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數位化轉型?參考答案來了!

2020-12-09 騰訊網

新冠疫情影響下,有的企業業績下滑,有的企業卻仍保持相對於行業數倍的快速增長。他們做對了什麼?答案很簡單,數位化轉型!

在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20雙11「看中國」日談會場「數字基建:從連接到共創」環節中中,企業家和學者共同關注數位化轉型賦予企業的競爭優勢。

從左至右以依次為:安筱鵬、戴濤、許清池、孫仕軍、盧向華

1

實時響應是高頻競爭決勝法寶

以前,數位化轉型還是企業面臨的選擇題;疫情後,數位化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答題。深耕生活日用快消品市場的恆安集團疫情期間決定轉產口罩,從做出決定到生產出第一片口罩,用時18天。市場有需要,企業就要實時響應,成為恆安集團對數位化轉型的新理解。

恆安集團副總裁許清池感慨,要想迅速進入「新賽道」,一定要想方設法直接跟消費者發生更多互動,收集更加實時的反饋,建立起直面消費者的運營體系。

圖為恆安集團副總裁 許清池

在疫情中,還有一批數字原生新銳品牌快速崛起。自身定位為「數位化乳業第一品牌」的「認養一頭牛」業績增長很快。企業在上遊數位化管理牧場,下遊重視電商渠道。聯合創始人、CEO孫仕軍表示,公司的定位是認養一頭牛不是賣牛奶的公司,而是一家替用戶養牛的公司,這個定位正是基於挖掘用戶的終身價值去思考的。

圖為認養一頭牛聯合創始人、CEO 孫仕軍

阿里雲新零售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戴濤在論壇中說,大企業恆安集團的數位化新思考和新銳品牌「認養一頭牛」的崛起都體現出,當今企業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對需求的捕捉和滿足。全社會數位化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正在給那些與消費者數位化交互表現更好的企業帶來增長機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向華解釋,數位化本質就是感知響應模型。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一模型的頻率越來越快,覆蓋範圍越來越廣,感知顆粒度越來越細。評判企業數位化能力高低,就要看感知響應範圍有多廣、速度有多快、顆粒度有多細。

數位化帶來的實時響應能力是企業決勝高頻競爭的法寶。這是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的結論。他說,消費者主權持續崛起,需求從碎片化進入粉塵級,敦促企業進入高頻競爭時代。企業必須重新定義自己的競爭優勢,成為實時洞察客戶需求,實時滿足客戶需求的客戶運營商。

圖為阿里研究院副院長 安筱鵬

2

與阿里共創數位化基礎設施

一款由「認養一頭牛」訂製的天貓精靈會產生什麼不同?它會變成終端智能導購,可以與用天貓精靈聽故事的小朋友語音互動,回答牛奶背後奶牛媽媽的情況,也可以幫助精緻媽媽人群直接下單購買。這是孫仕軍在論壇中分享的精細化運營的新場景。

盧向華認為,新銳品牌的崛起得益於平臺賦能。新品牌有數位化後發優勢,通過網際網路更好地捕捉和迎合消費者需求和場景,快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快速實現對傳統品牌的趕超。數位化基礎設施也使得新品牌可以用較低成本把精細化運營能力往上遊去延伸,這是品牌可以持續成功的一個關鍵。

圖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盧向華

恆安集團也在通過新嘗試來感知客戶需求。許清池說,企業之前使用的ERP系統所打通的數據孤島是企業已有的數據,面相對窄。今天的B2C是直面消費者的差異化運營,需要面對C端海量的、實時動態的、在線化的數據。恆安和阿里雲正結合雙方的行業理解和未來認知一起來去創造適配未來發展的中臺能力,賦能於更多前端團隊,推進恆安垂直領域生活用品行業的平臺化戰略。

正如安筱鵬所說,淘寶、天貓已不僅僅是一個交易平臺、營銷平臺,更與以中臺為代表的新DT架構一起聯動,成為了一個創新平臺,不斷孵化新產品、新品牌的平臺。

戴濤表示,企業最了解自己,阿里巴巴見過更多的商業模式,有最好的技術,能夠做到有效支持。所以未來基於新型數位化基礎設施的商業創新,阿里與企業共創共贏。

3

「334」:數位化轉型密碼

數位化發展如此迅速,很多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理念、思想可能滯後於行動。怎麼辦?戴濤總結了一個「334」思維方法。

圖為阿里雲新零售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 戴濤

第一個「3」是企業要首先看清數位化轉型的3個核心問題:如何應對消費者主權崛起?能否承受錯失這次數位化變革的風險?如何儘快完成數位化基礎設施遷移以趕上變革帶來的機遇?

