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2021-01-14 美術大師

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上方的藍色字體「美術大師」再點擊關注,這樣就能 天天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please click on the Blue Font at the top of the「Art master" and then click on attention, so that you can, every day for free to receive wonderful articles. Every day there are updates, completely free subscription, please pay attention!




印象派繪畫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印象派的名稱因為莫奈的一張「印象·日出」而來;因此莫奈是最忠實的印象派畫家,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奈很喜歡到戶外去寫生,經常呼朋引伴同行,結伴出遊成為印象畫派的特色之一。莫奈一些連作系統,像乾草堆、教堂、或者蓮花池等都是在觀察記錄光線短時間的變化.


日出.印象 50.5*60公分 [ 法 ] 莫奈作品


印象派是1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興起的一個以反官方藝術沙龍壟斷地位為基本出發點的藝術流派。1874年,以莫奈、畢沙羅、雷諾瓦為代表的一群藝術家,在一個攝影師的工作室裡舉辦了一個畫展。畫展名為「獨立的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藝術展」。在標題中出現的「獨立」二字,就是不願與官方藝術沙龍合作。不料,第2天,一 家小報的記者寫文章攻擊他們說:「這些 年輕人在胡鬧,畫得簡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 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畫]


沒想到,印象派畫家們倒是十分樂於接受這個說法。他們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過強化意識來統一風格,並決定今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印象派的畫展,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1886年。印象派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


乾草堆系列之一   [ 法 ] 莫奈作品


《乾草堆》系列約由有 25 幅作品,被視為莫奈 50 年生命中難度最高、最破格的作品。雖然他於 1880 年代末曾嘗試創作在不同光線及天氣下的風景畫,但此前從未創作多幅只以顏色、筆觸及氣氛區分的作 品。現作是《乾草堆》系列中形式上最大膽的,屬於一套三連作品之中其中一幅,畫面描繪一堆乾草的 特寫,部分因至畫布邊緣而中斷,形態與色彩皆超越自然主義的界限。


乾草堆 莫奈作 他在同一 個乾草堆前一 天就畫了16張寫生。他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色彩在不同光線下 的變化。幾乎所有印象派的特點,都出現在莫奈的作品上:

光的效果、瞬間的記錄、色彩由眼睛來混合、裝飾的美感。

有不少人在看到一 些不理解的畫時,常常會說:」這畫的是什麼呀?簡直是 印象派「!其實,印象派是一 個非常了不起的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上,它是一 個承前啟後的畫派,印象派畫家對繪畫的色彩進行了科學的探索,並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火車站   [ 法 ] 克洛德·莫奈   1877年作

莫奈一共畫了七幅關於火車站組zaza畫,這是其中的一幅。


誕生於19世紀後半期的法國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德加、莫裡索、巴齊耶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畫家的繪畫生長在寫實主義的土壤之中,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前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


睡蓮   [ 法 ] 克洛德·莫奈作品


譬如說,他認為人眼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線的效果而已。為了強調這一點,他在畫布上畫了一道道、一條條、一點一點的顏色,並不混合調勻在一起,必須由看畫的人,站得遠遠的,透過看畫人的眼睛才把色彩混合成形象。你們說有不有趣呢?

下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畫,要記得站遠一點,才看得懂畫的是什麼。否則站太近,只看到一塊塊顏色,就會以為是抽象畫啦!


盧昂大教堂   [ 法 ] 莫奈作品


莫奈曾在盧昂大教堂對面租了一 間房子,對教堂畫了2年,畫了數十張。[現在可都是價值連城的了]他說:一般人都以為盧昂大教堂是灰色的,可是其實早晨它是玫瑰色的,中午它是亮白色的,到了傍晚它卻是桔紅色的。

這就是說,印象派畫家不像過去的畫家們只用固有色作畫,而是考慮到物體在一 定的光線和環境中,還有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影響。所以印象派的畫就徹底改變了以前畫家畫面上那種黯淡的醬油色調,畫面上輝煌起來了!


