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美的剪紙文化傳承民族的力量——「馮元平剪紙技藝」職業技能培訓開班

2020-11-16 中國日報網

11月15日上午,國家非物質文化手工藝傳承人馮元平老師攜手瀋陽萬方職業培訓學校開展非遺文化有傳承系列活動之剪紙培訓。此次培訓活動共報名了180名學員學習、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這一次職業技能培訓系列活動,有著深遠的意義與影響:一是反哺社會,弘揚非遺項目傳承;二是大疫當前共同助力職業技能提升,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為目的。

一張彩紙左右摺疊,一把小剪刀靈活轉動,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馮元平魔術般地變出了一枚精巧的剪紙蝴蝶。今年63歲的他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馮元平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的會員。他將自己對剪紙藝術的理解和追求不斷融入作品,剪刀划過,變幻出萬千世界,更為剪紙藝術增添一抹新的亮色。

剪紙作為中國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被稱為刀尖兒上的藝術。它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手工技藝。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從事剪刻紙藝術近50年,馮元平曾多次跟隨省僑聯出國進行文化交流,如今,他又走進社區、課堂、外地等將剪刻紙文化傳承發揚。今天,馮元平老師攜手瀋陽萬方職業培訓學校牽頭組織的非遺文化有傳承系列活動,讓學員們有幸跟馮元平老師面對面學習剪紙技藝,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馮老師一走進課堂,學員們就分外高興,送上熱烈的掌聲。馮老師從剪紙藝術的歷史講到即興創作,再手把手地教授,讓學員們在領略剪紙藝術文化底蘊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熱愛剪紙藝術的熱情。

「不是用剪子剪出來的才叫剪紙,刻紙畫、紙貼畫都通屬於剪紙範疇,只是種類不同。」馮元平說著,拿起一張紙摺疊後快速撕了幾下,便撕出了一個雙喜字。「它也是剪紙。」短短幾分鐘就讓非遺的魅力燃爆全場,引得陣陣和歡呼。

學員們圍在馮老師身邊,左右觀瞧,興趣盎然。馮老師不時與學員們交流,給他們講解要領。不多時,五角星、蝴蝶、喜花、「春」字等一幅幅稚嫩但卻充滿誠意的作品在學員們的剪刀下產生。

「文化是互通互融的,剪紙藝術與地域文化也密不可分。」馮元平說。「在黑龍江,人們會用魚皮做剪紙,吉林用樹皮,所以北方剪紙的風格相對粗獷質樸。山西則是窯洞剪紙居多。南方剪紙以纖細秀麗為特點,這都是地域文化造成的。」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獨特的視覺形象和造型藝術,可以將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包含其中。在馮元平看來,蘊涵著獨特文化信息、能讓人會心一笑的剪紙作品遠比普通的花鳥剪紙更有趣。作為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馮元平老師還在不斷的學習和創作,除此之外,「傳承」是他目前最大的任務,他希望將自己的傳統手藝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我們的剪紙藝術,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穩定就業是恢復改善民生的關鍵之舉。就業是民生之根本。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推遲,用工成本提高,就業壓力增大。馮元平攜手瀋陽萬方職業培訓學校此次的非遺文化有傳承系列培訓活動,無疑是鼓勵學員們增強技能、傳承非遺文化同時「促就業,穩就業」。近年來,瀋陽市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以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為目的,對培訓主體面向企業職工、就業困難群體、貧困勞動力等舉辦的培訓活動,給予了大力政策支持。