第二個「3」是企業要把握好升級的範圍和節奏。首先是企業、門店、商圈等單個場景如何升級;其次是企業上下遊、前後端、經銷製造配給等領域如何完成線的數位化;最後是由線及面的產業打通和升級。阿里雲正在服務的恆安、立白等客戶,都在探討通過自身的轉型來完成整個產業的轉型,實現從產業的需求到產業的供給,到消費者需求的全鏈路匹配。

最後的「4」是企業推進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打法:完成領導力或者戰略的轉變;推進業務升級和存量運營降本增效;完成組織升級,以更敏捷的方式作戰;完成從IT向DT演進技術架構升級。

放眼未來,時不我待。數位化萬物不離其宗,企業如何更好利用技術感知消費者的需求,並且更有效更快速地去作出響應,創新履約,這是企業經營創新核心。可以預見,未來所有行業都會由數位化技術重塑。

責編:斌卡(轉載及媒體合作請後臺聯繫小編)

歐睿智能商品管理

全渠道一盤貨模式下的智能商品決策解決方案

圍繞「人貨場」供應鏈,基於「數據、算法和模型」高度智能、靈活、集成的智能決策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減低庫存,提升業績,

在看一下,給小睿鼓勵~

相關焦點

  • 千億美元市場的「正確答案」,如何用數據驅動企業數位化轉型?
    數據驅動下的數位化轉型推手我們發現,企業業務決策的場景越來越多,將線上線下數據融合,共同進行決策支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於多數企業而言,搭建一個面向全企業、覆蓋全業務線的數據平臺,這一需求愈發迫切。於是,企業開始進行以數據驅動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 百思特 & UiPath,乘風破浪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百思特攜手全球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行業領導者UiPath,展開數位化轉型深入合作,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近日,UiPath大中華區負責人及華南區總監一行人拜訪了百思特,針對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系統與業務斷層,企業只關注頂端架構、抓大放小、落地難等問題,UiPath與百思特數位化團隊暢談了RPA對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助推作用。
  • 企業數位化轉型戰略之三:明確數位化轉型定位和目標
    企業數位化轉型中,明確數位化轉型的戰略定位是什麼,要達到哪些具體的目標?是數位化轉型之旅的第一步。在這一階段,企業需要在戰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現狀、技術發展、行業發展、消費者趨勢等諸多因素,來進行準確的定位,制定企業最優的數位化轉型目標。
  • 新華三——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領航者
    為了幫助更多的企業和組織享受數位化時代的變革紅利,11月13日,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整合自身近四年來的創新探索和轉型經驗,在北京發布了《新華三數位化轉型與實踐》白皮書,詳細介紹了新華三推進自身數位化轉型的理念、方法論和實踐案例,旨在為正在探索數位化轉型有效路徑和可行模式的企業,提供方向指引和實踐參照。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看看我們的答案
    然而並不是每一家醫藥企業都知道應該怎麼樣進行數位化轉型。從目前醫藥市場發展看,醫藥產業數位化具備非常好的市場基礎。微軟在幫助醫藥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蛋殼研究院將通過本報告找出醫藥企業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可行路徑,以期為醫藥數位化創新的參與者提供參考和借鑑。接下來我們將選取報告部分精華內容進行一個簡要解讀。
  • 【深度報導——轉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道與術
    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的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現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國有企業乃至中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新特點、新趨勢,探討國有企業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創新應用加快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 新書《數位化組織打造》助力企業數位化組織轉型
    新書《數位化組織打造》助力企業數位化組織轉型 2020 年初,疫情突發,遠程協作難、員工健康情況統計難、復工申報難的問題令企業焦頭爛額。此時, 「數位化轉型」 變成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而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必備工具——「釘釘」也被大家所關注。員工遠程辦公、通行必備綠碼、學生在線網課、企業復工申請,都是在今年最火的釘釘平臺上進行的。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編輯導語:企業數位化轉型已經是全行業都在推行的戰略之路,從過去兩年的「概念滿天飛」到現在的「有效果的數位化」,代表了企業對數位化轉型的冷靜和務實的認識轉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對實體企業老闆來說,最火爆的概念是什麼?
  • 悉知科技專注高附加值數位化服務,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即將結束,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有些企業在重壓之下生存下來,也有企業消失在行業中,同樣也有一些企業逆勢而上。但無一例外,成功者幾乎都是通過數位化,實現了業績增長和商業價值。企業數位化戰略能否落地執行、取得成績,關鍵是業務流程的搭建。
