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漢服之美 傳播文化之魅

2020-12-10 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主辦:雅安日報傳媒集團 新聞熱線:0835-2222226 廣告熱線:0835-2350705

展示漢服之美 傳播文化之魅

時間:2019-11-27 09:02:51 來源:雅安日報/北緯網

展示漢服之美 傳播文化之魅

來源:雅安日報/北緯網 日期:2019-11-27 09:02:51

TOP

相關焦點

  • 穿古裝、賞春花 壽光「花朝節」遊園活動展示漢服之美
    原標題:穿古裝、賞春花壽光「花朝節」遊園活動展示漢服之美3月26日訊  春風和煦,萬物復甦,正值遊園賞花的好時節。3月25日,在「花朝節」來臨之際,壽光市20多名漢服愛好者在倉聖公園倉頡紀念堂廣場舉辦「花朝節」遊園活動。
  • 揚漢服品牌之名 興傳統文化之美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服、華服,是華夏禮儀文化的體現。近年來,漢服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的熱捧。在鹹寧,就有一位為漢服「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設計師,她就是周惠君。
  • 「紫禁城上元之夜」讓網民感受故宮之美與文化之魅
    屆時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將在古城牆上閃耀展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紫禁城上元之夜」讓網民感受故宮之美與文化之魅在社交媒體上,「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有網民開玩笑,建議遊客帶好手機與歷史書,「萬一穿越了呢」。
  • 漢服之美,不僅僅是衣裳的美麗和魅力,更是文化的自信之美
    與漢服的首次結緣,源自我原來在北京的工作。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景區準備做一個成年禮的項目,邀請我們去做整體的傳播策劃。其實,在古時候,對成年禮是相當重視的。而且,成年禮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儀式。無論是男子的冠禮還是女子的笄禮。
  • 漢服唐裝之美,美在文化內涵,美在端莊大方
    漢服唐裝在當時東亞文化圈裡很有影響力,日本、韓國都以中國服裝為時尚和榜樣。在當下,也有很多人雖然崇尚漢服唐裝,只是視覺源於戲服中的那種瀟灑飄逸,對真正的唐裝漢服概念卻是很模糊。當然,時代在發展,改革創新是必然的,現在的人更注重時尚,所以今天的漢服唐裝在裁剪工藝、面料顏色上結合了多種元素,也確有一番風味,大家肯定不會忘記在2001年杭州APEC峰會上,各國領導人穿上統一的「新唐裝」,這也是大國文化的展示。真正唐朝的服裝,還是繼承了漢朝的風格,以袍和深衣為主,但在實用性和款式做了一些改動,面料相對多了一些,顏色也更為豔麗。
  • 中國服飾——漢服之美
    《左傳》中說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漢服又稱為華夏衣冠,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也稱為華服,此不能與「唐裝」、「和服」相混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等古裝電視劇熱播,以及抖音、b站等短視視頻平臺上漢服元素視頻的傳播,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為漢服顏值粉買單的消費者。不可否認的是顏值粉對真正的漢服文化並不了解。只有漢服,沒有漢禮,傳統文化就少了一半的內涵。
  • 漢服文化之美:你愛了嗎
    說起漢服,我們想到的是穿著漢服的小姐姐,她們屆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像從畫卷中走出來。可是,你了解漢服文化嗎?你知道為什麼漢服如此之美嗎?首先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
  • 品味漢服文化,讓漢服之美盡情綻放
    除了小姐姐優美的舞姿之外,更多人淪陷於小姐姐的顏值,特色的大唐敦煌風服飾加上美到不可方物的妝容,是心動的感覺呀!還有之前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女子服飾和妝容簡直美得不像話,唐代服飾裝扮佔據了好幾次的熱搜,也是迅速掀起了一股唐裝的風潮。
  • 弘揚傳統文化之美 信陽舉辦2019年漢服文化節
    信陽漢服國風活動在信陽文化中心舉行。著一襲漢服,跨越千年時空。活動邀請了信陽市四大高校的漢服社團,鄭州、駐馬店、許昌以及信陽各縣區的漢服同袍也紛至沓來,600餘名漢服同袍齊聚信陽文化中心,身著傳統漢服,組成漢服方陣開展巡遊活動,向信陽的市民展現了漢服華裳的絕美風採。
  • 漢服為媒 傳播朱子文化
