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集郵珍品:籤名郵票畫稿和籤名手繪封

2020-12-05 人文使者

專題集郵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各國(地區)郵票品種和類別的不斷增多,郵票的內容和圖案不斷豐富產生的一種集郵方式。

專題集郵是以與所選專題密切相關的郵票(最好是新票)和其他郵品為收集對象,以郵票圖案、內容和發行目的、郵戳圖案為研究內容,以其專題的闡述和開拓為研究方式的一項集郵活動。

《郭沫若誕生90周年紀念》畫稿,郵票設計者李印清籤名蓋章。

這種以郵票的圖案,內容以及發行目的為研究對象,按既定的主題進行郵品選擇,科學分類來表現對該專題最深刻的認識而組編的郵集為專題郵集。

《戶縣農民畫》首日封,貼「老書記」郵票一枚,銷陝西戶縣2008年11月21日戳,有原畫作者劉志德手繪「老書記」一幅並籤名蓋章,保存完好。

對集郵者來說,無論是傳統研究者還是專題集郵者,畫稿是值得收藏和研究的素材,也是郵集中珍罕性的素材,而集郵者獲得那些畫稿的途徑絕大部分是通過郵商和拍賣所獲得。

《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紀念》畫稿,郵票設計者李印清籤名蓋章。

郵票畫稿有原畫、原照、設計草圖、設計效果圖、設計原圖、圖稿(設計圖稿)、採用圖稿、未採用圖稿等形式。

相關焦點

  • 籤名封,為什麼非常值得收藏?
    有多少藏友有收藏籤名封的嗎?關於籤名封的收藏你知道多少呢?  籤名封是由知名人士親筆籤名和題寫的首日封、紀念封、實寄封和明信片等郵品。籤名封由主體和載體兩部分組成。主體是名人題寫的墨跡,載體是用來題寫的各類郵品。因此,籤名封已不是原來意義的郵品,而是留存了名人墨跡的郵品,是融進了人文精神的郵品。
  • 聊一聊籤名封的收藏價值
    籤名封是由知名人士親筆籤名和題寫的首日封、紀念封、實寄封和明信片等郵品。籤名封由主體和載體兩部分組成。主體是名人題寫的墨跡,載體是用來題寫的各類郵品。因此,籤名封已不是原來意義的郵品,而是留存了名人墨跡的郵品,是融進了人文精神的郵品。收藏籤名封,不同於原來概念的集郵,而是集郵的延伸。
  • 與人溝通 與世溝通——籤名封收藏小記
    與此同時,紀念封和各種紀念郵票異軍突起,收藏價值突顯。各種重大事件、各個風景名勝、各類知名人士的紀念封層出不窮,異常繁榮興旺。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召開,我前往參觀,看到世博園裡等待加蓋紀念郵戳的長長隊伍,不禁感慨萬千:郵品收藏的生命力真是旺盛。  2011年,我有幸成為外交部集郵協會的顧問,收藏了許多建交紀念封,深切感受到紀念封在國家外交中的特殊作用。
  • 手繪封:信封上的名家書畫值得收藏
    近年來,由於集郵愛好者逐漸發現手繪封是研究郵票設計及設計者的重要依據,且是對郵票原圖的再創作或內涵補充,手繪封逐漸在收藏行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集郵收藏界新一輪的熱點。上月12日,中港澳臺馬年手繪封在廣州首次聯袂發行。
  • 集郵佳品珍藏圖示:郵票、小型張與籤名紀念首日封、實寄封
    《牡丹小型張·中國集郵總公司首日封》,未實寄,有郵票設計者盧天驕籤名蓋章。2.《荷花小型張中國郵票總公司首日封》,有郵票設計者陳曉聰籤名蓋章,未實寄。3.《1979年香港郵展小型張·中國郵票總公司首日封》,未實寄,保存完好。】
  • 啟五品郵:籤名封,觀念的變化
    2003/11/19觀念變化那一年參加全國集郵學術研討難得的盛會,改變了我不集籤名封的理念。三是我行我素,基本上不注重籤名封的收集,自以為請人籤名似乎低三下四的,與洒家的「文人傲骨」不大協調。四是籤名封往往郵政意義不足,往往為組集參展的郵展型的郵迷所不肖。五是鋼筆字是自己的軟肋,一手字寫得其差無比,一旦人家要你回籤,勢必落得個無地置容。五個障礙如同內心世界的「五座大山」,雲遮霧障。
  • 郵票使用少,集郵還能走多遠?
    網際網路時代,郵票的實用功能式微,集郵這項國際性的文化集藏活動將何去何從?參展郵品和觀展人數刷新歷史紀錄作為重慶市集郵協會的資深會員,從郵展開幕那天起,李麗萍幾乎每天都泡在展覽現場。從8歲開始集郵的她,最初是被父親出差寄回信件上的8分郵票吸引,幾十年來,收藏郵票成為她的一種習慣和愛好。
  • 著名郵票設計家黃裡設計籤名的南沙群島紀念封
    黃裡先生祖籍浙江餘姚,生前系原郵電部郵票發行總局的一名郵票設計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是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大學畢業後,服從國家統一分配來到郵電部郵票發行局從事郵票、郵品設計工作。在80年代,他創作的油畫手繪作品很受集郵者追捧,風格大膽前衛,視覺衝擊力極強。
  • 當郵票使用日少,集郵還能走多遠?
    網際網路時代,郵票的實用功能式微,集郵這項國際性的文化集藏活動將何去何從?  參展郵品和觀展人數刷新歷史紀錄  作為重慶市集郵協會的資深會員,從郵展開幕那天起,李麗萍幾乎每天都泡在展覽現場。從8歲開始集郵的她,最初是被父親出差寄回信件上的8分郵票吸引,幾十年來,收藏郵票成為她的一種習慣和愛好。
  • 郵票設計家萬維生:我在信封上寫「微博」
