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抽象藝術?放下你的慣性思維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看不懂抽象藝術? 放下你的慣性思維

  不到一個月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接連推出三場抽象藝術展,主角兒無一例外都是西方小有名氣的藝術家。舉目四望,這座國家重點美術館內遍地「抽象」。只是,它們正在遭遇水土不服的尷尬——「太高深,看不懂」「畫個圈圈,也叫藝術?」難懂也好,不屑也罷,看似兩極對立的觀點,皆因為打開方式不對。對待抽象藝術,不妨放下「形似」的心態試試。

  「重遊自然之魂 ——米凱勒·喬亞喬費拉的藝術」是其中最近亮相的一個。它包括了大幅繪畫、手工雕刻的物品,以及由隨機找到的物件拼裝而成的雕塑。展廳入口處的作品《來自生命的永恆》取材於藝術家日常收集的木頭、魚化石和昆蟲標本,它們普通到讓人覺得隨處可見,及至感到不以為然:「如此藝術,我也可以。」

  且慢下結論,不妨先了解下創作者的意圖:將這些來源於自然的平凡之物加以邏輯組合,讓當下的人們與四億五千萬年前的自然產生對話。藝術家試圖讓它們激發出與觀眾之間的反覆交流。很顯然,來去匆匆的參觀者無心於此,他們只想看出它們到底有多複雜,再依據自己的經驗猜測它們究竟要表達什麼。

  相比於人們更為熟悉的具象繪畫,炫耀技法的複雜性從來不是抽象藝術的「長項」。相反,抽象藝術比傳統藝術更簡約,因為它並非高高在上,也不需要作特別的解說。不過,這並不是說,它就更容易為人讀懂。

  要理解抽象藝術,得先知曉與它伴隨而生的一個詞語「深度」。在重視個人表達的年代,「深度」意為非裝飾性的,非易識的,藝術家希望通過製作藝術品,將自己的情緒轉移到作品裡。

  因此,抽象藝術從來就離不開藝術家本人的感性與邏輯。換句話說,就是你從現實生活中所獲取的那些經驗,對於你理解這些作品並無幫助。從這個層面講,抽象即意味著陌生,抽象藝術是一個陌生人試圖向外界傳遞人們並不了解的他的內心世界。

  對於一個素未謀面的新事物,看不懂再正常不過了。事實上,看懂從來不是藝術尤其是抽象藝術追求的目的,關鍵是你是否喜歡它,進而願意去感受它,至於感知到的內容是否與原作者的想法大相逕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凝視裡,你或許會沉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感受抽象藝術的魅力——引人思考,發現自我。