莫奈畫了一批戶外寫生的系列作品,往往是同一角度畫上幾十幅作品,著力表現在不同的時辰下濃鬱的色調,實驗不同光感的氣氛。

印象派畫家的畫,不像過去的畫家們,畫具體的宗教,神話,以及各種物體的固有的形態色彩等,他們只對物體上的光和色的變化感興趣,光和色的變化成了他們研究和關注的唯一 對象,我們在欣賞印象派作品的時候,不要去問它這是表現的什麼,他有什麼意義或者說他在講什麼故事,我們只要去看它的光和色彩的美麗就可以了。


印象派繪畫。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的美術院校教學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於印象派繪畫的色彩理論比較科學的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光色現象,可以使學生們的色彩作業水平很快的提高起來;同時,梵谷等後期 印象派畫家的富有個性的,富於表現力的作品,也對我國的畫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家可以看到,20多年來,我國的油畫水平有了巨大的進步。


打果子  [ 法 ] 畢沙羅作品


印象派繪畫的最重要成就,就是發現和表現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印象派繪畫在構圖上往往較為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對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需要提醒觀眾特別是小觀眾,欣賞印象派繪畫最好不要距畫太近,若貼近看則會感覺色彩支離沒有混合。



畢沙羅(1830-1903)


畢沙羅(Pissar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1830年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卒於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大溪地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籤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林蔭大道   [ 法 ] 畢沙羅作品


畢沙羅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卻在其中努力發掘詩意之美和快樂之光,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



西斯萊(1839--1899


西斯萊[1839--1899]風景畫家,也是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之一 ,早期作品細緻寫實,後來著重光與色的表現,喜作陽光中 的河流和樹林,他的作品色彩比柯羅的豐富強烈和斑駁得多。作品非常 富有感染力。


印象派的畫,畫幅一般較小;構圖不拘形式;多在戶外繪製完成;用色比較鮮明,筆觸自由而強調直覺。」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發展的轉折。誕生之初,曾被看作是對歐洲繪畫傳統的背叛和挑戰。印象派與此前繪畫的區別在於重視視覺印象的表述,超過對社會倫理信息的傳達。他們改變了此前繪畫一直存在的視覺上特別是色彩上的沉重與黯淡,使繪畫更具有「繪畫性」;最重視的繪畫因素是色彩、氣氛、筆觸,而這一切都與陽光、生氣盎然的普通人的活動相聯繫。


庭院  [ 法 ] 西斯萊作品


你千萬別去管它像什麼,是什麼,因為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現出來的光輝燦爛的感覺,那種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光線下的感受。過去的畫家們畫天空。基本上 只有一 種色彩[譬如藍色]的深淺,而印象派畫家的畫裡色彩就豐富的多了,它有各種豐富的顏色交織在一 起,就像是各種樂器組合在一 起的交響樂。這是另一 種美.你想,照相機發明了,畫家們就不能再那樣去計較像與不像了呀。


印象派畫家們的色彩特別好看,由於繪畫顏料的混合,次數越多顏料就越黯淡和渾濁。所以印象派畫家們就不將顏料進行混合,而將顏料「並置」。讓不同的色 點,色線並置在一 起,觀眾的眼睛會自動的將它們混合在一 起,所以,印象派的畫就特別的明亮和鮮豔,光感也就特別的強。


愛德華·馬奈(1832 - 1883)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

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草地上的午餐   [ 法 ]  馬奈作品


在這幅畫裡,畫家的興趣根本就不在畫的內容,而是對強烈的色彩把女人極白的身體對比出來感興趣.是畫家為尋求色彩對比的大膽試驗.此畫展出後.引起了極大的爭論.

