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第八代:詠到梅花樁法妙 春來桃李苑留香

2021-01-21 中國僑網
詠春拳第八代:詠到梅花樁法妙 春來桃李苑留香

2017年12月05日 09:38   來源:福建日報   

參與互動

  原標題:詠春拳:天下武學本一家

  福建是我國「非遺」資源大省。眾多的「非遺」項目,既帶有強烈的「海洋」氣息,又存留了濃鬱的「中原」味道。目前,福建有國家級「非遺」130項,省級「非遺」名錄項目490項、7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南音、媽祖信俗、漳浦和柘榮剪紙、閩南民居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入選「急需保護的人類非遺名錄」;《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入選「非遺優秀實踐名冊」,是我國迄今在國際「非遺」保護三個系列中唯一的「大滿貫」省份。

  福建日報全媒體《文脈頌中華》系列專題報導,旨在以「非遺」為切入點和主題,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鄭祖傑接受東南網採訪。

  東南網、《新福建》客戶端、海峽網、閩南網同步上線的網絡專題《文脈頌中華》設計精美,內容豐富,設置新片速遞、非遺展示、走進非遺、傳承人說、新媒聚焦等版塊,除了呈現福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為福建人民了解我國「非遺」開闢了網上窗口。

  「文脈頌中華」系列專題報導之《詠到梅花樁法妙 春來桃李苑留香》主要通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第八代「指」字輩傳承人鄭祖傑的鏡頭,講述在他及其弟子的努力下,如何將詠春拳這一門至今有300多年歷史的古老拳法發揚光大的故事。

  一種「高級階段」的情感

  月懸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說的便是南拳。常言道,天下南拳出福建,而詠春拳,也不例外。

  詠春拳作為南拳的一脈,起源於明末清初,為福建南少林五枚師太所創,在香港功夫電影的黃金時代中走出深巷,廣為人知。

  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截拳道,最初便是源自詠春拳。當時的鄭祖傑,還未拜入師門,自幼愛好武術的他,在電視上跟著李小龍的寸勁比劃的時候,便下定決心要苦苦去追尋詠春拳。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鄭祖傑在報紙上看到了李小龍的同門兼生前好友,詠春拳第七代嫡傳弟子鄭忠大師的整版報導,便「千方百計」拜入鄭忠門下。這一拜,他學了二十年。

  「從興趣愛好,到痴迷,到了解,到敬畏,再到一種擔當的過程,你越學越了解中國傳統的武學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我們也從練習過程中成長過來,覺得這麼好的東西,如果我們只是興趣愛好,那是初級階段。」鄭祖傑如是說。

  那麼,高級階段是什麼呢?按照鄭祖傑的說法,「高級階段」便是傳承與發揚。2009年,詠春拳被納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4年,福州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7年,詠春拳正式進駐福建警察學院,這點星火,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勢頭。

  「天下一家」的武學野心

  如今弟子100多人,而學生不計其數的五枚詠春一脈,在小學校園、大學、警營部隊、詠春堂內,在鄭祖傑以及弟子拳掌的方寸之間,延伸開來,把詠春拳的視線從世界範圍內拉回到福建,而後,再走向世界。

  「最初的福建詠春拳,屬於牆內開花牆外香,可能大多數人,他們最初認識詠春拳是通過與李小龍、葉問相關的一些影視作品。其實廣東屬於詠春拳的發祥地,而福建作為詠春拳的發源地,卻鮮為人知。世界那麼大,靠福建也不夠,靠廣州也不夠,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靠所有詠春弟子共同來傳承與發揚,讓這個文化能夠淵遠流長。」鄭祖傑說。而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從鄭祖傑眼裡看到「天下武學本一家」的龐大「野心」。而往小處說,詠春拳帶給他的信念感,已經超越了拳術本身的意義。

葉紹嶸正在教學。

  按照詠春拳第八代「刀」字輩傳承人葉紹嶸的說法,武學是為了平息紛爭,而不是挑起事端,止戈方為「武」。當一門武學成為一種武力,便淪為下乘,雖剛猛,但易折。

  正如詠春拳祖訓裡面的第一句話所說,「要求後學弟子們積極傳承正氣」,傳承與正氣,在拳法中所蘊含的哲理,才使得這門擁有300多年歷史的拳法,經歷時代變幻,穿越古今,卻依然生生不息。(東南網記者 繆志濤 蘇琳 文/圖)