  什麼時候當我們不再單純用眼睛去找尋曾經相似的藝術符號,而是用心去解讀,距離讀懂抽象藝術就又近了一步。

相關焦點

  • 喜歡抽象藝術卻看不懂怎麼辦?別急,專家許德民為你支招
    但是與之相對的抽象藝術,往往會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於是便陷入了「想看卻不懂,想學又太難」的境地。作為非專業人士,該怎麼欣賞抽象藝術作品?「藝起看視界」第二期,搜狐文化邀請抽象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復旦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許德民帶你快速入門,共同探索抽象藝術的真諦。
  • 抽象藝術,怎麼看才能懂?
    抽象畫,畫的究竟是什麼呢?那些幾何圖形和筆直的線條,又或者曖昧不明的色塊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藝術家想表達什麼?怎麼才能看出一幅抽象作品是好還是不好、又好在哪裡呢?抽象藝術就是當代藝術嗎?在美術館,面對抽象作品展,許多觀眾表示「看不懂」,這其實不奇怪—由於視覺經驗的慣性,我們對傳統水墨或者具象作品,總是更容易進入一些,而抽象作品對於大多數觀眾的欣賞習慣來說,還顯得陌生。「抽象藝術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容易被接受,這個問題在中國臺灣也一度存在過。
  • 管仲教你用「靜因之道」,破解慣性思維!
    答案是:這可能是慣性思維,並不一定對。一、什麼是「所知障」?佛家有一個詞語,叫「所知障」,原意是執著於所證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我們原來所接受的一套知識系統和思維方法的影響,很類似慣性思維。比如說出車禍的大多是老司機,新手是不容易出交通事故的。因為人犯錯往往在自以為熟悉的事物上。
  • 跳出慣性思維窠臼
    一般來講,按照經驗和習慣辦事,只要事物不發生重大變化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事物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仍按舊模式認識和處理問題,就很容易滑入慣性思維的窠臼,將原本「熟悉」的優勢變成「守舊」的劣勢。實際工作中,慣性思維仍有一定市場。
  • 抽象藝術在中國:如何欣賞你看不懂的畫
    本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和今日美術館承辦,匯集陳若冰、丁乙、馮良鴻、江大海、李磊等16位抽象藝術家的81件作品,展覽持續至3月13日。抽象藝術是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邏輯終點。
  • 正思維就是起疑情 因緣推動破慣性
    在生活中,覺知很殊勝,也非常重要;一落入慣性,覺知就不在了。修法就是要破除日常不知不覺的慣性。從哪裡下手呢,每個人不一樣。警覺到哪裡,就從哪裡下手。從那裡下手,法門都是最殊勝的,在日常生活中,它非常地平易近人。
  • 在藝術創作中,抽象是思維方式存在的一種形式
    抽象與具體是對立統一。「抽象」一詞在實際使用中有多種不同的涵義。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第一、通常把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的東西,叫做抽象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抽象是指思維中的東西,凡是思維中的東西,都是抽象的。
  • 抽象藝術?如何看懂抽象畫?
    面對抽象藝術品,大家經常會聽到一個十分統一的問題:看不懂!▼面對抽象藝術,我們有太多的問題,歸於一處即是看不懂,看不懂也不能明白憑啥這些作品可以賣出天價?普通欣賞者單從畫面上看到抽象藝術品,感覺未免過於簡單了,而且真的很容易被誤解是在「亂畫」,對於沒有具體形式的繪畫很容易讓人覺得比有具體形式的繪畫更容易操作。
  • 打破慣性思維的窠臼
    毛毛蟲的悲劇在於盲從,只要有一隻毛毛蟲能夠敢於打破跟隨的慣性,就會逃脫死亡的陷阱。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於毛毛蟲這般的慣性思維,其實並不少見。有的人習慣於模仿借鑑,看見別人做出好成績,就照貓畫虎,照單全收。雖然模仿有可能帶來不錯的成績,卻難以持久。有的人之所以樂此不疲,原因就在於思想上的懶惰,既然已有前人的成功經驗,何必自找麻煩去費力創新突破?
  • 夏可君:孟祿丁抽象藝術中的漢語思維
    我對他有一個定義,就是孟祿丁是能夠把漢語思維帶到抽象裡面的一個藝術家,這是比較罕見的貢獻。什麼叫「漢語思維」?《元態》裡的「元」是像細胞一樣原始的生命形態;《在新時代——亞當與夏娃的啟示》裡則是生命與文化起源的「源」;《零點》是清零和重新開始的「0」,再到後來《元速》的「圓」,在漢語裡這些都是「yuan」的意義延展與擴展。
