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的背景、內容、派別和影響

2020-11-29 歷史與我們同在

第一、宋明理學產生的背景在政治上,宋代理學之前的政治背景是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社會秩序大亂。在經濟上,宋代之初由於經濟處在恢復的過程中,寡婦改嫁並沒有受到道德的譴責,在以往的歷史經驗中,統治者甚至還會鼓勵婦女改嫁的做法,但到了北宋中期以後人口迅猛增長,而所能支配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大量增長勢必會消耗有限社會經濟資源,宋中期以後,要求寡婦守節的呼聲開始高漲起來,限制寡婦改嫁在客觀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口增長。理學提倡守節,「滅人慾」的主張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遙相呼應。這一現象表明理學並不是一天就建立起來的,它的建立以及能夠存在肯定具有其時代合理性。

在文化上,儒學早在西漢便取得一家獨尊的社會地位,其後,五胡亂華,佛道興起,極大的削弱了儒學的社會地位,作為傳統文化的主心骨的儒學需要復興及重塑其影響。安史之亂後,儒學的復興就已經開始,到了北宋初年開始初具規模,產生了著名的宋初三先生(胡瑗、孫復、石介),其後是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之後是理學的成熟,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依據。第二、宋明理學的內容理學簡單來說就是宋代儒學的別稱,宋明理學又被稱為 「新儒學」,是宋明時期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主要的社會思潮。理學的實質其實還是儒家傳統的綱常名教,例如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名分等級(尊卑有序,內外有別,華夷之辨等),內聖外王(修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類的具體內容,只不過是用更為抽象的哲學概念表述出來。

第三、理學的派別理學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但對於理的表述則是多元化的,這很容易就產生了不同的派別。根據不同理學系統的宇宙本體論將理學劃分為:理本論(二程、朱熹)、氣本論(張載)、心本論(陸、王)。針對如何實現理學的認識論上也有著差別,主要有: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上的差異。持理本論的二程及朱熹認為:「理」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理」指的是宇宙本體的理,即萬事萬物的規則。第二層「理」則是倫理道德的「理」。第三層「理」指的是人們的「人性」。持心本論的陸九淵認同「理」是宇宙萬事萬物的主宰,但他提出了與程朱不同的認識論,認為「心即理」、「心外無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把「心」超越升華為宇宙的本體,明人心就可通萬物,制天地,成聖人。所以不需要「格物致知」只需要,「發明本心」便可以實現「理」。

在上述基礎之上,王陽明認為,儒家的倫理綱常是人們心中固有的「良知」,「良知」即「天理」也是「心之本體」、「身之主也」,他認為「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聖賢,雖常人亦無不如此。」王陽明同時也強調「知行合一」。他的「知行合一」並不是我們理解的知識和行為或實踐的合一,他的「知」指的是「良知」,「行」指的是「意念的發動」,是要用「心」統屬其「行」的合一,根本目的在於消除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的觀念。第四、理學的影響宋明理學是我國哲學史上的高峰,在佛道兩教在宋代以後理論創新進入瓶頸期時,理學的發展成為了我國哲學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將儒學上升到思辨哲學的層面。在政治層面,二程的思想得到了南宋時期朱熹的繼承和發展,合稱為程朱理學,朱熹編訂的《四書章句集成》成為了科舉考試的的內容,程朱理學開始成為官方的哲學思想,成為維護中國晚期封建社會的理論支柱。隨著理學逐漸走向僵化和極端,理學的消極影響也開始明顯,理學在後期逐漸脫離實際,空談義理,束縛人性,以理殺人。將儒家傳統的「義利之辯」命題從「先義後利」發揮成「重義輕利」,更加重了重農抑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會經濟更進一步的突破。

