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

2020-12-19 央廣網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如何讓社區變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紹興正聚合各種力量,對此作出新探索。

 組織的引領力

——核心作用落到實處,基層治理有了「中樞」

「契約化」共建誕生于越城區府山街道越都社區,這並非偶然。

這個地處紹興市中心的社區,較早遭遇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脫節的問題:社區黨建曾經「掛在牆上」,制度優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上萬人的社區,辦事缺人缺錢,如何提升服務能力?社區凝聚力不強,大事小事「幹部一頭熱、居民冷眼看」,如何激發自治活力?

2008年5月,越都社區率先破題,與轄區內20多個單位籤訂協議,探索「契約化」共建。社區黨組織通過走訪,了解黨建需求,提供個性服務;駐社區單位根據自身優勢,開放共享資源,助力社區建設;雙方還用公示、考評等方式確保合約履行……

自從有了這一抓手,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和引領作用,在紹興落到了實處。如今,紹興全市共有2426家單位參與共建,實現315個社區全覆蓋,並被列入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優秀案例。

更難得的是,「組織籤約」還向「人人契約」延伸,在職黨員到出生地、居住地「兩地報到、雙崗服務」,非在職黨員到社區「亮身份、履契約」。其中300餘名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被吸納為街道、社區黨(工)委兼職副書記或委員。

「籤下協議,就要履行黨員職責。」柯橋區機關幹部潘邵明說,過去到社區報到,有些只是填張單子、走個形式,人到心未到。而這紙協議讓每位黨員每年至少參與兩次社區服務,履約情況直接與選拔任用、單位集體榮譽掛鈎。

分布在各行各業的8.5萬名黨員相繼融入,使社區黨組織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中樞」,社區結構也從鬆散變為緊密。「黨建聯盟」「大黨委」「紅色矩陣」等一個個新型組織在社區湧現,打破行政壁壘、破除條塊限制、凝聚黨建合力,釋放強勁的能量。

上虞區百官街道金魚灣社區有一個聯勤黨支部,由街道牽頭成立,社區與公安、綜合執法、市場監管、應急救援等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支委委員,每月召集會議,共商大小事務。基層治理有黨組織引領,小區盲道移位、整棟房屋漏水等困擾多年的難題逐一解決。

「開展『契約化』共建,基層黨建從『掛在牆上』變為『幹在實處』,從單位制『小黨建』變為區域化『大黨建』,提升了黨組織的統籌、動員、服務能力,引領社會治理不斷創新完善。」紹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琴英說。

責任的驅動力

——共建共享既是柔性協議,也是剛性制度

從社區上門求助,到單位下沉服務,柯橋區柯橋街道雙瀆社區黨總支書記周燕玲切身感受到「契約化」共建帶來的變化。

今年初以來,柯橋區供水集團、電力公司、瑞豐銀行等12家共建單位在社區創設輪值主席制度,每月由一家單位牽頭,召集大家實施一項民生工程,電錶箱換新、頂樓供水系統改造、個體工商戶小額貸款工程等相繼開展。

有形的協議背後,是無限的機會共享。

藉助這一方式,籤約單位最大程度開放資源,使城市治理的細胞充滿活力。2019年以來,紹興千餘家駐區共建單位梳理出公益資金、醫療衛生等236項資源,助力社區滿足小區停車、環境改善、健康諮詢等民生需求。

「通過約定單位向社區開放資源,實現共建共享、雙向互利,為這一機制注入了可持續的動力。」紹興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樹森說。

在越城區府山街道書聖故裡社區,居民大多住平房,平日在家門口支個三腳架曬衣服,秩序雜亂。社區想建幾個晾衣場,但缺場地和資金。同處一個空間,書聖故裡景區有不少資源,卻擔心居民晾曬會影響遊客體驗。

一紙合約,就是制度創新,打開了雙向互動的窗口。2018年以來,景區、社區聯合選址,統籌5萬元新建4處晾曬場,難題迎刃而解。

這種互惠互利的模式,激活企業、商戶、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熱情。在越城區靈芝街道外灘社區,24家商戶組成黨建聯盟,兩年來開展大量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在頻繁互動中,商家和居民不只是買賣關係,而成為植入社區、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服務商。

籤約履約,包含的不只是雙方的柔性協議,也意味著相互約束的剛性制度。

今年4月,府山街道舉辦一場特殊的拍賣會,牽動西小路社區居民的心:競拍的不是商品,而是社區和居民代表商議達成的民生事項。成交與否,關係社區建設成效。

「以往社區和共建單位商議,辦什麼事、辦成什麼樣很隨意,也有擺花架子的情況。」社區黨委書記周麗麗說,近年來推行共建項目化管理制度,讓社區列項目,共建單位以競拍、眾籌等形式履約,居民代表監督評議,確保事項都是社區要辦、居民想辦的。