  • 為什麼說企業數位化轉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企業數位化轉型是大勢所趨 今年為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數位化轉型,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和轉型發展,在國家政策層面也有許多有利支持。 企業數位化轉型並不遙遠,它其實早已融入每個行業,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 比如購物,線上購物已經逐漸成為主流,顛覆了傳統線下零售;比如出行,網約車已經出現了好幾年了,它正在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比如金融,銀行也開始受到來自金融科技企業的挑戰;甚至在農業,已經開始通過對種子、土壤、水分等數據分析來精細化耕作,提高單產...
  • 三個字來簡要分析數位化轉型
    新冠疫情的突發,讓很多企業包括製造企業對數位化轉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更加迫切的需求。一夜之間,數位化經營能力已經成為製造企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本文借用「形、型、行」三個字來簡要分析數位化轉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形」是指形勢逼人-為什麼要推進數位化轉型,「型」是指塑型成型-數位化轉型的路徑,「行」是指可行之道-數位化轉型的策略。
  • 如何實現竹木業的數位化轉型?
    近年來,不少「非標」大宗商品企業基於AI、大數據、VR/AR等先進底層技術,對傳統倉儲進行標準化、數據化、智能化改造,逐步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或正在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數位化背後是信任。人們很難信任陌生人,但人們願意信任數據。因此,數位化倉儲、數位化轉型能解決行業的信用痛點。竹木業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眾所周知,竹木行業是一個「非標」的實體產業,它有著交易流程繁瑣、信息不對稱、帳期長、倉儲物流成本高等痛點。
  • 為什麼企業培訓選擇Edusoho,數位化轉型為企業帶來巨大推動力
    EduSoho企培線總經理陶楊楊帶來了題為《數位化學習平臺為企業快速發展賦能》的演講,他表示,目前眾多企業面臨業務增長「系統性」的困局,主要體現在觸點、轉化、交付和留存等環節。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已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 數位化轉型系列文章之一——什麼是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轉型可以與重構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這個戰略,也就是可以參考智慧服務的世界戰略。什麼是數位化轉型?這本書引用了兩個其他的數位化轉型的定義:數位化轉型,以更加數位化的方式重新思考,重新塑造商業,是從根本上考慮支付渠道、運營、市場和銷售以及顧客關注——所有的業務模塊,並重新思考這些能包裝成新的數位化產品和服務,所有這些都是通過數位化優先的方式來是實現的。
  • 企業數位化轉型成剛需,三彩家SaaS"乘風"而行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而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也得到了空前解放,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業務增加及提高坪效而開始啟動數位化轉型項目,企業數位化已經成為企業剛需。2020年5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中明確提出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企業數位化產業鏈。
  • 未來已來|為什麼數位化轉型正在變成「吉祥物」?
    Amit Joshi認為,很多企業錯誤地把商業技術變革當作數字變革,這使得技術變成了一個「吉祥物」,它被逐漸符號化,而未能發揮其真正價值。面對「轉型可能會失敗,但不轉型一定會死」的困境,企業或可參考「變革三步驟」,從中定位自身情況和變革程度。
  • 重構數字戰鬥力,金蝶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9月25日,「重構數字戰鬥力——金蝶雲數位化轉型論壇」在南京凱賓斯基酒店圓滿落下帷幕,金蝶關於數位化轉型所做的實踐與探索,再次贏得社會廣泛關注。金蝶中國總裁沈崇鋒、副總裁尚惠紅,江蘇省企業信息化協會會長閆浩,南京大學教授、博導錢志新等,以及行業500多位企業家共同出席,探討企業數位化轉型之道,如何重構企業數字戰鬥力。
  • 許小年轉型微觀發聲:企業數位化轉型課程落地土士學習聯盟
    :企業數位化轉型課程落地土士學習聯盟    2019年1月20日,經濟學家許小年博士從宏觀轉型微觀以來首次對外發聲,講述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現實路徑,該系列版權課程落地土士學習聯盟。  從「萬物皆數」到「數位化轉型」  自克勞德·香農開啟數位化資訊時代以來,少量企業從二十世紀中期就開始在數位化領域進行探索,而近十餘年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出現,真正拉開了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序幕。
  • 《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
    對於多數零售企業來說,大家進一步認可了數位化轉型的價值和必要性,但也糾結於短期甚至中期由於受疫情影響營收不振、削減開支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數位化舉措進行部署。數位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數位化轉型的成功需要企業自上而下動員一切力量推動和參與。
  • 企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DevOps 是彎道超車的關鍵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進入深水區,雲計算、AI、IoT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開始對傳統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造,對企業而言,現在僅僅「擁抱網際網路」是遠遠不夠的。在全球經濟進入數位化轉型的時期,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必須付諸行動的不可忽視的選項。那麼,從根本上說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數位化轉型呢?如何把握數位化轉型的時機?哪些工具是幫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