活動結束時,學員們都感到意猶未盡,表示要牢記馮老師的指教,多觀察,多練習,同時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邀請非遺藝術家授藝,不僅開闊了學員視野,營造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更為學員搭建了親近藝術、提升藝術素養、感受藝術魅力的平臺,同時也是為中國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用精美的剪紙文化傳承民族的力量,手工藝匠人馮元平有話說
    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馮元平,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馮元平,男,山西省石樓縣人,1957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遼寧省剪紙學會副會長,瀋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馮元平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免費學習剪紙技藝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9月17日,市民在位於皇姑區的馮元平剪紙工作室免費學習剪紙技藝。據了解,63歲的馮元平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馮元平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張文魁攝
  • 馮元平「抗疫剪紙」明信片首發式寄作品給鍾南山、李蘭娟、陳薇等
    4月22日,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皇姑區藝術展示館——馮元平剪紙藝術館館長馮元平創作的抗疫剪紙作品明信片首發式在瀋陽首府萬科未來城舉行,這也是東北首發抗疫剪紙作品明信片。本次發行的「馮元平抗疫剪紙作品」明信片,取材於馮元平先生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潛心研究創作,謳歌鐘南山院士等英雄披堅執銳,逆行向戰,誓死不退大無畏精神的10幅作品,以郵折的形式進行展現,內容包括黨旗在前黨員向前、鍾南山、李蘭娟、陳薇、張繼先、張伯禮、雷神山、共產黨員先鋒崗、平安守望、我們嬴了。
  •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民族傳統——記自治區級仫佬族剪紙技藝非物質...
    □本報通訊員  文明  她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院式」學習,僅僅是憑著自己對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痴迷和熱愛,就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仫佬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中來;她創作的藝術作品反映著仫佬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在全國和全區各項賽事中,屢次斬獲大獎;她的作品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事跡先後被權威主流媒體刊發
  • 弘揚非遺文化 傳承剪紙藝術
    11月27日,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梅山剪紙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向亮晶(右二)在與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剪紙培訓班學員交流剪紙技藝 ,研究剪紙作品。11月4日至12月3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第十四期剪紙培訓班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開班。
  • 王慧英:匠心傳承脫稿剪紙技藝
    剪紙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一幅幅剪紙作品,不僅講究美感,還表達了各種美好的寓意。王慧英認為,每個剪紙藝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創作水平。2013年以來,她參加了礦區文化館的剪紙培訓,在市群藝館接受剪紙、麵塑、民間美術、書法、國畫等方面的培訓,還通過參加省第五屆職工職業技能剪紙培訓、太原計生剪紙社培訓等,開闊了眼界,對剪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剪紙:在古代女孩們必須學會剪紙,剪紙技藝是評判新娘的重要標準
    剪紙藝術,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過去,是每一個女孩子都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嫁人時,剪紙技藝也是評判一個新娘好壞的重要標準。然而時至今日,年輕一輩基本上都快遺忘了這項技藝,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女性們紛紛走向工作崗位,成為社會生產發展的主力軍,而剪紙藝術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講解中國剪紙文化,希望大家對剪紙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 保定市競秀區:快看,勘察社工室「剪下生花」剪紙技藝培訓班開班啦!
    閒暇之餘和學習剪紙更配哦!一起去看看大家都學的怎麼樣吧……為了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傳播和延續千年的古老民間傳統技藝,經過精心的籌備,保定市競秀區勘察社工室成立了「剪下生花」剪紙技藝培訓班,於2020年9月22日開班。
  • 培訓參觀培植匠心 巧手剪紙傳承文化
    11月23日至27日,局工會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開展了臨江林業局剪紙培訓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植匠心巧手的新時代職工隊伍。來自全局各單位不同戰線的40餘名女職工在這裡齊聚一堂,共赴一場紙張邂逅刀剪的藝術之約。
  • 不忘初心,傳承中國剪紙技藝五十載!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辛愛英,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辛愛英,1958年出生於山西忻州,家族第四代剪紙傳承人,現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太原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太原市民間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理事,太原市大師評審委員會評為,山西民間剪紙藝術大師