    「弟子詣先賢朱公像前,向先賢朱子行揖禮……」7日上午,道南漢服文化社在延平區巨口鄉谷園村鄭厝裡厝民居舉行「朱子敬師禮」傳統禮儀展示,吸引了眾多遠道而來的遊客駐足觀看。「我很喜歡攝影,聽聞這裡有活動,很好奇,就過來看看,沒想到這邊不僅鄉村藝術氣息濃厚,而且傳統文化活動也多。這個朱子敬師禮,我就特別喜歡。」
  • 這位90後海歸,用網絡把漢服文化傳播到世界!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本期人物介紹·卓桐舟多次在海外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宣傳活動和華服主題快閃,被多家中外媒體報導。 「我很感謝網際網路,它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到漢服文化。」在卓桐舟看來,做漢服文化推廣為的不是自己出名,而是通過展示和推廣這些刻滿文化印記的美麗衣裳,帶動更多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讓湮沒在千百年歷史中的美學符號重現光彩,是卓桐舟的事業,也是她的夢。
  • 傳統花朝節 漢服少女百花中展現傳統文化之美
    傳統花朝節 漢服少女百花中展現傳統文化之美 2018-03-3131日,正值農曆二月十五,戊戌年花朝節傳統節俗文化活動在福州西湖書院舉行。  「以賞花、護花為主題的傳統花朝節日,自古以來就蘊含著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對春天的期許。」福州民俗專家表示。福建漢服少女將寫有對春日祝福的彩帶系在百花枝頭。
  • 漢服秀|道縣百餘名瑜伽愛好者著漢服展示古典美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3日訊(通訊員 蔣玲 蔣克青 蔣旭升)5月11日,道縣西洲公園文化廣場上,百名瑜伽愛好者在進行漢服展演。當日,該縣瑜伽愛好者在舉行一場「興禮儀之邦傳千年文化」 的古典風雅的漢服盛典,百餘名身穿漢服、梳著傳統髮髻,畫著復古妝容的佳麗們,伴著悠揚的古琴聲從文昌閣階梯上緩緩走到廣場中央進行展演,將漢服的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活動開始,道縣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許詠梅,道縣文化館館長黃玉梅分别致辭。
  • 臺灣大學生西安開啟文化之旅 著漢服感悟傳統之美
    臺灣大學生西安開啟文化之旅 著漢服感悟傳統之美 2019-08-25「文化之旅」。 張一辰 攝   中新網西安8月25日電 (記者 張一辰)「穿上這件漢服,真感覺是集中華文化於一身。」來自臺灣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姜遠良對記者坦言。  25日,來自臺灣十餘所高校的32名大學生在西安開啟「文化之旅」。
  • 漢服——無法取代的中華文化之美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 醉夢千年之美——漢服
    漢服一直都是華夏文明的代表之一,古人云:漢服之美謂之華。華是一種氣度,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沒有一種服裝可以像漢服一樣,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發揮的淋漓盡致.......從橫千年, 漢族是個相對內斂的民族
  • 上遊時尚|國際權威時裝媒體登出「漢服」專題,盡顯傳統文化之美
    近日,國際權威時裝媒體WWD(Women's Wear Daily女裝日報)封面聚焦——中國年輕一代擁抱傳統漢服文化。來自中國的編輯團隊通過展示「漢服」這一在年輕人中備受喜愛的傳統文化元素,從最初的小眾愛好,到如今漢服文化已經形成一種新的流行風潮,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漢服之美,傳統文化之美。
  • 賞漢服之美 興禮儀之邦城中區舉辦漢服免費體驗活動
    原標題:賞漢服之美 興禮儀之邦城中區舉辦漢服免費體驗活動   12月6日,西寧市城中區文體旅遊科技局在香水書院舉辦了公益
  • 漢服愛好者迎來自定義的「漢服出行日」 追尋傳統文化之美
    早有人敏銳地捕捉到年輕人對傳統之美的渴求。從火爆一時的《延禧攻略》到剛剛上檔的《鶴唳華亭》,越來越多的古裝影視劇在故事之外開始強調「服裝、化妝、道具」的「高度還原」。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服飾承載的歷史意義,系統的研究越來越多;問題是太多商業因素摻雜進來,年輕人難以辨別其中真偽,反而畫地為牢相互謾罵。」
  • 漢服節推廣大使劉宇 領略漢服之美傳承中華文化
    11月21日,為期兩天的漢服節在江西銅鼓湯裡拉開序幕。歌手、演員劉宇以漢服節推廣大使身份參加了此次活動。 漢服節作為一個由漢服愛好者自發形成的節日,以漢服飾為主要載體,旨在復興千年歷史的文明服飾,向更多人民群眾傳達中華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