愛德華·馬奈(EdouavrdManet,18321883)是印象派的奠基人。馬奈的代表作有《奧林匹亞》、《版畫家貝洛肖像》、《弗裡·貝舍爾的酒吧間》和《吹短笛的男孩》等。馬奈革命性的現代色彩構圖風格,在《吹短笛的男孩》中表現得更簡潔有力。受當時風靡畫壇的日本版畫技巧影響,平塗顏色的筆觸突出了色彩純粹的力量。


奧林匹亞   [ 法 ]  馬奈作品


奧林匹亞是女神,可是馬奈卻把她畫成這樣一 個巴黎普通的女子。可見他的興趣在研究色彩的和諧與對比.馬奈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畫方面,第一個將印象主義的光和色彩帶進了人物畫,開創了印象主義畫風。馬奈早年受過學院派的六年教育,後又研究許多歷代大師的作品,他的畫既有傳統繪畫堅實的造型,又有印象主義畫派明亮、鮮豔、充滿光感的色彩,可以說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畫)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吹笛少年  [ 法 ]  馬奈作品


《吹笛少年》畫中男孩的黑衣和紅褲,在淡黃藍黑的純淨背景前呼之欲出。沒有界限的背景下,我們只能隱約看到地上比牆上的色澤稍微明亮,然而男孩右腳用力,左腳向前斜立的姿態,畫出了「地」的存在感,他紅褲旁的黑條子,除了表現出褲子內肉體的質感,更強調了男童斜傾吹笛的姿態,而掛在他身上位於黑衣紅褲之間的金笛子筒,馬奈卻以粗筆觸強調金屬感,這金屬色在平塗的紅白黑及單純背景裡,給我們某種視覺上的錯覺——吹笛男孩就在咫尺之間,我們可以伸手觸及他的金笛子筒。


馬奈和他的這幅《吹笛少年》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後來被1866年的沙龍拒之門外。對於學院派來說,這名根本不夠資格上畫布的拿破崙三世的小衛兵,卻無意中成為革命者的馬奈的描繪對象,《吹笛少年》是馬奈對傳統觀念的挑戰。這幅當時被詛咒的畫作今天普遍受到好評,是奧賽博物館鎮館之寶。


弗裡--貝熱爾酒巴間  [ 法 ]  馬奈作品


弗裡--貝熱爾酒巴間 ,是馬奈晚年的一 幅傑作。我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一 個明亮而熱烈的色彩世界。構圖是別致的,[背景是一 面鏡子]有著幻覺一 般的景象。



埃德加·德加(1834—1917)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印象派重要畫家。他出身於金融資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個畫家,因此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中。

中學畢業後,德加報考了美術學校,他在義大利學習義大利的藝術,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此同時,他又在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S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一位得意門生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t)的畫室裡學畫。


欲女  [ 法 ]  德加作品


舞蹈課  [ 法 ]  德加作品


《舞蹈課》是一幅情景繪畫,描寫舞者在欄杆前辛苦地訓練姿態,中央站立著嚴厲的老師,而周圍蹲著、坐著或站著的舞者,身體鬆弛,體態優美,富有韻味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再現。

德加的作品主要有兩類,一 是舞女,一 是浴女。他除了用油畫色作畫外,還畫了大量的色粉畫。色粉畫和水粉畫不同,它是一 種乾粉筆畫,通過各種不同色彩的線條並置,遮蓋以至於柔合來表現對象。


雷諾瓦(1841-1919)


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法國印象畫派的著名畫家、雕刻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大浴女  [ 法 ]  雷諾瓦作品(115.6*167.8cm)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雷諾瓦在這幅畫中,描繪出河邊洗浴以後休憩的裸女。近景三個女子容光煥發。具有豐腴的官能美特色,她們的身體蕩漾著一 種青春風韻,又格外健康成熟。玫瑰色 的膚色顯示了少女的壯實和健美,極細膩的筆觸繪製出女性豐滿柔滑的皮膚表面,塑造了她們那富有彈性.充滿活力的肉體,賦於她們青春和生命的快樂。此畫作者畫了3年才完成。