  • 剪紙技藝—傳承人安愛霞成功入庫《中國傳承 人才智庫》
    2020年11月19日,經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專委會召開專家組評審會議,一致認同河南省許昌市安愛霞同志申報的「剪紙技藝」具有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價值,並向中國傳承人網、中國鄉土文化網《中國傳承·人才智庫》推薦入庫。
  • 行唐縣婦聯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剪紙藝術培訓班
    為促進婦女兒童文化素養的提升和我縣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地傳承發揚,8月4日上午,縣婦聯組織的為期一周的剪紙藝術培訓班開班了,來自全縣40餘名剪紙愛好者齊聚一堂,學習剪紙技藝。我縣剪紙技藝傳承人張瑞玲老師親自為大家授課。
  • 玩轉指尖藝術——華亭市幼兒園教師剪紙技能培訓
    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間工藝,為了更好地挖掘它在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應用,提升教師藝術表現水平。12月16日,華亭市幼兒園開展了教師剪紙技能培訓活動。本次活動由市幼兒園李園長為全體教師進行培訓。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剪紙的基本概念、工具、分類、方法和步驟,邊講解邊示範。在操作的過程鼓勵大家,並手把手進行指導。通過畫、剪、粘、摳、刻等各種方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老師們剪得津津有味,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個個色彩各異、神態迥異的剪紙作品就出爐了。老師們感受到了民間剪紙的樂趣,興奮不已,受益匪淺。
  • 巧手輕盈舞動,演繹精美河洛剪紙文化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高級民間藝術師,河南省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河南財經成功學院特聘教師,河南剪紙藝委會常務理事,鞏義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民俗研究會副會長。
  • 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開展公益文化休閒娛樂培訓——傳統剪紙
    9月8日,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開展公益文化休閒娛樂培訓——傳統剪紙開班此次培訓特邀請來了武侯區教育學院的王子良老師授課。在培訓活動中,王老師以專業的剪紙知識對培訓對象展開了培訓,從剪紙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剪法由淺入深到剪紙的實際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培訓,剪紙的風格以12生肖為主題,通過小巧、精緻的剪紙作品傳達本次活動的實際意義。通過此次技能剪紙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受益對象多了一門手藝,更是讓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得到了發揚與傳承。
  • 巧手雕刻時光 「剪紙」傳承文化
    通過幾年的潛心研究,學校出版了《小學生學剪紙》《越鄉剪紙》《民族剪紙》和《紙間奇遇記》等剪紙校本教材,舉辦了10多屆全鎮小學現場剪紙比賽,還創作了越鄉文化系列、民族教育系列、知榮明恥系列、歡慶奧運系列、廉政文化系列、孝敬教育系列、紅色剪紙系列等系列剪紙精品,此外,還在文化廣場舉辦了「奧運風,民族情」大型剪紙展。剪紙,這一項活動已儼然成為石璜鎮中心小學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楊舍非遺剪紙傳承「家國情懷」
    讀懂非遺之美,傳承文化之根。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一番精剪雕刻後,便呈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方寸紙片間,呈現大千世界。在西門社區,就有這樣一位「沙洲對稱剪紙」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龔保文。多年來,她獨具匠心地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時代特色融入到剪紙技藝中,剪述著她的「家國情懷」。
  • 中國剪紙,國粹傳承,你了解剪紙文化嗎
    作為中國十大國粹排名第九的剪紙,是我們家家戶戶都有且常見的,那麼對於剪紙文化你了解多少呢?剪紙,又稱刻紙,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作為鏤空藝術,給人以視覺的享受,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不同的剪紙內容有著不同的含義,也代表人們對不同事情的期許和祝願。
  • 創新守護非遺工藝,青春助力非遺傳承
    為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廣大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近日,瀋陽萬方職業培訓學校攜手國家非物質文化手工藝傳承人馮元平老師舉辦了「剪紙培訓」活動,為在校的180餘名學生展示傳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剪紙藝術。
  • 興河社區組織「傳承剪紙技藝、弘揚核心價值觀」剪紙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少雙 通訊員 王忠2020年8月31日上午,興河社區婦聯組織全體女職工參加了「傳承剪紙技藝弘揚核心價值觀」剪紙學習活動。為了活躍職工的文化生活,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同時,傳承剪紙技藝,興河社區婦聯邀請家住興河東二區的剪紙藝人趙萍為全站女職工組織了一次以「傳承剪紙技藝弘揚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剪紙技藝學習活動。活動中,大家通過親自實踐練習,對剪紙這門非遺傳統技藝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