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打綠推出全新創作大碟《秋:故事》。《秋:故事》作為繼《春·日光》《夏/狂熱》之後蘇打綠「韋瓦第計劃」的第三部曲,講述了北京秋天的各種情緒。
選在北京講述故事
蘇打綠的「韋瓦第計劃」終於走到第三站,這套作品以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為原本,挑選4個城市,以4種不同曲風演繹春夏秋冬裡的故事,《春·日光》《夏/狂熱》兩部先行,分別以臺東和倫敦為背景,如今初秋將至,蘇打綠把《秋:故事》這一站定在了北京。
跟「韋瓦第計劃」的前兩張作品相比,《秋:故事》的風格或許稍顯凌亂,在英式民謠搖滾和中國風之間徘徊,歌詞也一半是古風一半是現代詩,部分用典出自杜甫、李白的詩句。不過也正是這種激蕩著的矛盾,才跟城市主題得以契合。
北京對蘇打綠來說,是一個奇異的城市,新舊交雜,中西並蓄。
每一個轉角裡,今天還看得見這道牆,明日再看,卻已成挖土機下的碎瓦。城市更迭著進步,卻也讓人感嘆著未拆解的記憶。蘇打綠稱,北京是一直在轉變的狀態,「臺北有一陣子也這樣,當你看到一些傳統建築慢慢消失時,那個時候就是新文化在進來。我覺得不能說不好,都在發展。」
表達秋的各種情緒
與《春·日光》的民謠氣息、《夏/狂熱》的搖滾味道相比,這張新專輯《秋:故事》中的風格並不突顯。蘇打綠說:「其實我們這張專輯的重點並不是一定要局限在什麼樣的曲風,而是不管用什麼曲風,我們要表達秋天中的各種情緒。」蘇打綠主唱吳青峰覺得秋天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他說有很多詩人都是在秋天創作出了哀傷的作品,「我覺得那種憐憫的感傷才是最入心的一種悲傷,所以新專輯中的歌曲是要表達各種不一樣的情緒。」
為了完成《秋:故事》,蘇打綠在北京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在北京朋友的帶領下,蘇打綠一行走進胡同,坐在小餐館裡面喝北冰洋,吃烤串兒,體會北京生活。吳青峰說:「我們跟一群北京朋友出去,到了一家咖啡店,在東四十條附近。這家店是一對北京夫妻開的,他們是地道的北京人。雖然煮咖啡、喝咖啡是個很洋味兒的東西,但我卻喝出了北京味兒。我們喝完咖啡,就會到旁邊的拉麵店、串燒店去吃飯。我感覺棒極了!」
吳青峰自比造型師
對於創作,吳青峰形容他更像一個造型師,「我覺得創作這種事情是比較直觀的。大部分找我寫歌的歌手,他們希望除了歌曲適合自己之外,還是要有我的味道在裡面。我寫歌給他們的時候,好像一個造型師,我有可能為他量身定做,也有可能從我原有的衣櫥拿出
一件適合他的衣服再加以修改,我覺得這都是很有可能的。他們想要表達的故事,最終還是要用我的方式去表達。」
記者侯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