女孩像  [ 法 ]   雷諾瓦作品


雷諾瓦被稱作是色彩的大師,他著名的「彩虹色系」去除使用黑色畫陰影的習慣,改用補色取代[什麼叫補色呢,就是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這樣的冷暖對比色,譬如亮的地方用冷色,暗的地方就用暖色],對印象派和後來的新印象派的點描畫法,有很大的貢獻。


紅磨坊的舞會  [ 法 ]  雷諾瓦作品


雷諾瓦是印象派畫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人物,因為別人都愛畫風景,一樣出去寫生,雷諾瓦卻偏愛畫人。

一八四一年出生的雷諾瓦比莫奈小一歲,自從在葛雷爾畫室認識了,他們成為出遊的夥伴。有趣的是,即使他們對著同樣的景寫生,畫出來的氣氛很不一樣。莫奈的總是比較冷靜理性,重視科學工作者的理論觀念,而雷諾瓦的畫,卻充滿柔軟的感性氣息,如夢似幻,令人溫馨陶醉。


包廂   [ 法 ]   雷諾瓦作品


晚年的雷諾瓦,得了關節炎的毛病,嚴重到癱瘓坐輪椅,他還把筆捆在手臂上,一定要畫畫,實在太令人感動了。

雷諾瓦一生都很貧困,但畫面卻很甜美、明麗。他所畫的女性豐滿嬌麗、嫵媚動人,目光中常常流露著淡淡的憂鬱。他畫兒童,天真純潔。他是位卓越的人物畫大師,晚年得了類風溼病,手腳變形,十分痛苦,仍堅持作畫。



喬治·修拉(1859-1891)


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法國畫家。1859年12月2日生於巴黎,受過完整的美術學院教育,曾師從安格爾的學生亨利·萊曼(Henri Lehmann)學習古典主義繪畫,後來又研究過羅浮宮中的大師作品,對光學和色彩理論特別關注並為之做了大量的實驗,也許正因為他太過致力於方法和理論研究,他一生所創作的作品不多。有人認為1891年5月修拉的逝世標誌了「新印象主義」的結束。但他的理論和技法對後世藝術家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  [ 法 ]   修拉作品


色彩「並置」法發展到後來,就產生了修拉等一 批「點彩派」或者叫作新印象主義畫家。他們有的畫家作畫不用調色 板,而是 使用數百隻小的顏料瓶,所有的色彩都不進行調和,而是一 個個小點子地點上去。讓觀眾的眼睛自己去調和。


風景  [ 法 ]  修拉作品  新印象主義(點彩派)畫家


他們崇拜理論,把理論看得高於感覺。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謝弗勒爾的色彩學說,嘗試用原色色點配置,使畫面產生視覺混合的色彩效果,因他們用這種科學的、嚴格化的色彩和筆觸,代替了印象主義畫家的那種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動瀟灑的筆觸,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科學的印象主義」,以區別於莫奈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義」。如果說印象主義所表現的是主觀化了的客觀事物,那麼新印象主義就是表現純客觀的對象,它制約了畫家的情感傳達,它必然導致極端的變革——後印象主義的誕生。

 

紅磨坊的舞廳   [ 法 ]   勞特累克作品


勞特累克是19世紀最年輕 的大畫家,幼時因為不慎摔傷致殘,使他心靈蒙上一 層陰影。他帶著畸形的心理一2諷刺和同情的筆調將沙龍,咖啡店,夜總會和妓院的生活場景搬入畫面。他是具有非常敏銳的觀察能力和 個性的色彩大師。善於使用清晰線條和大塊色彩對比布置畫面。靠線條造型,略施明暗,強調畫面總體氣氛。

他的作品線條簡練,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透明,有的作品帶有某種隨意性跡象。



保羅·塞尚(1839-1906)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

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思路;塞尚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獨特性大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畫家。


靜物  [ 法 ]   賽尚作品


塞尚家庭很富裕,爸爸是個銀行家。原來學法律的塞尚,在巴黎認識了畢沙羅,後來決心去畫畫。最早塞尚的畫,浪漫的性格很重,喜歡畫一些有情慾幻想的人物畫。後來受到畢沙羅的影響,才開始畫印象派的風景畫,學會理性分析的畫法,最後漸漸發展成他自己極端理性的幾何形式風格。