相關焦點

  • 侯外廬與《宋明理學史》
    第二,侯外廬先生在研究社會史的基礎上,注重對社會思潮作比較全面的考察,力圖把握社會思潮與社會歷史的聯繫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特點,進而研究不同學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色和歷史地位。第三,注重古代學術史研究,把歷史上所有思想都視為具體學術背景下的產物,任何思想命題都是從當時的學術研究中醞釀出來的。既要看到社會歷史發展對思想的影響,也不忽略學術本身在思想史進程的相對獨立的地位。
  • 論佛教對宋明理學的影響——楊子江
    [摘 要]宋明理學是儒、釋、道三教長期衝突融合的結晶,由於它吸收中外文化之長,發展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峰,也發展為世界文明高峰之一,而傳播和影響東亞、南亞各國。佛教對於宋明理學的影響最大在於其本體論的思維模式,進而對修養方式產生了影響。並分析了佛教對宋明理學具體流派的影響。
  • 《宋明理學》:一本在二手平臺溢價奇高的經典
    在出版了幾部有關朱子學與陽明學的著作之後,1992年陳來出版了《宋明理學》,此書以二十幾位理學思想家為主,敘述了宋明理學的產生、發展和演變,以求展示出宋明理學的基本人物、學術派別、概念命題和理論特色,著力揭示宋明理學發展的固有脈絡和內在討論。
  • 曾國藩深受影響的「宋明理學」是什麼?
    曾國藩深受理學影響,推崇宋明理學。在他入京為官以前,便已有了比較深厚的理學功底,並在一次朝考中得以嶄露頭角。在他中進士後的朝考文章《順性命之理論》的字裡行間,始終充滿對程朱理學的崇敬和信仰之意,這同當時道光帝的治國理政思想不謀而合,正因為此,道光皇帝特地將他從一等第三名拔擢為第二名。曾國藩入京出仕為官後,正式成為京城宋明理學學派的一員,深受同一思想學派師友們的啟發,他的理學信仰得到進一步加強。
  • 高中歷史教案:宋明理學
    課程標準: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一、教材分析   《宋明理學》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三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陸九淵、王陽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學和心學的內涵,體會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本節內容是對前兩節春秋戰國---西漢儒家思想的繼續和發展,又是第四節課明清之際儒學發展的鋪墊,在本專題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高中歷史教案:第3課 宋明理學教案
    第3課 宋明理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熟悉理學產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學家及其觀點,記憶理學的代表性語錄,準確解釋理學一詞及其   由來。   2.閱讀課文中的材料,提煉其觀點,比較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宋明理學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宋明理學 2012-05-08 16:00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宋明理學對於人性和科學的貢獻是什麼?
    很多人一提起宋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可能就會說宋明理學對人性的禁錮最嚴重,但實際上他們可能連宋明理學家到底指誰都不清楚。就人性論而言,宋明理學比早期任何時代都開放,故而這裡要指正兩個問題:一,概念演變宋明理學對於人性有兩個觀點,一個叫天地之性,即本善之性;一個叫氣質之性,即後天人們作惡的根源。宋明理學的看法是,這兩種性都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可能消滅任何一方——這是針對佛教和老學思想而提出的!
  • 宋明理學的易學淵源
    無論如何,這只是宋明理學方法上的差異而已,與朱熹沒有原則性的區別。從科學的角度看格竹問題,為何王陽明認為七天就應該能有答案呢?仔細看《象數易學》體系的構建過程,所有的定義、關係和公理都是不需要統計或實驗數據驗證的,都是權威憑主觀說了算。《宋明理學》對王陽明來說則是一種心法而已,更不需要實驗驗證。
  • 高二歷史教案:《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教學設計
    2.過程與方法:  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相關資料,加深對宋明儒學發展過程的認識。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的異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
  • 《現代新儒學與宋明理學》評介
    現代新儒學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和開新。它的理論來源主要是宋明理學的道德心性之學和「內聖外王」的思維模式。現代新儒學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現代的宋明理學。不論是「新程朱」,還是「新陸王」,都是宋明理學在現代的復興和重建。
  • 宋明理學同步檢測(含答案)
    宋明理學同步檢測(含答案) 2013-01-01 14:4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宋明理學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位於福建建陽的考亭書院 我們今天在這兒談論國學,實際上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看 而狹義的國學,多數的人們認為只限定四書五經(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樂),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應該囊括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及宋明理學的核心理論。 今天,我們只局限於簡要介紹一下與福建建陽有著莫大關聯的宋明理學。 理學發端於唐代,我們所熟悉的韓愈、柳宗元等人發起。
  • 「存天理、滅人慾」的宋明理學,今天我們還需要嗎它嗎?
    從這時起,宋明理學家對儒學的論證從宇宙論轉向了本體論,其理論水平和思維水平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儒學的論證也不斷走向精細和嚴密,抽象和思辨。朱熹將孔孟儒學建構在超絕的「客觀」基礎之上,王陽明則將孔孟儒學本身絕對化,兩者從兩個相對的方向共同完成了儒學的重建,共同構成了宋明理學。宋明理學自產生之日起,就形成兩個主要派別,一為程朱學派,一為陸王學派。它們都將儒學的核心——心性之學加以發揮和創新,進行了體系的構建,代表了當時中國哲學發展的最高水平。
  • 宋明理學真的就是「存天理、滅人慾」的封建糟粕嗎?不一定吧!
    什麼是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正是在這種歷史的要求下,試圖援佛道入儒,以儒學為基礎,重新構建新的儒學體系,重振儒學之輝煌。周敦頤、二程、張載、朱熹、陸九淵等理學家相繼著書立說,探尋儒之真義。從這時起,宋明理學家對儒學的論證從宇宙論轉向了本體論,其理論水平和思維水平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儒學的論證也不斷走向精細和嚴密,抽象和思辨。
  • 復旦大學舉辦宋明理學國際論壇:近四十年宋明理學研究新動向
    在大會總結上,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上海儒學院院長陳來指出: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以及中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宋明理學史新編》」為依託,成功舉辦此次規模空前的宋明理學會議,展現出復旦大學已有國際性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的氣象,而就參會學者的代表性以及參會論文的高水平等來看,本次大會堪與1981年「杭州宋明理學會議」相媲美,充分表明經過近四十年的研究積累以及幾代人的學術傳承,宋明理學研究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 淺談宋明理學「異端」觀
    除去這幾位哲學大家外,也有很多在宋明之際理學興起之時提出自己所理解的「異端」觀的,並且其主要內容也是認為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學說理論的,皆為異端。道教盛行所以,宋明理學對於異端的批判實際上是建立在道統思想之上的,雖然宋明理學各流派之間的道統思想有細微差別,但總體而言差別不大
  • 淺談宋明理學「異端」觀
    除去這幾位哲學大家外,也有很多在宋明之際理學興起之時提出自己所理解的「異端」觀的,並且其主要內容也是認為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學說理論的,皆為異端。,雖然宋明理學各流派之間的道統思想有細微差別,但總體而言差別不大,其核心都是弘揚聖人之道,堅守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理論,其主要特徵就是以儒家道統思想為判斷是否為異端的標準。
  • 【重難點釋疑】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
    原標題:【重難點釋疑】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 從今天開始今天分享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二部分:宋明理學 大家對這部分內容有哪些不明白或其他想了解的知識點的
  • 一周直播預告|文史哲大咖齊聚,陳平原、陳來、高毅:演說、宋明理學...
    陳來教授深入宋明理學的發展脈絡和內在討論,揭示中國在「近世化「過程中中古思想所具有創發力。 高毅教授從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出發,回顧現代文明的來龍去脈,釐清當下紛繁複雜的徵候性問題。 聽知名旅行撰稿人黃元琪分享她在關西的旅行故事,一起來感受關西的旅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