今年西小路社區提交的「水岸法庭」項目,由市質監局、派出所等單位聯合競拍成功。他們每月派人開展「防詐防騙」「食品安全」等授課,每次有上百居民參加,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這裡,每個約定項目都有明確的任務書、時間表、責任人,一個「社區資源社區共享,社區問題社區解決」的治理閉環逐漸成型。

共治的協同力

——社區成為有黏度、有互動的共同體

更有意義的事,在柯橋區華舍街道龍城社區發生。

這個兩年前才建成的新社區,1萬多居民來自全國各地,還有海外人士,鄰裡之間較為陌生,相互交流不多。

隨著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等16個單位入駐,社區開展「契約化」共建,情況明顯改變。這些單位不僅組織文體活動、開展各種服務,還在社區成立旗袍隊、太極拳協會、孔子課堂等10餘個團體,吸引500多居民參加。「有了這些紐帶,鄰裡關係越來越緊密了。」社區黨支部書記周良英說,今年初推選樓道長,一些原先不關心社區事務的居民也報名了。

「契約化」共建,使社區不只是一個物理空間,而是安居樂業的家園。更多居民與社區有了情感聯繫,成為基層治理的創新力量。

越城區城南街道高立社區曾被一個難題困擾:7名工作人員,如何服務好7000多居民?他們忙得腳不沾地,卻經常吃力不討好。

通過「人人契約」這個槓桿,居民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被激發起來。在黨員帶動下,社區先後成立沿街業主自治小組、徐姐調解小組等27個自治小組,300多居民主動參與,幫助社區分擔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等事務。華濱路因環境髒亂差被居民投訴多年,去年8月沿街業主自治小組成立後,不到一周就眾籌資金進行整改,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社區主任徐愛意說:「有了自治小組,社區工作好做多了。」

這紙協議的指向,就是讓居民成為治理主體,最終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而在不少社區幹部看來,深化服務的過程,就是組織群眾、精準治理的過程。

一個叫「生活北海」的智慧服務微信小程序,今年初在越城區北海街道上線。小程序設置政府服務、百姓服務、社區商業三大版塊,打破17個社區、上百個共建單位的邊界,實現資源共享,居民不僅可以享受各種民生服務,還可以線上投訴、曝光問題,後臺專屬基層幹部、黨員、志願者承諾3天內處理結案。

「社區治理要下足繡花功夫。在滿足居民需求過程中,我們同步把治理工作做好了。」街道黨工委書記趙國良說,目前平臺註冊用戶近6萬人,超過居民總數的85%,日活近3000人次。

無論線上線下,一個有黏度、有互動的社區治理共同體,都已成為現實。(記者 沈晶晶 陸樂 苗麗娜)