兩個牌的人  [ 法 ]  賽尚作品


塞尚,有「現代畫之父」的美稱,那是因為他把畫面分成幾何形狀的一塊塊顏色,後來畢卡索和布拉克發明他們的立體派,就是受到塞尚的影響。然後「立體派」又是抽象藝術的來源,追根究底,塞尚就成了祖師爺。

一般藝術史,都把塞尚歸類在「後期印象派」,和梵谷、高更一起,並稱後期印象派的三大師。


靜物  [ 法 ]   賽尚作品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

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



聲明:本文不代表平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默認遵循微信公眾平臺原創轉載規則著名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處理(微信號:1187879866)。


相關焦點

  • 法國「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P.Gauguin簡介與賞析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他到法國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島—布爾塔紐,與貝納、塞柳司爾等先知派畫家一起作畫,成為這個「綜合主義」繪畫團體的中心人物。他也到過法國南部的阿爾,與梵谷共同生活兩個月,但卻導致梵谷割耳的悲劇。
  • 大師|印象派代表——克洛德·莫奈
    ,而學習大師也是進步的一大途徑,我們每周為大家整理歷史上的一位大師,後期我們將說整理的資料與西美圖書館進行整合,可提取書籍代碼直接查閱。莫奈》簡介 : 西方繪畫大師原作高清臨本系列叢書,精選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大師的精品力作,採用原大高仿真印刷,力求將這些西方美術史上經典作品的原貌真實的再現並呈現給讀者,使讀者通過本書領略到西方繪畫的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本分冊精選了印象主義繪畫大師莫奈的繪畫作品共70餘幅,涵蓋了其各個藝術創作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了解莫奈繪畫最為直接的圖書。
  • 大師作品賞析之—莫奈作品合集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畢業於夏爾·格萊爾畫室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喚醒人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後印象派藝術大師梵谷作品20幅,大膽的筆觸與奔放的色彩,請欣賞
    ||後印象派藝術大師梵谷作品20幅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經紀人,還當過傳教士,但最後他因熱愛藝術投身於繪畫。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藝術,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發生變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繪畫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失敗。此後,梵谷的瘋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繪畫。1889年創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谷在精神錯亂中不幸開槍自殺,年僅三十七歲。
  • 光的藝術 | 印象派大師莫奈的色彩作品
    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準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 後印象派大師修拉作品欣賞
    我們知道,油畫的色彩語言的地位從印象派開始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印象派的大師們通過色彩理論和感覺的表達,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斑駁絢麗的色彩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色彩巨大的魅力。到了後印象派時期,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色彩理論也進一步完善,藝術家們對色彩的表現在印象派的基礎上更加理論化,而其中修拉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色彩與意境,你更喜歡什麼?請欣賞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出生於巴黎,幼年移居至法國勒阿弗爾生活,並跟隨風景畫家布丹學習繪畫,並聽其建議,專攻風景畫。這也為他日後成為印象派的代表畫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長大後,莫奈到巴黎求學,並與畫家畢沙羅有著深厚的友誼之情。而後進入格萊爾畫室學習,並在那裡認識並結交了雷諾瓦、西斯萊等畫家。他們以戶外風景寫生為主,側重對於自然風景的藝術表達,而擺脫對於物象本身的關注,使每一物體的色彩表達不斷地變幻,從而達到色彩與光的完美融合。
