一些則是開頭表現良好,但後續走進狗血的俗套,爛尾遭致觀眾更強烈的失望。本應表現最為穩妥的言情題材反而成為觀眾選擇追劇時風險最高的類型。
無論社會環境如何改變,人類對情感的需求仍然穩定且具有內在一致性,能夠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情感題材作品通常要比單靠劇情創天下的作品收穫更大的成功。下半年這類題材或許會迎來豐收也說不定呢。
2019上半年日本電視劇總體表現較平,有小驚喜也有小歡喜,下半年已經過去一半,夏季檔也沒有出現爆發期,還剩最後一個季度,今年日劇總體如何還要看秋季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