  • 書法是抽象的藝術嗎
    書法 抽象線條藝術書法是一門藝術,具有藝術美學的價值,是具象和抽象完美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以漢字為載體,用線條的語言表現富有想像力的思想情感。有人認為書法是抽象美,有人認為書法藝術是形象美,有人認為書法藝術美既抽象又具體,還有人認為書法藝術美之特徵是表意,眾說紛紜。我認為書法既是抽象的藝術,也是形象的藝術,二者兼備,能給人以美好的享受,是精神內涵的最美表達。
  • 2021年考研藝術概論名詞解釋例題分析——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    所以,在做模擬題的時候,如果是遇到不會的,或者還沒有背誦的,不要先想著不會就放下了,這樣只會浪費掉一道題,最起碼把思路寫上,然後後面再逐一的該背誦背誦,該補充漏洞漏點就補充漏洞漏點。  今天,跟著才思考研小編一起來看看專業課名詞解釋應該怎麼答!  名詞解釋答題分析  ?
  • 局內人,如何擺脫慣性思維——你所習慣的,正在慢慢毀掉你
    說白了,都屬於工作中常見的慣性思維。什麼意思?所謂慣性思維,就是按照已有的經驗教訓,在反覆使用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思維定式。換句話說,就是「習慣成自然」。慣性思維,是人的一種本能,也是慢慢毀掉企業的禍根,更是管理者必須消滅的毒瘤。今天,我先給你講一個心理學裡關於慣性思維的經典故事,然後再來說說擺脫慣性思維的具體方法。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看不懂、說不清:抽象畫中的藝術家情感
    遠看是一片色彩強烈的色塊,近看其中原來還另有乾坤,這就是藝術家譚平的抽象畫。由深圳美術館主辦、魯虹策劃的「譚平畫展」於9月16日下午在深圳美術館開幕,一位參觀畫展的觀眾說:「這些畫不錯,看上去很舒服。」對於常常被人認為「看不懂、說不清」的抽象藝術,也許「很舒服」就是最高的評價。
  • 你看不懂的那些當代藝術,是藝術還是陰謀?
    可憐啊,我們這些藝術小白!當我們面對時下流行的當代藝術時,除了一臉呆萌、鄙夷的一笑、要不就是暗罵幾句——因為我們根本看不懂。「看得懂」和「看不懂」不是評判藝術好壞的標準。對於「看得懂」和「看不懂」是不是評判藝術好壞的標準,已經有很多人論述了,吵得不可開交,因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雙方達成共識是「求同存異」,找自己懂的看,看不懂可以不予理睬。為什麼說「看得懂」和「看不懂」不是評判藝術好壞的標準呢?
  • 「抽象畫」何物,為何看不懂這「抽象藝術」?
    ▍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帶來了抽象藝術作品,他曾說:「世界變得越可怕,藝術就變得越抽象。」這種抽象思維將自然面貌繪畫出一種抽象的世界觀,導致被人們不理解,不接受,但它依然存在,而無法被效仿。
  • 《隱性邏輯》:打破思維慣性,生動易懂的思維訓練指南
    《隱性邏輯》一書通過有趣的題目讓人們反思日常生活中存在思維誤區,提供訓練思維的小方法,讓人們打破常規的思維漏洞,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基於作者的身份、學科背景、工作經歷,因此這本書呈現出的是一種輕鬆生動的表達方式。
  • 抽象藝術——你覺得美它就是美的!
    提起抽象藝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看不懂!比如,蒙德裡安為什麼畫幾個格子就成了世界級藝術家?再比如,抽象藝術大師湯伯利筆下這雜亂無章的線條到底表現了什麼?美在哪裡?所謂抽象藝術,是指任何對真實自然物象的描繪予以簡化或完全抽離的藝術,它的美感內容藉由形體、線條、色彩的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有時抽象藝術的主題是真實存在的,但由於過分風格化、模糊化、重疊覆蓋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於難以辨認原貌。抽象藝術的核心價值更多的在於一種個人化的表達,以及這種表達對藝術自主性、個體性、獨立性的捍衛。
  • 《孫子兵法》:放下片面的慣性思維,看到潛藏的謀略智慧
    當你還在企圖以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殊不知謀略才能更勝一籌。這種思想不僅包含謀略之中的博弈智慧,也包含了「退而求其次」的思維方式,對於那些一貫以某種方式去解決問題的人,明白對於當下事件,還有一種更好的解決思路。在任何時候,跳出當下的思維圈層,才能找到解決問題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