  • 天蠍座的法國印象派創始人莫奈Claude Monet簡歷以及作品賞析
    、威尼斯大運河 、睡蓮117副、翁費勒的塞納河口靜物花卉/素描:靜物蘋果和葡萄、一束向日葵、靜物梨和葡萄、素描14P、紫藤、耶路撒冷菊芋花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天蠍座),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有他的推廣。
  • 如何欣賞印象派繪畫作品,印象派大師經典女性人體油畫作品賞析!
    印象派是19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印象派畫家對瞬間視覺感受,對光線、色彩、氛圍、筆觸的關注,超過對社會歷史、宗教、倫理的關注,正是在這一方面,他們與此前的歐洲畫家走上了不同的藝術道路。印象派們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並波及音樂和文學。直到今天,印象派繪畫在世界各地受觀眾歡迎的程度,仍然超過繪畫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欣賞印象派的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手:一是將繪畫從客觀自然再現轉向主觀精神表現,反映印象派具有繪畫獨立性的美學觀念。
  • 大師作品鑑賞|印象派領袖克勞德·莫奈,以光與影的色彩描繪世界
    來自最適合考學的藝術流派 ——印象派領袖克勞德·莫奈,以光與影的色彩描繪世界 廣州上善品策部
  • ...賞析印象派創始人莫奈畫作《撐陽傘的女人》,及其他著名油畫作品?
    莫奈(1840~1926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傑出的印象派代表畫家,為了繪畫,他曾經從諾曼第前往巴黎,和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等人交往密切,後來又前往英國,接受透納、康斯太勃爾等人的薰陶,那麼,如何賞析印象派創始人莫奈畫作《撐陽傘的女人》,及其他著名油畫作品?
  • 美術大師色彩課堂丨西安畫室優秀作品鑑賞
    今天南山藝考小編給大家一些殿堂級美術大師的色彩名作兼西安畫室優秀學生作品賞析,淨化眼球,洗滌心靈。大師作品欣賞奧斯卡·克洛德·莫奈 1840-1926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在印象派的理論中有很多關於他的推廣。
  • 什麼是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真的沒關係嗎,色彩沒那麼簡單,有意思
    高更早期同樣研究了印象派繪畫,我們看這幅寫生作品,畫面中的色彩幾乎與印象派繪畫無異,同樣有冷暖有互補,也有真實感。但是高更後來的繪畫,逐漸脫離了真實感的再現,轉而追求畫面的平面感,重視主觀色彩的表達,同時為了形式美感,而犧牲畫面的造型細節。
  • 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晚年代表作《睡蓮》系列高清大圖
    作為法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的名字和代表作品,對於所有油畫愛好者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他的晚年力作《睡蓮》系列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無法而法的境地。但多數人都不會想到,莫奈本人在和朋友的書信中,曾表示對自己的這個系列作品感到失望,有些論者(包括文杜裡這樣很有見識的史論家)便根據大師的這番話語也對《睡蓮》系列的藝術價值表示質疑,這便是缺乏深入的藝術實踐經驗論者的文章必然會有的缺陷。
  • 讓色彩走向光明的畫派——印象派
    19世紀中葉,在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一批年輕的藝術家,他們有著桀驁不羈的個性和自由奔放的思想,他們不滿足於傳統學院派室內作畫禁錮的空氣。在節假日,年輕的藝術家們到室外組織各種藝術沙龍,進行露天的舞會或者草地野餐。
  • 解讀法國印象派繪畫:發現陽光下的色彩
    許多展品是在世界繪畫史上的經典作品,如馬奈的《酒吧女招待》、雷諾瓦的《彈吉他的女人》、莫奈的《睡蓮》、德加的《咖啡館》和《舞蹈課》等。展覽將持續到11月27日結束。  印象派:發現戶外陽光下的色彩  從展覽開幕的盛況和媒體的關注程度看,法國的印象派繪畫在中國極受歡迎。
  • 法國印象派大師畢沙羅作品
    法國印象派畫家畢沙羅作品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 法籍丹麥畫家,通稱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
  • 色彩研究:3個方面理清後印象派繪畫與印象派之間的關係,有意思
    2從印象派到後印象派繪畫,理性走向感性的過程印象派繪畫因為有再現真實自然這樣的一個目標,因此在作品中更加注重理性觀察和分析,找出很多光影和色彩客觀規律,並把它們充分地應用於作品中,這使得印象派繪畫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有追求客觀的共同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