【責任編輯:張金傑】

相關焦點

  • 陳歲代 鄉苑雜詠
    鄉 苑 雜 詠 作者/陳歲代 《書法家》趙正祿 野鶴山下名古城,飛雨流雲九百春。
  • 守中守正,君子之道——訪福建傳統詠春拳第九代弟子程慧
    而言字旁的古體字「詠」,才是「詠春拳」的原本寫法,書法中的「永」字八法在詠春拳中也都有動作與之對應經過莊重的拜師儀式,我成為福建傳統詠春拳第九代「刀」字輩弟子。福建詠(詠)春拳輩分按「小念頭、尋橋、標指、刀、棍」套路順序命名,以「小」字輩起依此類推;而我的師父唐道勝是第八代「指」字輩弟子——福建傳統詠春拳傳人鄭忠大師的入室弟子。
  • 盧文錦詠春拳華東分會正式開館
    詠自葉問滿桃李,春風化雨世代傳。
  • 葉問徒孫曾學詠春拳30多年 娶濟南媳婦開設武館授徒1/122017-04-12...
    「詠到梅花樁法妙,春生桃李藝林香」,看過電影《葉問》的人都會知道詠春拳法的通俗和精準,葉問雖然已經逝世,但他的徒孫陸偉德自2010年從香港來到濟南後,一直在練習和教授詠春拳。1945年5月出生的陸偉德是香港人,從小習武,做過英軍教官、香港廉政公署高級調查主任。上世紀80年代初,陸偉德拜在葉問之子葉準門下學習詠春拳。
  • 非遺名錄 詠春拳(附:詠春拳拳譜)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詠春拳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理論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線、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
  • 苑子豪:《我們最好的十年》【桃李湖畔·真人圖書(42)】
    受內蒙古大學與內蒙古新華書店聯合邀請,苑子豪帶著他的新書《我們最好的十年》,來內蒙古大學做客,與廣大學子們見面。各大專院校讀者學生慕名而來,現場座無虛席。圖書館讀者協會執行主席代超凡同學代表內大的同學們為苑子豪敬獻了哈達。
  • 詩文三百滿芳苑,灑向人間都是春——《滿庭芳苑》(302期)
    詩文三百滿芳苑,灑向人間都是春。孫繼革(北京)芳苑流連入夢深,魂隨明月韻隨心。人生最是詩和酒,一首香歌唱到今。爾詠鸝飛穿柳線,吾吟蛙躍隱荷塘。談文不乏經綸手,弄墨多為俊逸郎。三百期開新境界,春來又是滿庭芳。曹憲閣(遼寧)天地回春雨打池,東風送暖鵲登枝。
  • 唐道勝:潛心傳承詠春拳
    年近五十的他,身材高大魁梧,談起詠春拳,興致勃勃,容光煥發。痴迷詠春拳數十載圓心中武俠夢採訪期間,唐道勝演示了一套詠春拳中級套路——尋橋,只見其拳快而防守緊密,出招迅速,馬步靈活,一招一式皆剛柔並濟。「詠春拳套路走直線、不走偏門,講究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唐道勝說。
  • 四百心花輯,爭妍一苑芳——賀《滿庭芳苑》發刊四百期特輯
    應時春雨富,桃李自芬芳。劉激揚(河北)文苑沁心香,騷風韻味長。期期添曉色,嫋嫋送春光。筆奏清詞曲,詩吟雅意唐。微刊時四百,花盛滿庭芳。鮑林岐(山東)秀苑溢清香,情深意味長。吟聲出琴韻,醉眼賞湖光。摘月豔詩境,乘帆到宋唐。花開尋媚景,幽路沐孤芳。
  • 道詠堂 | 詠春拳到底怎麼出現的?光佛山就有超百家詠春拳館
    提起佛山功夫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詠春 拳電影《葉問》劇照。再加上詠春拳傳入佛山後,又發展出多個宗支,但無論各個宗支之間所認定的詠春是從何而起," 佛山贊先生 " 梁贊作為佛山詠春拳第一代宗師基本上都是眾口一詞的。
  • 【原創】【酷音天下 成城】 牡丹詠 · 酷友七言詩接龍 108首
    3【成城】生來在地就為王 離去升天見玉皇 百代名封功武曌 千秋貴冠勉群芳4【夏荷亭亭】千秋貴冠勉群芳 萬代含情綠影藏 潤墨牡丹蝶舞戲 洛陽紙貴汗周王5【嶺秀浮雲】洛陽紙貴汗周王 三戲諸侯損域疆 富貴千秋常入墨 花開五月冠群芳6【殘夢初醒】花開五月冠群芳