    廣東集藏投資協會郵票專業委員會主任林志傑介紹,手繪封有兩種,一種是少數由郵票設計者親手繪製的郵封,一種是集郵者針對發行郵票自己繪製的郵封,而前者因為既是名人效應,又是專業作品,所以備受市場追捧。「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普通手繪封的價值相對較低,而郵票設計家和著名畫家的手繪封通常在數百元到一兩千元,部分珍稀的則可以達到數萬元一封。」
  • 新中國郵票「全家福」亮相世界集郵展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介紹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有關情況,本次世界集郵展覽中專門設立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郵票專題展,將首次集中展出新中國郵票「全家福」。世界集郵展覽被譽為集郵界的「奧林匹克」,是國際集郵聯合會(FIP)負責管理並在全球推廣的一項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 「紅色郵票」雲集市場 專家建議關注老紀特郵票
    資深郵票專家周鳳遲預計,紅色的郵品勢頭還會更猛。  與書畫、瓷器相比,郵票是個什麼人都可以玩得起的門類,高端品種幾乎只在拍場上亮相。今年2月底,專營亞洲郵票及郵政古董的拍賣行Interasia Auctions,舉辦了堪稱香港最大型的郵票拍賣會。在這次拍賣會上,1968年毛主席給日本工人題詞未發行郵票四方連,以高達897萬港元成交,刷新單一華郵珍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 建軍節郵票今天上午首發 數百名集郵愛好者排長龍購買
    2017年8月1日訊,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上午10點,西城區郵政分公司、生肖集郵協會共同在位於廣安門內大街的報國寺內舉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郵票的首發活動。雖然距離閱兵結束已經過去了兩天,但集郵愛好者們對於閱兵的熱情卻仍然高漲。今早,數百名集郵愛好者陸續趕到了首發式現場,儘管還沒有開售,但是熱情的郵迷已經在櫃檯前排起了隊。
  • 安慶市集郵協會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郵票錢幣展》
    由中國郵政集團安慶市分公司、安慶市集郵協會、安慶市懶悟藝術館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郵票錢幣展》於2018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安慶市懶悟藝術館開展。展覽涉及傳統集郵、專題集郵、極限集郵、門票封片、錢幣集錦等,計10部郵集27框。
  • 《辛丑年》特種郵票發行,手繪信封成集郵愛好者收藏熱點
    1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了《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記者在包頭市昆區集郵營業部看到,不少市民早早排隊等待購買《辛丑年》特種郵票,而手繪「牛」元素主題的精美信封也成為了我市集郵愛好者收藏的新一輪熱點。
  • 中國集郵總公司將發行李宇春個性化郵票圖
    新華網成都1月16日電 據此間多家媒體16日報導,中國集郵總公司聯合四川省集郵公司、成都文化發展促進會日前在成都發布消息:中國集郵總公司18日將發行「李宇春個性化郵票」8枚版以及「2006李宇春賀歲紀念封」,這是內地藝人的頭像第一次登上中國郵票的票面公開發行。「李宇春個性化郵票」首發式將於19日在蓉舉行。
  • 生肖郵票設計大師親自給她贈送鼠年籤名畫
    今年生肖郵票仍然由藝術大師韓美林設計,南通市著名收藏家顧永祥向記者報料:5個月前他的孫女有幸參加了新一輪生肖票的開機印刷儀式,還得到韓美林創作的鼠年籤名畫。 △顧梓昀和同學們展示韓美林創作的老鼠籤名畫   顧永祥孫女顧梓昀目前在北京市芳草地國際學校上學。
  • 不懂就問,世界上第一張桌球郵票,真的是尼加拉瓜而不是英國或...
    開館不足半月的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是第一個引入中國的國際級體育類專業博物館。4月13日,該館迎來以「輝煌銀球」為主題的桌球運動專題集郵收藏展,展出中國各地民間「藏家」收藏的100個國際標準框展品。
  • 五花八門的集郵「玩法」高手教你挑選集郵素材
    傳統集郵者展示的1980版「猴票」雕刻版母模試印樣張。該樣張無編號,有該款郵票的雕刻師姜偉傑的籤名及印章,已知存世僅此一件。在本版上期的報導中,通過對廣東省集郵協會副會長孫海平的採訪,向讀者介紹了兩種郵票的流行方式——「極限集郵」和「航天集郵」。本期將繼續介紹「傳統集郵」和「專題集郵」的玩法。【玩法三】傳統集郵:「雞蛋裡挑骨頭」的樂趣這是一種古老的集郵模式。
  • 圖文:郵政局官員欣然為紀念郵票購買者籤名
    新聞大觀>港澳臺新聞>新聞報導 圖文:郵政局官員欣然為紀念郵票購買者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