相關焦點

  • 揚州「廣陵實踐」: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表現形式,而社區黨建則是社區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社區黨建,通過深化社區黨建改革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成為當前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課題。
  • 以社區為基本場域 發展治理一體推進 構建城市命運共同體——專訪...
    三年前,成都市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面對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時代之問、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問、引領特大城市現代治理的變革之問,作出了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場域開啟了發展治理一體推進的探索之路。三年奮進、三年跨越,成都構建形成了一套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
  • 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邏輯
    第二,雖然有些研究已經開始關注到基層黨建在社區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但並沒有講清楚基層黨建對推動社區治理的作用機理,沒有關注到基層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互動關係和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之間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形塑或建構作用?它們之間能夠通過一種什麼樣機制可以形成一個緊密聯結的「治理共同體」?由此可見,現有研究更多是基於結構—制度視角,忽視了「過程—實踐」的分析。
  • 專家學者研討黨建引領首都社區治理之道
    「推進黨建引領首都社區治理」高端論壇日前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辦。本屆論壇由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黨的建設研究會聯合主辦,論壇邀請政府部門、學界專家和一些實務工作者共同開展交流探討。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謝輝介紹,該校建校60年來始終十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與發展,由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先生創辦的社會學專業,20年來積累了豐碩的成果,對於推進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產生了積極的效應。本次論壇的舉辦,旨在總結疫情防控中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主要經驗,深入研討新發展階段紮實推進首都社區治理現代化面臨的新課題新要求新任務。
  • 「到支部·在一起」——文星社區構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原標題:「到支部·在一起」——文星社區構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以前,星河小區內的背街小巷違規佔道停車、擺放生活用品、佔道種植蔬菜的情況較為嚴重,但自從開展城市黨建工作以來,通過網格治理行動,實現了小區內乾淨整潔、治理有序、環境優美,小區的路變寬了,黨群的心更近了。」
  • 白銀區悅民社區:「黨建+」助推城市基層治理
    近年來,白銀區公園路街道悅民社區以解決當前城市基層治理中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用好用活「黨建+」模式,著力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相融合
  • 成都市雙流區「黨建+」助力社區基層治理上水平
    今年6月,成都市雙流區原黃家街道檬子社區和原文廟社區合併組建黃甲街道文廟社區。社區下轄12個居民小組,戶數2063戶,人口6736人。其中約3000餘人在外過渡和安置,其他居民均屬於散居院落,社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 長沙以小切口撬動城市基層黨建大格局:強社區基礎 解治理難題
    這座城市在深度剖析重難點問題後,提出了六項任務: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實行各類黨員兜底教育管理、構建「黨建引領、多方共治」小區治理架構、加強樓宇商圈黨建工作,建強城市社區黨建骨幹隊伍,特別是整合各方力量、資源,強化社區和居民小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隊伍建設,以此為切入點,撬動城市基層黨建的大格局。
  • 青島市市北區四方街道: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之源」 深耕社區治理...
    群眾需求在哪裡,黨建工作就要跟進到哪裡。四方街道將黨建融入違建整治工作,探索形成了「黨建 拆違」模式,並逐步發展形成以「黨建聯建、社區自治、民主協商、一線工作法」等為主要內容的具有溫度的城區環境綜合治理機制,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四方街道近幾年變化真的很大!」
  • 感受黨建活力體味群眾喜悅,基層社區湧動高質量發展「紅色動力」
    第一站:槐蔭區全市基層黨建重點項目觀摩活動,首站來到槐蔭區,對槐蔭區中大槐樹街道崑崙街社區黨建引領開放式小區治理、道德街街道新世界陽光花園社區「紅色拼圖」黨建共同體進行了觀摩。這兩個點都有各自的黨建特色,工作思路精晰、重點突出、亮點紛呈。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將軍碑社區:公共空間更新變美背後 ,黨群關係...
    在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將軍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然用溫暖的環境和熱心的服務,給人們內心灑下暖意。將軍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以建設國際化社區為導向,在新區基層治理和社事局的指導下,建設成為可提供國際保險服務的診療機構。
  • 陝西銅川市紅旗社區:城市基層黨建的社區樣本
    多年來,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紅旗街道紅旗社區黨總支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以轄區黨建資源統籌聯動盤活社區治理,以價值引領築牢黨群「同心圓」,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效能,社區治理越來越好,居民笑臉越來越多,連續15年零上訪,成為城市基層黨建的社區樣本。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主動擔當中心城區核心區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構建井然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區治理格局,激發社區治理的「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之功」。
  • 江西景德鎮市珠山區堅持黨建引領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根據《2018-2022年江西省基層黨建工作規劃綱要》和市委有關要求,區委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作為「一號書記工程」,形成「書記抓、抓書記」機制;今年以來,區委在多次深入調研基礎上,研究出臺《關於推進社區擴權賦能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提升黨建質量和治理效能。在街道層面抓擴權賦能。
  • 大明宮街道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之社區建設強化篇
    全市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現場會召開後,大明宮街道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在轄區迅速掀起社區建設全面大提升的高潮,努力推進社區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使社區成為群眾舒心溫馨的幸福家園。
  • 廣東深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的「寶安模式」
    捆綁作業、搭班幹活:按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老百姓需要時就在身邊,老百姓不需要時遠在天邊」的構想,由社區黨委統籌社區專職工作者與下沉人員兩支隊伍,與街道職能部門共同承擔治理任務,促使職能部門圍著社區轉、跟著社區幹,街道部門和社區黨委成為基層治理的責任共同體。
  • 杭州市發布《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聚力賦能社區治理二十條舉措》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是居民的共同家園。今年以來,杭州市總結疫情防控經驗,開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試點工作,在下城區、拱墅區等11個區,推進小區黨建、「四治融合」等18項試點任務。近日,杭州市召開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試點成果交流會,會上發布《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聚力賦能社區治理二十條舉措》,努力把社區打造成為居民離不開的組織,為展現「重要窗口」頭雁風採注入紅色力量。
  • ...順昌路社區:堅持平臺思維 創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楓橋經驗」
    海倫路街道黨工委和順昌路社區黨委堅持平臺思維,勇於大膽創新,探索出了「四位一體」的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模式,具有「楓橋經驗」在老城區開花結果的時代意義。今年「七一」,順昌路社區有10名黨員、1個黨支部被評為社區優秀黨員和先進黨支部,社區黨委被青島市委授予「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社區黨組織已經成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服務的領導核心,黨員成為社區治理服務的時代先鋒。 (二)強化參與,突出共商共治 社區居民自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
  • 長徵街道寶積山社區開展小社區撬動大黨建、互動激活微治理黨建新...
    居民都生活在寶礦這個大家庭中,從去年煤礦關停後,寶積山社區黨支部以「黨建促和諧」為基調,圍繞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設,堅持黨建引領、資源統籌、社會組織介入,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思路,打造社區發展治理「共同體」。通過老年協會、日間照料中心、秦腔愛好協會,組建轄區商居自治聯盟。
  • 淮安市淮安區委書記黨建項目推進會召開
    區委書記張笑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緊扣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部署,通過對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模式的探索與推廣,進一步拓展恩來社區品牌內涵和價值,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黨建引領社區共駐共建共享的實踐路徑,以點帶面實現我區社區治理「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良好局面,加快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區領導崔步銀、王銳、劉震生、楊廣、李曉旭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