  • 原來詠春拳是福州的!已入選國家非遺項目
    近日無意間看到福州入選國家非遺項目中有詠春拳,以為作者寫錯了。結果一查,申報地區確實是福建省福州市,入選國家非遺時間是2014年,好幾年了!我也是驚呆了,一直以為詠春拳是廣東的,畢竟傳說中的詠春拳大師都是廣東人。
  • 楊多校:奼紫嫣紅詠一春
    奼紫嫣紅詠一春(群芳譜)1.牡丹花天香國色自不俗,曾使雜花捨命逐。多少蜂蝶來擁躉,慣於傲慢藐凡族。卻因桃李情緣在,共伴春風慰眼前。5.梨花喜見雪絨綴滿枝,瓊枝玉樹惹情思。深深寓意誰能解?萬古春風也不知。6.牽牛花跨山越嶺走天涯,暮落晨開映曉霞。
  • 詠春拳躋身國家級「非遺」
    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12月11日訊(記者:林秋明)  國務院12月3日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源自我市南少林武術的詠春拳榜上有名。
  • 《滿庭芳苑》(239期)芳苑詩友獻給老師的歌
    教書立德千般苦,桃李參天喜訊來。李為民(甘肅)燭淚未乾絲未盡,精心授業德為魂。遍培桃李三千裡,嘉木成才教誨恩。武燕(山東)莫問流年第幾春,講臺三尺指迷津。憑誰稚子欣折桂,獨對寒窗月一輪。滿園桃李花枝展,朵朵溫馨寄至情。王正華(江蘇)贊軍校教官講臺三尺蘊狼煙,戰例軍防妙點圈。為捍神州山水固,戰壕演練育中堅。
  • 白鶴展翅 天下永春--詠(永)春拳源於永春白鶴拳探究
    原標題:白鶴展翅 天下永春--詠(永)春拳源於永春白鶴拳探究(下) 詠(永)春拳和永春白鶴拳同根同源   已有很多學者對詠(永)春拳的發源進行研究,但至今仍沒能形成比較統一的看法。我們不妨置身於歷史背景,結合永春白鶴拳發展史和永春武生林俊、陳湖起義事件,來探尋詠(永)春拳和永春白鶴拳在發展進程中的吻合點。這樣一來,詠(永)春拳的發源便逐漸明朗。   從傳播時間來看,詠(永)春拳種種師傳傳說中,五枚師太、至善禪師等多數是清末小說《聖朝鼎盛萬年青》中的小說人物,顏(嚴)永春、蘇三娘等是口傳人物,難以查證。有據可查的有黃華寶、梁贊等人。
  • 梨園春來啦!本周三曲劇大咖空降丹江大觀苑
    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將於10月28日下午走進丹江大觀苑·印象丹江演藝場盛大開演!多位曲劇大咖親臨現場!趕快來丹江大觀苑聽大戲吧!本次活動主持天團龐曉戈 劉雯 趙靚 何文韜 代亞翰河南福森實業集團多年來一直是《梨園春》欄目的強強合作夥伴。本次《梨園春》欄目組走進河南福森丹江大觀苑更是加深了雙方友誼,也給了廣大遊客朋友走進景區也能聽大戲、看《梨園春》的難得機會。
  • 哪裡學詠春拳最正宗?
    當今詠春拳遍播全球,更借網絡助臂,張三李四陳五何六都來發表視頻教學,真偽並演,反令後學者疑惑與卻步。不得不說,詠春拳因拔高張揚,已令世人倒胃。筆者敢斷言——詠春拳公開世間之日,也是其濫法時期之始。由是,詠春拳、葉問得以披露。第一波,洋人以為香港乃詠春拳發源地,紛紛進入香港,尋覓葉問第一代弟子求學。第二波九十年代,國內多省地愛武者(廣東除外)慕名追逐,卻無視傳承究竟,不知廣東根深,只道香港回歸的詠春拳是正宗,標榜葉問為宗師(請問葉問的師傅陳華順、師公梁贊還怎麼稱謂?!)。因此造成葉系門下弟子龍蛇混雜,速學速成,人人即身成師,你爭我湧似的開館及網絡教學。
  • 《劍網3指尖江湖》怎麼跳梅花樁 梅花樁跳法攻略
    導 讀 劍網3指尖江湖梅花樁是少林休閒玩法,通過後能獲取寶箱獎勵喔,那麼劍網3指尖江湖梅花樁怎麼跳、劍網
  • 馬爾他老人與詠春拳的一次「親密接觸」
    新華社瓦萊塔11月16日電 特寫:馬爾他老人與詠春拳的一次「親密接觸」  新華社記者袁韻  當地時間16日8時30分,在馬爾他主島北部梅裡哈小鎮老人日託中心,25名老年學員身著黃色T恤,在詠春拳第八代「指」字輩傳承人鄭祖傑的指導下,認真習練詠春拳入門拳法「小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