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謝禮恆
攝影、設計丨張涵
部分圖片來自朗詩·樂府
「紅砂物語」成都公共藝術推動計劃:大地與天空生長的金句
丨許燎源作品
6月20日,朗詩·樂府營銷中心暨當代藝術大展正式啟幕。參展雕塑家許燎源、鄧筱、袁曉天、朱峰、張盛、吳玥、許爾純與參展油畫家馬一平、劉洵、翁凱旋、黃冠餘的眾多件藝術作品以特別方式置放於朗詩·樂府營銷中心各個區域空間。室內協應室外,水面倒映空間,頗富傳統意味的山水-庭院-人居-自然的「生活協議」,超越空間限制與當代脫俗想像力的沉浸式藝術氛圍,將營銷中心的開幕現場與一場當代藝術展覽緊切結合——這是分明的「樂府TIME 探藝術臻境 承人居未來」。
此次朗詩·樂府當代藝術大展,藝術家許燎源的眾多件雕塑是首次走出博物館,來到如此特別的空間展陳。所有的「永恆」都由無數個「此刻」組成,打破規則的展覽與作品從來難求。
紅砂村的盒子丨這些盛開的作品,在此刻在彼時,使我單純
丨部分參展藝術家在許燎源、許爾純作品前合影
於是,原創、突破成為奢侈。此番的布展,許燎源作品與水面、草坪、室內空間的結合,成為這些作品文學性、藝術性之外一種更接近生活本質的屬性:功能的親切,生活藝術的物感。回到生活,遭遇情緒,藝術生長——這是許燎源藝術創作一個重要的稜面與著力點。加上他一件青銅雕塑的作品《椅子》與兒子許爾純的新型材料雕塑作品《椅子》並置出現在朗詩·樂府營銷中心的室內空間,形成一種無聲的對話與探討。許爾純更傾向於自我感情色彩的創作,放射感、未來感與速度感十足的創作形態,令人印象深刻——這對父與子,藝術家與新一代藝術家的「空座之坐」,變成「滿座之說」,像極了父親節的一個禮物。
丨鄧筱作品《思維空間》
鄧筱作品《思維空間》,將神經元幻化成視覺能感受到的一種混沌無規律,像似在宇宙中飄浮感的形態。人類的意識、智慧、創造力來源於這千絲萬縷的神經元體,肉體也只是一個載體,這種能量波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永恆」存在,人類生命的意義在此。「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背後的支撐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無際。這股強大的能量促使我們探索宇宙的浩瀚,探知自我的潛力,精神的波動與宇宙的波動相連,我們是一個共生體。」有趣的是,這件作品有兩種呈現方式:一是懸掛動態緩緩旋轉,二是放置於平面給予一種飄浮感。作品在朗詩·樂府空間水面的呈現,給了這件作品在公共空間中很好的詮釋,淺水面和倒影給了它一個寂靜懸浮的視感和體驗,黑色乾淨的水面背景也呈現出一種宇宙浩瀚空間的感知。——它此時此刻在觀者的思維空間中是一種「懸而無」的狀態。懸而無代表一種浩瀚,一種永恆的力量。
D空間「trace 痕跡」五人展丨藝術家的時間痕跡與痕跡時間
丨袁曉天作品《flow》
袁曉天的作品名為《flow》,它並非首次在這樣的空間展出。「Flow」可看成一個個小的單元,雖然作品都在工作室內製作,但每次展出都會隨著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單元或增或減。其在展廳空間內確定自己的最終形式。賦予一件作品最終的形態,使其按照特定的空間進行調整,這也是裝置作品創作方式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作品與空間可以彼此呼應,呈現出更好的效果。(連結作品相關解讀文章)
丨吳玥作品,青銅雕塑
吳玥在做作品之前並沒考慮作品將要陳設的空間環境。在學雕塑的人眼裡,中國傳統的雕塑,一般多是氣勢夠足,但細節並不強烈。中國意象的審美,那股「氣」是貫通的。「如今,我們的審美訴求發生了變化,但內裡那支動勢的『氣』一定都在——可我覺得看了之後往往不過癮。我們小時候都看過動漫,這是不可迴避地影響了我的創作。對於神獸、瑞獸等,西方的做法都是很『暗沉』地表達,它的『氣』是往下走的。而我取中西兩面的優勢,中方的氣+西方的形,有細節,也照顧整體的『氣』,形式上也就更耐看了。」吳玥的作品此番是首次來到商業空間參展,與生活關聯,從「融入」到「輸出」,這是一位年輕雕塑家的突破。
藝術與科技的碰撞|數字雕塑藝術家| 張盛
丨張盛作品《老虎》
張盛的參展的作品名為《老虎》。這是去年的作品,類似某種數字雕塑的概念,延續了他過去的創作方式(之前他的《皮囊》系列很受關注,該系列是將古典雕塑形式,用3D動畫影像和3D列印的綜合媒介手段製作,並輔以跨媒介的實驗藝術手段呈現),《老虎》是帶有隱喻味道的一件獨特的作品,也可輔助以視頻影像表達。該件作品放置在展廳前臺最靠前的位置。成為進入生活堂奧的某種莊重的儀式通道。
許爾純/朱峰/許燎源當代雕塑三人展:情感時間進化史
丨朱峰作品《生長》系列
朱峰的作品在圈內較為知名,這次展出的作品是《生長》系列的一件。他想打破雕塑的某種形態園囿,呈現一種無限生長、疊加與延續的超脫狀態。材質為鏡面不鏽鋼,將其放置於任何一處,都能與周邊環境產生關係,可容,可觀、可讀、可賞,按照一些觀者的說法,「能進一步提升空間的氣場」。朱峰提到,作為雕塑家,「我們一般都比較局限,作品來源於訂製,或在專業的藝術空間做學術展,這跟大眾有顯著距離。而這一次放到公共空間展覽,可讓大眾近距離感受到雕塑的氣息,與空間互映的氣質,這很好。如今商業空間的同質化太嚴重了,藝術的介入能有機提升空間質量,讓人們的視覺品質和心理感受有完全不一樣的『出圈效果』。藝術家應該多讓作品走出去,讓觀眾更能理解藝術,因為藝術最終是要回歸生活本身的。」
丨馬一平作品
丨劉洵作品
丨翁凱旋作品
丨黃冠餘作品
在參展油畫作品部分,朗詩·樂府當代藝術大展在室內空間特別呈現馬一平《大地無言》、劉洵《梧桐院》、翁凱旋《仙女山系列II》、黃冠餘《荷影》等等藝術家代表性題材作品,其中黃冠餘一組《荷影》作品尺幅壯闊,價值高達270萬餘元,備受參觀者關注。
謝禮恆 著,定價68元,特惠38元。掃碼即可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